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重歼:剖析日本国家战略之硬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37:41
日本是当今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如果可以,我们也没有必要树立这样一个死敌。可历史不是由一代人决定的。双方之间的多次殊死较量已经让两个国家结下了深重的仇恨。中国人将美国定位于头号竞争对手,却把日本定位于头号敌人。日本也就成为了中国人重点关注的对象。无论是从鼓舞士气的角度还是从知己知彼的角度来考虑,中国人都有必要清楚日本国家战略中的硬伤。
在海洋运输仍然是人类贸易的最主要途径的时期,岛国和类岛国大体上是有优势的。一个国家的精力终究有限。形势允许的情况下,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海洋方向自然能获得更大的收益。英国就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收益于其岛国地位。德国人冲击海权的同时不得不在陆地上消耗大量的资源。英国人却只需要集中精力去针对德国海军。德国在陆地上被法国和沙俄所牵制,最终海洋和陆地都没有取得胜势。
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岛国。海军是日本的生存之本。日本能在海洋上占据优势就能确保自身国家安全。海军不同于陆军,其攻击性明显。海军的部署相对于陆军也更加灵活。海军部署港口的转移相对于陆军部署基地的转移更为便捷。海军的打击和威慑距离也较陆军更远。日本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十分重视自身的海洋力量建设。日本海军的鼎盛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其海军力量排名世界第三,相当于美国和英国的五分之三左右。由于战败国身份与《和平宪法》的限制,日本海上自卫队在某些作战平台的发展方面受到了限制。可是日本仍然以最大的努力加强自身的海洋力量。今天的日本,已经拥有了四支“八、八”舰队,正向“九、十”舰队过渡。不少日本右翼份子以及一些学者都认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已经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一个岛国拥有相当可观的海洋力量,成为一个在世界上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难度并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战败所带来的种种限制也会被淡化。德国人在潜艇方面的待遇就足够说明问题。日本,只要能够正确认识到一些客观条件,就可以处理好自身的国家战略问题。英国能够从十六世纪击败无敌舰队开始慢慢成为世界的头号强国就缘于他能够认识到自身的处境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技术纯进口国。日本人善于模仿,却不善于创造的弱点也延续到了战略方面。日本在海洋力量建设方面模仿了英国。在日本自身具备足够的造舰能力之前,日本的大部分战舰都来自于英国。然而,现代版的邯郸学步也在日本人身上得到了重演。日本竟然在战略上也刻意地模仿了英国。
英国不是依靠优秀的战略操作成为了世界头号国家,创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日不落神话吗?可惜,日本不是英国,太平洋不是大西洋。日本和英国的处境是完全不同的。无论是德国、法国还是西班牙,在总人口、土地面积和潜力方面都不具备对英国的压倒性优势。日本在太平洋地区面对的主要国家是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即便日本是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也改变不了日本在总体战略态势方面的劣势。
学者们把英国在那一个时期的政策称之为“光荣孤立”。这个说法并不确切。英国人并没有完全孤立自己。他是在欧洲大陆均势比较稳固的时期置身事外。一旦平衡面临打破的危险,英国就会毫不犹豫地介入到欧洲大陆的力量角逐之中,以避免任何一个势力控制并统和欧洲的资源而获得对英国的压倒性优势。从这个角度上考虑,英国是主动地去制造平衡,而不是等待平衡形成。很遗憾,日本人学会了这一套,并且贯彻得很坚决。
就亚洲地区而言,中国和俄国是阻碍日本扩张生存空间的最大障碍。亚洲地区能够和中俄两国一较高下的国家太少了,日本很难像英国在相对混乱的欧洲那样找到足够的机会一次又一次地削弱对手以加强自己。日本不得不做了一个变通,就是自己找准时机去削弱中俄。美洲方向也相对平静,没有哪个美国的周边国家主动向美国挑衅。对于美国,日本也只能自己去找机会。
甲午战争,日本抓住机会削弱中国。日俄战争,日本抓住机会打击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日本又出兵希望在俄国身上获得利益。到了1931年,日本通过占领东北三省再次削弱中国。从日本加入轴心国集团可以推测,日本试图在战争中将中国彻底打倒并削弱美国后去参与打倒俄国。
一个民族需要雄心壮志。雄心壮志不等于野心。野心家通常会失败是因为野心家的目标超越其能力所能到达的地方。笔者也不知道,究竟是将日本人说成是野心勃勃还是雄心壮志。也许说日本人是雄心壮志更为合适。
日本过高地估计了自身所蕴藏的力量而不是盲目地确定目标才造成了其国家战略的硬伤。这是笔者将日本人定位于雄心壮志而非野心勃勃的原因。从日本人的行为来看,其岛国国民虽然在某些时候极度自卑,但某些时候又极度自负。其具体表现就是日本甚至同时挑衅中国、美国、俄国。这种行为是集体决定的结果,我们无法否认其中理性思考成分的存在,只能推定日本人对于自身的力量过于自信。逻辑上不存在蚂蚁吞大象的主观想法,更多的可能性集中于认为自身就是超越大象的强大存在。
自卑带来的偏执加之变态的自信让日本错误的设定了自身的目标。英国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日本的目标似乎也是如此。这恰恰为日本日后的崩溃埋下了伏笔。二战日本的最终失败仅仅是一次预演罢了。时至今日,日本仍然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日本通过二战认识到了美国的强大,便试图借助美国的力量实现削弱中国与俄国的目的。与中国的钓鱼岛、东海争端,与俄国的北方四岛争端,确有经济利益存在,却也是一个战争导火索。这是日本没有认识到自身处境的又一例证。其实,中国、俄国和美国三国的总体力量都要远远强于日本。特别是在全面战争中的潜力,日本更无法企及三国。这三国中的任意一国都有能力摧毁日本的整体实力结构且不至于导致自身实力结构产生无法修复的崩溃。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想法就背离了客观条件。
中国、美国和俄国的实力结构都十分庞大且复杂。三国之间的关系犹如三相异步发电机。三国互相牵制,谁也无法吃掉谁。三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很难根据表面的力量而轻下判断。一旦爆发全面战争,三国的巨大潜力就决定了战争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不会有真正的胜利者。虽然美国很强大,看起来实力遥遥领先于中国和俄国,却依然无法打破三国之间的潜在均势。美国所改变的仅仅是让中国和俄国靠得更紧密些。在这样的体系中,日本的力量实际上是微末的。无论日本做什么,都无法从根本上打破均势,改变三强环绕的这一基本局面。与其将实力盲目消耗在不可能的剧变上,不如蓄势待发,储备力量。日本若能看透这一处境,便应该更务实地将自身的战略运作目标做一定的调整。
换言之,现在的日本是在透支,做超越自身能力范围的事情。透支的结果相信大家都知道。金融上透支的最终结果是破产,体力上透支的最终结果是死亡,国际较量中的透支的最终结果则只能是崩溃。有限时间的国力透支的结果是挫折。二战就是对日本扩张主义政策的挫折。日本没有明显倾向的话,三国都不大可能主动寻求与日本的较量。毕竟,即便战胜日本也很可能会把日本本来就不多的可利用资源给摧毁掉,得不偿失。三国想要在均势中占有更为有利的地位自然要尽量避免类似的赔本生意。处于几大实力体系的交汇点,利益自然也少不了。可悲的是,日本为了一个在现有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带有极其严重的倾向性。一旦战争爆发,日本首当其冲。
二战,实际上三大国的矛头都指向日本。战争的结束便带有极强的政治性。一旦三大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其较量的军事性就要占据主导地位。伤十指不如断一指,最容易折断的一指就是日本了,最应该折断的一指也是日本。日本潜力不足,却具备相当的资源转化能力。扼杀日本改变大局的能力又成为了与日本敌对的大国的首要任务。与二战不同,新的战争一旦全面爆发,除恶务尽就理所当然了。毕竟,这不同于几乎必然胜利二战中后期,任何大国都不会愿意拿国家的命运开那些网开一面的玩笑。
雄心壮志的日本本来还是有机会成为超一流强国的。其最大的机会在于海洋开发技术的革命,让日本成为资源大国。当然,这种状况的出现需要太漫长的等待,日本不太可能选择等待。在海洋开发技术实现革命之前想要实现超一流强国梦需要中国再次军阀混战,需要俄罗斯再次解体,需要美国再次南北战争,其概率之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若能持有务实的想法,日本的地位更容易随着自身力量的积累以及在三大国之间左右逢源而胜于我们所见之状态。成不了超一流的强国,一流强国的位置上却也会有日本的一席之地。
希特勒试图统治欧洲,最终失败了。墨索里尼想要圆“恺撒大帝之梦”,最终失败了。东条英机倾心“大东亚共荣圈”,最终也失败了。德国和意大利都积极地反思了战争,放弃了当初超越自身实力的想法。日本是唯一一个不愿意反思侵略行径的国家,自然也就不愿意承认自身的国家战略目标是不切实际的。也许,国家战略不切实际的硬伤还将伴随日本很长时间。
仅仅从现实利益的角度上考虑,笔者希望日本能够消除国家战略中的硬伤。毕竟,日本主要的针对对象是中国。然而,从民族感情的角度上来考虑,日本的失败甚至于毁灭是很大一部分中国人所乐见的。以日本的败亡换来民族感情的升华所能带来的间接效益却又是笔者所无法估量的。
由于中日历史所造就的民族感情的死结,只要中国不配合,日本几乎不可能消除它的硬伤。笔者认为(说说风凉话,大家应该不介意吧):作为善良的中国人,我们还是让日本自己去思考吧。它愿意真心地深刻反思,我们接受。它不愿意反思,我们就任其毁灭。它想疯狂,我们就让它疯狂。(PS:有时候发现自己还是心慈手软)不过笔者不是政治家,中国领导人能在13亿人中成为领袖,想必能够把握好利弊得失。决策也就不关笔者什么事情了。
既然是一衣带水的邻邦,那我们就顺风顺水做个人情,送日本上路吧.!
转自:中华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