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媒体原理(书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36:21
第五媒体原理(书摘)作者: 童晓渝 蔡佶 张磊
出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http://column.chinabyte.com/dwmt/
前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通信设备,其信息承载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使其作为一种信息传播介质而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基于这种特性,手机便理所当然地成为继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这种以手机作为信息的采集和展现工具,以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作为传播网络的信息传播方式,将大众传媒引入了一个全新的移动传媒时代。在这个移动传媒时代中,信息传播过程的相关环节发生了变化,信息的接受者与传播者发生了自主的角色融合,受众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这种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及大众传播充分融合的传播方式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传播空间。对于这种新的传播模式、传播现象,用传统的传播学理论解释明显有些力不从心,因此,研究移动传媒时代第五媒体的传播规律就成为现实之需。对此,学界及业界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在研究领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采用类比和归纳的方法进行分析;另一种则是从结构性的角度出发,以更为理性及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这也是东西方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根本性差异。客观地讲,二者都各有利弊。但是后者较之于前者更有利于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它可以将人们的经验和发现系统化并上升到一个知识体系,进而形成一种本质性的理论。在西方大众传播学理论中,拉斯韦尔所提出的“五W”的传播模式就是从这种结构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入手,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准确地抓住了人类传播活动的五个环节,进而得出了传播过程的内在规律,并成为大众传播学研究领域的基本模式。可见,结构性的研究方法更有利于抓住事物的规律。因此,本书也将从第五媒体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
在第五媒体的传播模式中,信息、接受者、传播者、媒介是其主体结构要素,其中接受者与传播者之间又存在相互的角色换位,相应的对各个环节而产生的内容分析、受众分析、转变分析及媒介分析就成为第五媒体传播分析的主要内容。这种传播模式建立在传统传播模式基础之上,它突出强调了转变分析的环节,其影响因素和控制因素的研究对第五媒体传播形态的发展及相关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正是本书研究第五媒体的最终落脚点。在本书的主体架构中,我们首先阐释了人类传播活动发展的不同时代及各时代所诞生的标志性媒介形态,同时对新旧媒介形态的整合发展也做了详细的论述;接着,从移动通信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移动通信工具的演进过程及技术发展,进而指出手机的相关特性和社会角色;之后,提出第五媒体的概念、内容及结构分析,结合传媒与通信领域的知识进行一种结构性的规律探讨,本部分内容可以说是本书的核心理论支柱,也是维系各部分内容的主要线索;在搞清楚基本理论之后,在本书的最后一个板块中,我们主要从第五媒体与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及社会生活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第五媒体的出现给社会各方面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及意义,以期通过这种影射,找到指导第五媒体运营的基本规律,并把第五媒体的传播理论应用于市场营销的实践,提出了病毒营销的4C营销模式。立足于实践,并对现有的经验进行理论的总结,这是本书自始至终所遵从的原则。
以上是对本书主线的整体分析。可以说,第五媒体的产生有着不可逆转的现实必然性。随着社会经济及科技的发展进步,传播的概念在多个相关的行业中实现了最普遍意义上的融合。作为极具传播的通信业及传媒业,发生这种改变更是顺其自然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对此,要求人们不可以再将对二者的理解割裂开来;移动传媒时代,只有将通信与传媒良好结合,以最普遍意义上的传播的概念来指导实践方能跟上时代腾飞的脚步。由此,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传统的通信行业的人要了解传媒的知识,需将视角拓宽,接受并逐渐形成媒体传播的思维;而对传媒行业的人来说,也需要了解通信领域的知识及运作,强化自身的技术及理论架构,从而适应新的传媒转型时代。这也是本书的初衷所在。本书通过整合两个领域的理论及实践,将时下最前沿的第五媒体领域概貌呈现给读者,以期建立一个移动传媒的基本理论框架。以此为基础,可以说,更多的努力及研究有待我们进一步开展,其间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总之,在当今这样一个媒介大融合的时代,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是对原有媒体的兼收并蓄和创新发展,当互联网的浪潮渐息、第五媒体袭来之后,一个新的传播时代由此诞生,即移动传媒时代,个人对传媒的需求成为媒介整合的推力。未来的传媒将是一个开放的传媒,以传统媒体为基础的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设备将成为主角,第五媒体正在并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下,作为信息驾驭者的我们头脑必须冷静,要清醒地认识到,无论环境如何,人类始终是社会的主宰,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要以利于人类社会发展为宗旨。而对于第五媒体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来说,其成长壮大过程的喜忧参半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以一种客观的态度,给予它一个健康的引导和自我繁衍的空间;毕竟,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是人类自身。
由于时间仓促和作者水平有限,并且第五媒体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尚有很多问题有待思考和解决,因此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对本书的建议和意见可直接发送到dwmt@sina.com邮箱。
作者
2006年6月于北京
2.3.4 从GPRS到EDGE的不断演进
在前面几节中我们看到了第二代GSM网络在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由于各方面技术的根本性进步,不仅使得GSM网络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样、更高质的服务,也使得移动终端及人们对移动通信方式的观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技术的开拓永无止境,人们对系统服务的要求也不断升级,并且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原有的依赖于固定线路和设备的上网方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于是人们的目光越来越聚焦于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网络经验的手机网络。虽然以手机作为上网的终端具有良好的移动性,但是在利用无线信道传输数据时在速度上所带来的巨大的技术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GSM网络本身能够支持低速率的数据传输,包括前面提到的传真、文件等数据的传输,GSM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为9.6kbit/s,GPRS的理论传输速度可达171kbit/s,实际应用中可以达到20~30kbit/s,那么到底什么是GPRS?为什么它能提供这么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呢?
GPRS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缩写,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能够迅速投入商用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在原有GSM网络基础上实现平滑过渡,它是在原有的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之上的升级版本,可以通过增加相应的功能实体和对GSM网络的基站进行部分改造来实现,因此不用重新建网,改建的投入不太大,技术上也没有太高难度,而且对于网络用户来说因为GPRS技术兼容于GSM技术,使得原有的手机也可以继续适用,这些特点使GPRS具备很好的向下兼容性,得以迅速推广开来。
由于最初制定的GSM标准主要是考虑支持话音业务和少量电路交换方式的数据业务,因此GSM网络的话音通信是电路交换方式。所谓电路交换方式可以理解为当用户处于通信中时,系统会为用户分配一定的资源为其服务,包括系统中的固定线路和基站到手机间的无线信道等,只要用户的通信没有终止,这些资源就始终被这个用户占用,即使此时通信的双方都没有传递信息,比如在通话中两个人都不说话保持沉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信道中没有传输有效的信息,但其他人也不能使用这些资源,显然电路交换方式对宝贵的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而GPRS在原有GSM网络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新的网络,在普通的话音业务中仍使用GSM的电路交换技术,在数据业务中GPRS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把待发送的数据按一定的长度分割成许多小段,形成一个一个的数据分组,然后将这些数据分组加入发送地、目的地等控制信息包装成一个个独立的包(Packet),再发送这些数据包,由于每个数据包中都含有相关信息,因而这些数据包在传输时可以按照当时的网络情况选择不同的路径传输,最终到达接收端时,再将这些数据包分别拆开,组合恢复成原来的数据信息,这样既更充分地利用了系统的资源,同时由于数据可以通过多条路径传输就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
由于GPRS既部分地保留了GSM网络中的电路交换方式又有着采用分组交换方式提供了较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在面向3G的演进过程中GPRS又被称为2.5代,成为在2G和3G之间的过渡阶段。对于用户来说,GPRS网络不仅仅意味着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代表着能够更实用、便捷、经济地使用网络。GPRS网络相对于GSM网络除了速度上的优势之外,还具有“永远在线”、“自如切换”、“按流量计费”等诸多优点。由于采用了分组交换方式,用户不需为数据传输特别建立线路连接,只要开通了GPRS业务在开机后会始终保持在线的状态,可以在需要传输数据时随时开始使用;上网和通话互不冲突,可以在二者之间随意进行切换;虽然保持着“永远在线”的特性,但上网的收费是根据传输的数据量来计费的,这样的计费方式更科学更经济,对用户来说这也大大降低了使用手机上网的门槛。
开通了GPRS之后,手机可以享受更多更优质的服务,例如收发电子邮件、进行电子商务、移动办公、网上聊天、网上浏览、互动游戏、下载铃声图片、定位技术等,真正是用户通过手机进入一个动感而彩色的无线移动世界。在终端方面,各大手机生产商也积极地响应这一潮流,时下多数手机都设置了一键上网的功能,同时适用于运营商开发的各种服务的设置选项也纷纷进入了手机的菜单,这一切都使GPRS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虽然GPRS在速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想下载视频短片等数据量较大的应用,GPRS似乎仍有些吃力。就在大多数用户还在小心翼翼地尝试使用GPRS带来各种服务的时候,称之为2.75代的EDGE技术又风风火火地迎面而来了。EDGE(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即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它主要是在GSM系统中采用了一种新的调制方法,这种调制方法的效率是现有GSM网络采用的调制技术的4倍,使数据传输最高理论速度可达473.6k每秒,以及更大的网络容量,可以支持包括视频、浏览网络和处理带附件的电子邮件等3G标准中的服务类型。使用EDGE技术可以在用户保持静止的状态下获得200k每秒的数据传输速度,完全可以与一般的固定上网速度匹敌,可以满足用户的各种数据需求。
EDGE技术以GSM和GPRS为基础,在网络建设方面运营商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无线网络设备,只需少量的投资就可以部署EDGE,这一点与GPRS相似,因此到EDGE的网络过渡会比较容易,同时EDGE与3G技术也可以并存使用,这些特点使得EDGE成为了最接近3G的过渡技术。
2005年是EDGE得到极大发展的一年,先后有阿根廷的TelefonicaMovistar、巴西BrasilTelecomGSM、捷克Oskar Mobil、奥地利Mobilkom、芬兰Alands Mobiltelefon AB、法国Orange和Bouygues Telecom等多家运营商开通了基于EDGE的服务。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7月,全球已有91个国家的170个运营商计划采用EDGE技术,在这些运营商的网络服务范围内拥有超过8亿移动用户。被称之为“2.75G”的移动通信技术,EDGE的发展速度的确令人惊叹。
从第一代模拟网络到第二代数字网络,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个人通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仅仅是在第二代网络进入生活的短短十几年间,无线通信网络已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变化,在社会经济、个人通信、消费习惯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G是无线通信发展史上高潮迭起的一代,它的作用不用多说大家都看得到,未来的3G将会怎样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