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特级教师的道路》第一章 初为人师 三、首次“蹲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1:56:41

三、首次“蹲点”

1963年秋期开学了。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发出的《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兴文县文教科派我到县重点小学——城关小学“蹲点”。我以县教师进修校的教师和县文教科“办事员”的双重身份来到城关小学“蹲点”。

1963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批准试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即中学50条)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即“小教40条”)。《条例》具体规定了中小学教育的任务、培养目标,教师的地位,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时间等,还规定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学校党支部对学校行政工作负有保证和监督的责任。中共中央在《条例》的批示中指出: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中小学阶段,必须十分重视德育。在智育方面,小学阶段必须注重语文和算术的教学。还要适当注意体育。提出要认真贯彻执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办学,教育事业必须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服务,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教学改革等。

这时我才开始明白,县教师进修校,名为学校,实际是县文教科的办事机构。当时兴文县教师进修校分为三个办公室(培训部、视导室和扫盲办公室),县文教科长就是县教师进修校的校长。县教师进修校的教师,名为教师,实际上是县文教科的“听用”办事员。

在城关小学“蹲点”的半年里,我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协助校长组织全校教师学习、讨论《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使他们认识《条例》是全国小学教育的经验结晶,是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贯彻好这一条例,将使小学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暂不执行《条例》的全日制小学做出示范,争取尽早地在全县实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现在回忆起来,我对《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学习很肤浅,完全是“官云亦云”,领导怎么说,我就“鹦鹉学舌”。

我反复阅读《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死记硬背其中的规定:“小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小学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品德;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使学生具有初步阅读、写作和计算能力;具有初步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身心得到正常发展,具有健康的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全日制小学必须根据教育部统一编制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对知识分子的团结教育工作。小学教师应受到尊重和爱护,必须注意提高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逐步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全日制小学必须贯彻以教学为主的原则,保证全年有9个月的教学时间”。

每周两个下午的政治学习,我就“照本宣科”地背诵其中的一条规定。

第二,由于是“蹲点”,我兼任一年级体育课和五年级地理课。

要上好一年级体育课和五年级地理课,对一个刚刚中师毕业,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我来说,真是一件艰难的任务。

怎样上体育课和地理课,尤其是上一年级体育课,真是“大姑娘上桥”——头一回,真是“一丈二高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现在回忆起来,最使我头痛的是上一年级体育课。学生年龄小,我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新老师”。每周两节体育课,对18岁年龄的“新毛头”来讲,就像两座“大山”,很难跨越。特别是有两个学生(一个是县文教科科长的儿子,一个是县教师进修校负责人的儿子)我不知道该怎么对待。

这两个学生聪明、调皮,上课不听指挥。有一次他们调皮,我就罚他们跑步,他们就是不跑。我说:“你们不听老师的话,就站一节课”。没想到,县教师进修校负责人的儿子就说:“我爸爸是管你的,我就不听你管”;更没有想到的是,文教科科长的儿子对教师进修校负责人的儿子说:“我的爸爸能管你的爸爸,你的爸爸能管老师,我也不听老师管”。面对这两个天真幼稚的学生,我不知道怎么办。

这时,我才开始感受到“官场”的等级观念,已经影响到了下一代。说实话,面对两个领导的调皮学生,我无法上好体育课。也开始明白,“上课”是一门学问。所谓只“认真备课”,不研究学生心理,是无法上好课的。

五年级地理课就比一年级体育课要顺心得多。五年级的学生,都是十二、三岁的大孩子,求知欲望较强。我比他们大六、七岁,也有同样的求知欲望。每周只有两节课,没有升学压力。我备课充分,讲课也认真,学生喜欢听。通过上地理课,我开始感到当老师的快乐。

十年后(1973年),与我同在簸峡乡中心校任教的姚老师回忆说:“刘老师,我是你的学生,你上地理课,我喜欢听”。三十年后(1993年),与我同在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任督学的陈主任,多次提起我给他上地理课的情景。他说:“1963年你在城关小学给我们上地理,就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了”。虽然这些评价,带有学生对老师的夸赞;但是也反映出我具有上好课的“天份”——学生喜欢听我讲课。

现在回忆起来,可以说,上好地理课是我通向特级教师道路的第一门学科。

第三、由于“蹲点”,我要调查了解老师上课的情况。

深入班级听课,是县教师进修校“视导室”的基本任务。在广大老师的心目中,我深入班级听课,就是检查他的教学情况;而在我的心目中,深入班级听课,是我向广大教师学习的机会。

我经常听老教师上语文课。其中最喜欢听石昭辉老师和黄永琪老师的语文课。两位老师上课,都一丝不苟,对学生非常负责。石昭辉老师上课既认真,又恢谐;黄永琪老师上课既严肃,又活泼。他们的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

我还喜欢听同龄段的年青教师上课。其中常常听廖祖蓉和冯玉英老师(两位都是宜宾师范62级毕业的学生)上课。她们普通话讲得好,带头改革教学方法。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们推行汉语拼音“一口呼”的教学方法。所谓“前音轻,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她们敢于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打动了我。

深入班级听课,是我向老教师和同龄教师学习的机会,也是我通向特级教师道路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我的“趣味教学法”,就是在他们的“既认真,又恢谐”、“既严肃,又活泼”和“带头改革教学方法”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在城关小学“蹲点”的半年,我学到了很多在师范学校学不到的知识,首次“蹲点”是我通向特级教师道路的艰难一步。

兴文县城关小学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博望山下(退休后与好友在博望山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