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兴趣源于教师的文学修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24:41
    教师注重自身的修养,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要胸中有万卷书,经常与文学家对话,与生活拉呱,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生动有趣,化知识的传授为求知的乐园。在教师的口若悬河中,闪耀着文学殿堂的灵光,流淌着作者的思绪,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教师的文学底蕴是学生膜拜的源泉,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原动力。学生是否愿与书为缘,是否乐学,皆来自于教师影响。教师是一个博闻强记的高手,学生定是见多识广的后起之秀。语文教师担着教书育人两重担,育人更是重中之重,只有自己有着超乎他人的文学修养,才能有别于他人,才是一个有气魄,有学识,有人缘的教师。课下,静以修身,于文静中把好自己的舵,不浮躁,不气馁,不争不让,时而在人世间孑然自立,时而入俗随缘,与人友善,和气接物,稳重处事,所有这些皆源于教师的文学修养。

 

 教师的文学修养,对学生,对他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学修养高的教师可谓是“站如松,卧如弓,行如风”的坦荡君子,是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高洁之人。面对不公能疾呼。面对不义能出击,面对不仁能嗤之以鼻,具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性。有着“胜不骄,败不馁”的雅量。是人世间一勇士。教师的文学修养,利于己,益于生(学生),是其光辉人格的映射。这样的教师以教育为终生执着的追求,把授业作为传递民族精神的桥梁,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在他们身上有着生生不息的民族魂。试看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等的胸怀,何等的博爱,何等洒脱,何等的风流倜傥,再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又是何等的爱国豪情,一个个文人,一个个精神的化身,无不来源于其高深的知识。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造诣呢?那就要有一颗安于宁静,乐于求知,严格自律的心。教师要多读书,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书不离身,卷不离手。有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读书中与作者交谈,与人物交流。寓自己于书中,喜人物之喜,乐人物之乐,又如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又似李白得意之时须纵酒,在读书时,舍弃自我,或悲或喜,或笑或戏,完全一狂人,一疯子。是高山下的流水,哗哗作响;是悬崖上的青松,呼呼生风;是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是出升的太阳,万道霞光。此时的教师是作者,是书中的人物,是文中的景,是故事中的情,是何其多情的种子,萌生出五颜六色的花,绿荫的草,笔挺的树。老师有这样忘我的情怀,即便是再无情的学生,天长日久,怎能不动容,怎能不动情,怎会不读书。学生定会与老师比知识,比读书,看老师之所看,读老师只所读,听老师之心声,悟自己之灵性,师生皆为书虫,唯书为乐,唯书为友,这就是教师文学修养的默化作用。如此这般,何须教师“三令五申”,身教重于言传。以师为榜样,以知识多寡为荣耻,这是看不见的影响,是默化的奇效。是听不到的呵斥。多读是提高教师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有提高自己文学修养的强烈意识。到古诗词中。名著佳作中汲取知识。去寻章摘句。将文学的的精华融入到自己知识库中。与苏轼一同激越豪情,与李清照一块婉约情思,学李白把酒问青天的浪漫,郭沫若凤凰涅槃的豪壮。学习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物我相一。学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泊宁静。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个有感情,有修养,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在读书中学习文学大家的笔法,感受他们的大气。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在读中滋润自己。

 然后,去写写随笔,写感受,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去品人生的万般滋味,去抒心的不平,抨看不惯的丑恶,如鲁迅那样嫉恶如仇,在写中贯通古今,在写中净化自己的性情,在写中修养自己,以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写笔生花 ”,文笔要生彩,写出的语句要如峭壁上的悬石那样奇险,又似瀑布冲荡那样激越,又恰似小鸟婉鸣那样动听,又如惊涛骇浪那样气势恢宏。有着宁静,含着气势,带着悬疑,伴着清丽,笔尖流出多思多情,与学生同读书,共写作,互相交流,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互相展示写作中的生花妙笔。你读我之写,我阅你之作,欣其中的情,赏其中的感,学结构的精妙,修辞的高雅,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互动,师生间才会出现比读赛写的良好氛围,教师的文学修养时时激励着学生。学生的汲取又反过 来,促使教师的自律,二者可谓是相得益彰,写是读书的验证,多写的教师就是一个情感丰富,有着深深文学气息的人,写是胸中情感的喷发,是腹中书虫的使然,写是情思的流淌:可摹人物的言行状貌,写自己的生活百态,书对社会人生的感叹,亦可写景状物,写山景的秀美,水景的多情,蓝天白云的变幻多姿,写飞禽鸟兽的歌舞,述百草万物的生生不息,和大自然交颈。和生活低语,和社会共呼吸,于读中修身,在写中养性。那流畅的文笔,洋溢于外的气质,优雅的举止,是宽容大度的气量,是随遇而安的淡定,是灵动睿智的幽默,是游刃有余的从容,一切皆自自然然,是内化的结果,是默化的生成,一位有文学修养的教师就是一座碑,镌刻着他的文学,他的修养,是对学生无言的教育,文学修养是其人格“清如许”的源泉,是学生敬仰的根基,这就是默化的前提。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执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毅力。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目标。只有如此,方为读书人,教师才敢称语文教师。

    教师的文学修养像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溪,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像一首优美动听的交响乐,伴着学生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