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县黑石川乡大横村蹲点日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2:22:12

8月2日  星期一  天气:晴

 

大横村印象

 

根据部里统一安排,今天我们去皋兰县黑石川乡大横村“蹲点”。车子驶过皋兰县城,一路向北,视野逐渐变得开阔。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从小就有一份对田野的向往与依恋之情。当看到一片片油葵、胡麻、小麦、豌豆、洋芋时,感到十分亲切,心情格外激动,丰收的喜悦情不自禁地在心头也荡漾起来,感觉又回到了家乡。

在黑石川乡政府稍作停顿后,我们随即赶往此次蹲点的目的地——大横村。一路上,自己反复琢磨,大横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偏远贫困村、经济落后村、民族杂居村、特色文化村。这四个特点也是黑石川乡党委书记介绍大横村情况时,留给我的最初印象。                                                         

虽然已经通了公路,但是从乡政府到大横村20多公里的路程,还是花费了我们不少时间。乘车时颠簸起伏、前仰后翻的感觉自然不必说了。对大横村的“远”我算是有了“领教”。作为唯一一条通向县城的道路,这条乡村公路的损坏程度可想而知。到达大横村村委会已经时过中午。在乡党委副书记的介绍下,我们认识了该村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会计。村上为我们准备了中午饭——拌菜凉面。饭菜虽不是很丰富,但农家饭那种自然亲切的味道却让我们这群城里来的干部胃口大开,桌上的饭菜很快被大家吃了个一干二净。我们与村干部边吃边聊,听了他们的介绍后,我对大横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大横村位于皋兰县北部,距县城46公里,距市区92公里,是黑石川乡“上三村”中的其中一村。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促,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年均无霜期117天,平均气温6.3摄氏度,平均降水量266毫米。                          

大横村辖3个村民小组,人口785户、2998人,其中引大入秦工程天祝县移民74户、364人。全村贫困人口611人,占全乡总数的15.2%;低保户 132户,占全乡总数的22%;五保户15户,占全乡总数的33%。

大横村耕地面积14696亩,其中水浇地6000亩、砂地5332亩、旱地3364亩。主要种植农作物为胡麻、小麦、豌豆、制种油葵。有砖厂、水泥厂、砂石厂、太平鼓厂等5家小型企业。2009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546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7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0元。                     太平鼓是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目前,大横村的兰州永宏太平鼓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将太平鼓的制作和表演融为一体,进行深层次的保护、开发。公司组织的太平鼓队,多次参加国家重大节庆演出活动,连获殊荣;生产的太平鼓远销省内外,年创收上百万元。                                    

8月3日  星期二  天气:晴

 

大横村的脱贫之路

 

大横村的贫困状况超出了我的想象。在与当地老百姓交谈中得知,他们种一亩地豌豆或胡麻年毛收入也就是个500、600元,刨去水费、化肥、种子,所获无几。6000亩水浇地一年只能浇3次水,饮用的是引大入秦的涝坝水。走访中,我们还发现,当地一些困难家庭老百姓至今还住在窑洞中,全村近3000多人口中,贫困娶不上媳妇的将近有30、40人,有100多户嫌条件艰苦,早已搬迁到外地。全村600多贫困人口中,有残疾的占到了一定比例。大横村的老百姓似乎是过着一种半封闭的生活,虽然有一趟班车经过村子,但去乡上、县城的老百姓并不是很多。                             

大横村贫困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大横村干旱缺水,气候凉爽,自然条件比较艰苦,尽管土地面积广阔,受水资源和气候条件制约,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少。二是大横村地理位置偏远,道路通行条件差,虽然蕴藏铁、金、铜、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但由于缺少便捷的交通,这些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种植经济作物也存在运输难、销售难的问题。三是大横村的老百姓长期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感知、了解不是很多,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生产方式也比较落后,除了运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外,接受设施农业、双垄沟等新技术比较难。

大横村的村集体和老百姓为脱贫做了大量努力。尤其是近两年,村委会为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先后引进了荷兰豆、制种油葵,并向种植户提供了地膜、灌溉水、种子等优惠政策。村委会抓住国家扶持农村的政策机遇,争取资金和项目,实施了农电改造、渠道衬砌、道路硬化、沼气池建设、广电村村通等工程,翻修或新建了小学、村卫生所、文化广场、塘坝。一些老百姓也不甘于过贫困生活,有发展养殖业、运输业的,有外出打工的。通过集体和个人的不懈努力,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大横村的脱贫之路如何走?这是我蹲点以来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机关干部,长期待在办公室,缺少这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来的一些想法恐怕不切合实际。但是,提了总比不提强,或许有一、两点会起到作用。我认为,大横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治穷先治愚,想方设法解放群众的思想观念。农村文化生活很单调,许多老百姓接收外界信息的主渠道也就是个电视机。想办法要对“村村通”工程接收的电视频道进行整合,有针对性地播放一些农民群众想看但又看不到的节目,比如种植养殖技术、农场品信息、生活科普知识、实用法律法规、国家惠农政策等。也可以探索向农村手机用户集中发送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信息。还可以组织村上一些带动能力较强的群众外出参观考察,通过感受差距、学习经验,进一步激发脱贫的愿望,拓宽致富的思路。近年来建成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也非常实用,农村党支部要切实利用好这一平台,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二是致富先修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对偏远贫困农村来说尤为重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要靠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落后地区的县、乡、村又没有多少财力。这就需要中央、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支持力度。道路、水利等基础条件好了,先天条件具备了,老百姓想不富都很难。毕竟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都是勤劳的,都想尽早过上富裕生活。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舍得一次性投入,牢牢把握工程设计关、质量关,把每一分钱都使在刀刃上、用在关键处,建设方便实用、结实可靠的惠农工程,坚决杜绝和防止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

三是发展要科学,真正形成可持续的脱贫致富路子。瞅准一条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尽管农村基层组织3年一换届,但是一个村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不能随着新老班子的更替而变换。尤其是实现脱贫致富目标更需要通过几届班子、几代人的努力,有效的、管用的路子不能轻易改变或放弃。同时,在项目建设上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路子。发展经济要注重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能为了区区几万元的集体收入和为数不多的工业增加值,而把落后工艺、落后产业引进来。

四是结构要调整,尽快发展壮大自己的特色产业。大横村可以凭借气侯冷凉、日照充足、干燥少雨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无公害冷凉蔬菜。通过“产业+协会+农户”生产运作模式,建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服务体系。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加大农民农业技术培训力度,使传统的粗放式耕作向精细化生产转变,提高农民运用科学技术水平。加大集水灌溉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农民自建塘坝,及时维修衬砌渠道,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选准种植品种,通过政策推动、能人带动、产业拉动,培育壮大4-5个主导农产品,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




8月4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与村干部一席谈(一)

 

到大横村3天了,今天终于见到了该村党支部书记—甘文达。这样以来,大横村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村委会会计(兼文书)我们都认识了。据了解,他们当中在村上工作时间长的已经有30多年了,短的也有十几年。他们与西部许多贫困地区的村干部一样,长期工作在农村,吃苦耐劳、不计得失,任劳任怨、默默无闻。通过与他们谈心,我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苦衷和难处有了更深地了解。                            关于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他们反映,实施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政策,一方面给他们这些“泥腿子”提供了一个转变身份、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很感激。另一方面,实施这项政策也有利于拓宽乡镇干部来源,改善乡镇公务员队伍结构,他们也坚决拥护和支持。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1、条件限制比较严。像他们这些在农村勤勤恳恳工作二、三十年的村干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由于年龄超过规定而被排除在考录政策之外。更为委屈的是,到头来,自己还算不上个“优秀村干部”。建议今后考录时,适当放宽年龄等条件限制,使更多的“优秀”村干部能有机会参与进来。

2、录取数量比较少。作为一种激励、关爱政策,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受惠面”来保障。有些地方,符合考录条件的村干部有数百人,但计划录用的名额仅有2、3个。政策实施后,不仅起不到调动大家积极性的作用,相反,却挫伤了更多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建议今后考录时,适当提高录取比例和数量,扩大政策受惠面。

3、考录渠道比较窄。乡镇干部队伍中有公务员,也有事业干部。如果通过考试来解决一些村干部的出路,调动工作积极性,没必要非限定为公务员这个方向,市、县区组织人事部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拿出一定数量的事业干部、乡镇领导干部让村干部来竞争。



8月5日  星期四  天气:小雨转晴

 

与村干部一席谈(二)

 

关于村干部待遇、大学生村官等问题。作为与老百姓接触最广泛的农村工作者,村官不是官,也没有什么政治地位,但农村的许多工作又离不开这群人。
一些村干部反映,近年来,县区部门、乡镇将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综合治理等本该由自己干部来完成的工作习惯性地摊派给村级组织,使村干部拿较低的报酬,却干着很多职责外的活,大大增加了村干部的工作量。一些村干部听到上级找或者通知要开会,很“头痛”,总想找个借口来推脱。出现这种问题,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村干部也是一名普通的农民,既要忙村上的工作,又要种田、挣钱养家糊口,精力、能力十分有限,实在难以做到两者兼顾;另一方面,每个月给村干部的补助也就是个400、500元,比较低,村干部们遇上老百姓或者熟悉的上级干部、领导办红白喜事要搭礼,开会出差还要自掏腰包,发的补助根本不够开支,许多村干部都是贴钱干工作,干的越多贴的越多。虽然从2007年开始,统一给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但投保标准低、参保年限短,60岁以后领取的养老金十分有限,起不了多大作用。
也有一些村干部提出,贫困地区村干部外出培训、考察也比较少。一方面是受村上经费限制,有些村干部是有机会但没条件;另一方面是由于对贫困地区村干部培训不重视,一些村干部是想出去但没机会。
他们还谈到,大学生村官和一村一名大学生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分配到村上的大学生村官有被上级“截留”的现象,一些大学生村官根本到不了村上;培养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毕业后由于没有后续政策,派不上用场,得不到使用。
针对以上问题,他们建议:
1、在目前村干部报酬比较低的条件下,明确村级组织职责和村级事务范围,防止上级部门和乡镇向村级组织硬性摊派工作任务,减轻村干部的工作量。
2、把给村干部发放的误工补助提高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实行与乡镇干部同等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或者只参加医保,不参加养老保险,而在他们卸任后一次性发放离职补助金。
3、加大村贫困地区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免费的培训教育和参观考察。
4、真正使大学生村官下到村上来,帮助村上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研究制定一村一名大学生使用政策,可以补充进村两委班子,也可以给他们提供发挥才能的空间、平台。总之,不要让国家花钱为农村培养的人才白白闲置、浪费了。
 
 

 

8月6日  星期五  天气:晴

         

党建工作既要“做”,更要“说”

 

今天,我们结束了在大横村的蹲点。在回来的路上,村落、集市……疾驰而过。也许是从事这份工作特有的敏感,公路边的一幅幅党建工作宣传牌、墙体标语格外引起了我的注意。“大力实施11517基层党建工程,努力实现皋兰基层党建工作新跨越”、“ 双带双争,创先争优,大力实施兰白一体化党员先锋工程”……车上的同事无一不被这种浓厚的宣传氛围所震惊、所感染。惊讶之余,有人怀疑:“皋兰作为我市财政相对困难的县区之一,花这么的大代价,大张旗鼓地搞党建宣传,是做样子秀给领导看,还是摆排场有意造声势?

回来后,我对看到的这一现象作了进一步了解。去年以来,该县大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11517”党建工作思路,在机关、农村、社区分别开展了“争创共产党员模范岗”、“争三强、解三难、靠四责”、“民情1+1,服务你我他”等载体活动。与此同时,该县还进一步加大党建工作宣传力度,通过设立户外宣传牌、书写墙体标语、开通党员手机短信平台、创办党建工作动态、更新党建宣传网站,多措并举,全力构建党建宣传网络体系,为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近年来,一些地方过度依赖于项目建设带来的发展效益,过度追求GDP的高速增长,“重经济、轻党建”思想比较严重。如果大家稍有留意,就会发现,不管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还是乡间道路,在这些道路两边的显眼位置,要么是些商业广告、“牛皮癣”,要么就是些与项目建设、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一票否决”密切相关的宣传标语。而唯独不见与党的建设有关的任何宣传形式。这或许是由于大家埋头苦干、只干不说、多干少说、不善于说的性格所致。但是,通过这种现象,也足可以看出一些地方和基层组织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

作为一个拥有78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党的基层工作既要被重视,更要有人干,有人说。就像李源潮部长在全国组织工作宣传座谈会上强调的“组织工作既要做又要说,还要主动说、善于说、有人说。”通过实干,可以感染和带动身边的人一同干;通过实干加宣传,可以使大家的精神倍受鼓舞,信心更加坚定,使党的伟大事业团结和凝聚更多的力量。皋兰县的做法值得提倡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