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海面上升6米,上海大部分被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39:07

造艘“2012版”诺亚方舟难度不大
2010-07-16 07:09:00 来源: 新闻晨报(上海) 
 
  

  世博记者 毛懿

  毛毛逛浦西

  世博园里谈天

  诺亚方舟

  瓦努阿图、马尔代夫、斐济、基里巴斯、图瓦卢,一个个岛国面临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在浦西园区,中国船舶馆却畅想着船舶作为陆地的延伸,一艘“海上航行城市”将让人类从此从陆地迈向海洋。
  一旦岛国真的被海洋淹没,“海上城市”是否真能成为他们的栖身之所呢?  

  昨天,江南造船(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技术角度来说,类似《2012》电影中的诺亚方舟建造起来并不难,但人类应该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地球的警告]

  如果海面上升6米,上海大部分被淹

  在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德国不来梅案例馆,放置了2张模拟冰桌,其中放了一个听筒,播放着来自南极海洋的声音。昨天,记者拿起听筒仔细一听,从南极海洋“传来”的只是一些类似冰块碰撞声和企鹅的叫声,根本不是在海边常听到的“哗哗”海浪声。

  擦拭第一台冰桌屏幕上的“雾气”,屏幕上却只留下1道思考题:如果南极的冰全部融化,上海将会怎样?据介绍,南极洲有4500米厚的冰层,占全球冰层的90%以上,还蕴含了全球75%的淡水。如果南极的冰全部融化,海平面就将上升60米。在这一模拟图的正中,有一个鲜明的温度计,只要拿手指拨动温度计,让其温度慢慢上升,就可以看到南极洲的冰块迅速融化,随后上海附近的海水大涨,浦东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被淹没一小半,随着温度越来越高,上海整个城市均被淹没。“如果海平面上升60米,上海包括绝大多数海拔较低的城市均会受到海洋的威胁。”工作人员说。

  如果海平面不是上升60米,而只上升6米,上海将会怎样?在第二块冰桌上,你将看到,80%被冰雪覆盖的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6米,上海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和周围地区也都会被海水淹没。

  虽然南极、格陵兰岛的冰层融化看似遥遥无期,但工作人员表示:“温度计没有详细的刻度,它只是一个模拟图,却用画面告诉人类来自全球变暖的根本威胁。人类应当正视这一现实,并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

  2050年,临海三角洲人可能得迁移

  日前,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主席帕乔里在世博园远大馆发表演讲时透露,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正在加快。

  他举出了一组详尽数据加以佐证。从全球气温有仪器记录以来(从1850年起)算起,1995-2006年被列为最暖的12年,全球温度升高0.76℃。从1961年至2003年,全球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1.8毫米,其中1993年至2003年间,海面上升的速度加快了,每年达到3.1毫米。整个20世纪,估计海平面升高了0.17米。

  目前,全球有近3亿人生活在40个三角洲上,其中包括了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按照目前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到2050年,生活在临海三角洲上的人可能不得不迁移。

  他透露,在近海岸地区,也就是在海拔100米、离海岸线100公里附近的人口分别在6亿和12亿左右,占世界人口的10%至23%。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对海边的城市威胁加大。他解释说,如同上海一样,城市靠海、人口密度大,拥有众多商业、地产设施,一旦海平面持续上升,后果将不堪设想。

  未来可移居大航母般的“海上之城”

  江南造船(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若不考虑成本,造起来不复杂

  一个个岛国以及临海城市都面临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但在浦西园区,中国船舶馆却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让人类从此移居海上。

  “海上城市”设施俱全

  在中国船舶馆的创意走廊上,一座缩小后还长达30余米的巨型船舶缓缓“驶入”参观者的视线。在船舶停稳之后,参观者分为5组,分别在船首、中央区以及船尾部位开始为“海上城市”进行设计。

  只见参观者在空中用手触摸一下建筑图标,就可以选择要搭建的直升机机坪、测绘塔、科技中心等以及学校、医院、电影院等各种生活娱乐设施,然后将它们拈起再“放入”船上,如此一来,一座“海上城市”迅速出现在参观者面前。

  专家介绍说,这不仅仅是一艘海上巨无霸型船舶,它还拥有强大的环境监测能力。为了解决能源问题,设计者又在船舶尾部甲板区域安排了巨大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站,这些设施为船舶源源不断提供清洁的能源。

  为了让“海上航行城市”没有后顾之忧,中国船舶馆还设计了一系列配套船舶。馆内展示的“漂移农场船”就是未来的食物供应站。“漂移农场船”的概念船设计总长330米、宽60米,上下共分4层,包括家禽饲养区、食品加工区等8大区。该船第四层专门设置了一个海水淡化区,对海水进行脱盐淡化,经过淡化处理后的海水可以达到直饮水标准。同时,船上还开辟了现代农场、畜牧场以及淡水鱼养殖区。

  诺亚方舟建造难度不大

  电影《2012》中,有一句台词大意是“只有中国人才能完成‘诺亚方舟’”。对江南造船 (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的采访就从这句台词开始。

  胡可一表示,“只有中国人能完成”意味着中国的造船能力全球位居前列,拥有大量重量级的造船厂,同时又有素质较高的丰富劳动力。此外,还有一个理由。他笑着说:“中国还拥有全球海拔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如果真像电影中展现的海平面急剧上升,最安全的地方当然是中国。”

  胡可一告诉记者,如果只是从技术角度来点评电影中的“诺亚方舟”,即使以目前的技术基础来看,建造这艘船的难度也不大。“关键是船的容量要大,还要能够漂浮起来。”胡可一认为,至于这艘船的航行性能以及船体的材质要求,从电影中来看,并没有太多硬性要求,只要具备基本动力即可。因此,“诺亚方舟”在他眼中,只能被称为是海上“漂浮物”。

  他介绍说,中国船舶馆开展了船舶创意设计大赛。作为评委,他不能过多透露详情,但从目前征集到的作品来看,越来越多的作品展现了人类移居海上的梦想,“海上航行城市”、“漂移农场船”只是其中之一。

  “如果不考虑建造成本问题,‘海上航行城市’建造起来也不复杂。”他表示,只要将这艘船分解开来,其实就是一个个功能模块拼装而成,包括能源模块、居住模块、淡水制造存储模块等等。“它的功能设施较为齐全,这就需要提升整体的科技水平,而不只是造船技术一项,需要成千上万个材料供应商共同为它工作。”

  关键在于减缓气候变暖

  对于岛国以及沿海的城市来说,如果遭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迁移到海拔高的岛屿、陆地是一条退路,但是,如果人类不加以控制或者找不到解决方案,海平面还会持续不断地上升,因此移居海上看起来似乎是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然而,单单是一艘“海上航行城市”,并不足以让人类安逸的生活,还需要建造诸多如农场船的配套船只,如同航空母舰的编队,各艘船将持续不断地供应“海上航行城市”,这才会最终摆脱人类对陆地的依赖。


  他表示,假想人类今后真的可以在海洋上生活,冰川融化之后或许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海上航路。“北冰洋融化之后,就会开辟诸多新的海上航路。连通中国和北美可以直接从北冰洋航路通行。”

  不过,胡可一表示,现在谈“诺亚方舟”、“海上航行城市”还为时过早,毕竟海平面上升是个极其缓慢的过程,人类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可以找到解决办法。“在我小时候,上海还面临过沉降问题。最后采取倒灌地下水的办法,也基本解决了这一麻烦。”因此,他认为,只要目前控制住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人类最终在不断尝试中能够找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