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温家宝透露了什么样的特区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00:38

【转】温家宝透露了什么样的特区观?

作者:第一哲学 2010-8-22 12:26:12 发表于:博客中国

一、中国需要重视地方的政治哲学

在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年之际,温家宝总理8月20至21日来到深圳谈论改革开放,以下三点值得注意,他在讲话中说:

1、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2、停滞和倒退不仅会葬送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宝贵的发展机遇,窒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而且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

3、过去三十年来深圳的发展精神,用五个不字来概括就是“不等、不靠、不空谈、不争论、不折腾”,不等就是不能够等着这个时机来,不能等到天下掉馅饼;不靠的就是老靠中央的政策,不能老靠中央的扶持,要走出自己的路子……

温家宝总理的这些讲话,是对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得失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同时,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未来展望。这不仅仅是对经济特区的讲话,更代表了中央政府对于全体中国人民的重大宣誓。它告诉我们:中国不应该抱住死教条不放。中国要进步,各个地方就不应该拘泥于中央的老政策,而应该大胆试验改革开放的新路子。

实际上,在我看来,温家宝总理之所以历来有“亲民”效应,其主要原因是:他是一位立足基层、具有人间情怀和世俗关怀、且有崇高信仰的国家领导人。惟其如此,他才极其重视和鼓励地方的自主性和自主权,以及每个国民的自由、独立与创造精神。应当承认,尽管道德政治在中国的实践是异常艰难的事情,然而,温家宝总理具有良好的政治哲学思维,并且,其才其学的杰出不输给当今发达国家的任何一位国家领袖人物。

任何国家的进步,都无法踢走这个铁的规律:国家政策不允许与民间的、世俗的生活脱节!用中国的话说就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人,就会有物质文化需要!所以,它不应该被国家政策阻挡住。生活应该有无限可能,而不是“死路一条”。因此,一个国家前进的全部动力只能来自社会与民间、基层,以及国民个体,国家的力量(实力)不过是每个国民的力量(实力)的总和。除了赋予国民以自由和独立,并且对其进行保护,国家在法律政策上没有必要过多作为。而实际上,中国从来就不缺乏崇尚自由与独立的个人,问题是,中国的国家政策设置了太多的地区的、个人的发展障碍。所以,将目光转向地方,转向生活的无限可能性,中国才有可能凤凰涅槃。经验从来出自基层,包括中国一开始搞改革开放的决策,它是地方的原创而不是中央凭空想出来的。以下,我将告诉大家,“经济特区”的创建与实践,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

二、中国的经验始终来自基层

中国人喜欢“正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实际上,在很多时候,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文字游戏。中国特色的论资排辈、壁垒森严的官僚等级制度,其实都与“正名”有关。一旦“正名”了,“理论”、“思想”就歪曲了社会实践的本义。中国的无数政策错误,其实都是“正名”的结果,让严肃的国家治理被荒唐的文字游戏搞得一塌糊涂,十分愚蠢。“经济特区”名称的“正名”也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

据2008年4月7日的《南方都市报》上的文章《吴南生回忆改革开放艰难起步:如果要杀头就杀我好啦》记载:1979年初,广东省委常委吴南生看到汕头很穷,就向省委请缨要办特区,他说:“如果要杀头,就杀我好啦!”该年4月1、2日,省委常委会议同意向中央提出要求允许广东“先走一步”的意见。但对深圳、珠海和汕头“先走一步”的三个地方怎样“正名”,一时定不下来,叫“出口加工区”,会与台湾的名称一样,叫“自由贸易区”,又怕被认为是搞资本主义,这些,在当时可是天大的罪名啊!最后只好勉强安一个“贸易合作区”的名称,先上报中央。

邓小平十分赞同广东富有新意的设想,他听说“先走一步”的地方名称还定不下来,就说:“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12月17日,谷牧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西宾馆主持召开广东、福建两省会议。中央各部委办的有关方面负责人都参加了。当时,在北京是一次很轰动的会议。会上,吴南生提出,将“出口特区”改用“经济特区”的名称较好,含义更确切。1980年3月24日至30日,谷牧受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委托,在广州主持召开广东、福建两省会议,进一步研究试办特区的一些重要政策。会议确定把“出口特区”改名为具有更丰富内涵的“经济特区”。同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至此,中国经济特区正式诞生,并有了法律保障。《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公布,使人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在特区条例公布后的几天,最困扰着深圳——其实也是最困扰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偷渡外逃现象,突然消失了!

【本博特别说明的是:《南方都市报》的文章并没有告诉我们由“特区”最终“正名”为“经济特区”的全部真相。事实是:在邓小平说完“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之后,“左派”们相当不满意,他们说,“陕甘宁是政治特区”,难道沿海也要搞“政治特区”不成?结果,大家都不敢碰高压线,于是,“特区”概念的贡献者吴南生只得妥协,原先的“特区”只好叫做“经济特区”。然而,正是这个“正名”,让“特区”的实践走了样。结果呢?就像今天我们看到的那样,所谓“特区”其实就是“特权角逐的地区”与“特别落后的地区”的代名词。悲乎哉!不亦悲乎!】

三、中国需要真正的“特区”试验

从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中,我们不难看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需要进步,中国不能抱残守缺,中国需要进一步的开放,中国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否则,就会出现温家宝总理所说的“停滞和倒退”。实际上,全国的民间社会、基层百姓都在替中央思考:深化改革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很多人(包括本博)提出,出于稳妥的考虑,中国应该允许地方试验“政治特区”。也就是说,中国需要真正的“特区”试验。这个结论,以及这个结论本身所包含的诉求的紧迫性,同样来自基层。所幸的是,中央能够看到这一点。现在的问题是:JUST DO IT!当然,比起试验“政治特区”更好的抉择是,重新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谁理顺了这个关系,谁就是中国历史划时代变革的奠基者。全国人民翘首以待!

——————————————

【本博相关文章参考】

深圳为什么总是笑料连篇?

强势政府与法治政府的冲突

N个“经济区”不如1个“行政区”

香港社区自治是大陆社会治理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