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给领导送礼为什么竞买赃物?(南方都市报 2007-2-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23:56
给领导送礼为什么竞买赃物?   2007-02-18 11:07:24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文/熊培云
  
  反腐败的成果之一就是作为“战利品”的各类赃物陆陆续续以拍卖方式“回报社会”。安徽对原副省长王怀忠、阜阳市原市长肖作新等人的部分涉案赃物(包括字画、貂皮大衣、玉器等)进行正式拍卖。据称,有300多位买家专程从全国各地赶到合肥,竞拍场面异常激烈,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有些人参与竞拍,是因为“快过年了,买一个回去送给领导”。

  人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讨论资本讲不讲道德。在我看来,这大概是个假问题。商品也是如此,因为它们都是人造之物,本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讲不讲道德关键在人而不在物,如果我们承认人是讲道德的,那么这种争论就毫无意义。事实上,人类何尝有能力让自己创造的工具讲道德?同理,贪官收受的礼品本身也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在拍卖会现场,它们就是商品。

  然而,当有人为了给领导送好礼,不远千里竞买“赃物”时,我们有必要思考这些礼品究竟附着了怎样一种额外的价值。

  通常我们以为,对贪官赃物的公开拍卖可以起到警示与教育的作用,这个想法多少有点一厢情愿。事实上,合肥的“反腐拍卖会”不但没有起到教化民众与官员的作用,反而为送礼者提供了一个温习腐败文化的讲堂或者说一场“行贿研讨会”。被收缴罚没的赃物堆放在一起,仿佛为那些潜在的行贿者揭开了一张贪官“欲望地图”。比如,一位来自山东的竞价者透露,自己是奔着“安徽原副省长王怀忠”的名头来的,感觉他的赃物里面应当会有些“好东西”;也有竞价者试图通过这种为腐败分子量身订做的“专场拍卖会”来揣摩大小贪腐者收受礼品的等级与偏好。

  凡此种种,或许我们可以轻易获得一些判断,比如腐败如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正在摧枯拉朽般地腐化一个人的心灵,以及我们的社会在“腐败文化”的熏染下到了怎样一种难以自拔的地步。抑或,竞拍者之所以费尽心机,是以其付出的苦劳为自己即将送出的礼品增值,等等。

  如果我们细心,这种以“送赃”为目的的“买赃”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藉此我们可以窥见隐藏在赃物之中借的权力隐喻以及嗜权者“占用天下”的低级趣味。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这是《阿Q正传》里阿Q调戏小尼姑时留下的一句名言。在我看来,送礼者不去商店而是要在腐败分子的拍卖会上竞买商品,正是这一心理的投射。无疑,面对风情万种的“小尼姑”,阿Q的遗憾是“和尚摸得”而自己却摸不得。但是,如果现在和尚的权威被打倒,而且阿Q腰缠万贯,又正好赶上有人主持公道,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只要舍得,阿Q便可以光明正大地通过竞买“摸得小尼姑”了。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看到,当赃物像“小尼姑”一样被给了“领导”,“领导”不但不会引以为耻,反而可能激动得像怀揣春兔,心生独占“小尼姑”的喜悦了。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里面藏着人类文明的隐秘进程。比如说,在英文中,spoil一词既指“战利品”,又指“赃物”;汉语世界里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更深刻地揭示了“赃物”与“权力”之间有着怎样的眉来眼去。如上所述,投权力所好者竞买“卓尔不群的赃物”并且有的放矢地送给“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填补“领导”内心的空虚或者满足他们“权力的想象”。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702180147.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