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馆藏羊为题材的文物[60P](转贴)[四川翻译导游网 论坛 [ SCFANDAO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16:17
玉羊首觽   清  长5.5cm

 故宫博物院是全世界收藏18至19世纪机械钟表最丰富的博物馆,现存一千余件钟表,以其独有的特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这些钟表包括中国钟表和欧洲钟表。中国钟表有当时清宫做钟处以及广州、苏州制造的;欧洲钟表有英国、法国、瑞士以及美国、倭国等国制造的。其中英国钟表尤以造型美、变化多、数量大为著。这些钟表不仅报时准确、造型精美、色彩绚丽,而且融绘画、雕塑、工艺、天文、音乐、机械、科技等于一体,从中可以领略百余年前中外钟表制造的精湛技艺。

  


  兽耳八卦铜壶滴漏,高51cm,上口径32cm,箭尺长48cm,宽2.3cm

  此滴漏形似腰鼓,壶外分别有八卦图、洛书图、海水江崖、篆刻铭文等纹饰。壶肩下方设两兽耳式提柄。壶内主体为播水壶、受水壶、箭尺,此外还有与箭尺相连的浮舟、滴漏管、灵气管、虹吸管、长柄活塞、唧筒、寒暑盒等部件。

  滴漏是古代利用滴水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因壶内附有计时刻的箭尺,故又名漏刻、刻漏、漏毫。利用滴漏受水壶内水位变化而影响浮舟的位置高低,并直接带动着箭尺的升降,当箭尺上升时,人们便在时刻线上得到准确的计时。

  兽耳八卦铜壶滴漏制作采用了西方传入的有关唧筒原理,利用活塞抽水的功能,将受水壶内的水重新抽到播水壶中,使壶中的水循环往复使用,进而将传统的多级漏壶,改变成只用两只壶并融为一体。同时箭尺上镌刻96时刻法,取代了中国传统的一日百刻,使计时更趋于精确。因此,这件铜壶滴漏具有近代半机械性能,也是清宫制作漏刻的一次革新。

  


  紫檀嵌珐琅重檐楼阁更钟,面宽70cm,高150cm,厚70cm

  钟体为紫檀木制,重檐楼阁式样,须弥式台座。楼阁之雀替、栏板、柱头等处镶嵌珐琅和玉石。楼阁下正面为两针钟盘,嵌于雕莲花的铜镀金面板上,面板上有“乾隆年制”款。钟盘中心嵌珐琅,上方有二小盘,左为定更盘,右为节气盘,是专为夜间打更使用的。此钟共有5组动力源发条,分别带动走时、打时、打刻、发更、打更5套齿轮传动联动系统。白日走时、报刻、报时,夜间打更,打更前先调好节气盘与定更盘。由于一年之中不同的节气使起更时间、更间长短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通过定更盘和节气盘起调节作用。每夜起更和亮更都敲108响,亮更结束后,通过人工使打更的滚轮恢复至原处,以便次晚照常打更。更钟通过精确的机械结构将中国传统的夜间计时方法应用在钟表上,这是清宫造钟处的创造。此钟为清宫造钟处的代表作品。

  


  彩漆嵌铜活鼓字盘钟,清乾隆,通高63cm,面宽37cm,厚16cm

  木质钟壳,上髹黑漆,漆地上彩绘卷草纹。钟边框、边角处包镶铜镀金神像及卷草纹。钟体正面下方左右两女神各举一手托举钟盘,两女神之间有一小天使。钟盘中央錾刻铜镀金卷草纹,周边镶白地蓝数字珐琅盘一周,较一般钟表上的数字盘鼓且大。钟盘上半部开光处有“乾隆年制”四字款,下半部有两个弦孔。此钟有走时、报时两套系统。钟体下承4个铜镀金杯形足。

  从此钟的造型及所嵌铜装饰可以判断其为清宫造办处做钟处用欧洲钟的外壳添配钟盘、钟的构件后组装而成。改造钟表是乾隆时期做钟处的主要任务之一,造办处活计档中常见乾隆帝授意给钟壳添配钟穰的谕旨。此钟除添配钟盘、钟穰外,还在原钟壳的黑漆上加绘了彩色卷草纹。

  


  木楼式时刻更钟,清乾隆,通高100cm,面宽51cm,厚41cm

  钟的造型为中国传统楼阁式,通体紫檀木雕西蕃莲花,须弥座。钟正面黄色珐琅钟盘,布局和装饰风格是典型的乾隆御制更钟式样,中上方有“乾隆年制”四字款,下方有5个启动弦孔,其作用从左至右依次为:走时、报时、报刻、打更、发更。钟左、右两侧饰镂空铜镀金花板,上雕“五福捧寿”吉祥图案,间以流云。钟顶平台上端立四柱方形亭子,亭下倒扣铜钟,钟旁附木锤,木锤与钟穰内打更系统相连。此钟白天走时、报时、报刻,夜间打更。报时、报刻时敲钟穰内钟碗,打更时敲亭下铜钟,报更声洪亮,可传至很远。

  此钟为乾隆御制钟代表作之一,从中可见此类钟之共性:以色彩深沉的木钟体显示其肃穆,以高大宽厚的形体显示其端庄。由于有不少西洋钟表师在做钟处供职,御制钟的机械性能也是相当精确的。

  


  黑漆描金花木楼更钟,清乾隆,通高79cm,面宽49cm,厚49cm

  钟造型仿传统庙宇建筑,钟壳通体在黑漆地上以金漆绘梅、竹、菊等纹饰。开启楼阁门可见钟盘。钟盘具有明显的乾隆御制更钟的特点,中圈施黄色珐琅地彩绘花草,用来启动走时、报时、报刻、发更、打更系统的5个弦孔排列在中圈的下半部,中圈的上半部有描蓝边白珐琅开光,其内有蓝色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表示时间的罗马数字写在白色珐琅时刻环上。时刻环外的剩余空间是与中心图案一致的黄珐琅。这样几种颜色相间的表盘比单色珐琅表盘工艺复杂,观赏效果更佳,这也正是御制钟与其它产地钟表的区别之一。

  


  黑漆彩绘楼阁群仙祝寿钟,高185cm,面宽102cm,侧宽70cm

  此钟造型为木胎黑漆彩绘二层楼阁。一层正中为双针时钟,写有“乾隆年制”的钟盘上饰以造办处特有的黄色珐琅。钟盘上的5个上弦孔分别控制5种功能:走时、报时、报刻、开关门、打乐。钟盘的左右两侧为变动的布景箱,左边景箱的表演主题是“海屋添筹”,右边景箱的表演主题为“群仙祝寿”。二层为3间房屋,内各有一报时人。每逢3、6、9、12时,房门开启,3人手执钟碗缓步出门,站定后,左边的人敲钟碗发出“叮”声,右边的人敲钟碗发出“当”声,“叮当”声响一次报一刻钟,响两次报两刻,依次类推,报完四刻后,中间的人敲钟碗报时。报时刻完毕,乐曲声起,景箱内的活动装置开始运作。左景箱内重峦叠障间有仙鹤傲立,架着祥云的仙人缓缓升腾,云海中一座琼楼陡然浮起。右景箱内扶杖的寿星正依次接受八仙敬献的宝物。乐止,报时刻人退回门内,楼门关闭,景箱内各活动装置复位。

  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准。乾隆年间,造办处做钟处荟集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西洋钟表匠和机械师,此钟即可体现他们的水平。造办处活计档记录了这件钟的制作时间和过程,从乾隆八年十二月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正月完工,历时五年多。

  


  镀金嵌料石迎手钟,高31cm,底见方36cm,钟径8.5cm

  这是一件迎手和钟表合二为一的作品。迎手为铜镀金委角墩式,外壳以錾、镂等手法雕刻出极为细密繁缛的连续几何纹和花卉,顶部为用番莲花仿宋锦包裹的软盖,正面安一圆形钟,钟由表盘上的弦孔上弦。迎手钟之机械装置由发条、塔轮、链条、机轴擒纵器、游丝摆轮等组成,音乐装置亦以盒装发条、塔轮、链条为动力源,带动齿轮传动系统。音乐装置的发声由一充气袋及与之相连的一排金属哨完成。当齿轮转动时,气袋的一端充气,气流从另一端冲激哨子发出不同的音响。此钟特别之处是启动音乐装置的方式,用肘部压迫顶部的软盖,盖下的金属接触杆即触及开关,随之响起乐声。

  


  铜镀金空中仙阁祝寿钟,高103cm,长35cm,宽35cm

  此钟骨架为铜镀金,各面镶蓝色錾胎珐琅,珐琅上饰缠枝牡丹纹,并在许多部位镶嵌红、白玻璃。

  钟的结构分三部分。底座方形,卷叶形足,正面居中为钟盘,钟盘左右开光处及底座两侧均为水法。底座上部平铺水法并雕有翻卷的“浪花”,营造出“海洋”之象,中间一金龙巨首仰起,口中喷出水法,支撑起上部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重檐楼阁。楼阁有三面垂帘拱门,中门内有寿星,两侧门内为八仙。

  机械启动时,每逢整点,乐声响起,各部分水法均匀转动,上部楼阁各拱门垂帘卷起,中门寿星走出,两侧门内八仙列队而过,形成喜庆、热闹的祝寿场面,使此件钟表更具观赏性。

  


  铜镀金珐琅三人献寿钟,清乾隆,通高100cm,面宽40cm,厚32cm

  此钟为铜镀金广珐琅仿欧洲建筑造型,通体饰西洋卷草花纹,嵌红、绿色料石。整个钟体由4只山羊驮起。钟共分3层:上层为圆形三针时钟,钟顶端高足杯中插一束菠萝花,承托钟的支架间有水法。中层方形阁前挂卷帘,帘卷起后可见内部左右各有一串钟碗,每个钟碗的音阶高低不同,敲钟人手持钟锤坐于中间,按时敲击奏乐。下层珐琅架座四面舞台内布置景观,一周共有12个可旋转的牙雕献宝人,两侧舞台景观中装有水法。正面舞台景观中设3人,一人手持“万寿无疆”字联,身前有3只山羊,寓意 “三阳开泰”,羊口能张合,尾可摆动,左右各一人手端桃盘。

  此钟制作精细,工艺复杂,活动装置较多。从底层背面上弦启动后,中层阁前帘卷起,敲钟人敲击钟碗奏曲,在乐曲的伴奏下,底座内景中的持联人打开字联,捧桃人向前躬身作献桃状,各层水法、菠萝花及献宝人均转动,呈现出一派喜庆热闹的景象。

  


  铜镀金转柱太平有象钟,高85cm,长33cm,宽40cm

  此钟为四层钟楼式,嵌金、银花的蓝色珐琅钟面光亮鲜艳。白色表盘镶嵌在第三层正中,有金色的时针和分针,在金、银花的蓝色珐琅衬托下醒目而华贵。

  此钟的机械部分为两个各自独立的系统:一个是计时系统,另一个是表演系统,分别由两个上弦孔控制。表演系统机械装置在第一层。启动后,伴随着优美的乐声,钟楼第一层上的玻璃转花和左右两侧玻璃框内的人和水法、第二层正面的三朵转花、第三、四层的立柱以及每层四角花瓶中的转花都运转起来,第四层正面门中的银象鼻子上下翻卷,象尾来回摆动。音乐一止,所有表演动作停止。象,寓意“万象更新”,属吉祥之物。

  此钟造型优美,色彩艳丽,机械设计精巧,是乾隆时期我国广州所造钟表的一件代表作品。

  


  铜镀金珐琅楼转花倒球钟,清乾隆,通高104cm,面宽39cm,厚31cm

  钟通体铜镀金并饰蓝地金花广珐琅。钟分3层,底层正面内置场景,场景中有3个牙雕小人,中间一人执杖,两端各跪一人持瓶倾倒,两瓶口间铺有弯曲的轨道,背景为转动水法和建筑画。中层正面是彩绘欧洲田园风光的丝织帘子,两侧面镶绘人物故事珐琅板,四角设菠萝转花。上层四角设可转动的料石花束,中央立3针圆形时钟,时钟外侧一周饰铜镀金花叶,顶部亦设可转动的菠萝花束一盆。

  此钟的音乐和活动玩意装置安装在底层内。机械启动后,伴随乐声,底层场景中间的持杖人头左右摇摆,似在欣赏表演,有铜球由左边瓶口倒出,沿轨道滚进右边瓶内落入钟穰内。钟穰中装有带套筒的麻花轴,转动的麻花轴把球又搅入左瓶中,由瓶口倒出,周而复始。中层帘子穿在一横杆上,横杆的两端有齿轮与传动系统相连。启动后,杆两端齿轮被拨动,带动帘子渐渐卷起,帘内场景中的转盘上有马驮瓶、象驮塔等献宝人物及翻单杠的杂技表演者,一定时间后,帘又下落,曲终,帘恢复原位。启动时钟体每层四角的珐琅柱、角花、顶花等也随之转动。

  此钟工艺精湛,尤其是对活动机械装置部分的制作要求很高。


黄玉三羊尊  清  高14.2cm,口径7.6cm,底径6.8cm


黄玉三阳开泰双连盖瓶  清  高10.8cm,宽17.5cm

青玉三阳开泰  清  长8cm,宽10.5cm,高9.5cm


青玉三羊蕉叶双孔笔插  清  长15.8cm,高10.4cm,宽5cm

青玉三羊双池水丞  清  高4.8cm,口径分别为3.5×6.5cm和 2.6×5.9cm,底长19.4cm

玉羊首提梁壶  清嘉庆  高10.1cm,口径8.9cm,足径6.8cm,通梁高16.8cm
陶瓷


青釉羊  西晋  高13.2cm


青釉褐斑羊头壶  东晋  高23.8cm,口径10.8cm,底径10.8cm

青花三羊纹碗  明嘉靖  高10.5cm,口径16.3cm,足径5.5cm


仿哥釉塑贴三羊纹瓶  清雍正  高27.0cm,口径7.3cm,足径9.8cm

各色釉彩大瓶  清乾隆  高86.4cm,口径27.4cm,足径33cm

黄地开光粉彩三阳开泰纹碗  清光绪  口径15.2cm
雕刻


孙仲乔造石羊  东汉  长100cm,高99cm

石羊  汉  长24.8, 高19.5 ,宽10.5cm
    石羊跪姿,以整块灰砂岩雕刻而成。羊头部正直,俯瞰呈三角形,阴线刻出双目,弯曲的犄角用浅浮雕的手法表现,以阴线刻出羊体的轮廓,简洁而不失生命力。汉代艺术,特别是石雕艺术,更崇尚意境的表达,大者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雕,小者如墓葬出土的寸许动物、人物,寥寥数刀,意象万千。此件石羊正反映了汉代艺术的这一时代特征。



泥质灰陶立羊  汉  体长15cm,高12.8cm

泥质灰陶羊  东汉  体长12cm,高17cm


泥质灰陶幼龄羊  东汉  体长6.6cm,高4.3cm

羊形生肖俑  唐  高17.5cm
    此俑为肖形俑的形象,头部雕刻成绵羊之形,着长袍拱手而立。泥胎红陶,表面涂白。嘴略向下弯,双眼圆睁,双角弯曲紧贴耳朵。生肖俑盛行于隋唐时期,一般为12件,即俗称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2属相,它们按照一定的方位置于墓室中。其形态分两种:一种头为动物,身躯为人形;一种是人物怀抱动物。它们的形体都不大,衣饰简洁,唯动物的主要特征表达的准确生动,不失为雕塑品中的佳作。


白陶卧羊  唐  体长15.4cm,高8cm



瓷羊玩具  宋  高8cm,长5.7cm
    羊瓷胎,双目有神,口部张开,头部弯角造型抽象,在头顶形成一封闭的圆环,四腿站立。头部施黑色釉,身体施白色釉。宋代瓷塑玩具非常兴盛,由于玩赏者主要为儿童,故受儿童喜爱的动物便成为玩具的主要品种之一。此瓷羊简洁活泼,生动有趣,想来该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相互夸耀的心爱之物了。


黑陶卧羊  元  高11cm

    陶胎黑色,羊跪卧,头部朝前,有神的双目遥望远方,犄角弯曲紧贴头部两侧,颈部刻着两圈细线而显得十分拙壮,羊体态丰硕,四腿弯曲跪于一椭圆形的矮座上。与陶羊一同出土的尚有牛、马等动物。这些动物与草原民族生活息息相关,虽然它们出自北方汉地,但仍使人不禁想起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阴山之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情。

竹根雕三羊镇纸  清初  通座高7cm,长6cm,宽3.8cm,羊高4.7cm


竹根雕三羊  清中期  通座高7.8cm,长7cm,宽4cm,羊高5.7cm


紫檀百宝嵌牧羊图长方盒  清初  长13.6cm,宽10.6cm,高6.8cm

紫檀百宝嵌松羊图长方盒  清前期  长25cm,宽17.8cm,高6.7cm



紫檀百宝嵌松羊图长方盒  清中期  长25.8cm,宽20.7cm,高7.7cm



硬木百宝嵌三阳开泰委角方盒  清嘉庆  通高8.6cm,口径21×22.3cm

天然木羊  清  长6.5cm,高4.2cm


象牙雕童子牧羊  清中期  高4.9cm

牙雕三阳开泰图插屏  清中期  横33.8,屏心纵46.6,通高60.1cm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2006-12-16 22:50:00 窗外的风景 头衔:秋日的凋零等级:超级版主威望:50文章:2294积分:14937注册:2006年10月10日第 2 楼  QQ

骨雕羊  日本造  1868-1912年  高7.1cm
西洋钟表

铜镀金珐琅三人献寿钟  清乾隆  广州造  通高100cm,面宽40cm,厚32cm



铜镀金山羊驮乐表  1766年  英国伦敦Jamescox造  通高96cm,面宽40cm,厚28cm


铜镀金四羊驮表  1770年  英国伦敦  William Hughes造  长36cm,宽30cm,高59cm

铜镀金葡萄架人举表  1780—1795年  英国伦敦Williamson造  长24cm,宽24cm,高54cm



铜镀金孔雀开屏人打钟  18世纪  英国伦敦William Carpenter造  长33.5cm,宽16cm,高59cm

铜镀金山羊驮塔式转花嵌表  18世纪  英国伦敦Barbert造  通高103cm,底座边长40cm


铜镀金少年牵羊钟  18世纪  英国伦敦Robert Ward造  通高93cm,面宽51cm,厚39cm



铜镀金牧羊风景羊驮钟  18世纪  英国伦敦Williamson造  通高79cm,面宽63cm,厚53cm
绘画与织绣

四羊图页  南宋  陈居中作,绢本,设色,纵22.5cm,横24cm。

初平牧羊图页  宋  绢本,设色,纵23.5cm,横24.6cm。
    此图所绘晋朝人初平牧羊的故事。画中描绘的山水背景十分优美,苍岩幽谷间水云舒卷,碧泉飞溅,松箩茂密。人物形象高古,刻画精致,线描细劲,设色雅丽。其间树石画法有南宋刘松年一派的风格。此图原为《宋元绘林清胜图》册中之一开。本幅无作者款印。鉴藏印有朱方残印一枚。


三羊图页  宋  绢本,设色,纵21.2cm,横20cm。
    图中柳荫下山羊在坡草间徘徊觅食。除羊角和四蹄轮廓稍用淡墨细线勾勒外,其余部分均以“没骨法”为之,尤其是右侧两只白羊,长毛纷披,细柔蓬松,富于质感。树干用干笔皴擦,笔致沉厚。本幅无作者款印。鉴藏印钤“醉兮□心”、“江村”、“武功”、“虚朗斋”4枚 。


苏武牧羊图页  宋  绢本,设色,纵24.4cm,横21.5cm。
    此为《宋元宝绘》图册中之一开。取材于汉朝使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大漠上十余载的故事。图中描绘隆冬的塞北草原,朔风劲吹,雪花飞舞,苏武衣衫单薄,在严寒中执节而行,二羊紧随其后。从绘画技法上看,山石用笔粗简,树木及人物线条稍嫌稚嫩,二羊的造型较差,缺乏写生功底,有明显的摹本特征。


柳荫牧羊图轴  明  绢本,设色,纵177.8cm,横96.5cm。
    图中描绘山野间新柳柔枝轻拂,红梅与山茶花蕊绽放,一派新春万物勃发之景。柳荫下一位身着皮制袍帽的蒙古族少年跨骑于羊背上,兴高采烈地挥鞭前行。绘画风格粗犷简率,显然受到明代“浙派”山水人物画的影响。虽然作者在人物与动物的状物象形方面差强人意,但却注重在背景的渲染上花费心思,所以此画很有可能出于民间画师之手。


牧羊图页  明  绢本,设色,纵23.6cm,横25.3cm。
    此图原为《名笔集胜》册中之一开,原签题为“周行通牧羊图”。图中绘深秋时节,山谷间树木大半凋落,近处的土坡上牧童挥鞭驱赶着羊群,远方的山峦已隐藏在暮色中。此画技法学南宋马、夏风格,用笔细劲硬峭,顿挫有力,设色淡冶,富有田园情趣。本幅无作者款印,钤鉴藏印7方。此图收入庞莱臣《虚斋名画录》。

三羊婴戏图轴  清  许从龙作,纸本,设色,纵187cm,横102.2cm。

    此图绘初春田野间梅花吐蕊,坡草萌发,一男童袍服华丽,面目丰腴,与三只绵羊嬉戏玩耍。该画笔墨粗率简括,男孩神态安详喜庆,当为年节应景之作。本幅自识:“丙戌会诗廉官。”后钤“许从龙章”。丙戌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开泰说并三阳开泰图卷  清乾隆  弘历作,纸本,墨笔,纵28.2cm,横133.2cm。
    本幅乾隆帝自书行书“开泰说”,叙述了“三阳开泰”的由来,所谓“羊交三而成泰。……泰者,通也,又安也。”并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于“泰”的理解,认为作为君子,尤其是一国之君,只有“终日乾乾”,才能达到“安而弗危”、“恒守其泰”之境界。图中乾隆皇帝用元代赵孟頫《二羊图》画法绘三羊。画款题为:“因一仿子昂法并书向作开泰说以迓新韶。乾隆乙巳新正御笔。”钤作者印及鉴藏印多方。乙巳为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




四羊图页  清  绢本,设色,纵27.9cm,横31.3cm。
    图中茂密的柏树下四羊逡巡觅食,林间树梢有山鹊飞过。观察此图画法,羊和山鹊的形象明显地缺乏生动活泼之态,坡石及树木枝叶的皴擦和晕染较为简略幼稚,应为清代中期前后一般画手所作。本幅无作者款印。钤“玉□”、 “平原□元善印”鉴藏印2方。


苏武牧羊图轴  清  任颐作,纸本,设色,纵9.5cm,横81cm。

三阳开泰图轴  民国  倪田作,纸本,设色,纵177.3cm,横91cm。

    图中描绘一华服青年,头戴貂帽,发束金冠,腰围玉带,手中持鞭,俯视依偎在脚边的三只绵羊。本幅自识:“时丙辰冬十月之吉邗上倪田墨耕写于璧月庵。”后钤:“千乘”、“倪田之印”2方印。画心右下钤“墨翁周甲后作”印。丙辰为民国5年(1916年),作者时年62岁。此画之技法师承任伯年,线描迅疾有力,有韵律感。


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  清乾隆  纵21.3cm,横119cm


白缎地广绣三阳开泰挂屏心  清光绪  高67cm,宽52cm

缂丝毛三阳开泰挂屏  清晚期  长72cm,宽104.5cm
其它器物

三羊尊  商后期  口径1.2cm,高52cm,重51.3kg


铜羊灯  西汉  灯高11.8cm,长14.5cm


画珐琅三阳开泰纹手炉  清乾隆  长19cm,宽16cm,通高18cm


掐丝珐琅牧羊人笔架  清乾隆  长16cm,宽7.8cm,高15cm


掐丝珐琅双羊尊  清中期  长34cm,宽16.5cm,高36cm


金星玻璃三阳开泰山子  清乾隆  长22cm,高12.5cm


白套红玻璃三阳开泰烟壶  清中期  通高6cm,腹宽4.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