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委员”考问委员产生机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15:00
 昨日,广州市委检查组到市工商联检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情况,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郭锡龄说,一些委员既不敢批评又不敢拿出措施,“钱是很多,但不懂议政”。统战部部长孔少琼也表示,希望工商界委员“不单是挣大钱,还要有水平”。(《广州日报》8月24日)
 
   “钱是很多,但不懂议政”的批评引发了舆论的关注,而在关注的背后则是当下政协委员议政能力不高,甚至是“滥竽充数”现象的缩影。

    我们知道,政协委员作为民意代表,不同于一般的行政人员,更不同于劳模、专家、社会名流贤达,社会和公众对他们有着特殊的期待和要求。但是,在现实中,政协委员的作用被戏称是“为政协义务打工”。与此相对应,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如何,仅凭自己的良心,缺乏相应的制度激励约束,以致于出现“季常委”和“年委员”现象,有人甚至成了“挂名委员”。正因为此,公众和委员本身都未能感受到政协委员是个崇高的政治责任担当。有的地方甚至流传着“歪歪斜斜进政协,进了政协矮半截”的黑色幽默。在这样的事实面前,“钱是很多,但不懂议政”之类现象并不让人奇怪,而公众的不满也非今日才有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只不过是“老板委员”充当了靶子。

      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不过从目前政协委员的产生办法可以看出产生“老板委员”的一些端倪。毫无疑问,政协委员的产生办法总体上是适宜的,但仍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界别地安排政协委员的具体人选上,虽然注意了代表性和政治素质,但对于作为政协委员必备的其他条件或许重视不够,致使个别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实际能力不足。二是忽视了被推荐者本身是否具有强烈的参政议政的主观愿望和要求,这就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要我当”而非“我要当”的情况,个别政协委员责任心不太强,很少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如此以来,产生的怪象就是“钱是很多,但不懂议政”,因为在这些老板成为政协委员的时候,有关方面的眼中就是只有“老板”没有“委员”,更遑论议政能力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参加政协会议,对很多委员来说只是当成一种光荣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很多人并未真正了解其应履行哪些职责、如何履行,除了机械地人云亦云外,就难以提出有建设性意义的批评或意见,甚至在委员中还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如果提反对意见可能会出“立场问题”,碰到一些关键问题,往往不愿较真,不愿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很多委员认为让他们来参加会议,也就是一种民主形式而已,并不认为自己能够发挥真正的参政议政作用。笔者以为,在对“老板委员”不满的背后,同样是延续了社会集体不满和反思的逻辑:什么是民意代表?民意代表们应该履行哪职责?如何履行?等等。

       毫无疑问,就当下社会环境来说,政协委员都是由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组成的,但是,一个行业的优秀人物不一定都具有优秀的议政能力。这也正是“老板委员”的悖论原因所在。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如何,不仅仅代表自身认识、言论和行为,它反映的是社会的文明和民主的进步的程度。人民给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权利,就应该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参政议政,否则,就有违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放大视野的话,“老板委员”仅是公众对委员议政能力不满的一个“符号”和一个出口罢了。也就是说,政协委员的议政能力问题是需要整个社会面对的大课题,而何以出现只有“老板”没有“委员”的悖论更应理性反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