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学宜:苦难让我成为一个积极而宿命的女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6:06:44
释舟然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游吟诗人范学宜,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质朴女子,因为《夜宴》片尾曲《我用所有报答爱》而被大家认识。现实中,她活得比谁都努力,也比谁都通达。“我的生活就是我的作品。”在她位于北京798工厂的XYZ画廊里,她淡然地对笔者说。
妈妈病得不太厉害的时候,
就是天堂
范学宜出生在我国最北部的漠河。5个兄弟姐妹,她排行老二。5岁那年夏天,范学宜从外面玩完回到家时,看见很多人围在自家的院子外。母亲上吊,刚被解救下来。她当时特别希望下一场雨,把人群浇散。母亲脸色苍白地躺在炕上,那一刻,她知道她的人生从此不一样了。
母亲没有死,但是她彻底失常了,动不动就往外跑。于是,范学宜总是挎着一个大大的菜篮子,一边采野菜,一边找妈妈,野菜装满篮子了,妈妈也就回来了。对她来说,妈妈病得不太厉害的时候,就是天堂。
物质生活的极端贫苦,培养了她很多潜力。到了8岁,她什么都做,挑柴担水、照看幼弟、卖东西换钱。她曾偷废铁卖,直到有一天被一个同龄女孩发现。她把范学宜拦在窄巷里,两人都沉默,一只蝴蝶落在藏着废铁的筐上。女孩让路了,但学宜知道注定无路可逃。女孩后来抢了她销赃得来的2块5毛钱飞快地跑了。那瞬间,学宜却奇怪地如释重负,“感觉她抢走了我的坏命运,从此我不再偷东西。”这个故事后来写入她的自传式电影剧本里,很多导演看了都爱不释手,包括香港导演张婉婷。
学宜11岁时才上学,谁也没想到,她读书会那么好,六年级时还得了全国作文一等奖。初二的夏天,小弟跑到教室。学宜一看就知道妈妈又跑了,就出去找。三伏天太阳很毒,母亲中暑躺在地上。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量,14岁的她把母亲背到小树林里。母亲醒了,很清醒,开口就问:“你恨我吗?”学宜说:“你给了我生命,你的任务就完成了。我的好坏和你没有关系。”然后她在地上写下来,这成了她第一首诗《草籽的命运》。
那时候学宜家所在的农场经常放露天电影,为了能够静静地欣赏,她总是早早就爬到了树上。至今她还记得看《佐罗》的时候,电影散场时分,她难过到了极点,趴在树上迟迟不肯下来。她喜欢佐罗,幻想他会从银幕上走下来把她接走。
一旦攒够了5000块钱,
她就立马辞职
21岁读完高中,学宜就去挣钱,她做过很多营生:在当地当过新闻干事、200元一个月的饭店迎宾,后来承包了汽水厂才开始赚点钱,母亲的病情那时候也已好转。24岁的一天,她突然觉得应该离开村庄,于是剪去长发,独自一人,带了1500元钱坐上火车来到了北京。
正是阳春三月,火车进入城市,扑面而来的迎春花跳进了学宜的眼里。一种亲切,把准备四处游走的她留了下来。
一开始她住在地下旅馆里,她是一个漂亮女孩,于是夜里总是有不三不四的男人来敲门。旅馆里的服务员告诉她:“你像个学生,应该住到学校里去,那里又便宜又安全,吃的也好!”于是,学宜就在街E乱走,这一走就走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当时学宜就想,我怎么才能住到学校里去呢?
她看见校园里的橱窗上张贴的短期英语培训招生启事,她立刻动了心,花了420元报了名。报完名她问人家:“那我的住宿怎么办?”当时所有的人哄堂大笑,但有些窘的学宜还是倔强地说:“我来你们这上学你们得管我住。”或许被学宜的质朴打动了,一位老师抬头看了她一眼,他说:“你过来我看看你的身份证。”然后他递过来一张字条:“拿着这条子,上三楼找吴老师,让他给你安排。”就这样,15分钟后,学宜已经坐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女生宿舍的床上了。
安顿下来后,学宜马上去找工作。在人才市场她看见一个家具厂的展台布置得很漂亮,她喜欢漂亮的东西,就走上前去说:“我要应聘。”人家问她:“应聘什么?”她说:“卖家具。”自信满满的样子,让她顺利得到了这份工作。
后来她才知道,这家家具店,在北京极有名,卖的全是意大利进口家具,每个月有提成,还在住宿。学宜的商业才能在这一阶段初露端倪。她从来没有卖过东西,但凭着冷静细腻的观察和艺术的鉴赏力,她总能提供给消费者最客观的建议。销售业绩连续六个月在全公司排名第一。就在老板对她另眼相看,准备派她去开没分店的时候,学宜辞职了。因为她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带着卖家具存下的钱来到校园里,开始了她最想要的自由生活 —去附近的“万圣书园”看看书,坐存未名湖畔写写诗。没钱了,她就去找工作,什么工作都行,一旦攒够了5000块钱,她就立马辞职,过回自己想过的生活,并把对生命的感悟与向往部化成诗句,记录在自己的《童年河》里。
在人生的关口,只有靠自己
在曾经穷困的北漂日子里,范学宜遇到了许多与她同样命运的人,其中很大一部奇是画家。出于对油匦的特殊喜爱,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学宜,竟能够准确地诠释出这些画家的思想。而这些画家贫穷的生活状态却让她感到心疼,她觉得艺术家不单需要钱,更需要赞美和呵护。她是一个有些江湖义气的人,便经常义务帮着他们卖画,还真的卖出去不少,一来二去,她就成了许多画家的经纪人。
1999年,她第一次做画展,就花光了所有钱,兜里只剩下100元。那次是为画家刘辉办画展,展览在国际艺苑,很成功,当天就卖掉17幅画。有些画家经过她的推广,被更有实力的公司看中。而她的名字,也成为艺术品交易圈中的一种口碑。
如今,她在北京的“798工厂”拥有了自己的画廊。“微笑着送别一个个成名的艺术家,再把目光关注在其他默默无闻的艺术家身上,周而复始,是我最大的乐趣所在。”她说。
其实她更愿意别人把她当做诗人。因为这么多年来,写诗早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几乎成了一种本能。也正是那些诗歌,给著名作曲家谭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影《夜宴》需要一首片尾曲的时候,谭盾第一个就想到了她。他们谈了两个小时,谭唇说:“我相信你,你放手去写吧。”她说:“那你别催我,我不喜欢在压力下写东西。”她哪里用人催,仅仅花了一个晚上,就拿出了三版歌词,冯小刚看了之后说:“部很好,放弃哪一版部心疼,只能忍痛割爱了。”
电影放映以后,很多人都说:这首歌,已经成为这部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偶然的机会,学宜被一个歌手的声音深深打动,她叫巴度,学宜想全力包装这个充满个性的女孩子。由此,她这个根本不懂音乐的人,又涉人了一个新的领域。经过四年的努力,学宜和巴度共同完成了诗与歌的完美结合。
学宜为巴度打造的首张个人专辑《风里唱》于2006年9月正式发行。当学宜看到融入自己太多诗的韵味和歌的情怀的专辑终于在一波三折后浮出水面,由衷地感到欣慰。现在有很多电影、电视剧来找她作词,可她最希望的是专门为孩子们写些歌。
问起她成功的秘诀,学宜说:“妈妈的精神病发作,我和爸爸送妈妈去精神病院,看着妈妈被医生领进那扇大铁门,我伤心欲绝,本能地想从父亲那里寻找安慰,可是一转脸,却发现父亲已经是泪流满面。那一瞬间我发现,在人生的关口,只有靠自己!”
“生命将给予你的,必然会给你,无需等待,也不必远行,它会用最恰当的方式、最合适的时机呈现给你。” 采访结束时,积极而宿命的女人范学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