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让德国豪华车厂商爱恨交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48:00
中国市场让德国豪华车厂商爱恨交织德国重新复苏的出口经济给该国决策者带来了一个新的担忧──对中国不断增长的依赖性。

德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速折合成年率为9%,是其逾25年来最为强劲的增幅。

推动这一增长的是对德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尤其是来自中国的需求。不过现在,由于未来数月中国可能会对其两位数的经济增速轻踩刹车,许多经济学家都说,这将对德国产生巨大影响。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首席经济学家威舍尔斯(Ralph Wiechers)说,我对(中国的增长)有着许多复杂的感情,一方面,对德国企业来说中国无疑是越来越重要了,但作为一个商人,你总是希望自身的增长能有更广泛的基础。

今年头五个月,德国对华出口增长了55%,大概相当于对欧元区出口增速的六倍。德国对华出口的增长已经成为许多德国制造商实现复苏的主要推动力,例如纺织机械、压缩机和机床生产商。

Getty News模特在今年4月北京车展上展示一辆奔驰轿车。对德国经济支柱──机械制造商来说,中国去年取代美国成为它最大的出口市场,其出口产品中约有10.2%流入中国,而出口到美国的只有7.2%。

今年头五个月,德国出口到中国的机械产品比例更是进一步增加至11.1%。

就德国整体经济而言,中国大约占据着德国总体出口的5%,对华出口量相当于对法国出口量的一半、也相当于德国对整个欧元区出口量的一小部分。法国是德国最大的单一出口市场。

但是,面对欧洲多数地区的停滞不前和美国前景的不确定性,中国作为德国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角色也许不会马上改变。

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速由一季度的11.9%放缓至10.3%,经济学家预计,随着中国政府为了避免经济过热而控制银行放贷,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减速。

德国整体工业因对华出口而受益,不过这其中受益最大的行业是其颇具认可的汽车业。

德国三大豪华车生产商──宝马(BMW AG)、戴姆勒(Daimler AG)旗下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和大众(Volkswagen AG)的奥迪(Audi),今年迄今各自对华汽车销量增幅在63%至132%之间。

如此销量增幅促使利润大涨,推动营运毛利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尽管欧洲本土和美国的销量都表现不佳。

利润大幅提高的背后有许多因素在起著作用。中国豪华车车主们被那些更加昂贵和高端、发动机更强大还能提供更多选择的汽车所吸引,这不同于三家汽车生产商在其更成熟市场上的购买者。

今年上半年欧元兑美元和人民币约15%的跌幅是德国进口汽车利润率提高的又一因素。

结果是,据分析人士估计,近来的德国汽车生产商,特别是宝马和奔驰,可能从每辆外销中国的汽车上最高盈利三万欧元(合38,613美元)。这是汽车生产商通常在欧洲获得的利润的约10倍。

据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驻伦敦的沃伯顿(Max Warburton)估计,宝马汽车业务二季度实现的13亿欧元营业利润中,在中国赚取的利润可能占了至多90%。

这样一面倒的利润令一些经济学家和工业家担心,德国的汽车业开始过于依赖中国的增长,德国出口推动型经济的其他领域会跟风效仿。

沃伯顿说,令我担心的是这只是一种无法持续的爆炸式增长。

他还说,德国汽车生产商在中国获得的巨额利润呈现出“可能令人误解的”公司财务状况,因为这些公司要应对产能过剩、在节油技术上日益增大的投资成本和其他主要市场的缓慢增长。

他还说,我有种可怕的感觉,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将会出现一些挫折。

本周,衡量德国投资者信心的一个关键月度指数显示,8月份投资者信心从7月份的21.2跌至低于预期的14.0。该指数由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 Center for European Economic Research)发布。

这些数据显示出,在2010年上半年德国经济强劲增长之后,人们对今年剩余时间出口拉动型增长更加悲观的预期。

除中国制造业增长放缓之外,6月份美国的工厂订单也跌至预期水平之下,是连续第二个月下滑,进一步显示出美国经济可能在走软。

与此同时,由于欧洲各国政府实施了严厉的措施来应对预算赤字,加上德国消费支出依然低迷,预计欧元区的增长不会很快加速。

就在德国汽车生产商转移资源、增产来满足亚洲需求之际,它们却驳斥了自己过于依赖中国实现增长的看法。

宝马首席执行长雷瑟夫(Norbert Reithofer)本月在公司公布二季度收益时说,对我来说,强调我们并非完全依赖中国,这一点非常重要。

雷瑟夫说,我们是一家在全球运作、运营的公司。

其他汽车生产商已经开始应对全球增长放缓的预期了。

在上周大众公布7月份汽车销售情况时,该公司销售总监科林格勒尔(Christian Klingler)预测,今年下半年全球汽车市场将收缩,他表示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增长不足以弥补欧洲等地的销售下滑。

科林格勒尔说,今年不会回到危机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