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与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20:21
[回帖][只看楼主]

春茶与诗

楼主

一点小幸福 [大一]    听一位茶道高人议论:二战后遭袭击的日本广岛和长崎,有三类人活了下来——从事茶道之人、种茶之人和长期饮茶之人,是茶中抗辐射和防癌的物质让这三类人逃过了生命的灭顶之灾。中国人讲究喝茶长智慧,没想到茶竟然还有这种神奇的功能。由此我想起了藏语古谚:“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将纤巧的茶叶推崇到如此境界,那种茶情和茶意,是何等魂牵梦绕。

    谷雨前后,正是春茶采摘的季节。谷雨前采摘的茶,也就雅称为“雨前茶”。安溪铁观音茶叶,采摘较晚,一般都要在谷雨过后,上品铁观音,更要在“五一”节后登场。茶农们说,这段时间的温度、湿度、空气、风力等自然条件和环境气候俱佳,才能精制出上等的铁观音茶叶。区别于其他地区清明节采摘的“明前茶”,安溪铁观音茶叶确实有点姗姗来迟,但确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安溪产茶历史悠久,制茶技艺精湛,自古以来就是乌龙茶的发祥地,铁观音茶是乌龙茶的上品,茶叶汤色金 黄,浓艳清澈,启盖端杯轻闻,其独特香气随即芳香扑鼻,且馥郁持久,舌根轻转,醇厚甘鲜,韵味无穷,令人心醉神怡,早就作为贡品,享誉海内外。目前,安溪乌龙茶的产量居全国之冠,是名副其实的茶乡、茶都。每到春茶登场,无数茶人几乎都带着朝圣般的心情,从四面八方云集到安溪来品茶、斗茶、购茶,游走在青山绿水间,徜徉于馨香氤氲的茶乡,难怪欧阳修早就说过:“纵情山水间,茶亦能醉人”。

    安溪茶乡,谷雨前后的茶山,人寰之绝境,神仙亦向往。茶山上,满目翠色,鸟鸣声脆,烟云游动之间,茶的清香从叶丛中最嫩最碧的那些枝叶上飘荡出来,连绵无尽的茶山暗香浮动,滋润,清新,空灵。穿红着绿的茶姑们,背着竹篓奔向茶园,在和煦明媚的春光里,迎着山腰里缭绕的晨雾,满脸写着丰收幸福的喜悦,伸出两根纤细手指,对着绿叶中探出的雀儿嘴一样的尖尖儿掐去,毛茸茸的嫩芽顿时就落到竹篮里,那动作优美得像弹钢琴。茶姑像勤劳的蜜蜂,为生活酿造着含香蕴情之蜜。

    从古至今,诗人对春茶的褒扬多姿多彩,用春风之笔蘸着鲜艳茶露,给生命的每一个音符增添了美好的感受。古代的知识分子个性张扬,尤其是唐宋的文人墨客精神上的枷锁比今人要小得多,他们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和闲情雅兴,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优雅清闲的品茗往往引起他们的高歌赞叹,所以,唐宋的咏茶诗词最多,最有品位。唐代诗圣杜甫写过《重过何氏五首·之一》:“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唱出了诗人在夕阳余晖的春天里,春风吹拂,鸟鸣蝶舞,细品新茶,心情舒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悠然自得的春茗图。

    诗人李郢为春茶采摘上贡天子而在《茶山贡焙歌》中感慨道:“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台价无比。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旌到山里。”以及:“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催。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及先清明宴。”把当时成千上万人采摘茶、制茶、吃茶、进贡春茶的场景描写得淋漓尽致。穿红戴绿,成群结队的茶姑们忙着采摘春茶,在明媚的春光里闻到“香胜梅”的春茶,见到“万人争啖”的饮茶壮观场面,驿站骑手扬鞭催马行程四千里要赶在清明前,把春茶运到京城,把一番争先恐后的“春茶大战”的场面刻画得细致入微,有声有色。

    东坡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文学家,并精于品茶、烹茶、种茶,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也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写道:“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品饮着刚刚采摘焙制的春茶,诗兴大作,形容好茶如美女,“从来佳茗似佳人”,写得雍容别致,成为千古绝唱。

    陆游是南宋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嗜茶诗人:“石帆山下白头人,八十三回见早春。自爱安闲忘寂寞,天将强健报清贫。枯桐已露宁求识?敝帚当捐却自珍。桑苎家风君勿笑,它年犹得作茶神。”写此诗时,陆放翁已是83岁的高龄,从诗中人们可以看到,诗人历经坎坷后,此时心境平和,心情闲适,置身茶乡,春茶应市,只求承袭“茶神”陆羽的家风,在汲泉品茗之中,度过寂寞清贫的晚年岁月。

    品尝春茶,似有一种归去来辞的感觉,轻轻啜上一口,感觉有一种诗意在心中流动,似有豁然开朗的感悟。作家苏叔阳说过:“饮一口暖暖的春茶,就像整个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身体卸下了冬天所有的寒冷和沉重。”确实,品饮新焙春茶,使人感到岁月已新,春天真正来了。“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元好问《茗饮》)紧接其后,便是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颜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