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意境鉴赏五法ll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29:42
古诗词意境鉴赏五法
                                作者:浙江台州市路桥中学 王学华
            古代诗词意境鉴赏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
            一、善于展开联想
              
            诗词的主旨常常借助意境来表达。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词中的画面和气氛,借助联想或想像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诗词中的情与景结合的基本方式有即景述怀、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等,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来表现自己心中的幽情,表现出诗的主旨的。如杜甫的诗《蜀相》,诗人着力描写的是游武侯祠的情景,但只要我们联想到诗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安史之乱时期,他正处于人生最困苦的晚年,为国出力的远大政治抱负不能如愿,就不难理解诗人是在借游武侯祠,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来感伤、叹惋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怀。
            二、通过再造想像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像。在鉴赏古代诗词时,我们可以根据作品的描述性语句,调动生活积累,通过想像再造形象,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例如,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几句,脑海中应浮现出这样一幅景象:在飒飒秋风中,残破的茅屋前,一个老人倚杖独立,满目焦虑和无奈。通过这种再造的想像,可以深刻地感受诗人痛苦的遭遇和凄凉的心境,就不难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美好愿望,是建立在诗人凄惨的厄运之上的!
            三、反复揣摩意象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词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词意境的关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日暮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瘦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联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撞击人们的心扉。
            四、准确捕捉诗眼、词眼
              
            诗眼、词眼就是集中体现该诗词情感和特色的字、词、句,有了诗眼、词眼,诗词的形象会更鲜明,韵味更浓郁。如2003年高考的诗词鉴赏题,就是要求准确捕捉诗眼,达到意境鉴赏的目的。王维在第三联中写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只能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喑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松密阴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冷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为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之幽咽相互衬托,幽僻冷寂的境界全出。可见,找准诗眼、词眼,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就会更加真切、深刻。
            五、把握作品人格
              
            在诗词鉴赏中,如能充分地把握住抒情主体的性格形象,则能有助于进入诗词的意境。所谓“风格就是人”。一个成熟的伟大文学家,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就是他人格的自我写照。例如,毛泽东的《咏梅》词和陆游的《咏梅》词,虽然描写对象相同,但境界却大不一样。在毛词中,毛主席借梅作喻,创造出了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而在陆词中,陆游虽表现了遇挫而不屈的品质,但那只是封建士大夫作个人奋斗,遭悯受侮后的哀怨牢骚、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流露出的是伤感,表现出的是脆弱。同是咏梅,为什么会有两种迥然不同的意境?这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心胸气度不同,品格修养不同,审美标准不同,因而作品的意境也便不同。因此,人格的高下,决定了诗词意境的高下。只有把握了作品的人格,才能品味诗词的意境,进而感悟诗词的深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