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的两大《漫记》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19:15
在民国年间,红色中国在世界看来很神秘很好奇。有两位美国记者通过实地采访,为世界奉献出了两本真实反映红色中国的《漫记》,一是《西行漫记》,另一是《北行漫记》。


《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这本书中,德加·斯诺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1937年10月,《西行漫记》(直译应为《红星照耀中国》)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纪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12月18日上海复社翻译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尽管这样,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该书还是成了一部禁书。但是,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中国无数热血青年就是因为读了《西行漫记》,才纷纷走上革命道路的。

1941年,斯诺回到美国后,仍然向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新中国建立后,斯诺对新中国进行了三次长期访问。这在美国政府对新生的中国实行孤立政策和武装支持台湾蒋介石的年代里,对一名美国人来说,是独有的殊荣。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出乎意外的被邀请访问北京,中美关系面临解冻,美国《生活》杂志抓住时机发表了斯诺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斯诺透露了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曾告诉他的话:如果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无论是以旅游者的身份还是以总统的身份都会受到欢迎。这篇文章是斯诺的最后一篇“独家内幕新闻”。就在尼克松开始前往北京的同一个星期,斯诺死于癌症。 
 
斯诺生前曾留下遗言:我爱中国,我愿在我死后把我的一半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斯诺去世后,其妻将他一半骨灰带到中国,安葬在北京大学校园的未名湖畔,另一半骨灰安葬在美国哈德逊河畔。

美国记者福尔曼著的《北行漫记》,被誉为《西行漫记》的姊妹篇。1944年,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冲破重重阻碍,从国民党控制下的重庆一路北上,到达延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战地采访,写下了轰动中外的《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后译为《北行漫记》)。福尔曼在采访中,不仅接触了王震、聂荣臻、朱德、毛泽东、江青、陈毅以及蒋纬国、胡宗南、阎锡山等众多的著名政治人物,而且将目光投向普普通通的八路军战士、少先队员和儿童团员。

福尔曼通过亲身经历,感知了一个真实的红色中国。他用饱蘸感情的笔墨,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及深刻的政治变革。

有趣的是,福尔曼的这次北行采访,原本是在国民党的监视下进行“采风”的,结果福尔曼完全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所感动,后来竟在随军采访中主动拿起武器,直接成为一名亲身抗击日寇的伟大国际主义战士。

在著作《北行漫记》中,福尔曼认为,毛泽东是一个善于集中大家智慧的人。福尔曼也生动地记下他和毛泽东的谈话。在福尔曼眼里,毛泽东朴实得和普通的老百姓并无两样。他认为,毛泽东在中国人当中是身材高大的,肩膀广阔、体格结实。约有五十左右年纪,看起来却不到四十岁。他的整部面颜,有着异常高的额角,上面披散着一团黑发,一双特有表情的眼睛显得炯炯有神。他很易微笑,温柔地讲着话,而在他的热诚中,简直带些稚气。他的一种使人不愉快的习气,是在用他的皱缩的口唇吸烟,一口口吐出烟气中间,有着把烟吸进去的闹声。毛泽东对福尔曼的谈话,使他感到毛泽东是一个极端清醒、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者。

在此书中,福尔曼也详细记述了晋绥前线的见闻。福尔曼说:“过去有人告诉我们说,八路军不打仗,没有伤兵,没有俘虏,人民害怕八路军,恨八路军,今天这些谎话已被事实揭穿了。我看到了八路军在英勇地作战,八路军有很多伤兵,有大批的俘虏,人民在热爱着八路军。我要将所见到的八路军英勇斗争的事迹,写成文章,拍成照片,告诉全世界人士,争取美国对八路军给以武器的援助,最后将日本法西斯打垮。”

在延安,福尔曼当众表示,他要把所见到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告诉全世界。回到重庆后,福尔曼在给罗斯福总统特使赫尔利的一封信中,大大抱怨蒋介石的检查制度使他“有腿不能走路,有口不能说话”,因而要求与赫尔利同机回国。1944—1945年之交,这位急不可耐的美国记者,回国后在美国出版了《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后译为《北行漫记》)一书。他告诉美国人民,共产党人已经“在中国创造了一个奇迹——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合作。”

《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满足美国人民了解中共和边区真实情况的愿望。一位美国评论家指出,它像埃德加·斯诺当年的主要著作《西行漫记》一样,打破了长达几年的“装甲封锁”,是一部权威性的纪实文献。1946年北平燕赵社出版了该书,使中国读者得以一饱眼福。(刘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