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没有必要开设“风水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03:47
风水且慢进校园
一直被人们视为封建迷信的风水竟然进入高等学府,着实匪夷所思。学过建筑设计的人都知道,盖房子要考虑到地质环境等因素,但这并不是所谓的讲风水。民间虽有风水之说,不过都是些封建迷信的思想,寄望于选个“风水宝地”给家人带来财富和好运,都是“风水先生”骗人的鬼把戏。况且,建筑风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清晰的界定。
在社会主流人群不认同风水就是科学的情况下,大学开设风水课实在有些唐突,混淆了科学与迷信的概念。把风水与命运强扭在一起本身就有悖于科学教育和社会文明。大学开设风水课,不仅偏离了科学教育的方向,更可怕的是将迷信的风水科学化了,社会上封建迷信的丑陋现象势必会因此重新抬头,讲科学、树新风、倡文明就会大打折扣,成为教育与文明的一大倒退。大学当以科学的思维教育人,没有科学根据的风水还是且慢进校园为好。□ 张君明 (春城晚报)
武汉某大学开设“风水课”被批低俗化 网友热议
网民热议:武汉高校开设“风水课”是否低俗化?
荆楚网消息(记者敬冉) 日前,据媒体报道,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开设“建筑与风水”选修课,目前已有130名学生报名选修该课程。该事件引发学校师生、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有关学术专家等各界的热议。

高校开设“风水课”到底合不合适?10月14日,荆楚网评论员吴双建、网友“番薯哥”做客嘉宾访谈,就这一热门话题展开讨论。
吴双建认为,大学开设风水课不妥,暴露了大学低俗化和功利化的倾向。风水这门学说,是游离于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之外的,从来没有官方的渠道进行宣扬。而且风水中经过科学论证的内容,已经融入到了其他学科之中,如建筑学、地质学、环境学、生态学、心理学等等,没有必要再专门开设一门“风水课”。“大学开设风水课,给人的感觉更多是为了吸引眼球”吴双建说,“这就好比是把天文学课改教‘占星术’一样,是低俗化的表现。”
番薯哥则认为,大学开设“风水课”是可行的,他列举了两条原因:首先,风水是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早在2005年,国家建筑研究院就成立了风水研究学会。作为现代教育最高学府的大学,有必要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进行传承。第二,该校开设这门课程并非先例,全国乃至全世界有110多所高校已经开设风水课,这说明开风水课是适应了当代社会的需求。“现代大学已经不再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时代了,高校需要包容,需要回答学生的问题”番薯哥说,“如果说同性恋、异装癖者能够进入大学课堂,为什么不能容忍‘风水’课呢?”
访谈中,两位嘉宾都认为,风水讲的是天、地和人达到和谐共处的学问,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其中不乏大量封建迷信的“糟粕”。而他们争论高校是否应该开设风水课的关键,就在于实际教学中能否把握这个“度”。  吴双建认为,由于大学生缺乏对风水学说中精华和糟粕的鉴别能力,很容易将其中的糟粕进行学习和模仿。其次,整个社会群体,都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心态,一旦大学竖起这面旗帜,难免会造成一些人对风水中封建迷信做法的盲目追求。而风水师一类的职业,都是一些人自封,没有官方渠道的认证,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番薯哥则认为,现在社会上一些人在建筑施工、房屋装修时的某些做法,正是因为对风水学说的一知半解。如果高校开设这门课,有助于人们掌握风水学中科学的、积极的一面,用于指导实践,对推动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是有好处的。
链接
“风水”本意为“藏风得水”。被古代风水师奉为经典的《葬书》释曰:“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故谓之风水。”“风水”又称“堪舆”,“堪”指高处,即天道,“舆”指低处,即地道,是中国古代的有关住宅、村镇及城市建筑以及墓地选择和规划设计的一门学问。中国风水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经过唐宋发展,到了明清时期达到顶峰。风水的核心是探求建筑的选址、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的一种学问,它强调建筑与自然,及周围环境的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说,风水学与建筑生态学的步调是一致的。
大学有没有必要开设“风水课”?
正方
反方
有:长期以来,“风水课”一直是教育的空白,它是联系历史、地理、建筑生态学的一本科学,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必要在大学的课程中进行安排。 没有必要:“风水课”应该说含有一定的迷信思想,是对历史,地理知识的神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一点是很不可取的,所以没有必要开设此课程。



大学开设“风水”课是乱贴标签
现代大学为什么开设风水课程,难道大学也想搬神弄鬼不成?待笔者读过相关报道后,才知道,这门课程主要围绕“住宅及室内摆设如何与周边自然环境更和谐相处”进行探讨,课程中所谓“风水”的基本思想是,周边环境的好坏能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又能左右人的性格,而性格又往往能影响到命运。这哪里是在讲风水,分明是在讲人文科学知识嘛,何必要贴上“风水”标签呢?
我们知道,中国的风水思想是一种神秘兮兮的玄学,充满八卦易经思想,宣传经天纬地,左右人生,其中的许多思想源于对事物缺乏正确认识,是旧的思想文化。大学教育传播的是现代科学和理念,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拒绝臆测和空想。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岂能混淆而论?
我国建筑传统,历来讲究风水,至今在民间仍旧具有相当市场,这又是为什么呢?笔者以为,这并不能说明风水思想的正确性,但却证明其中确实存在合理部分。如风水的宗旨讲究生气,这些有生气的地方应该“避风向阳,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风水所强调的要素,恰恰和现代生态建筑不谋而合,这些不正是在强调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生物共生关系的和谐吗?
其实,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开设的“建筑与风水”课程,讲的就是风水中符合人文科学精神的那部分。如果不从风水角度看,其实也就是在讲,建筑与人、与环境、与自然等的关系,基本上可以说都是现代科学思想。何必要把这样的学问冠之为风水理论呢?
把人文科学课程贴上风水的标签,表现了有的大学故弄玄虚和媚俗情结,企图以此引起社会的注意。这应该是一种创新乏术的表现。难道,不能创新,引旧也可以带来大学的发展吗?倘若大学此举真的是利用传播现代科学知识机会,来宣传封建迷信思想,那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向地摊术士靠拢,究竟想干什么?
我们的大学,现在还在崇尚“风水”,离现代越来越远,怎么能够指望这样的大学培养出大师,培养出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人才呢?中国的一些大学,越来越不像大学,越来越缺乏大学精神,令人堪忧。
[稿源:红网]
[作者:赵光瑞]
“风水”进课堂,市场在作用
“风水”流传数千年,一度被当作迷信,与跳神算命为伍。民间时常把风水与天灾人祸、事业兴旺扯上关系,尤其是同坟地与阴宅此类放在一起,着实有些故弄玄虚。但正如《周易》所言: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当风水文化与建筑、规划结合在一起时,在生活中又显得有些重要。风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如果是迷信,但为何千年以来用风水卜宅、规划庭院、修路补桥?如果科学,但又没有实在的理论来佐证。
在此争论风水的科学与迷信似乎显得多余,而真正引起人们兴趣的是:风水作为一个未知学问,该不该在大学课堂出现?换句话说,风水进课堂,是否在科学的神坛宣扬迷信的东西,在毒害大学精神?如此的质疑,必然又会回到风水的科学与迷信的争辩中。因为现在的大学精神,唯科学而论。每种学问都要有严密的论证方能登得大雅之堂。而风水的研究终究离不开阴阳五行八卦的辅佐。
如果大学以包罗万象的心态把风水引进课堂,而风水本身的未知需要学生带着许多问号的兴趣,可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模式思维之下,一切知识只能由老师一锤定音。由此也不具备可操作性。可无论如何都需承认的是,大学本身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和研究未知的地方。尽管现实操作条件不具备,但说它毒害大学精神却显得有些鲁莽。不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纯科学与迷信之争,都似乎很难完全解释风水进课堂的原因。那么该拿出什么理由来解释呢?
其实我们总喜欢把一个微小的事情戴上神圣的帽子去讨论。在讨论风水该不该进大学之前,我们应该看一下风水进的是什么样的大学?从报道看出是风水这次选的地方是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从校名我们就看出,这是一所独立学院。有别于我们传统意义上所指的国办大学。那么何为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既是民办高校,很大程度上就会受到市场经济机制的引导。为了能够源源不断维持取之于学生的高收费,学校更需要市场的引导。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风水进课堂,也无外乎是一个市场需要的问题。学校为了广招学生,必然会以就业作为诱饵。正好房地产的市场,需要懂“风水”的人才。独立学院看准这点,风水课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那管它科学还是迷信,只要市场需要便可。
退一步讲,风水课只是一门选修课,完全凭借学生的兴趣。满足一下部分学生的好奇心,这并不与大学精神相悖。至少到现在,国办大学没有把风水引进必修课的行列。因此,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的风水课,只是在市场的作用下引进的个案而已,不必与大学精神强扯关系。
[稿源:红网]
[作者:马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