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机构的整体危机?汇金缺钱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19:22
中国金融机构的整体危机?汇金缺钱了

作者:854197  发表日期:2010-8-20 19:28:00

    在中投海外重磅投资频频失手的同时,其由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而来的2000亿美元注册资本每年高达682亿元人民币的利息,主要由子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汇金”)来买单。而汇金的收入则完全来自于其控、参股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国开行、中国再保险公司、建银投资以及银河、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三大券商的分红。  
  8月17日,540亿元人民币汇金债即将登陆银行间市场的消息不胫而走。为配合除刚刚完成IPO的农行之外的工、中、建三大行再融资,汇金也缺钱了,中投怎么办?
  成立近三年来,掌管着2000亿美元资产的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下称“中投”),有两年时间是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火中取栗”。  
  2007年尚在筹备中的中投斥资30亿美元火线入股黑石集团,如今已浮亏近20亿美元(按2010年8月18日黑石集团股价计算),损失大半;同年12月,成立仅三个月的中投再斥巨资56亿美元投资摩根士丹利(下称“大摩”),意图“抄底”,但随后因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大摩股票一度跌至6美元左右,后为摊薄成本中投又追加投资12亿美元,如今仍浮亏9.1亿美元(按2010年8月16日大摩股价计算)。  
  如果说这两次失手尚可以归结为全球金融危机中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而且只是账面损失,结局未有定论,那么2008年9月,中投在美国斥资54亿美元买入的一只货币基金也由于跌破净值而遭遇大规模赎回潮并最终清盘,实在难以让人理解。时至今日,中投仍未对外公布具体亏损数额。  
  三年三次惨败。。。。。。

作者:854197  回复日期:2010-08-20 19:31:06

  中投缘何如此急不可耐以致“引火烧身”?  
  当黑石集团最初邀请梁锦松担任黑石大中国区主席时,这位香港特区前任财政司司长就开始奔赴国内四处游说。随后,尚在筹备阶段、官方色彩浓厚的中投公司迫不及待地向黑石集团投入了30亿美元。  
  2008年9月,全球深陷金融危机之时,中投对黑石集团的投资出现账面巨亏,梁锦松对媒体表示,“中投成立正好是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前,如果投资到其他市场是亏损的,投资A股也会亏。大的投资者不是要看市场是不是要抄底,而是看这个公司长远的业绩是不是很好,作为一个投资者应以平常心去看。”  
  然而,直到2010年8月18日,按照黑石集团当日收盘价10.56美元计算,在中投持股距离解禁只有一年时间之际,当年每股29美元的投资,至今浮亏高达64%,总额19亿美元。一旦解禁期到,不知中投的“平常心”还能坚持多久。

作者:854197  回复日期:2010-08-20 19:32:48

  本报记者查询到的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显示,根据双方的协议,中投购买的是大摩发行的到期后转为普通股的强制可转换股权单位。期限为两年零七个月,期间按照年息9%按季支付利息,强制转换的时间为2010年8月17日,到期后必须转换为大摩上市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到期后,总计5579143份可转换股权单位按1:20.803比例全部转换成普通股后,中投将持有约1.16亿大摩的普通股股份,强制转股价格为每股48.07美元。股权单位全部转换后,中投持有大摩的股份将不超过9.9%。  
  遗憾的是,此后,金融危机越演越烈,2008年9月22日,大摩正式宣布从原先的投资银行变身为商业银行控股公司。同年10月,大摩股价最低跌至每股6.71美元。  
  此时,面对48.07美元的强制转股价格,大摩股权对于中投来说无疑变成了“烫手山芋”。  
  更让中投感觉糟糕的是,2008年10月,深陷金融危机的大摩引入了新的投资者日本三菱UFJ集团,其入股成本仅为25.25美元,较一年前中投的入股成本低了将近50%。  
  此外,日本三菱UFJ集团的这次入股一旦转化为普通股,就会将中投在2007年12月底入股大摩的持股比例从9.86%摊薄到7.68%。  
  2009年6月初,全球金融市场转暖,大摩的前景清晰,股价迅速回升,每股价格达到20多美元/股。此时,中投宣布耗资12亿美元对大摩增资,使其持股比例再次达到9.86%(假设日本三菱UFJ集团将其所持优先股转为普通股)。  
  这是中投对大摩的第二次投资,中投此次增资分几次完成,购买的均是普通股股份,成交价格从23美元到27美元不等,这大大降低了中投对大摩的整体投资成本。  
  至此,中投对摩根士丹利的总投资额达到68亿美元。  
  2010年8月17日,中投所持大摩可转换股权单位到期,一旦这部分可转换股权单位转换为普通股,中投这笔为期两年零七个月的投资账面损益也将出炉。  
  本报记者查询的SEC系列文件显示,2010年7月21日至8月9日,中投总共十次减持大摩共2545万股,录得收入6.9亿美元。另按照与大摩的协议,中投56亿美元的投资获得利息约13亿美元。  
  而截至2010年8月17日,中投仍持有大摩约1.5亿股(含可转换股权单位),按大摩2010年8月来平均价格25.90美元计算,账面价值约为39亿美元。  
  由此可以计算出,一旦可转换股权单位转换成普通股,中投对大摩的投资账面浮亏将达到约9.1亿美元。   相比前两次投资失误,中投第三次失误显得有些匪夷所思——导致其54亿美元资金出现巨亏风险的竟然是安全性仅次于银行存款和国债的货币基金。  
  2008年10月,SEC公布的一份关于货币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清盘的文件显示,中投在这只基金上54亿美元的投资出现问题。  
  SEC文件显示,截止到2008年9月1日,中投旗下分支机构Stable Investment Corp是美国货币市场基金 Reserve Primary Fund的最大股东。但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Reserve Primary Fund被迫核销其所持7.85亿美元雷曼兄弟债券,导致净值跌至0.97美元,引发大规模赎回潮。  
  据路透社当时的报道,Reserve Primary Fund因此成为自1984年以来第一个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美国货币市场基金。随后,该基金宣布暂停赎回,中投54亿美元资金遭冻结。  
  当时国内有投资界人士对中投的举措仍表示质疑,“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投资者纷纷逃离市场导致美国信贷紧缩,整个货币市场基金业都面临危局,而中投竟然大量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  
  更有业内人士在当时评价说,“货币基金能跌破净值,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少见,能买到实属不易。”  中投公布的2008年年报显示,虽然当年中投实现净利润231.3亿美元,资本回报率达到6.8%,但其全球投资组合(即境外投资)的回报率为-2.1%。也就是说,中投的净利润主要来自中央汇金公司在国内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收益。  
  成立之初,中投的注册资本大约为2000亿美元,来源于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筹集的15500亿元人民币,发债成本则由中投来承担。  
  这些特别国债分几批发行,为10年期和15年期的记账式国债,利率为4.3%-4.69%,并且是每半年付息一次,按照不同利率国债计算下来,中投每年必须支付大约682亿元的利息。  
  正如中投董事长楼继伟在2007年时所说,“按照工作日算,每天我必须赚3亿元才能够支付每年5%左右的资本金成本。”  
  2008年中投公司的净利润主要来自于中央汇金公司在国内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收益。  
  农行上市前,汇金每年仅从工、中、建三大上市银行就获得不少分红。据本报记者统计,2009年,汇金从上述三大行预计获得分红710亿元人民币;2008年,上述三大行合计向汇金分红677.14亿元;2007年,这一数字则为653亿元。除此之外,汇金控、参股的其他多家包括券商、再保险集团等金融机构的分红亦很可观。  
  8月17日,汇金发债的消息不胫而走。有消息称,汇金债拟发债规模1875亿元,首批540亿元债券预计8月下旬发行。  
  大背景是,目前工行、建行、中行的再融资方案均已落定。不算可转债融资方案,工行、建行、中行确定的配股再融资额依次为450亿元、750亿元和600亿元。汇金作为工、建、中行的大股东,分别持有35.42%、57.09%和67.53%的股份。  
  按照此前汇金承诺支持几大行配股融资计划,若为保证股权不被稀释全额参与认购获配股份,汇金需要资金达千亿。  
  而消息人士指出,汇金解决资金缺口不再是外汇储备注资,也非由财政部发行国债注入资本,而是直接在银行间发行人民币金融债。  
  如果汇金都要发债了,中投高息谁来付?    中投公布的2008年年报显示,虽然当年中投实现净利润231.3亿美元,资本回报率达到6.8%,但其全球投资组合(即境外投资)的回报率为-2.1%。
  这句话很多人都忽略了,其实这句话是最深刻的揭示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本质
  所有的垄断国企都这样,赚国人的钱给友邦
  看看所谓市值第一的中石油,油价如何,国家补贴如何,每年要分红多少给友邦
  天天闹亏损要国家巨额补贴,还能上市,不知道搞的什么玩意,真是奇迹

作者:854197  回复日期:2010-08-22 23:02:35

  目前看来,中投亏是肯定的了,利息是给不起了,连本都保不住
  那中投亏的是国债,换句话说是从奴隶们身上剥削的血汗钱
  亏了,有人负责,是不是该枪毙几个   现在那么多天灾了,温整天跑灾区都忙不过来,赈灾的钱怎么办?ZY还有钱吗?普通的老百姓估计是被压榨的差不多了,现在物价又飞涨
  再下重手剥削民企?不知道还有多少能活下来
  所以只好拿黄光裕之类开刀了。。。。。。姓宗的估计过不了几天也要出事
  看看戈尔巴乔夫的回忆录吧
  没几天蹦跶的了

作者:XDXLBLC  发表日期:2010-8-18 6:27:00

美国经济二次衰退在即(转载) 
    几个月前联储主席伯南克曾警告美国人,经济存在“非同寻常的不确定性”,现在他可以确定些了。也许股市的走向仍旧扑朔迷离,但我们的经济不再有什么不确定性了!几乎可以确信美国经济正再次进入衰退期。
  自从今年4月以来,房地产业就已经一蹶不振了,购房折扣优惠期满了,取消住房抵押赎回权的个案比去年还要层出不穷,最近出炉的7月份成屋待完成销量(pending home sales)下跌了2.6%,而通常较旺的夏季销售季也渐近终结。房屋建造商情绪指数(homebuilder sentiment index)在去年一直在改善,乃至延续到了今年5月,而进入7月,这个指数却急转直下,触及了自2009年4月以来的最低信心水平。
  由于消费者开支占了经济总量的70%,我们在这个领域看到自6月开始的逆转,来自零售业的7月份同店销售额(same store sales)令人失望,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大挫,而最近出炉的7月份数据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跌至九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6月份的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ISM Manufacturing Index)连续第四个月下滑,工厂订单同月减少1.2%。本周二全美独立企业联合会(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NFIB)报告其衡量小企业主信心的指数在7月份跌落。NFIB还提到接近75%的受调查者表示目前时机不利于扩大经营,小工商企业认为“下半年内增长达不到标准”。
  从这些有关房屋建造商、消费者和工商企业信心惨重下挫的报告里,看不出下半年有什么希望。
  而且尽管今年初就有预测经济增长将在年内放缓,但要等到下半年,岂料近期的第二季度GDP报告显示经济增长居然放缓到只有2.4%,较数月前4%的预测要慢很多,也不如报告公布前几周3%的预测。
  随着一个个不如人意的数据出炉,人们的希望就只能依次递延到下一份报告,最近一份寄予希望的则是上周五公布的就业市场报告。然而依旧是阴郁的一天,数据显示7月份美国人又新流失了13.1万个工作岗位,而私营企业部门只新增了7.1万个工作岗位,与预计的10万份新增工作岗位相去甚远,与此同时早前报告的6月份新增私营企业部门工作从8.1万个被大幅削减,修订数据仅为3.1万个。
  曾经有人希望中国强劲的经济表现能大力推动美国出口,从而有助于弱化美国经济下半年下滑的态势。
  周一晚上这个希望又破灭了,因为有报道中国的外贸顺差在7月份飙升到一年半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原因是其进口增长速度急剧减缓。中国的出口从6月份的202亿美元跃升至7月份的287亿美元,较外界一致预测的下跌到196亿美元要高出很多。而同期中国进口增速只有22.7%,比6月份34.1%的增速明显减缓,也大大低于此前预测的30.2%。进口支出大幅放缓是又一个重要信号,显示中国经济的减速比预期要急剧,这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他们还指望向中国出口更多的货品。
  坏消息接二连三,美国经济没有喘气的机会。周二早晨有报道称美国的工商业生产率(business productivity)在第二季度年率下跌0.9%,是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度下跌,那时经济衰退刚开始。
  据种种迹象看来,已经很清楚了,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显现的不确定性已经恶化了,而且也越来越确定了;经济放缓比预测要更早、更快,希望已经很渺茫了,我们几乎已无法避免再次陷入一到两个季度的经济衰退。作者:喜欢女孩的00  回复日期:2010-08-22 12:07:06   
  作者:西部穷老农 发表日期:2009-4-3 19:33:00
  没有贸易保护的美国经济恢复是可笑的童话
  刚才在健身中心,我旁边那个女士满身香水,让我十分纳闷:既然到了这里,马上就要臭烘烘,何必浪费时间搽香水,汗味和香水味还侮辱别人的嗅觉。      
  这次这个G20的公告就和这个女士身上的香水一样,马上要变臭烘烘,先搽香水装点门面。
  现在世界经济进入漫长的下降,旧世界(亚欧非洲)人口老化,消费下降,美洲澳洲新世界虽然人口结构合理,但前十年过度消费,苦不堪言,未来消费也会大幅下降。未来世界的消费规模和总经济规模都会下降, 如果美国不搞贸易保护,不可能有人愿意大幅投资美国,现在世界到处都是生产过剩,谁愿意在美国这个环保严格,工资很高的地方再投资?      
  现在的美国经济的架子很大很空,如果没有强劲的投资补充消费的下降,必然会大规模的失业,所以没有贸易保护的美国经济恢复是个不现实的童话。      
  那个 carbon tax 必须足够高才可能扭转贸易失衡。不管怎么样,美国必须对巨额进口征税,既可以帮助平衡预算赤字,又可以刺激在美国的投资热情。      
  至于说这样做会对世界经济不利,尤其对那些出口国家经济不利, 那些出口国家利用美国市场已经太久,现在他们应该 go fvck themselves. 作者:真理天崖  回复日期:2010-08-25 18:39:12     
  关于中国持有3000多亿美元美国二房债券问题,我如是猜测一下:如果二房真的倒闭,中国ZF应该可以拿到不少美国的房产,把这些房产在国内一卖,国内的炒房团应该是很感兴趣的,这样大部分钱应该是可以拿回来的。当然,这样做的话,外汇储备会烧掉不少,相当于外汇出逃。
  -------------------------------------------------------
  如果两房真的破产了,中国高兴得要死啦,大量游资跑来避难不肥才怪呢。外汇储备是用来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核弹,为与其他国家货币互换作基础的,不然人民币成不了亚元。八毛现时手里的好牌有限,来推中国的也是些老掉牙的招式,当然要小心那些新玩意,如宋忽悠的黄金战略。
  ——————————————————————  
  你这种水平也敢来谈外汇?根据我对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及美国财政部公布的6月份数据结合进出口数据推算,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外汇出逃是千亿级以上的。其中6月份便出逃400亿以上。至于7月份如何?到9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数据时便可推知。
  现在中国都不敢每个月公布外汇储备数据了,是为什么?
  当然,中国的外汇储备里更多的是国内利益集团的伪外资,这些伪外资很多都是2009年被美国的税收政策赶回中国的,所以才会有2009年中国外储的大量增加,然后带来中国2009年央行的大肆印钞和商业银行的超10万亿贷款,一旦这些伪外资完成对中国在通胀底下对各行业的洗劫,更容易外逃,因为,我们低调的外管局主要就是为他们这些人服务的。一旦外管局不再低调,说明这些伪外资已经大部分出逃了。
  从今年以来,国际资本已经很不看好中国经济了,现在真实的外汇储备到底是多少呢?上半年已经出现4个月不公布的情况,现在开始又不公布了,难道要到年底再公布了?不过,即使公布也没有多少意义,因为只有总数字,没有具体的数字。 

作者:真理天崖  回复日期:2010-08-25 19:06:10

  中国上半年储备资产增1,770亿美元
  路透上海8月19日电---中国外汇管理局周四公布初步数据,今年上半年因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储备资产增加量为1,770亿美元,远高于同期官方外汇储备551.23亿美元的增量.考虑到後者变动将受汇率、所投资资产的帐面估值等因素影响,显示中国央行的官方外汇储备帐面变动或高达1,218.77亿美元.
  但也有分析师指出,这两者差额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央行与商业银行做了一定数量的外汇掉期,以为银行体系提供美元流动性,从而造成央行外汇储备的量并不准确.
  ........
  文章地址: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NAnalysesNews/idCNCHINA-2863420100819
  ——————————————————————————————————  
  中国的顺差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贸易顺差,一部分是外商直接投资。综合统计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上半年新增的顺差收入是999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因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储备资产增加量为1,770亿美元”不知道这1770亿美元包含哪些部分?如果这1770是真实的顺差,而中国的外储实际上只增长了551.23亿美元,那么上半年资本流出中国已经达到了千亿美元的规模。
  中国央行一直采取的是历史记账法,因汇率变化、资产价格变化造成的损失是没有计入的,那么这些外汇储备的减少只剩下唯一一个可能就是央行给商业银行货币互换,而这个货币互换说的直白点就是有人去银行换美元,银行不得不拿着人民币去央行换美元,这个就是央行与商业银行的货币互换。
  单纯以目前所有的事实,都充分的证明了中国上半年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外汇流出,这点已经无可辩驳。

作者:真理天崖  回复日期:2010-08-25 19:20:18

  中国外储与日本外储的区别
  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中国央行拿印刷的人民币换来的,日本的外储是日本政府用财政收入换来的,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日本外储属于日本政府的资产,日本政府有独立的操作权。中国外储是拿印刷的人民币换的,强制要求国内持有美元的人必须兑换成人民币,当然这些外储也是不能轻动的,一旦国内有资本离开,中国必须为他们兑换。在日本,你需要美元,你只能去公开市场上买卖,日本政府并没有义务要给你兑换。所以在本质上,中国并没有配置外储的能力,美国给中国外储留出的投资空间除了国债就是垃圾的机构债,比如二房债券。
  今年5、6二个月,中国减持美国国债500多亿美元,其中6月份减持的240亿美国国债中,有210多亿的长期国债,这是中国历史以来第一次减持美国的长期国债。
  其实,中国减持美国国债并不是什么波段操作,增持二房债券61亿美元也不是为了获得什么收益。减持是因为国内真的有兑换需求,这个需求迫使中国在美减持有价证券。至于增持二房债券61亿美元问题,大家想想看,现在美国失业率还在居高不下,而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还在跌跌不休,两房的债券无论怎么看都很垃圾,风险很大,所以,中国购买两房债券与其说是为了高收益,不如说是为了在政治上讨好美国一把。

作者:真理天崖  回复日期:2010-08-25 19:37:20

  东南亚低薪制胜欲与中国一争制造业天下
  随着生产商在全世界范围内四处寻找成本更低廉的产地,中国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机会。但中国的薪资上涨已经波及到这些新领地中的一部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柬埔寨、孟加拉等国最近的劳资纠纷。
  这一切意味着,这些市场需要做的将不仅是同中国展开薪资竞争。它们将需要升级基本的基础设施和经济中的其他方面,才能够成为中国以外的可行替代选择。
  ........
  文章链接:
  http://cn.wsj.com/gb/20100823/ecm085629.asp
  ——————————————————————————————    
  全世界唯一能够取代中国制造的地方就是东南亚,首先东南亚在80、90年代曾有过大规模低端制造的历史;其次东南亚国家这几年虽然经济没有什么进步,但是国家并没有大肆发行货币,通胀较低,这使得东南亚国家完全具备成本优势。
  任何一个单独的东南亚国家都不足以跟中国制造较量,那么东南亚国家为了夺走中国制造的市场,进行联合是必要的,一方面美国为东南亚国家提供政治保护和市场,另一方面联合东南亚国家共同对付中国制造。
  美国在东南亚的行动不单单是扶持越南,将军舰开到南海,而是要利用东南亚取代中国,一如当年中国取代东南亚一样。

作者:真理天崖  回复日期:2010-08-25 19:55:20

  建银投资将所持中金股权悉数划拨中央汇金    
  路透上海8月24日电---上海证券报周二报导,中国建银投资所持占比43.35%的中金公司股权,日前已正式划拨至中央汇金公司,从而使中央汇金公司参控股的证券公司数量达到5家.
  而建银投资控股的券商则仅余宏源证券(000562.SZ: 行情).
  中央汇金公司系建银投资的控股股东.中金公司成立之初最大的股东为建设银行(601939.SS: 行情)1939.HK,後建设银行分立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金公司43.35%的股份则由建银投资持有.
    此外,摩根斯坦利持有中金公司34.3%的股份,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名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也分别持有中金公司7.65%、7.35%和7.35%的股权.
  此次划拨之後,中央汇金公司将成为中金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43.35%,中金公司其馀参股股东持股比例暂时不变.根据此前报导称,摩根斯坦利退出中金公司的相关工作也仍在推进当中,截至目前尚未获得有关部门批复.
  汇金公司旗下的证券类资产由此进一步壮大,目前分别控股银河证券、申银万国证券、中投证券、中金公司;同时,汇金公司还参股国泰君安证券,持股比例21.28%.(完)
  文章链接: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nInvNews/idCNCHINA-2881220100824
  ————————————————————————————————    
  中央汇金、建设银行本质上都是一家,都是政府名下的资产,建设银行持有中金公司的股票还是中央汇金持有中金公司的股票,这并不重要。但是建设银行将自己持有的中金股份转给中央汇金,这样一来中央汇金的资产规模就大大扩大了,资产规模扩大后,凭着这些新增的资产,中央汇金就又能够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这些筹集来的资金又可以去注资银行。
  这就是中国几大银行公司在注资方面玩弄的资产转换把戏,本质上还是原来那些资产,但是在经过多重倒手之后,各方都扩大了自己的资产负债表。

作者:真理天崖  回复日期:2010-08-25 20:01:57

  四大行热捧汇金首期债,注资游戏背後或含无奈
  路透上海8月24日电---面对中国金融巨无霸--中央汇金公司的首次市场化债券发行,中国的各家银行表现出了十足的忠心.周二除招标发行规模获较高超额认购倍数外,仅有的140亿元追加发行额,竟然吸引了3,000亿资金蜂拥而上.
  更出乎市场意料的是,本次中央汇金发债的用途之一便是参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配股融资,原以为三大行会以规避关联交易为名,不参与此次发行.但事实是他们不但积极参与了,而且以空前的热情将最终的中标结果带动至超出市场预期的范围.
  国有商业银行是购买债券的主力,而汇金公司又将把发债资金用于购买银行股份,使得此次银行参与的投资,特别是三大行的投资,更像是一个左手倒右手的游戏.
  "汇金此做法有点像空手套白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融界人士称,"汇金投资银行股权的收益率是10%左右,负债成本也就在3-4%,一下就能赚6-7%."
  "挺搞笑的...,汇金发债给他们(三大行)注资,他们出钱自己买."北京一商业银行的交易员也称.
  .........
  文章链接: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NAnalysesNews/idCNCHINA-2887620100824
  ——————————————————————————————    
  中国这种虚假注资的游戏,稍微具备金融知识的人都能看出来,这背后玩弄的是国家的金融信用,消耗的是那些对国家有盲目信心即使负利率也要把钱存银行的人,他们的存款。这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操作,就跟吸毒一样依赖上了低利率,一旦那些傻子们对国家的信心不再,整个金融体系就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局面。 作者:真理天崖  回复日期:2010-08-25 20:08:18  厚朴牵头财团考虑收购加钾    
  路透北京8月24日电---华尔街日报周二报导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称,由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厚朴投资管理牵头的一个财团正考虑出价收购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
  做为全球最大化肥生产商,加钾(POT.N: 行情)(POT.N: 行情)正面临必和必拓(BHP.AX: 行情)发出的390亿美元敌意收购要约.此前并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国中化集团亦有和加钾进行商谈.
  报导并援引知情人士称,厚朴牵头的财团包括来自加拿大、美国和亚洲的投资者,至少有两家主权财富基金.其中还包括一家对采矿或化肥行业有兴趣的中国战略投资者.
  不过这位人士拒绝透露其他投资者,只说他们还没有最後决定是否展开对加拿大这家化肥生产商的收购.
  加钾周一表示,已经与其他可能的收购方进行过洽谈,并同时向必和必拓加大施压,迫使其提高39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完)  
  文章链接: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hinaNews/idCNCHINA-2884920100824
  ————————————————————————    
  中国的几大著名太子,都正在从事或已经从事过私募,在中国私募能量之大,实在是令人侧目,连收购加钾这种规模的并购操作私募都能介于其中,可见,中国的外汇储备中有多少伪外资。
  厚朴牵头的财团中,肯定中国的投资者才是大头,所谓的加拿大、美国投资者更多的是像提供融资。
作者:真理天崖  回复日期:2010-08-25 20:29:39  中国房价若跌50%,银行房贷不良率将升1-2个百分点    
  路透上海8月23日电---21世纪经济报道周六报导称,中国多家上市商业银行已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完成房价下跌50%情形下的新一轮房贷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房贷不良贷款率将上升1-2个百分点.
  ........
  文章链接: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hinaNews/idCNCHINA-2876320100823
  ————————————————————————————    
  在中国,真实的不良贷款率别说外面的人不知道,连银行内部的所有人可以说也是糊涂的,中国这个不良贷款率真实数据根本没有人有办法知道。举例来说,如果你借银行1个亿,一年利率8%,三年后还全款和利息,要是三年后你还不起了,或者根本不想还了,那么这笔钱肯定就是烂帐,但是谁都不想在自己任上出现坏账,所以就只好银行再借给你一些用来还利息的钱,你用新从银行借的钱还了利息,这笔贷款就又被顺延了,而且不会反应在不良贷款率上。
  中国,是一个官本位国家,如果上面让你查自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房贷压力测试下,你敢报告真实的测试结果么?不敢的,如果你报真实的测试结果,上面肯定处罚你,因为你管理的银行不良贷款率太糟糕了。相反,大家都一致的虚报数据,即使将来出问题了也是法不责众,况且中国数据虚报是个老传统了。作者:真理天崖  回复日期:2010-08-25 20:45:21  第四季中国房价可能明显下跌    
  路透北京8月24日电---《上海证券报》周二引述银行业人士的话称,由于中国地产开发商面临资金链压力,今年第四季起开发商可能主动降价。
  中国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贷款以及地产商在资本市场融资,严控房地产融资,遏制房市投机,阻止房价过快上涨。
  《上海证券报》援引光大银行601818.SS上海分行一位人士的话称:“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已经非常紧张,不少开发商都已经提早做好了过紧日子的准备。”
  报导称,去年地产开发商大量拿地,在目前的政策下需要抓紧时间开发,因此未来数季住房供应可望增加。
  该报援引深发展上海分行相关人士的话称:“最早可能在今年四季度,房价就将出现明显下跌。”
  国家统计局本月稍早发布数据显示,7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持平于6月。
  发改委则称,7月36个大城市房价环比上涨1.6%。
  文章链接: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hinaNews/idCNCHINA-2883320100824  
  ——————————————————————————    
  开发商降价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资金的压力让开发商难以再坚持下去,这点跟09年年初的状况差不多,不过不一样的是现在中央主持调控的一派在地产调控上非常坚决。
  连万科都有融资需求(前一段时间路透有报道说万科希望到境外上市融资),其他大大小小的开发商肯定面临着资金链吃紧的状况;此外,在个人房地产投资者中,房奴们随着通胀继续还房贷的能力将逐渐变得有限,那种靠着银行贷款炒房的人同样面临着资金链断裂危险的局面。
  当这种资金链绷紧的状况一旦到了临界点,就是房价的转折点。 作者:真理天崖  回复日期:2010-08-25 21:00:42   关于万科的路透新闻找到了,是8月10日的:
  ——————————————————————  
  万科称不会出现大规模资金断裂    
  路透上海8月11日电--中国房地产龙头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000002.SZ: 行情)(200002.SZ: 行情)总裁郁亮周三表示,陆续出台的房产调控政策使得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升的局面已经结束,市场正在回归自住购房者主导的状态;对于资金充裕的企业来说,土地市场上可能出现机会.
  郁亮在万科中期业绩说明会上称,下半年万科的推盘量会比上半年有所上升.此外,因为今年年初制定全年855万平方米的开工计划相对较为保守,由于上半年项目发展工作较为顺利,因此公司全年实际的开工量可能大于年初计划.
  公司董事会秘书谭华杰指出,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开发商的资金状况比上一轮调整初期要好,一方面因为09年市场成交旺盛,销售创新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过上轮调整後,开发商的资金安全意识增强.
  "我们不认为行业会出现大面积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也不认为今年下半年存在显着的并购机会",他说,但如果市场成交持续低迷,行业资金面确实将逐步趋紧,土地市场可能出现机会.
  他并称,公司希望未来能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获得境外上市的机会,进一步降低公司经营风险.但目前尚未列入公司工作计划之列.
  万科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2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略高于此前分析师平均预计的27.5亿元,公司并预计下半年结算收入和营业收入相比上半年将有较大增长.(完)
  文章链接:http://cn.reuters.com/article/companyNews/idCNnCT038879720100811  ————————————————————————————————————    
  万科的话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说行业不会大面积出现资金断裂状况,一方面又说希望扩大融资渠道,获得上市机会。连万科这种公司都需要扩大融资渠道,需要境外上市,可见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资金多么紧缺,据银行系统的人说,万科的信贷属于优质信贷,是银行的人抢着贷的,连万科都需要融资,说明房地产行业出现资金断裂的可能非常大。 作者:真理天崖  回复日期:2010-08-25 21:09:13   虽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未摆脱贫困    
  根据日本最新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快速增长的中国已超过停滞不前的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是政治家和媒体喜欢小题大做的有趣里程碑之一,但实际上没包含什么意义。什么也没改变:中国仍极度贫困,但增长迅速;日本虽然富裕,但相对迟滞。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3.4亿人口的产出(1.3万亿美元)与日本1.27亿人口的产出差不多。
  以各自货币的名义价值计算,一个典型的日本人比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富裕10倍。
  ........  
  文章链接:http://www.hk.wsj.com/gb/20100817/bch111551.asp
  ————————————————————————    
  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二,老百姓的购买力连非洲兄弟都不如,纳米比亚可是中国人大力援助的国家,中国人比纳米比亚人还穷,结果是中国在大力援助纳米比亚。
  中国的GDP规模世界第二,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就国内而言,太多的地方根本不能适合人类居住,垃圾食品、有毒食品让人提心吊胆,可以说中国目前唯一值钱的就是那2万多亿外储(真实情况很可能早就没有这么多了),中国如果没有那两万亿外储,国内的房子拿到全世界送人估计老外都没什么兴趣。作者:真理天崖  回复日期:2010-08-25 21:23:40  麦当劳首发人民币债获市场追捧    
  汉堡的生产商麦当劳公司(McDonald's)发行了一笔小规模债券,这让银行家们欣喜若狂,就好像孩子吃到“开心乐园餐”一样。
  据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PLC)说,麦当劳周四成为第一家在香港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的非金融类外资企业。这家重点发展亚洲业务的英国银行是麦当劳此次债券的承销商。渣打银行周四说,快餐业巨头麦当劳发行了2亿元(约2,950万美元)的三年期债券,年利率为3%。
  据渣打银行全球市场地区负责人彭达贤(Sundeep Bhandari)说,这笔债券受到香港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很快就销售一空。他说,这种热情的反应令我们感到意外,它获得了多倍超额认购。
  .........
  文章链接:http://cn.wsj.com/gb/20100820/rmk134542.asp
  ——————————————————————————————    
  香港市场上发行的每一笔人民币债券,背后其实都是对中国外汇储备的消耗,因为麦当劳这样的公司它没有必要长期持有人民币,它发行债券后筹集的人民币要么兑换掉要么立刻花掉。
  这则新闻反映出了中国国内的现状,利率过低,投资面临着不安全的局面,连3%的债券都有大量的投资者在购买。如果对冲基金以更高的利率发行人民币债券,就可以轻易地筹措大量的人民币,筹措成本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