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鸿沟/[英] 布琳达·葛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48:06
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鸿沟/[英] 布琳达·葛利 (2004年12月06日)点击数:47  

[英] 布琳达·葛利(Brenda Gourley)



作者简介:

   布琳达·葛利,现任英国开放大学的第四任校长,曾任南非纳塔尔大学校长。英国开放大学是英国最具规模和创新特点的大学。作为会计和商业领域的杰出教授,葛利曾经担任过纳塔尔大学会计和管理学院院长、纳塔尔大学副校长,1994年开始就任纳塔尔大学校长一职。她是南非的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在她的领导下,南非纳塔尔大学成功地转型为符合知识型社会需要的新型大学,不断向更大范围的学生群体提供教育服务。在1995至1997年期间,布琳达·葛利担任南非大学校长协会的主席。在1996至1997年期间,她任联邦大学协会主席。为了表彰她对高等教育的贡献,英国诺丁汉大学1997年授予布琳达·葛利荣誉学位。由于坚信远见卓识是一个组织健康发展的关键,布琳达·葛利教授始终重视战略思考、系统规划和管理。全球商业网络评选她为最杰出人物。在长期从事大学管理的同时,布琳达·葛利教授还经常应邀参与其他机构的规划工作。



【摘 要】对数字鸿沟出现的关注,不仅仅是由于道德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在本文中,作者分析了以下问题:一、我们是否有可能通过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公平的全球社会?二、信息技术是否可能进一步扩大这种鸿沟?三、我们是应该固守在原有的无效的策略层面,还是站在更高层面从现有的技术中寻求解决数字鸿沟的方法?关于数字鸿沟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数字鸿沟与传统意义上的贫富差距有密切关系。认识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理解贫穷对扩大数字鸿沟的巨大作用。葛利教授认为,如果我们确实想实现全球范围电子学习、电子保健和电子商务,建立适合当地文化的资源是关键,也就是说,语言本土化、内容本土化、咨询本土化和“用户定制”是关键。葛利教授总结到:我们确实有可能通过适当应用现代技术,创设更加公平、平等的全球社会,但是,在现实中有一定的条件局限。

【关键词】 信息技术应用;数字鸿沟;本土化

介绍

   许多人都谈到“数字鸿沟”,这个术语源于人们对不能获得技术的贫穷群体的关注。但是,这种现象也说明,人们力图“用简单的计算机去解决复杂的贫穷问题”。这种现象潜在的假设是,如果我们解决了发展性的一切问题,贫穷就能够被消除。

   我们能够通过应用技术来创设一个更公平和更平等的社会吗?或者说,技术真能使贫富之间的差距大于过去吗?在这篇文章里,我建议技术的应用者和联合国项目的执行者,能够吸取各地的失败教训,利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发展性问题,例如教育。正如2003年关于信息社会的国际首脑会议上的声明“技术具有突破传统障碍的潜力,例如时间和空间的障碍, 第一次可以实现利用技术使世界各个角落的人同时受益。”

定义

   我认为,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从教育的角度看,数字鸿沟是发展性问题。词汇“发展”是一个内涵不太明确的术语,但是,人们有一致的使用方法,那就是将“发展”用于特指为了改善人类生活应该完成的事情。

   从教育的角度认识发展,我的理解应该是正确的。但是,在技术世界里,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先进的技术不仅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且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例如:电子政务、电子保健、电子商务和电子学习等。这些领域的发展有可能将现实世界改变成我们梦想不到的样子。

   因此,按照我们的理解,需要对术语“数字鸿沟”进行适当的界定。根据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2000年的定义,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体、团体和地区在获得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和使用网络等方面机会的差距 (Molina, n.d. P.5)。这里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内涵也不太清楚,在定义中“数字”包括广播和出版、远程通讯、计算机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技术。

   我们这一代人,难以相信各种信息,无论是声音、文本或者图象都可以转换成二进制计算机语言,最不可思议的发明就是互联网。因此,由于内涵非常复杂,当我们提到数字鸿沟时,需要仔细界定它特指什么。

事实和数据

   下面阐述一些与数字鸿沟相关的例证。著名的Kofi Annan在1999年的千僖年大会做了发言,讨论了不断扩大的数字鸿沟。他指出,美国拥有比世界上其它国家总和还要多的计算机,就像东京有着比整个非洲还要多的手机。他说,那种已经实现了“距离消亡”的全球一体化经济和普及的电子商务的观点,要因客观事实而有所保留,因为世界上的一半人口还没有打过电话,也更少有机会接触互联网(OECD 1999)。

   Kofi Annan是在1999年末讲这番话的。当然,统计数字在之后发生了迅速变化,甚至每天都在变化之中。例如,在1999年,全世界范围内有15亿条电话线路,而现在已经有了将近25亿条。仅仅4年时间我们就在15亿的基础上增加了10亿条电话线路,其中75%是在发展中国家兴建的(United Nations, Utsumi, 2003)。如今非洲有了两倍于东京的电话,非洲人也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更加普遍地应用它。我不想说这是巨大成就,但我们必须看到这段时间确实取得了难以置信的发展。

   所有权与使用权并不一样。当你调查发展中国家计算机的真实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在很多国家中,它们集中于政府机构、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而不是本土企业以及个人或教育用户。

   当然,接触信息技术的人员非常多,因为互联网帐号能够共享,并且通过各种援助项目,更多的人能够使用它们。但当我们实际调查这些数据时,却发现远没有达到乐观的程度,世界上70%居住在乡村和边远地区的贫困人口很少有机会接触信息和通信技术,甚至是电话。

   此外,在全球网络上如互联网上进行的信息交换使用的都是英文,而英语在全世界人口中的使用率低于10%(DOT Force Report, n.d.)。但我也很高兴看到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世界各地的人们每天都在往互联网上添加新的内容以及各种不同的语言,他们正在创建最伟大的“空间图书馆”,而这也是我们要予以鼓励的。就像日内瓦全球政府首脑会议上强调的“信息社会本质上即是全球的”,这也被称之为“数字联合”。而我们必须清醒“正在扩大的内容鸿沟背离了这一社会要求”(United Nations, Annan, 2003, paragraph 60)。

   关于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统计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弥补数字鸿沟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数字鸿沟方面的统计本身也是贫穷情况的统计反映,和其它相关调查一样都反映出对人力开发的强烈需求。一个典型的相关调查是文盲调查。很奇怪的是我们常常热烈讨论“数字鸿沟”,却忽视“教育鸿沟”,一定的文化素质显然是个人使用计算机的一个基础。大量的研究都关注着文化素质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或者不平衡发展(以及相应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的不公平配置等),这也束缚了人们对文化素质和数字鸿沟关系的关注(Warschauer, 2002)。但可喜的是,联合国全民教育计划(EFA)开始寻找解决办法并在“千年发展目标”中对该主题予以关注,指出:在物理上能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与保证人们有效使用技术的其它资源同等重要,尤其是将它们作为一种学习资源时。

   此时,资源配置的优先级需要格外关注。在非洲很多地方,能源优先考虑的是饮用水和食物等等,而不是其它各种技术。比尔·盖茨或许夸张了这一点,他说这些贫困人口需要的是医药而不是计算机。我疑惑他没有提到食物而是说医药,但对其基本观点我是认可的。

   事实上“数字鸿沟”仅仅是非常宽广的贫穷问题以及分化问题的一部分(Molina, n.d.)。缺乏教育是这个问题的一部分,但是没有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有教育的发展的。关于这个问题,我首先要做一个个人申明。我在南非度过了大半生,有幸经历了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之一。我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人口奇特共存的特殊国家里,这里有很多完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对我来说,处理这样特殊的现实问题是意义深远的学习经历。在政治自由后的那些年,正是政治与经济重建和发展的年代;人们告别了过去的前工业化生活,获得了更多的学习和工作的机会;多年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们也更容易获得移动电话等产品。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了人类的潜能一旦被激发,可以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

目前的进展

   目前,许多专项工作组已经成立,其中包括2000年7月八国首脑会议决定成立的“数字机会工作组”(Digital Opportunity Task Force)。希望读者能够了解项目的意义,并支持其目标。这些组织的建立是“数字鸿沟社会运动”的一部分,也是推动联合国“千年计划”中“到2015年减少一半贫困人口”计划的一部分。

   “千年计划”中共设定了7个“国际发展目标”,包括健康、教育、收入和可持续发展等。而信息和通信技术可以支持其中的每一个目标,这些支持包括直接的(如更广泛接触健康医疗信息;培养医务人员和教师;给予妇女更多的机会和权利;提供更多的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等)和间接的(为个人创造新的经济机会;帮助区域或国家摆脱贫困等)。但是创造数字机会只有在确定核心发展目标之后,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将其作为首要发展目标之一。

   需要强调的是,国际社会呼吁在合作中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和组织如联合国等,号召社会组织和私人组织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力量。特别是私人组织,良好的组织结构和技能使其能够为此目标做出重大的贡献。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私人机构已经认识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

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行动计划有兴趣的读者会在文献中发现这些计划。尤其是Genoa行动计划,它反映了在实践中遇到的众多问题。下面我列举了八点问题,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计划(特别要说明的是,我选择的八个问题,可能会遗漏一些在其他人看来非常重要的问题):

   1. 基础性的努力和政策制定之间仍然没有衔接起来。一些人可能要说从宏观角度看,数字鸿沟是一种失败,这种失败体现在三个层次上:各种发展举措的失败,市场方面的失败和政府的失败。然而,如果使用有效并且实际的技术填补这个鸿沟,那么上述失败将会扭转(Bridges.org Report, 2001)。

   2. 目前如何将成千上万的发展项目进行大规模复制是很大的问题,基于分析,会发现这些项目或者重复建设或者没有意义,所以项目很难获得广泛的应用。在发展中国家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大量项目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Kenneth Keniston作为该领域中的领导者,他对印度的关于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服务于平民的50个项目进行了20次访问,从而提供了具有告诫性的信息。你或许以为他将声称“这将使得印度丰富的经验得到考察和研究,那些具有相似目标的项目相互保持联系,每个项目的经验会被分享,印度在这个领域的创造会让整个世界受益”(Keniston, 2002, P.5)。但是不幸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他说:“据我所知,事实是并没有进行比较性的研究,没有任何吸取经验,实际上具有相似目标的各个项目之间并没有充分沟通和交流,仅仅是偶尔有的项目宣称自己获得成功,并且往往是宣布成功,但是这些项目没有获得任何有价值的推广。”(Keniston, 2002, P.5)

   他提到了国际社会在讨论、计划和资助各种项目所做的大量努力,并总结道:“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没有基于经验总结哪些有用,哪些无效,哪些是浪费时间和经历,哪些是值得做的。”印度充满了各种“试点项目”,这些项目“几乎从来没有形成一个关于如何大规模复制研究成果的计划…,除非现实中有充分的支持,否则大部分可见的项目都没有能够获得推广。”(Keniston, 2002, P.5)

   有关给穷人提供服务的世界发展报告(2004, P.122)持同样的观点“问题并不在于缺乏创新——目前有一系列新的教师培训、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输入、最新技术的新的使用,问题在于对于革新的系统性学习太少,或被证实的革新方法没有得到推广。”

   我确信这是真实存在的,政策行为必须将其考虑在内。当然,我们应该努力相互学习,但是,我也确信,如果我们都在期待一个庞大的计划,那么我们将会等很久,而这段时间我们完全有可能在各自的项目中获得成功。当然,这些个别的项目比起那些在庞大计划中的子项目而言并不是最理想的,也缺乏成本效益,但是如果我们从基础做起,同时不断学习,那么这些项目的投入是值得的。

   3. Keniston的工作同样非常清楚地表明,通过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发展至少需要三个技术需求:通信技术有所突破(当技术对电子线路的依靠变小,无线技术逐渐普及,这种突破才会真正发生);计算机或其他相似的设备成本降低,上百万的人都可以使用;让那些无法阅读或书写的人们都可以获得灵活的、方便获取的、廉价的本土化软件。Keniston列举了在海德拉巴进行的核心人工智能语言的一些杰出开发工作,他认为印度在这方面是领先的 (Keniston, 2002, P.4)。

   4.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因为贫穷或地理位置的关系才成为数字鸿沟弱势群体,许多是因为类似残疾或身体虚弱等特殊原因而处于不利的地位。中国盲童就是典型的例子(Molina,n.d.),一个叫做“超级故事”的项目让盲童使用3D语音交互软件来帮助他们建构认知结构。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将这些处于不利地位的盲童从黑暗中带入一个他们称为“听视觉”的世界。

   Tom Vincent教授和许多英国开放大学的同事一起开展过许多帮助视力较弱、诵读困难、耳聋等残疾成年人使用计算机的先驱性工作,应用的效果非常显著,有超过9000个残疾学生在英国开放大学注册学习。长期的证据表明,如果能够对少数残疾学习者给予特殊的关注和支持,毕业率至少可以与多数身体健康的学习者的毕业率一样。技术使那些以前无法做到的事情实现了,至少另一个鸿沟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被消除。

   5. 语言本土化、内容本土化、咨询本土化和“用户定制”的问题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要帮助平民解决他们每天的问题,给他们提供真正的机会,那么应该让人们尽可能获得他们需要的内容(Keniston,2002)。考虑到世界存在多种语言和地区,本土化问题变化多样,因此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会有不同。

   David Puttnam关于万维网和软件中内容等没有得到充分关注的观点非常具有说服力。鸿沟不仅仅是技术的可获得性的问题,David Puttnam认为,鸿沟是存在的,并且不断加宽,是因为“拥有”和开发内容的知识所有权集中在第一世界,甚至集中在持特定语言的群体中,因此产生了财富的统治和知识媒体的统治现象(Lee,1999)。访问材料的人们不能识别他们在屏幕上看到是真实的图像还是赝品,他们也不能想到这可能是他们所听到的某些文本中的内容或观点,这具有深刻的社会和学习意义。不同的社会采用不同的方法生产、积累和传输知识,我们会时刻提醒自己,信息本身并不提供价值判断,而教育却要进行价值判断。为什么急需这些资源的人们没有本地的软件和内容?Kofi Annan在2003年11月的日内瓦会议中也提到这一点。他指出:“内容鸿沟加剧了已经存在的不平等,并破坏了全球信息社会的理想。我们需要强调文化多样化和文化认同,强调创造不同的信息内容和教育的数字化,科学和文化遗产不是一方面的问题。这一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信息社会的核心。”(United Nations,Annan,2003)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我们谈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一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给某些地方带来了巨大变化。

“信息与通信技术革命给传统技术带来新的特点。在世界的很多地区,移动电话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新的数字无线电广播接收站正在通过节目点播以交互的方式接入更多的用户。此外,当移动电话配备了通报装置,可以实现对当地选举的实时监控,无线电广播的通报使得选举过程的透明度大大改观。卫星电视极大地扩展了观众的范围,那些居住在目前尚有频道限制的国家的居民们也能够收看通过卫星电视传播的节目。录像带具有类似的功能,它将未经审核的新闻提供给观众,同时这些带子使得数百万移居者与他们的家人保持联系。像传真、复印等相对简单的技术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某些地区的政治氛围。”(United Nation, 2003,p.vi)

   除此之外,掌上计算机快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再孤独地与电子工具相伴。例如,英国开放大学在南非东开普省(DEEP)与当地机构合作开展的一个项目中,教师需要的材料是通过互联网和掌上计算机获得的。与教师自己的教育经验相比,这种材料的质量更加可靠,并能够大大改进教师的能力。

   6. 我们通常会认为通过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地区经济在全球市场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然而研究表明,概括而言,在第三世界中,企业的参与对全球商业电子化的贡献非常小。联合国报告告诉我们“除了新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还需要许多其它并行的改进工作同时进行,这样才能使得经济机会的全球结构产生真正质的变化。”(Hewitt de Alcantara,2001,p.10)也有一些例外,例如,在急速发展的软件行业,目前为止的报告显示“繁荣的软件行业与地区和国家经济之间缺乏联系。”

   7. 一位作者考察了许多有效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防护或改进当前状态的国家,发现信息与通信技术在许多国家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并不重要。她强调指出,取得进步的基本前提是强大的、相对有效的国家和国家政府在推动经济现代化方面的有力支持,与私人化和效率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国家和地区公共服务质量和公共规范的差异是非常大的。”(Hewitt de Alcantara,2001,p.vi)

   8. 私人组织在消除鸿沟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与消除鸿沟密切相关。“世界上大部分的技术资源是由追求利益的几个主要跨国公司主导。这些公司致力于开发和满足富人群体中的绝大部分市场(这些富人可能在富足或贫穷的国家),因为这些人提供具有最大利润的机会(Journal of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February, 2003, p.3)”。这并不表明私人组织在降低成本等方面没有贡献,但是在这样的发展中,我们对私人组织究竟有什么期望呢?我以前认为,如果我们等待私人组织做些什么,那将是个漫长的等待(我现在持怀疑态度),但是我必须承认时代已经发生改变。日内瓦就有一个显著的成功例子,公共或私人组织进行合作,就像国际远程通信联盟、世界健康组织和CISCO系统合作创造在线“健康研究院”一样。然而,在反八国集团(G8)的运动中产生了另一个评论实体,他们建议构建跨国的知识产权法,从而使得已经成功的公司能够保存他们的优势和利益。日内瓦关于将哪些工作列入日程的讨论非常激烈,突尼斯会议将不得不解决这个实际的问题。

结论

   关于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我们能够通过应用技术来创设一个更公平和更平等的社会吗?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然而也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这些局限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1.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急需要发展的地区目前设备不足的现状;

   2. 我们需要明确,能够获取技术是改善教育和发展的前提步骤,但是这方面仍然严重不足;

   3. 我们需要明确政府和公民在改善落后人群的生存质量和改善社会整体和谐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4. 国际政策组织必须了解信息通信技术和发展,需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政策:科学和道德、宏观经济政策和全球化信息与通信技术相关的问题,例如知识产权的问题( Hewitt de Alcantara, 2001);

   5. 我们必须用开放的观念来选择最适合我们的信息与通信技术;

   6.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样一个事实,数字鸿沟只是另一个更广泛、更难处理的发展鸿沟的一部分;

   7. 我们决不能认为,我们可以决定资源的内容和形式,更不能替别人选择资源;

   8. 我们切不能低估信息的力量,一旦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够接触信息,都拥有不曾想过的权利,那世界将每天都是民主的。我们不能低估普通人一旦拥有机会,其掌握技术的能力。在印度和非洲生活在底层的人都已经证明他们可以掌握和操作技术。在印度南部的IT项目中,妇女可以获取从稻谷价格到伊拉克战争等所有信息(Sridhar, Lalitha, September, 2003)。在高层次同样,大学都已经证明,只要获得必要的支持,教育机构内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都可以成功地掌握技术。

   前面我已经论述了我们应该提高认识的几个方面,特别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潜力无限的远程教育去改善现状。2003年12月在日内瓦关于信息社会发展的国际首脑会议上,我们已经把过去的工作进行了交流,我期待2005年11月在突尼斯召开的新一届会议上会有更新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在清楚地认识到仍有许多问题留待研究的同时,也都被已经取得的成绩所激励。可以理解的是,这样一个巨大的使命难以由少数人来完成,他们最多能够发现已经存在的鸿沟,这样的任务需要我们身处世界各地的人们的共同努力。

   联合国将2001年命名为“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对话年”,并委托一个专门工作组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跨越鸿沟》。Kofi Annan 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到,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对话,从文明产生时就开始了。他在前言中写到“能够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并愿意相互学习的人,很容易积极认同文化的差异。”人类会因共同的人性而结合,而不会因为个体的不同而分裂(Piccolo,2001, P.11)。信息与通信技术是人类创造性的又一杰作,不仅如此,信息与通信技术还支持我们进行跨越世界地区的交流。而这种交流方式,即使对于我们经常旅行的人来说,也仍然是不曾敢想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够缩小鸿沟,而不是扩大鸿沟,我们应该致力于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去缩小不同地区的差距。

   显然,我们可以利用技术改善世界上贫困人群的生活,问题是我们是否真的想去做。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我们的关注程度,只要我们足够关注,我们就会去做。我的认识基于南非的实践,世界上有许多与南非同类型的地区,如果南非在发展的早期就能够开展与其它地区的交流,情形会有所不同,南非可以避免许多错误,现状也会大不相同。Donald Woods 在他的著名的书《重游彩虹国度》中写到“突然,黑暗消失,在经历了漫长的遥远的梦想之后,光明终于战胜了邪恶,整个世界突然开始变化,人类拥有更强大的能力。”

   教育能够充分发挥技术的潜力,特别是开放和远程教育。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教育能够充分地证明,人类可以具有更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G8, Okinawa Charter on Global Information Society, Okinawa, 22 July 2000.

[2] Hewitt de Alcantara, C. (2001). The Development Divide in a Digital Age: An Issues Paper, UNRISD.

[3] Jensen, M. (2001). The African Internet - A Status Report.

[4] Journal of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February, 2003.

[5] Keniston, K. (2002). IT for the Common Man: Lessons from India, the MN Srinivas Memorial Lecture (December 2001), MIT, published as a working paper, 2002.

[6] Leer, A (ed). (1999). Masters of the Wired World, FT Pitman, London.

[7] Minges, Michael. (2003). Wireless Internet and Developing Nations.

[8] Molina, A. (n.d.). The Digital Divide: The Need for a Social Movement,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9] Piccolo, G, et al. (2001). Crossing the Divide. United Nations.

[10] Schwartz, Peter. (2003). Inevitable Surprises. Gotham Books.

[11] "Spanning the Digital Divide: Understanding and Tackling the Issues". (2001). Retrieved February 1st, 2003, from http://www.bridges.org

[12] Sridhar, Lalitha (2003). Wiring up a Knowledge Revolution in Rural India. 9 September 2003, OneWorld, South Asia。

[13] United Nations 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 Draft 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 December 2003.

[14] United Nations 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Kofi Annan, World Summit Award: The Best in E-Content and Creativity. December 2003.

[15] United Nations 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ddress given by Yoshio Utsumi,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10th December 2003.

[16] Warschauer, M. (2002). Reconceptualising the Digital Divide, a paper published June, 2002.

[17] Woods, D. (2000). Rainbow Nation Revisited, Andre Deutsch Ltd.

[18]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4). Making Services Work for Poor People.

(陈丽 译 张伟远 校)



评论

   在2004年2月,由香港公开大学承办的第21届ICDE远程教育国际会议在香港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我国代表,一定都认识了会议主题报告者之一的布琳达·葛利教授,那时她担任英国开放大学的校长才只有半年时间。这篇文章是应本专栏主持人之邀,葛利教授基于她的国际会议主题报告的内容,重新整理和修改而成。这是她首篇以中文发表的文章,葛利教授为此感到非常的激动。

   关于数字鸿沟的主题,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人们的关注。长期以来,社会科学研究者关注的是人们的“社会-经济阶层”所造成的社会不平等,例如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所形成的教育机会不平等。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人们对数字鸿沟的关注,似乎替代了“社会-经济阶层”这一术语,这是因为社会-经济阶层决定着人们对技术的拥有和使用,从而产生了数字鸿沟的社会现象。这里有必要对教育领域中关于技术应用和数字鸿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背景介绍。由于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尤其是基于万维网的网上教学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人们的以下担忧:如果技术成为教育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如通过网上教学可以接受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或在职培训,通过万维网可以获得大量的本地、本国甚至全球的教育资源和信息,那么,人们对技术的拥有和使用就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机会、数量甚至质量。而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经济条件决定着是否能拥有和使用技术,如发达地区的人们上网学习非常便利,富裕的家庭能拥有计算机和上网学习的条件;而贫穷地区的人们没有条件上网,贫困的家庭买不起计算机。最后的结果可能会由于技术的拥有和使用的差异而加剧教育的不平等,并进一步扩大贫富差别,这就是数字鸿沟及可能造成的在教育领域中的后果。

   然而,葛利教授认为,数字鸿沟是社会进步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如果采取有效的措施,技术可以是缩小数字鸿沟的有效工具。技术可以帮助人类跨越时空和场所,允许全世界各个地方、各个阶层能携手共同发展,这是人类历史的进步。因此,国际社会应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缩小数字鸿沟,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葛利教授进而提出了缩小数字鸿沟的八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结合她提出的八个问题,我认为反映在远程教育领域中,以下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在教育技术运用的政策制定中,如何考虑到各地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帮助欠发达地区的人们通过使用技术获得良好的学习机会;在开发远程教育的研究项目中,应考虑到项目成果运用的可扩展性,包括经验和成果,切忌在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后,通过评估就算完成,远程教育的优势是资源共享,一个成功完成的项目应能在其他有关地区得到扩展和推广;我们需要探讨如何降低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成本,本地开发的技术成本一般比较低,但技术开发需要一定的专门人才,联合开发和使用更能带来良好的成本效益,切忌各自为政,以免重复建设、加大成本,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一些开发的技术变成闲置;运用技术为残障学习者带来特殊的学习机会;技术应用中要考虑本地的特征和学习者的需要;最后,要充分发挥私营机构在远程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机会平等似乎是教育领域中“永久”的讨论主题,技术应用和数字鸿沟的问题,成了教育机会平等这一主题中新的议题。关于技术运用将造成数字鸿沟的扩大还是缩小的问题仍在讨论之中。但是,无论如何,数字鸿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的是,如何通过技术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平等,使技术运用能服务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有助于教育全民化的局面的形成。(张伟远)



本栏目预告:下期将刊载南非大学威拉·拉尔文(Willa Loaw)博士和英吉·桑尼克斯(Inge Sonnedus)博士的文章《远程学习材料开发的基础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