赫鲁晓夫过河拆桥:19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解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11:12
赫鲁晓夫过河拆桥:19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解密(1)2010-08-20 14:43:01 中华网论坛 【大 中 小】 发表评论

    1960年7月6日,外交部派我去驻苏使馆任首席参赞、使馆党委副书记,做刘晓大使的助手。当时正是中苏吵架的时候,我感到任务很重。为此,我立即着手了解和研究中苏关系的有关情况和我们的对策。

    赴任前夕,章汉夫同志找我谈话,他要我赶快去,并说,现在使馆工作很忙,两党会谈马上就要开始,随后还要召开81国党会议。现在去同过去友好的时候不一样,要有两手准备,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尽可能保持正常。这个任务是复杂的,也是艰巨的,但也是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还说陈总不在北京,就不见面了。周总理在中南海接见在京的大使参赞夫妇时,对我夫妇说,你们现在去苏联,日子不好过,苏联连给我国抗美援朝的武.器都要钱。因此,你们去要有思想准备。

    我们于9月8日到达使馆。当时使馆共有302人,另有苏联雇员42人。这是我国在国外最大的使馆。

    一、赴任前后的中苏关系

    斯大林时代中苏关系是好的,是兄弟党兄弟国家的关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时需要我国支持,因此注意同我国我党搞好关系。至1958年,他渐渐站稳脚跟后,同我关系开始向坏的方向发展。

    1958年4月18日,苏国防部长建议在中国设长波电台。7月21日苏大使又提出建立联合舰队,遭到我拒绝后,赫鲁晓夫大为不满。他看到对我控制不能实现,就开始向我施加压力。1959年6月20日苏军单方面撕毁了国防新技术协定,拒绝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技术资料。9月9日就中印争端发表了偏袒印度的声明。9月15日赫鲁晓夫访美大吹戴维营精神,推行“苏美合作、主宰世界”路线。赫在我国庆10周年大会上讲话,攻击我用武力试探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固性。10月2日两党会谈,他向我提出:1.释放5名美国特务。2.允许两个中国的存在。3.指责我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破坏了印度的中立。4.指责我将达赖逃印的责任推给印。毛主席、周总理对此作了批驳。10月6日他回到海参崴发表讲话,说我像“公鸡好斗那样热衷于战争”。

    1960年4月,我党发表了《列宁主义万岁》等三篇文章,不点名地批评了赫鲁晓夫。6月下旬,赫在布加勒斯特兄弟党代表会议上,对我党搞突然袭击,攻击我国内外政策,说我国领导是疯子。我代表团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最后我以中苏团结大局为重,虽在公报上签了字,但同时发表书面声明,阐明了我党的立场。这次会议后,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恶化两国关系。7月16日苏召回在华的1390名专家,片面中止应聘来华专家900名,撕毁了600多项协议和合同。片面撕毁互惠的友好杂志发行协议,并无理要求我政府召回我驻苏使馆一工作人员。同年,又缩减中苏贸易,并第一次在博孜艾格尔山口挑起边界纠纷。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对策是: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二、8l国党的会议

    1960年9月10日,我党中央对苏共中央6月21日的通知书作了答复,阐述了我们的观点,批驳了他们的错误观点,提出怎佯消除分歧,加强团结,开好各国党的会议的建议。接着,9月17日,在莫斯科举行中苏两党会议。我方团长是邓小平,苏方是苏斯洛夫。要开好各国党的会议,关键是中苏两党能取得一致的意见。这次会谈是个前哨战,双方谈了各自的观点和意见,未达成任何协议。我代表团认为苏方企图是将苏共二十大路线强加给大会。因此,一场尖锐的斗争势难避免。

    会议定在11月召开,10月间在莫斯科举行26国起草委员会会议,我代表团团长是邓小平,团员有彭真、廖承志、刘宁一、刘晓。顾问有姚溱、熊复、范若愚等。我们的目的是坚持莫斯科宣言的原则,估计会有一场严重的斗争。但只要我们作一些妥协和让步,达成协议还是可能的。因苏方在国内外还有困难,大多数党要求达成协议。所以我代表团愿意在充分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下达成协议,开好会议。代表团要刘晓大使将这个愿望透露给苏方和各国党代表团。苏方起草的声明草案,果不出所料,包括了二十大的一系列观点。起草委员会经过一场激烈的辩论,对草案大部分作了修改,达成部分协议。可是,赫鲁晓夫从纽约回来后,推翻了有些已达成的协议,使会议濒临破裂。我代表团采取边缘政策,说你们如果继续采取这种态度,我们只好回国请示丁。这才使事态好转,达成初步协议。11月81国党的代表会议如期召开。中共代表团团长是刘少奇,副团长是邓小平,团员有彭真、陆定一、杨尚昆、廖承志、刘宁一、康生和刘晓。因为在当时改善中苏关系,不仅对中苏有利,对整个国际共运都有重要意义,我们仍采取以下方针:坚持原则、坚持斗争、坚持团结:愿听取各党代表的意见,经过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开好会议,加强团结,共同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