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漫想 走进爱与真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41:11

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种情感,亲情、爱情、友情、同情等等。而爱情,无疑是最令人醉生梦死、生死求索的一种。特别是在人们年轻的时候,这种感情更是经常会远远超过其它感情,成为人们内心最渴望、思考和投入最多的一种感情。然而,它却远非最忠贞可靠、深厚伟大的情感——这种感情是父母对儿女的那种亲情,而绝非爱情。

我这么说,有的浪漫主义者可能会抗议,可能有的人会以为,深厚到一定程度的爱情甚至可以超过亲情。如果这样,请看下面一则故事(记不太清了,大体叙述一下):

在某个大学的一堂课上,有个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份问卷调查,题目如下: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你突然失业了,而且负债累累,基本一辈子都要在辛苦奔波的还债中痛苦度日了(给女生的题目则好像是如果有一天你变得难看了,而且身患重病),那么你觉得“他(她)”还会爱你吗?一段时间后,老师将学生们的答案收了上来。只见选择“会一如既往地爱我”的有之,选择“不会了”的有之,更多的则是选择“爱,但不会那么深了”。接着,老师问学生们:“刚才你们做题目时,是不是都把题目中的那个‘他(她)’假设成自己的情人了?”同学们说是的。听到这里,老师接着说:“那么这次请把‘他(她)当成是自己的父母,现在我把问卷发下去,大家重新做一次。’”再次收到问卷的同学们都沉默了一会,然后坚定地在纸上勾选了自己认为的答案。结果,当这次调查结果收上来后,无一例外——100%的学生,都选择了“会一如既往地爱”。 仅这个故事,就能充分体现出“亲情”远胜于“爱情”的地方。亲情,是希望自己关心的那个人能够幸福、快乐,它是“无条件”的,无论那个人的处境相貌年龄身份如何变更,都会矢志不渝坚如磐石。而绝大多数“爱情”,则是希望通过跟自己喜欢的那个人生活在一起,从而实现自身的幸福——归根到底是为自己着想。它是“有条件”的,很多基础不牢固的爱情,当自己所“爱”的那个人发生了改变,如果此时的感情给予自己的是痛苦而不是快乐时,爱也就会被削弱甚至不复存在了。

因此,虽然处于本性,人年轻时花在思考爱情上的时间可能远超过花在亲情上的时间,但我反对一切因为爱情去牺牲父母对于自己的亲情的,本末倒置的行为,这是非常愚蠢和不负责任的——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会良心不安,连人都不算。一个连人都不算的人,又怎么能厚颜无耻地寻找所谓属于自己的“爱情”、“归宿”?即使寻找到了,这种爱情的“归宿”又怎么能心安理得?

其实换个角度想,“爱情”应该像父母对子女的“亲情”借鉴和学习,不要老是只顾着自己的感受,不要老想着从中获取利益和舒适,不要老去在乎表面上那些轻浮的东西(爱侣间如果少了甜言蜜语和表面上“爱”的表达,就可能引起其间某一个的不满与嗔怨,甚至引发感情淡化或误解的危机,但亲人间每天只是一起度过平淡的日子,口头和表面行动上没有过多“我爱你”之类的表示,彼此间却心照不宣,羁绊亦是有增无减),而是去多顾及对方的感受和心情,多为对方的幸福和快乐着想,多想着去付出而不是去得到——如果可能的话,甚至于牺牲自己的利益也是在所不辞的。人类毕竟也是生物的一种,我们无法将“爱”与天性的“占有欲”完全剥夺开来,但如果你能将这种类似于父母希望儿女幸福快乐的为对方着想之心,凌驾于“占有欲”和“私心”之上,让行动能共听从“着想之心”的安排,那么恭喜你,你或许还没有收获真爱,但你已经开始迈出超凡脱俗的第一步了。

爱情不如父母对子女那种亲情可靠和伟大,难道这就是意味着,爱情在人生中的重要程度,没有亲情重要吗?

不然。纵观一个人的人生路上,许多的人,走了又来,来了又走。通常来说,一个人在自己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只是自己人生路上的一个旅伴而已,这个“旅伴”可以陪伴你走过某一段路程,却很难陪你走过整个一生。在这些“旅伴”中,有个旅伴,他(她)会陪你上路,当你渐渐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后,他们大功告成后却力不从心,渐渐淡出了你的生活和视野,这个旅伴的名字是“父母”;还有个旅伴,会在你千万里风雨飘摇一路走来后,慢慢融进你的生活,使你的生活重新充满希望——这个旅伴有时很贴心,有时又会突然离开(因为他也有自己的路要走),虽然你很希望他能陪伴你,他却满心地不在乎或无奈,只能跟你时远时近地看你走过后半段人生路,这个旅伴的名字叫“儿女”。而只有你的爱人——那个从你青年时期就彼此邂逅并最终结合的人——无论你后来对他(她)是否满意——才是那个真正陪你一路走来的、风雨同舟的唯一同路人。

也就是说,爱情虽然很多方面不如亲情牢靠,但它在大多数情况下,却是陪伴一个人时间最长的情感——从成年不久到生命的结束,这个时间段远超过父母陪伴一个人、或是一个人为子女所陪伴的时间。爱情由于其贯穿在一个人生命中的长度,以及其包涵的那种互相鼓励互相扶持互相学习互相包容等可贵的精神,跟亲情一样,成为一个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情感。

说这么热闹,究竟什么样的才是真正可贵的爱情?在我看来,爱情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种即所谓的“一见钟情”——这并不是狭隘地单指那种,第一眼见到对方就自以为被丘比特射中的感觉,而是指那种,自己被周围某个异性的可恋品质(诸如男性的理性大方可靠帅气,女性的温柔漂亮活泼聪慧等)所吸引,从而产生的一种,喜欢对方,并希望跟对方在一起的感情。这种感情可以是纯洁的精神恋爱,也可以是粗俗的纯肉欲上的渴望和吸引,绝大多数这种感情,可以带给人快乐,带给人“我已有爱情”的错觉。这种感情的特点是两者相处时间较短,彼此了解不够,只是因为彼此间有些默契或者可贵的品质而相互喜爱。事实上,这种脆弱的感情根本称不上是爱情,因为它是建立在很肤浅的表面现象和单方理解上的,一旦这种薄弱的基础被打破,所谓“爱情”必将烟消云散。

我们回头想想——当两人刚刚邂逅的时候,那颗悸动的心不是飞速地开始运转了么?那种炽热的激情不是也燃烧了么?为何这么快就会土崩瓦解?归根结底,是因为这种感情,是建立在容易变化的表面现状,以及单方面的片面认识上的,一旦这种脆弱的基础瓦解,或者与自己的理想认识发生偏差,这种不是以理智分析而产生的感情肯定会飞速地流至于无。

所以说,“一见钟情”绝不牢靠,它“钟”的是只是一个躯壳或者自我想象中的人物—— 一个美好的表面,而不是一颗心,不是那个掩藏在表面外衣下的灵魂。描述这种感情只能用“喜欢”、“喜爱”,而绝不能用“爱”这个浓缩着深厚感情的字眼。

 真正的爱情分两种,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可以成为“志同之情”——举个庸俗些的例子吧:我们应该还都记得居里夫妇的故事吧?他们都是科学家,两个人不仅彼此相爱走到一起,而且有着共同的事业爱好和追求。他们不仅是现实世界中一起生活的伙伴,更是思想和精神境界上的知己和密友。这种爱人间可以有相当多的共同语言、可以无话不谈,而且在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同时也造福了周围的世界,这种感情是伟大的,爱人间从生活上到精神上,都是彼此的“同路人”。由于有着共同的志愿。这种感情牢不可破,即使分离日久、即使相互间的容貌身份习惯等再如何改变,甚至生死相隔,都丝毫不会动摇。因为精神上的志同道合,这种爱情坚固到一定程度后,完全可以给之加以“永恒”的桂冠——因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和灵魂上的恋爱,而人的精神和灵魂是可以永生不灭的。

然而,这种伟大的“志同之情”是在是太少了,几率比买彩票中大奖还要更低,而且可与而不可求,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爱恋想象成童话世界的,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梦幻情节。

伟大的爱情虽难,但真正的爱情,几乎每个真心对待生活、并且懂得珍惜和知足的人却都能够收获。

《金婚》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有时候,看着佟志和文丽一对老夫老妻相扶走过,看着已经迈入中老年的文丽在抱怨着什么生活琐事,而佟志在一旁好言劝慰的时候,我会浑身一阵颤动,然后眼中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含起泪水。我很纳闷,我并不是那种特别容易被感动的人啊,看过的催泪片子不少了也都没有这样,而《金婚》中所演的,只不过是非常平常的生活场景,我为什么会无意识间受到影响呢?后来才恍然大悟,这种平凡的生活场景背后,蕴含和体现的却是人类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爱之真谛。一个相扶漫步,几十年的寒霜飘摇坎坎坷坷风雨同舟携手共度,一句好言劝慰,数十载的相互包容相互劝慰相互支持相互理解……从他们这简单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一对恋人几十年的承诺、坚持、成长……他们只是由于相互“喜爱”而走到一起的,然而天长日久的共同生活经历,教他们学会了珍惜彼此和同舟共济,彼此间的羁绊,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越发牢不可破,日久情更浓,终至一生厮守,终至《金婚》,终至真爱。

这就是真爱,没有激情的燃烧,只有相守的承诺;没有浪漫的绮遇,只有平淡的珍惜。

所以,我才会在不经意间匆匆瞟过一眼《金婚》,便在不知不觉间被感动得潸然落泪。

以上,说了爱情的三个层次——似爱非爱的、最常见的“一见钟情”,最伟大却可遇而不可求的“志同之情”,以及平凡的真爱“日久生情”。我很希望能够澄清一下自己的意思:这三种感情虽说境界有高低之分,然而却都是可爱的、美好的,我们不应只追求完美的“真爱”,而去鄙夷地对待“肤浅”的“一见钟情”。相反地,一见钟情可以带来很美好很令人陶醉的恋爱感受和生活感受——世界上有一个这么可恋的人,世界自然也是美好的,或者说是有美好存在的了——,更是每个正常人感情发展的必经之途。而且,更为重要的,在这个婚恋自由的年代,“一见钟情”后彼此吸引,并慢慢生活到一起已经成为爱人结合的最主要途径。也就是说,“一见钟情”虽不是真爱,但却经常是迈向日久生情的真爱的第一步。

人归根到底是感性的生物,我们喜爱那种一见钟情和被钟情的感觉,只是不要把它看得太过崇高,不要对它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希望。

 ——话虽如此,一见钟情仍是值得赞美和研究的,它是每个人生命中最值得纪念和赏玩的回忆之一。它虽然不是崇高的,但却可以是美好的;虽然不是理智的,但却可以是快乐和值得回味的。每一个头脑和兴趣正常的人,都应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出现和享受过这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或者接受到一种如热火般炽烈、却又如清泉般纯澈的目光。每一个坚硬理智着的心的深处,也必定曾有过被这种激情燃烧过的痕迹。在这种火热的情感的炙烤下,人们才会渐渐成熟,学会如何接受爱、表达爱,学会如何爱与被爱。

 因此,如果你在乎周围的异性对你的态度的话,我们不妨用自己在喜欢一个人时的行为习惯,来揣摩周围那些你所关心的人,对你的态度究竟如何。除了那些刚开始时只是普通朋友彼此都毫无感觉,却在慢慢自然的相处中渐渐产生感情的情侣,大多数年轻的人在最初碰到自己喜欢的人时,还是会保留那种紧张的习惯,从而变得目光迷离、表情木讷、言行滑稽呆板(恋爱关系已挑明或确定后就会明显减少乃至消失)。除了天生开朗过头的那些人,大部分的人都会这样。因此,如果你所关心的异性朋友在你面前谈吐自若行动自如,大说大笑甚至丝毫不在乎自己的形象,而且会主动与你接近,能够很随意地跟你谈天说地,或者眼睛可以长期跟你对视貌似饱含深情时,千万不要自作多情地谢天谢地,以为他(她)对自己已经有了好感,相反,这恰恰是他(她)此时在感情层次上,对你毫不在意的表现。相反的,你从朋友口中听说了对某某人的评价,说他(她)性格开朗言谈幽默平易近人,但在与你的实际交往中,他(她)却表现得呆板木讷或是颠三倒四;当你在做着或说着什么事,总感觉他(她)的一双眼睛在偷偷窥视着你,然而当真的四目相对时,他(她)的视线却飞速地闪开了——如果确定这些不是你的错觉,而且那个人没有什么毛病,也没有偷你的钱或背地里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的话,你就应该知道,关心则慌、欲盖弥彰,那个人对你,很可能是有那么点意思了。

 在那些情窦初开的恋情里,我们连如何表达爱,以及如何在心爱的人面前保持自我都很难做到,更不用说是去给予爱、收获爱了。这个时候,由于我们懂得太少,不善于经营自己的感情,往往最后会与喜爱的人擦肩而过,这实在是正常不过而且无法避免的现象。彼此尊重、喜爱和珍惜是两个人在一起的先决条件,然而并不是说这样,两个互相恋着的人就会走到一起。爱情不是简单的请客吃饭,爱情大厦需要有坚实的“地基”。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共同的生活基础”。营造感情不能建筑“空中楼阁”,除了某些那些充满着无奈和悲剧的“快餐式婚姻”和“利益婚姻”以外,起码在我身边的绝大多数的恋人,没有长时间、或者是特别深厚的共同生活基础,没有任何一对是可以最终走到一块儿的。

就是这样,可是我们在刚刚开始自己的感情时,根本不懂共同经历之重要,也不懂那些维系感情所必须的东西和技巧,因此,每个人的“初恋”和前几次的感情,往往都会以失败而告终——如果有谁的感情是一蹴而就的,那他在婚后肯定还要遭遇感情的危机,因为没有从经历过感情的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那么在婚后也就压根不会懂得如何去爱与被爱,于是在复杂漫长的情感之路上犯错就是必然的了。我们不能因此而失去自信,不能因此就对人生、对感情陷入一种绝望。要知道分开只是因为缘分不够,只是因为“火候尚浅”。很多人的人生经历都证明了,当一段曾经让自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撕心裂肺的感情破碎后,虽然短时间内很多人都会认为生已无趣,认为自己已经不会再去爱,但他们中所有坚持下来的人,都会找到新的——也是真正的归宿。因此,我们虽然要投入感情轰轰烈烈地享受爱情,但同时应理智对待感情的聚合成败。一扇窗户闭合的同时,或许正是另一扇更为宽广的大门开启的时候。所以说,当我们尚年轻之时,对于感情,我们不应太看重“结果”,而更应享受“过程”,更应看重“积累”——积累青春的美好记忆,积累爱与被爱的宝贵经验。当然,分离造成的暂时痛苦是必须的,该笑就笑该痛就痛的本色才是青春的色彩。我们可以被其刺痛,但绝不可以被刺死。只有享受过纯真的恋情,并从青稚的恋情中不断吸取经验,我们才能无悔地度过自己的青葱岁月,才能逐渐成熟,并最终收获成熟的真情。

如果你对爱侣的心意足够深、足够真,那么无论处于怎样的惊涛骇浪,内心的感情之舟都不会被掀翻,而只会乘风前进、历难弥坚。我们已经知道,通常情况下,只有在经历了悲喜与共的长相厮守后,才能够收获真正的爱情。然而只要你的心足够真诚,那么当身边出现合适的人后,你就可以提前将自己的“喜爱”升华到“真爱”,并体验那种付出“真爱”所带来的奇妙感觉。人与其它动物都会存在对异性的爱慕和渴望之心,人性本色,但如果仅仅是像其它物种那样,想要通过跟可心的异性一起生活,来满足自己的生活和生理需要,那这种感情就仅仅是“禽兽之爱”,远称不上真正的爱情。而如果占有欲过强,想要将对方牢牢地掌握在自己严密的控制之下,将对方视作一个“物品”,不考虑对方的情感,也不允许对方的自由选择,这种感情虽然强烈,但也仅是类似于对想要的物品的“占有之欲”而已,亦绝非真正的爱情。人是有理性的,会思考的,在爱情中,我们在考虑自己的感受与想法的同时,也应该顾及到对方的感受和想法,并设身处地地为他(她)着想,学着以他(她)的快乐为快乐,并甘心为了他(她)的幸福快乐而付出。当自己的“占有私欲”与对方的“幸福快乐”相冲突时,可以忍痛割爱,让“占有欲”服从“对方的幸福”,最终做出有利于对方的抉择。http://blog.rayli.com.cn/html/98/2638398-1784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