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北大保荐,校长们怎么软蛋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8 08:04:13

虽然没有黑箱操作,可是几乎所有的这些中学校长都不会判断了,基本交给集体表决,或者是一个便于撇清的流程。

 

面对北大保荐,校长们怎么软蛋了?

 

不过,我要说软的好。要是这39所中学的校长在申请国家专项教育补贴的时候,能软一点,能想想更多的非核心学校,更多的边远地区的学校更需要这种补贴,就更好了。要是更多的核心学校校长,在面对择校费收取、赞助费收取、校车安排等诸多事情面前,都有这么软,就更好了。背后有把舆论监督之剑,才让这些核心学校的校长们软了。对校长们的软,我们要举双手称赞。校长啊,请软一点吧,这样,民族幸甚,教育幸甚,万千学子幸甚。

 

我们的教育是掐尖式的教育,这39所中学就是掐出来尖中的尖,每所学校只有1-3个名额更是尖中的尖。现在,全国的教育资源全面向核心学校倾斜,北大保荐资格也只有区区39所。央视曾报道说核心学校的软硬件水平早己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公立学校水平。据说北京一所小学两年的小金库就超过了一个亿,可以想象核心学校的资源优势。相比之下,大量的普中、边远地区的学校、乡村的学校,简直是“惨不忍睹”,教育的资源分配是极不公平。

 

这批学生绝大多数是不用推荐,考也能考上。可是为什么这些校长们还是推荐这些被掐出来的“尖中之尖”呢?那还推荐个啥?难道是畸形的“掐尖教育”也掐掉了校长们的判断力?

 

不知北大出台这个“校长实名推荐制”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是将掐尖进行到底,将不公平进行到底?还是想要寻找一些偏才和怪才?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如武汉大学原来的校长刘道育先生所说,这次改革注定会失败。

 

教育是社会公共资源,教育要服务于社会,尤其是高等教育,应该为全社会提供公平的深造机会。这个标准就应该是普遍的,而不是小范围的内部输送。定出来的规矩,应该是所有人都要遵守的。也就是不能只是部分学校有机会,不能只是部分学生有机会。美国之所以富强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天下的人相对公平,吸引全天下的人才。中国古代秦国富强并终一统天下的原因之一,也是吸引天下的人才,因为才能给予任用。那么,作为中国教育的高等学府的北大,为什么不能对全中国的学子公平看待,给所有的学子以机会,为什么不能敞开你的胸怀,面向全中国,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呢?

 

有人说,希望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并举出吴晗的例子说明有必要破格录取偏才怪才。可是,试问像吴晗这样的偏才,在中国近现代史涌现的无数大家中,占的比例又有多少?难道大多数的名家都是这样破格出来,而不是凭公平竞争遴选出来的?

 

在我看来,吴晗读不读清华,都能成为一代史学家,因为他得了胡适的器重。胡适就是吴晗的导师,他给吴晗的信中说:治明史,因为明代的材料多,容易整理,对于初学者而言,“只要脚踏实地,但肯勤劳,自然有功。凡立一说,进一解,皆容易证实,最可以训练方法。”吴晗勤奋好学,善疑求真,又得名师指导,在明史研究方面多所创获,当然成绩斐然。尤其是,他在进清华之前,就有了《胡应麟年谱》这样的史学成果了。

 

吴晗这样的偏才与28号晚上在《一虎一席谈》中亮相的匡超(己获校长推荐北大)明显不同,吴晗己经有了学术界认可的成果,而这批近百人的被推荐学生,又有哪个的水平超过了吴晗?

 

以胡适之大家身份,也是先看到了《胡应麟年谱》,己经证实了吴晗的才华,尚且没有答应让吴晗进北大,所以吴晗才转投清华而被清华破格录取。可是北大没有吴晗,也没有妨碍北大继续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学府之一,并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试问,这39所中学的校长,哪个的水平超过了胡适?

 

现在的中国,确实教育资源很短缺,所以十年寒窗就有可能一朝为臣。很多人读书也就是为了那个文凭,认为读书就应该混得比农民工好。这都是因为没有更多的机会和出路。但是,教育服务大众,就应该提供相对公平的深造机会。如果不但没有,反而加剧了不公平(新增的机会都给了己经拥有大把机会的尖尖们),那就是国家和教育制度要解决的问题。

 

讲得再远一点,中国最优秀的公司大部分不在中国股市。为什么?因为中国股市也是掐尖的。规定的要求看上去很“高”,所以,相当一部分真正有潜力,但是却没有公平竞争机会的优秀公司只能去外面上市,比如腾讯、阿里、百度、盛大,现在己经是中国互联网四大顶尖高手,但他们只能在外边上市。稍微不掐尖一点的,给点机会放个创业板,立马就被炒到天花板上去。为什么,因为对好公司的准入限制太多了,没有给大多数好公司公平竞争的机会。什么时候,我们能有个怒放的生长时代,能有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我们不需要掐尖,我们也不需要偏才,我们只需要公平,给全中国每个学生一个公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