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望诊绝技(珍藏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14:53

“望面色”   面部脏腑分属图



                《灵枢.五色篇》图                                 《素问.刺热篇》图

面部与脏腑对应分布
面部反映整体各部位生理信息,使面部成为整体完整的缩影。面部的各部分属不同的脏腑,是面部望诊的基础。古今面部分属则有所不同。传统的面部脏腑是在《内 经》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

 古代面部分属——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把整个面部分为: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
面部各部分与五脏相关位置是:

庭(额)为首面;

        阙上(眉心上)为咽喉;

        阙中(印堂、眉心)为肺;

        阙下(下极、山根、鼻根)为心;

       下极之下(直下、年寿、鼻柱)为肝;

        肝部左右(鼻柱旁)为胆;

        肝下(面王、准头、鼻尖)为脾;

        方上(鼻翼、脾两旁)为胃;

        中央(颧骨下)为大肠;

        挟大肠(颊)为肾;

        明堂以上(鼻翼旁)为小肠;

        明堂以下(人中)为膀胱、子处。
此外《素问.刺热篇》把五脏与面部相关部位划分为:左颊为肝,右颊为肺,额为心,颏为肾,鼻为脾。

一般内伤多应用《灵枢.五色篇》面部分候脏腑,而外感风寒则多按《素问.刺热篇》面部分候脏腑。

中医师望诊绝技(珍藏版)

 一、教门面相诊病

两眉间为肺,颜色白黄则有病。两眼间为心,颜色白黄发亮有病

鼻梁为肝,颜色发红乌暗则有病。鼻羽为胆,黄的为病,白中带点为结石?

 两鼻孔为胃,色白则有病;两咀角为肾,颜色白淡则有病,白中带点为结石?

二、秘传面相疾病总

亏眼肚黑,肺热准头红,肝盛两眸赤,寨喘两颧乌。

多风蓝眼白,痰湿眼中黄,多痰眼肚肿,寒胃口唇青,肾绝耳黑稿。

湿盛面皮黄,肝热皮毛燥,脾热眼颧红,夹色眼昏暗,足伤月脖沉。

失血乌年寿,遗泄面青黄,气虚面浮肿,多汗面唇青,痛病眉心皱,

火燥额堂乌,额焦宜补水,唇白勿尝寒,颧赤清肝肺,肥盛痰要除。

瘦人肝火盛,赢弱气虚防,困喉发噎食,困口发胃寒,泄泻面黄白。

腹痛白面唇?面黑蓝防泄,眼圆突防狂,似鹤成痨症,如紫定骨蒸。

鬼惊面蓝黑,绝胃口门青,服毒白人口,发红下血症,面黄如染纸.

肠风及血崩,眼沉成眼病,鼻丑腰不宁,怪部黑忧症,斑缠亦同评。

悬针灵锁印,中焦病必成?鼻上成三折,手足断宜惊,痰盛面光亮。

气紧腰痹防,鼻耳暗将亡,诸病宜查此,临症不张忙。

三(疾病在面部表现祥析)

心经受病盯盾心皱,悬针破印,山根断,眉连印眉毛重主心经或心病。

"肝经受病一眉骨强起,颧骨高竖,人瘦筋现,眼多红筋,面皮紧

瘦,颈筋多粗,肌重肉松,鼻脊露骨,细小无肉,此为肝病阴虚见血。馏似醉者,色泽常常清而忽昏浊劈惨者,-皆是不常之变,尽为卒死之兆。病人若目兵妻视,舌卷缩者,谓之心绝,即日死。面惨色黄,唇青短缩者,谓之脾绝,不出十日死。齿牙干焦,耳黑而聋者,为谓肾绝,不出旬日死。口中纪很不合及眼睛翻恶者,谓之肝绝,不出十日死。发直干脆者,不出半月死。面色忽如马肝,望之如青龙之黑,不出三日死。四墓发黑色者死。年上横黑气者死。病人得紫色者皆痉,得黑色者皆死

面有三黑:墨黑吉,漆黑吉,炭黑凶。水色如黑漆,不欲如炭,如乌羽者生候,如烟煤者死候。

面有三红:鸡冠红吉,朱砂红吉,大红者死。火****如白裹朱砂,不欲如蓝,如翠羽者生候,如草滋者死候。

面有三黄:漆黄吉,李杏黄吉,柳黄者死。土****雕黄,不欲如土,如蟹黄者生候,如积壳黄者死候。

面有三白:雪白吉,霜白灾孝服,苍白者死。金****白如粉,不欲白如尘,如猪膏白者生候,如枯骨白者死候。

凡看气色,须辨形声行坐言语,推而合之。

13、《三日知一生》看小孩的相,从出娘胎的三天内,听孩子啼器的声音,如能一一连三四声不换气,将来长大以后必很不了起。还可以

观察:头的转动、眼睛的灵活、耳朵的软硬、口唇的厚薄以及色泽的红润,就可以推出将来如何,是杏能成器?同时也勉励做父母的对子女教育,从一出娘胎就要注意,免得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1。《三岁定A十》这不仅是相学术语,也是儿童教育心理的名言。三岁的儿童巴不食母乳,而五官六府、三停骨格、性情贤愚,都可以观察大概,如果有什么缺点,就应该赶紧设法矫正或补救。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髓心生,相随心灭",能够重视家庭教育大可以使儿童将来能成大器;如果以为三岁还小,过于溺爱,就很可能害了他一辈子

15、《相形俗》

蜀人相眼,闽人相骨,浙人相清,淮人相重,宋人相口,"江西人相色,鲁人相轩昂,胡人相鼻,太原人相重厚。

1"6、《相疾病生死捷法》

病生乎内,发乎外,是以先贤以山根定疾厄之宫,确乎嘛其不可¨?移…咪性命旨?L云,?山根上通天谷,?下达尾闯,中通心肾,L召摄灵阳。凡人生而长,后天呼吸不能接先天之真气,所以不通。夹脊透混元而直达于合府,子母何能会合,破镜何能重圆。不知救护命实,翼作修,证仙道。故有病苦生死,独以山根为重辨者,盖因乎此。凡病者,不过灾疾,耍在疾厄宫看。此宫青暗,不过小疾。此宫黑赤,不过有灾,非主死。凡口准命耳此四宫犯相克之气色,即死无疑。克乃五行棺克之理,不可不看详细。一面灰蒙,必遭大难。命宫昏暗,必遭大难。天庭色滞,必遭大难。边地色暗,必遭大难。惟小儿易见,若瞅哪疾病,山根必有青气,但看轻重如何。大人山根乎满,年寿润泽者,身长康泰。错暗及纹理者疾病频来,如面枯黄者为疾病天罗。孝?"?,、额外负担上枯黄者主病。额外负担赤干枯者主病而兼是非。

印堂青色病至。两眉枯黄色防灾。眉头青主妻灾。眼下青枯稿主子女忧或妻灾。准头紫黑有病,若黑气,心腹疾。准头红黄光明者生,暗惨青黑者必死。"

食指偏早年主眼疾,申搐偏申年主脚疾;无名指偏晚年主脚疾,小指偏老年主气疾。

妇人血气病,耳内有瘩主痔病。耳小而弦生珠者主厄,耳干枯防,耳黑寞者主死,耳黄气兼重黑者主死。口角黄者病。病人眼有神气者生,气脱者死。?天柱正目活者生、,无神者死。目低项下者死。瘦而不枯瘁者生,肥而无血者死。有喜容顶色正者生,眼神短,悲啼者死。舌儒唇红者生,舌缩唇枯者死。风而口禁者生,开口者死。神光上黄明者生,昏晤者死。黑气如擎盖者生,聚者死。黄红如浮去者生,黑青气斜八口者死。气息宽而长音生,气息短者死。语声响彻云霄滑者生,短涩者死。人申润泽者生,干枯者死…

17、《相死亡决》

决死亡之期,先看形神?。?"色青横于正面,唤作行『。色黑横向联合于耳前,名为夺命。神脱口开,有病即死。七窍不明,寿难久延。流魄(黑色)放海,须防水"E。游魂(黑色)守宫(龙宫,眼瞳),寅主丧身。道路昏惨,跌蹿之灾。宫室燥火「火汤之咎。耳根黑子,倒死路旁。承桨纹深,恐投浪里。喉短脚长,终死他乡。声干无韵,何得命久。t升酿披唇膘,死在他乡。竿寿起节,四十五前死。头低项弱,三更前。亡男妇结喉,招恶梦死。眉轻口阔,主招水灾。肥人气冷,神滞即死。声尾干即,两脚拖地骨即死。神魂不宝,年少神散、黄人口角剧病人无扯、死足,、声尾秃主合不久远。耳干色暗,不久即亡。,命亦不久。皮鼓神滞即死。瘦无精神,筋不束,主遭危难。准头赤带黑主凶死。唇青黑主饿死。?产名气败死老人头项耳皮干即死,色变神脱即死。死。四肢于,一年定死。老来多睡,主死。色鲜,主死。肉多骨弱,四九不僳。目小无光,禄绝命眉如厨鸡,一六归阴。形瘦皮干,四九即亡。印暗准黑,见即身亡。气散神移,死期不远。鼻抵神滞,不久人世。,,天柱(颈项)倾歌,幻身将去。法令绷缠,七七之数焉苛过?玄璧昏暗,人亡家破。置黄睛赤,终主横尸。。齿露唇掀,须防野死。唇掀喉结,必死他乡之野。莫教四反,五六必主凶亡。神脱口开,天柱倾歌者死。七穴(耳目口鼻)不明(反霞而不明Y,寿难再久(天折')/;;喉结脚长,终临外死。少肥气短,难过四九之期。,? "唇缩神痴,焉保三旬之厄。眼大露光,主犯刑死

33鼻起节,主破家,死在外乡。有头无项,三十前死。

女人唇自得病,唇青即死。老来头皮干十无一生。

承桨无须,唇耳紫,定遭水厄。耳内表,忌血疾亡身。四肢干、一年主死。"

十二亥宫起白点如粟粒,主遭奴仆之害。

眉间上下生自气,主招花酒亡身。

眼边生色,主子女多刑。忽然眼垂下视,主死。

病人伏卧主生;常人伏卧主死。卧中如吹火,少年主刑死,老来不善终。

卧申切齿,害子害孙。鸭背鹅胸,饿死何难。

气促语急声秃,指日必填沟窒。腾蛇人口,项折而倒死街衡。"

尘生满面,欺骗不久前程;眉间有三道横纹,死于兵刃。

初年水厄之灾,但看眉间黑子。痔生眼尾,申年必主水灾。

鼻准有纹,溺水而死。带杀双兼,恶死居前。

人中斜曲主横死。三才缺,而碎殃。
18、《相法何知歌》
何知其人绝处生,眉散重生发组青?何知其人死速至,肥肉青浮黑瘦枯。
何知其人孝服生,眼下丧门****痕。何知其人服毒药,土上损破黑子恶。
何知人生卒暴死,唇青年上生黑子。何知其人主饿死,纵纹人口乃如此。
何知其人主水厄,看他眉间双黑子。"何知其人死相随,初年即便身充肥。
何知人主他乡死,看他眉上生纵理。何知其人主路死,满面白色怡似泥。
何知此人水中死,地阁有痞须眉重,7k法不清神昏暗,眉有黑子少年天。
何知此人火中丧,眉黄短促须红黄,眼有青筋额露赤,颧破神错发又光。
-34-
何知此人兵中亡,山根有破眼睛黄,更兼命犯罗计盗,颧破神昏友又光。
何知此人多火灾,面额昏赤如尘埃,准头红气直侵寿,回禄之殃定必来。
何知此人必溺水,唇合似茎青人口,天中通暗光殿青,何伯催促回难还。
何知此人溺水死,黑色人口有黑子,玻池纹现坎宫乌,唇擎掌上坎宫似。
何知此人阵申亡,山根有破眼睛黄,更兼命陷罗计竖,颧破神昏发又刚。
何知妇女险盘死,额红似火神如醉,唇黑发枯死必然,掌上乌鸦雁不取。
何知妇孕死在腹,唇黑睛吏面蓝酷,眉锁山根命门岛,叹声不绝人地狱。
何知死后元葬地,法令直冲丑地是,地阎不朝颐又尖,边地不分无所异。
何知虚花兼无寿,皆因腰脊陷如槽,鼻断形寒身又簿,有此生相定难光。
何知此人死非命,唇寒眼白心窝毛,眼申罗网掌中骨,若有绳纹自统终。
何知此人招雷击,掌上震宫辨祸福,震位乌鸦及青筋,右颧亡暗寅为刊。
何知此人蛇虎伤,山林内裹昏暗深,泪堂纹破阴驾地,改过尤能免祸殃。
何知此人色中丧,柳叶眉眼又暗殃,色上寒眼下写妇,女色眼雀斑也读。
何知此人酒申丧,鹅鸭位上有黑暗,面上通红酒过伤,准头红白筋当乘。
何知此人少年死,额上多筋神不清,面色光浮天罗犯,无儿命短两相并。

全身疾病在眼部可有一下表现:
贫血:睑结膜苍白及血管中血液颜色较淡
甲亢:眼球向外突出或眼皮退缩
急性黄疸性或其他会引起胆管阻塞的疾病:巩膜黄染
先天性铜质代谢异常引起脑部病变:角膜边缘上出现蓝绿色的铜质沉淀环
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视网膜血管变细,反光增强,动脉和静脉交叉之处出现静脉被压迫的现象。高血压病后期还可出现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视乳头水肿等
高血脂症:多数患者50岁以后,角膜边缘出现一圈灰白色或白色的环,宽1~2毫米,可随年龄增加而增宽,颜色变深,称之为角膜老年环,有该环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的几率增加60%
糖尿病:视网膜有微血管瘤,出血,还有可能有黄白色或白色棉絮状渗出物及新生血管等
某些颅脑疾病:颅内肿瘤或炎症等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呈水肿等症状,慢性期可见水肿消退,视神经乳头呈淡黄色,即视神经萎缩的表现
脑瘤或脑中风:眼球出现异常转动,偏斜,眼睑下垂或闭合障埃

中医望脸识病
一般来说我们通过人的面部的望诊,就可知道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不同的心理活动,这已成为我们的常识。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面部的一些重要器官和内脏都有密切的联系。仅从五脏说起,如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肺开窍鼻,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从而就证明了颜面的变化和内脏是息息相关的。“有诸于内,必形于外”,人体的脏腑有病,也一定会从面部表现出来,我们就利用这种内在的联系,根据面部的各种不同的变化,引导我们来辨病和辨证。
正常面色
健康人脸的气色应当隐显于皮肤之内,红黄隐隐,鲜明润泽,表示气血充足为健康无病。但也有稍偏某种颜色而一生不变的,也属正常范围。不过,不论偏于何种颜色,均以明润蕴蓄为佳。《内经》云。“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加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五色主病
一般说色青多为肝病,色赤多为心病,色黄多为脾病,色白多为肺病,色黑多为肾病。
其临床表现参阅下表。
常见的神情变化
得神:面色润泽,神情爽朗,目光神彩奕奕。是精力充沛的表现。
失神:面色暗晦,神情呆钝,目无光彩,萎糜不振等表现。 4 t9 X( 常见如下几种
情志不遂:若有所思,情绪沉郁。
气阴不足:神志恍惚似明不明,视物不清,精神疲倦。是精气阴血不足的见证。
神气将亡:循衣摸床,两手摄空、两耳呆亏髓空不能充脑,脑海空虚,无能出思虑主记忆,指挥失灵,诸病皆生。
本病因脾瘦肾亏髓空而致,故滴宜朴养心肾,益脑活扎添精增慧,方用“盏脑聪硐汤”,加减论治,并举验案二则,以作验程。益脑聪明汤原为笔者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佳方,后治读劳伤心失眠健忘智能减退疗效亦好。西观察时间不长,病历较步,此方对脑心肾之作用机制如何,有待夸后进一步验证与探讨。视。是神气将亡的先兆。
回光反照<迥光返照):初秋,日落西山将会带来黄昏的黑暗,但由于光的反射作用而天空暂时很亮。
河北省农村一般称此为“火烧云晒死人。”予测明天为好天气。医学上借用 指人死前,表面上病情有些好转之象。但并非所有的病或病人都有回光反照。常见久病危重 的病人,在死前l 0余小时或1 0多分钟,面色突然呈现鲜艳浮红,或全身有舒适感、或语言特多、或食欲突增等反常现象。则为精气将竭之先兆。
T临床常见病脸谱
疳积
健康的小儿给人的印象是。乌黑的头发,擤亮的眼睛,红润的小脸,欢畅的神态。疳积是一种小儿常见瘸。表现为发无光痒,面黄肌瘦,舌苔厚腻,出口热气。严重者进会出现头大颈细,腹大青筋,食欲不振,好吃泥土,大便粘臭,指纹青紫等。
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功能薄弱,又不知寒热饥饱。年轻的父母只想让孩予一口吃成个胖子,过多的给孩子吃甜食和生冷油腻的食物。以致食滞中焦消化不良,损伤脾胃引起疳积症。
少相
在城镇中常见一些人,比一般同年龄组的相比,而特别显得年轻。而在体力、智力等方面反而不如同龄人者。我视为“少相”。选种人面部特征是肥肥胖胖,面色红润。而实质为明虚阳越的表现,稍加体查就会发现血压舟高'动脉硬化,爱发脾气等不正常的现象。
人们都希望“年轻”,试图延缓老年的到来,但欲望和规律是不一致的。人到中年有不同程度的脱发或自发,额头上嵌几条皱纹,是很正常的。“少相”反而对健康无利。持少相者,要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在脸上刻上几条生命的年轮方为悦颤。
肝阳
年龄较大多在四十岁以上。面部红活,或颞动脉纡曲可见,状如蛇行。经常头晕目眩,记忆力下降,脉弦细,趺阳^脉(足背动脉)弱。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肝阳”等范畴。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多现此种情况,离血压病人通过面部小血管的麻液流动缓慢,故面包多呈红润光泽。
猩红热(烂喉痧)
面部充血潮靠,环口苍白,咽峡赤烂,杨莓舌。伴发烧,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属温热病,用卫气营血辨证。
肺结核病 .
肺结核平时面色多替白而清瘦,每当午后低热发作时,两颧部可出现如涂了胭脂一样的红色(潮红)、舌红步津,伴有盗汗,脉沉细无力。多属肝肾阴亏所致,中医称为“劳”。
肺心病心衰
颜面青紫,舌质晦蓝。伴有畦、痰、喘、肿,心悸气短,有慢支炎病史。从肺脾肾兰脏施糟。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面容
两颧紫红色(由于肺郁血),周身作肿,脉祝细或结或代,多见于青年。属于祖国医学的“心悸”、“水肿”等范围。
大叶性肺炎
面包微绀,鼻翼骟动,口唇及鼻周围有疱疹。起病急骤,伴发烧、咳嗽和胸痛。按温病辨证论治。
伤寒面容
神志迟钝,表情淡漠,列周围呈无欲状态。情人呈稽留热.相对缓脉。可见玫瑰疹,脾犬,白血球减少等症。逮种表现在伤寒病极期最为明显。本病相当于中医的“湿温”,用清热解毒、清热开窍等法治疗。
急性肾炎
前面突然浮肿,以双眼睑明显,眼裂如线,伴有头晕、少尿,脉沉等症。属中医阳水或风水范围。
慢性肾炎(肾病变型)
颜面苍白,明显浮肿,在额部可出现指压痕,精神呆滞,伴有全身高度水肿,乏力晨寒,脉沉、舌质淡胖。中医从脾肾阳虚论治。
慢性肾炎尿毒症
面容污秽发黄,再加贫血与眼皮肿胀,恶心呕吐少屎,脉沉,舌质淡胖苔腻。属中医关格范围。
肝硬化
面色黧黑不洁,消瘦两颧突出,面颊多见蜘蛛痣,舌质红无苔,大肤青筋,脉细数,中医俗称“水臌”。
脱水
目窠深陷,面无光泽,目失神彩,舌质红苔干欠津,伴有吐恶或厌食。属中医津脱信证。
恶病质
颜面“三突出”即前额、双颧、下颌突出。一深陷,即眼球深陷。伴有进行性的显著消瘦。癌症后期多见。中医属“面脱”。《索问·玉版论要篇》。“色夭而脱不治”,指出为垂危的证候。
甲亢
眼球突出,眼裂增宽,两眼直瞪,表情惊恐,甲状腺肿大,伴多汗心悸易怒,手颤等症。属中医“瘿病”的范畴。
柯兴氏症(皮质醇增多症)
脸园如满月,红润多脂,正面可能看不到耳朵,侧面甚至看不到鼻尖毛发增多,同时又有脱发,四肢相对瘦小。中医治疗多从脾湿着手。
红斑狼疮
面部有蝶形分布之略带水肿性紫红色斑片。和中医肾阳虚有关。
破伤风
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角弓反张。有破伤病史。中医称为“金创痉”。
再障
颜面萎黄,粘膜苍白,伴有乏力头晕眼花,活动后心悸气短等表现。属于中医“虚劳”和“血虚”的范围。
腮腺炎
多见儿童,耳垂下肿大,局部皮肤发亮!张,但多不红。为病毒性疾病,中医认为是:毒,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有良效。
面神经麻痹
歪嘴,病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浅或消失,口角下垂不能皱眉、闭眼,鼓腮等。民间称此为“吊线风”。用针刺或服牵正散效果较好。
脑血管意外
突然歪嘴,鼻唇淘变浅,口角下垂。语一不清,伴有半身不遂。多有高血压病史,中医称为“中风”。
何杰金氏病
脸色棕黄,色素沉着、疲乏软弱,厌食恶心。和祖国医学中的肾阳虚有关。
急性黄疸型肝炎
颜面发黄、目黄、尿黄(三黄症阳性),苔腻纳差,脉濡,中医称此为黄疸病。如黄明亮如桔予色的属阳黄}黄而晦暗如烟熏色,阴黄。
干血痨
颜面黯黑赢瘦,肌肤甲错,月经闭止,腹满不能食。

中医把脉口诀 

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热蒸。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
 中医脉象口诀歌

  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热蒸。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 鼻:不可错过的“望诊之王”

鼻:不可错过的“望诊之王”
鼻子又叫“面王”,中医里有“上诊于鼻,下验于腹”的说法,可见在面部望诊中鼻的价值颇大。鼻子位于面部正中,根部主心肺,周围候六腑,下部应生殖。所以,鼻子及四周的皮肤色泽最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疾病。  

鼻子在预报脾胃疾病方面尤其准确。我在临床中发现,病人出现恶心呕吐或者腹泻之前,鼻子上会冒汗或者是鼻尖颜色有所改变。这样的例子我在生活中也见过很多。2007年11月的一天早上,我乘坐40路公交车,旁边站着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女生,我发现她面色煞白,鼻子上有细小的汗珠,还时不时用手捂嘴。我一看,八成是晕车,赶紧叫她坐下来。她紧绷着身体,勉强说了声"谢谢",就捂住嘴巴,努力不让自己吐出来。我赶紧给她按摩内关和合谷穴。过了五六分钟的样子,她开始放松下来,这是恶心感减轻的表现。所以,有晕车史的朋友如果感觉自己鼻子冒汗,就得提前做好准备。

  如果鼻子的色泽十分鲜明,这是有“留饮”的征兆,说明脾胃阳虚、失于运化、津液凝滞。通俗一点说就是,这个人的脾胃消化功能不好,水汽滞留在胸膈,导致四肢关节疼痛。我为大名鼎鼎的杜聿明将军做临时保健医生时,就从他鼻头上看出了胃病。这个事例后边有详细说明,不再重复。

  如果鼻头发青,这说明肝的脏色出现了,是“肝木乘脾土”的表现,而且一般会伴有腹痛。通俗点解释,肝属木,脾属土,肝气疏泄太过,横逆冲犯脾胃,结果就影响了脾胃的消化功能。这时候就要用一些泻肝胆和补脾胃的药。

  如果鼻尖微微发黑,这说明身体里有水汽。这个症状是“肾水反侮脾土”的表现。本来是土克水,结果(肾)水反过来压制住了(脾)土,水气肆虐,以致肾的脏色出现在脸上。

  如果鼻子发黄,这说明胸内有寒气,脾的脏色出现在了脸上。这样的人体内中阳不足,脾胃失于运化,吃下去的冷食或者凉性食物积聚在脾胃,这些寒气上升又影响到了胸阳,所以寒气就滞留在脏腑中。如果鼻子发黄,但光泽明润,那就可以放宽心了,这说明“脾气来复”,是即将康复的好兆头。

中医望神

望诊需要注意什么?

  望诊的准确性除与医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等相关之外,望诊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光线充足,避免干扰:应尽量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如无天然光线,也应在日光灯下进行,必要时白天再进行复诊,要避开有色光线及室温高低的干扰。

  (2)充分暴露,排除假象:诊察时要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以便能清楚地进行观察。对于个别与整体病情不符的征象,应认真分析,排除非病理原因所致的假象。

  (3)熟悉生理,以常衡变:为了更好地识别病理体征,必须熟悉各部位组织的正常表现和生理特点,将病理体征与生理体征相比较;并要熟悉各部位组织与内在脏腑经络的联系,运用整体观念进行分析,动态观察,从病情发展角度判断病理体征所提示的临床意义。

  (4)四诊合参,综合判断:不能以望诊代替四诊,单纯望诊的信息不够,资料不全,要注意将望诊与其他诊法密切结合,四诊合参,进行综合判断。

望诊简介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中医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外部,特别是面部、舌体等与脏腑的关系最密切,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而体内的气血、脏腑、经络等的病理变化,必然会在其体表相应的部位反映出来。因此,观察神、色、形、态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情况,而且可作为分析气血、脏腑等生理病理状况的依据之一。即如《灵枢·本脏》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诊中医诊断学中被列为四诊之首,并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这是因为人的视觉在认识客观事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门法律》说:“凡诊病不知察色之要,如舟子不识风汛,动罹复溺,鲁莽粗疏,医之过也。”所以医生在诊病时要充分利用视觉观察,并在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和训练敏捷、准确的观察能力,通过诊断知识的学习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使望诊技巧日臻成熟。但望诊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故不应以望诊代替其他诊法,诊病时还须四诊合参,才能全面地了解病情。

中医望神的原理

《灵枢·本神》指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平人绝谷》又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可见神的产生与人体精气和脏腑功能的关系十分密切,神产生于先天之精,而又必须依赖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充养。只有当先后天之精充足,而精所化生的气血津液充盛,脏腑组织功能才能正常,人体才能表现出有神。由此可见,神是通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表现出来的。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而神是精气的外在表现。精气充足则体健神旺,抗病力强,即使有病也多属轻病,预后较好;精气亏虚,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有病多重,预后较差。所以,观察病人神的旺衰,可以了解其精气的盛衰,推断病情的轻重,判断病变的预后。正如《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中医望神的具体表现

中医理论强调“神形合一”,有形才显神,形健则神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的体现,具体表现于人体的目光、色泽、神情、体态诸方面,而诊察眼神的变化是望神的重点。

  望神应重视诊察病人时的第一印象。神的表现在患者无意之时流露最真,所以医生要重视刚一接触病人时的第一直觉印象,做到静气凝神,细心观察,一会即觉。训练通过暂短时间观察即能对病人神的旺衰和病情的轻重有一个估计。同时望神要做到神形合参。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舍,两者关系密切。如体健则神旺,体弱则神衰。当形神表现不一致时,应注意区别对待,如久病形羸色败,虽神志清醒,亦属失神;新病昏迷烦躁,虽形体丰满,亦非佳兆。

  1.两目

  因目系通于脑,目的活动直接受心神支配,故眼神是心神的外在反映,故有“神藏于心,外候在目”的说法。《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为脏腑精气汇聚之处,目之视觉功能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故望神重点是观察两目。一般而言,凡两目神光充沛,精彩内含,运动灵活,视物清晰者为有神,是脏腑精气充足之象;凡两目浮光外露,目无精彩,运动不灵,视物模糊者为无神,是脏腑精气虚衰之征。

  2.色泽

  是指人体周身皮肤(以面部为主)的色泽。《医门法律》说:“色者,神之旗也,神旺则色旺,神衰则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皮肤的色泽荣润或枯搞,是脏腑精气盛衰的重要表现。

  3.神情

  指人的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是心神和脏腑精气盛衰的外在表现。心神为人体的主宰,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神正常,则人神志清晰,思维有序,表情自然,反映灵敏;反之如心神已衰,则神识昏蒙,思维混乱,表情淡漠,反映迟钝。

  4.体态

  指人的形体动态。形体丰满还是消瘦,动作自如还是艰难,也是机体功能强弱的外征,是反映神之好坏的主要标志。

  望神时除重点观察上述几方面外,还要结合神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如语言、呼吸、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

中医望神的分类及判断

临床根据神的盛衰和病情的轻重一般可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乱五类。

1. 得神

又称“有神”。其临床表现为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不露,神志清晰,表情自然,肌肉不削,反应灵敏。提示精气充盛,体健神旺,为健康表现,或虽病而精气未衰,病轻易治,预后良好。

2. 少神

又称“神气不足”。其临床表现为两目晦滞,目光乏神,面色少华,暗淡不荣,精神不振,思维迟钝,少气懒言,肌肉松软,动作迟缓。提示精气不足,机能减退,多见于虚证患者或疾病恢复期病人。

3.失神

又称“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见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

(1)精亏神衰而失神:临床表现为两目晦暗,目无光彩,面色无华,晦暗暴露,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手撒尿遗,骨枯肉脱,形体羸瘦。提示精气大伤,机能衰减,多见于慢性久病重病之人,预后不良。

(2)邪盛神乱而失神:临床麦现为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提示邪气亢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皆属机体功能严重障碍,气血津液失调,多见于急性病人,亦属病重。

4.假神

久病、重病之人,精气本已极度衰竭,而突然一时间出现某些神气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者是为假神。如原本目光晦滞,突然目似有光,但却浮光外露;本为面色晦暗,一时面似有华,但为两颧泛红如妆;本已神昏或精神极度萎靡,突然神识似清,想见亲人,言语不休,但精神烦躁不安;原本身体沉重难移,忽思起床活动,但并不能自己转动;本来毫无食欲,久不能食,突然索食,且食量大增等。

假神的出现,是因为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所致,古人比作“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常是危重病人临终前的征兆。

假神与病情好转应加以区别。一般假神见于垂危病人,病人局部症状的突然“好转”,与整体病情的恶化不相符合,且为时短暂,病情很快恶化。重病好转时,其精神好转是逐渐的,并与整体状况好转相一致,如饮食渐增,面色渐润,身体功能渐复等。

5. 神乱

  指神志错乱失常。临床常表现为焦虑恐惧、狂躁不安、淡漠痴呆和卒然昏倒等,多见于癫、狂、痴、痫、脏躁等病人。

  (1)焦虑恐惧:指病人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不敢独处一室的症状。多属虚证,常见于卑惵、脏躁等病人,多由心胆气虚,心神失养所致。

  (2)狂躁不安:指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骂詈,不避亲疏的症状。多属阳证,常见于狂病等,多由暴怒气郁化火,煎津为痰,痰火扰乱心神所致。

  (3)淡漠痴呆:指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的症状。多属阴证,常见于癫病、痴呆等,多由忧思气结,津凝为痰,痰浊蒙蔽心神,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

  (4)卒然昏倒:指病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如常的症状。属痫病,多由脏气失调,肝风夹痰上逆,阻闭清窍所致。

  神志错乱失常与邪盛神乱而失神的临床意义不同。前述邪盛所致神昏谵语,循衣摸床等,亦属神乱,但主要是言神志昏迷,一般出现于全身性疾病的严重阶段,病重已至失神;此处所说神乱主要是言神志错乱,多反复发作,缓解时常无“神乱”表现,病情不一定危重,神乱症状主要是作为诊病的依据。

中医望色

中医望色诊病的原理

望色,又称“色诊”,是通过观察人体皮肤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1.色、泽的意义与关系

望“色”,实际包括望皮肤的颜色和光泽。

(1)皮肤的颜色:一般分成赤、白、黄、青、黑五种色调,简称为五色。皮肤的颜色可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五脏之气外发,五脏之色可隐现于皮肤之中,当脏腑有病时,则可显露出相应的异常颜色。

(2)皮肤的光泽:指肤色的荣润或枯槁。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凡面色荣润光泽者,为脏腑精气未衰,属无病或病轻;凡面色晦暗枯槁者,为脏腑精气已衰,属病重。

《四诊抉微》说:“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华。”说明人体的肤色随着精气的充养而光彩于外,而精气是由脏腑的功能活动所产生,因此皮肤的光泽是脏腑精气盛衰的表现。临床所见不论何色,凡有色有气,表示脏腑精气内藏未衰;若有色无气,表示脏腑精气泄露衰败。气与色相比较,气的盛衰有无,对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比色更为重要。五色之中,凡明润含蓄为气至,晦暗暴露为气不至,正如《望诊遵经》所说:“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也。”但临床诊病时,还必须将泽与色两者综合起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2.望面色的诊断意义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由于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手足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特别是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分布于面,故面部的血脉丰盛,为脏腑气血之所荣;加之面部皮肤外露,其色泽变化易于观察。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皆可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而反映于外,因而临床将面部作为望色的主要部位。

3.面部分候脏腑

面部分候脏腑,是将面部不同部位分候不同的脏腑,通过观察面部不同部位色泽的变化,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根据《内经》的有关论述,具体分候方法有两种:

(1)《灵枢·五色》分候法:该篇将面部的不同部位加以命名。

(2)《素问·刺热》分候法:以额部候心,鼻部候脾,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颏部候肾。

以上两种面部分候脏腑的方法,可作为临床诊病的参考。应用时,应以观察病人面部整体色泽变化为主,以分部色诊为辅。一般内伤杂病多应用《灵枢·五色》面部分候脏腑,而外感热病则多按《素问·刺热》面部分候脏腑。

中医望色十法

望色十法,是根据面部皮肤色泽的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等十类变化,以分析病变性质、部位及其转归的方法。

望色十法,由清·汪宏《望诊遵经》根据《灵枢·五色》“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其上下,以知病处”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而归纳成的。望色十法的具体内容是:

1.浮和沉

浮,是面色浮显于皮肤之外,多主表证;沉,是面色沉隐于皮肤之内,多主里证。面色由浮转沉,是邪气由表入里;由沉转浮,是病邪自里达表。

2.清和浊

清,是面色清明,多主阳证;浊,是面色浊暗,多主阴证。面色由清转浊,是病从阳转阴;由浊转清,是病由阴转阳。

3.微和甚

微,是面色浅淡,多主虚证;甚,是面色深浓,多主实证。面色由微转甚,是病因虚而致实;由甚转微,是病由实而转虚。

4.散和抟

散,是面色疏散,多主新病,或病邪将解;抟,是面色壅滞,多主久病,或病邪渐聚。面色由抟转散,是病虽久而邪将解;由散转抟,是病虽近而邪渐聚。

5.泽和夭

泽,是面色润泽,主精气未衰,病轻易治;夭,是面色枯槁,主精气已衰,病重难医。面色由泽转夭,是病趋重危;由夭转泽,是病情好转。

望色十法,以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五对纲领,对病情的表里、阴阳、新久、轻重、善恶,乃至邪正的虚实和疾病的转归情况,作了细致的分析。说明病人的肤色不论其见何种颜色,凡是呈沉、浊、抟、夭表现的,多属里证、久病、重病;反之,呈浮、清、散、泽表现的,多属表证、新病、轻病。

中医望色的注意事项

1.知常达变,综合判断

色诊目前尚无统一的客观标准可作判断依据,因此望色时须把病人的面色(或肤色等)与其所处人群的常色作比较来加以判断。如病人属某一局部色泽改变,还可与其自身对应部位的正常肤色进行比较。当病人因原来肤色较深不易发现其他病色,或因病情复杂、面色与病性不符时,则须观察病人体表其他部位组织(如舌体)的色泽,并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合判断,以免造成误诊。

2.整体为主,荣枯为要

临床望色,应将五色主病、望色十法、五色善恶、面部分候脏腑等各种望色方法相参运用。

望色应以病人的整体面色(或肤色)为主,并以面色的荣润含蓄或晦暗枯槁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估计预后的主要依据。《内经》中面部分部色诊的理论、前人根据五行学说提出的五色生克顺逆的理论,可作为临床诊病的参考。但实际应用时不可机械刻板,必须四诊合参,灵活运用。诚如《望诊遵经》所说:“倘色夭不泽,虽相生亦难调治;色泽不夭,虽相克亦可救疗。”

3.排除干扰,辨别假象

面部色泽除可因疾病而发生异常改变外,还可因气候(详见“客色”)、光线、昼夜、情绪、饮食等非疾病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故望色诊病时还要注意排除上述因素的干扰,以免造成误诊。

(1)光线:有色光线可使面色发生相应的色调改变而失其本来面色,故望色诊病时应在自然光线(日光)下进行,如无自然光线也应在无色灯光下进行。

(2)昼夜:白昼卫气浮于表,则面色光辉外映;黑夜卫气沉于里,则面色隐约内含。

(3)情绪:喜则神气外扬而面赤,怒则肝气横逆而面青,忧则气并于中而色沉,思则气结于脾而面黄,悲则气消于内而泽减,恐则精神荡惮而面白。

(4)饮食:酒后脉络扩张,则面红目赤;饱食胃气充盈,则面益荣润光泽;过饥胃气消减,则面色泽减而少气。
中医望形

中医望形诊病的原理

上海老中医认为,皮、肉、脉、筋、骨,是构成人的躯体的五种基本组织。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五脏与五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肺合皮毛、脾合肌肉、心合血脉、肝合筋腱、肾合骨骼。五体赖五脏精气的充养,五脏精气的盛衰和功能的强弱又可通过五体反映于外。形体的强弱与内脏功能的盛衰是统一的,一般内盛则外强,内衰则外弱。故观察病人形体强弱胖瘦的不同表现,可以了解内在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而不同的体质形态,其阴阳盛衰不同,对疾病的易感性和患病后疾病的转归也不同。如素体阳盛者,患病易从阳而化热;素体阴盛者,患病易从阴而转寒。所以,观察病人的体质类型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

中医望形体的内容

中医很早就有望形诊病的记载,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素问·经脉别论》也说:“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由于审察形体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1.形体强弱

观察形体强弱时,要将形体的外在表现与机体的功能状态、神的衰旺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判断。

(1)体强:指身体强壮。表现为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皮肤润泽,筋强力壮等。为形气有余,说明体魄强壮,内脏坚实,气血旺盛,抗病力强,不易生病,有病易治,预后较好。

(2)体弱:指身体衰弱。表现为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瘦削,皮肤枯槁,筋弱无力等。为形气不足,说明体质虚衰,内脏脆弱,气血不足,抗病力弱,容易患病,有病难治,预后较差。

观察形体组织的强弱状态,有助于了解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如心主血脉,面色荣润,脉象和缓,是心气充盛,气血调和的表现;面色枯槁,脉律紊乱,则属心气血虚,脉气不调。肺主皮毛,皮肤荣润光泽,腠理致密,是肺气充沛,营卫充盛的表现;皮肤枯槁,腠理疏松,则属肺气亏虚,营卫不足。脾主肌肉,肌肉丰满,坚实有力,是脾胃之气旺盛,气血充足的表现;肌肉消瘦,软弱无力,则属脾胃气虚,气血不足。肝主筋,筋粗有力,关节运动灵活,是肝血充盛,血能荣筋的表现;筋细无力,关节屈伸不利,则属肝血不足,筋失血养。肾主骨,骨骼粗壮坚实,是肾气充盛,髓能养骨的表现;骨骼细小脆弱,或有畸形,则属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2. 形体胖瘦

正常人胖瘦适中,各部组织匀称。过于肥胖或过于消瘦都可能是病理状态。

(1)肥胖:体重超过正常标准20%者,一般可视为肥胖。其体形特点是头圆形,颈短粗,肩宽平,胸厚短圆,大腹便便,体形肥胖。若胖而能食,为形气有余;肥而食少,是形盛气虚。肥胖多因嗜食肥甘,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痰湿脂膏积聚等所致。由于形盛气虚,水湿难以周流,则痰湿积聚,故有“肥人多痰”,“肥人湿多”之说。

(2)消瘦:体重明显下降,较标准体重减少10%以上者,一般可视作消瘦。其体形特点是头长形,颈细长,肩狭窄,胸狭平坦,大腹瘦瘪,体形显瘦长。若形瘦食多,为中焦有火;形瘦食少,是中气虚弱。消瘦多因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或病气消耗等所致。由于消瘦者,形瘦皮皱,多属阴血不足,内有虚火的表现,易患肺痨等病。故有“瘦人多火”之说。若久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者,为脏腑精气衰竭,气液干枯,属病危。此即《内经》所谓“大骨枯槁,大肉陷下”。

此外,在观察形体胖瘦时应注意其内在精气的强弱(主要表现为脏腑功能的强弱),并把形与气两者综合起来加以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四诊抉微》说:“形之所充者气,形胜气者夭,气胜形者寿。”即是说精气充于形体之中,形体虽胖而精气不足,少气乏力者,抗病力弱,故主夭;形体虽瘦而精力充沛,神旺有力者,抗病力强,故主寿。由此可见,形与气两者相比较,气的强弱尤具重要意义。

3.体质形态

体质是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形体结构与机能方面的特殊性。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阴阳气血盛衰的禀赋特点和对疾病的易感受性,不同体质的人得病后的转归也有不同,故观察病人的体质形态有助于了解病人阴阳气血的盛衰和预测疾病的发展转归,可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

中医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人体体质形态的划分、体质与疾病关系的论述。目前一般主张将人的体质分为阴脏人、阳脏人、平脏人三种类型。

(1)阴脏人:体型偏于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身体姿势多后仰,平时喜热恶凉。其特点是阳气较弱而阴气偏旺,患病易从阴化寒,多寒湿痰浊内停。正如《医法心传》所说:“阴脏者阳必虚,阳虚者多寒。”“阴脏者所感之病,阴者居多。”

(2)阳脏人:体型偏于瘦长,头长颈细,肩窄胸平,身体姿势多前屈,平时喜凉恶热。其特点是阴气较亏而阳气偏旺,患病易于从阳化热,导致伤阴伤津。正如《医法心传》所说:“阳脏者阴必虚,阴虚者多火。”“阳脏所感之病,阳者居多。”

(3)平脏人:又称阴阳和平之人,体型介于阴脏人和阳脏人两者之间。其特点是阴阳平衡,气血调匀,在平时无寒热喜恶之偏,是大多数人的体质类型。正如《医法心传》所说:“平脏之人,或寒饮或热食,俱不妨事。即大便一日一度,不坚不溏。若患病,若系热者不宜过凉,系寒者不宜过热。至于补剂,亦当阴阳平补。”

此外,望形体的内容还包括对各种形体畸形的观察,其具体表现和临床意义详见局部望诊 中医望态中医望态诊病的原理

中医认为,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动作与机体的阴阳盛衰和病性的寒热虚实关系密切。阳主动,阴主静。阳、热、实证病人,机体功能亢进,多表现为躁动不安;阴、寒、虚证病人,机体功能衰减,多表现为喜静懒动。此外,不同的疾病常常可迫使病人采取不同的体位和动态,以减轻疾病痛苦。因此,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和体位动作不仅可以判断疾病的属性,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正如《望诊遵经》所说:“善诊者,观动静之常,以审动静之变,合乎望闻问切,辨其寒热虚实。”

中医望态的内容介绍

望态,又称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变化和异常动作以诊察病情的方法。

1.动静姿态

正常人能随意运动而动作协调,体态自然。若病及脑神,或筋骨经脉发生病变,常可使肢体动静失调,或不能运动,或处于强迫、被动、护持等特殊姿态。《望诊遵经》说:“体态异焉,总而言之,其要有八:曰动,曰静,曰强,曰弱,曰俯,曰仰,曰屈,曰伸。八法交参,则虽行住坐卧之际,作止语默之间,不外乎此。”此即所谓“望诊八法”,其辨证意义一般是: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属阳证、热证、实证;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可作为望动静姿态的要点。

(1)坐形:如坐而仰首,多见于哮病、肺胀、气胸,痰饮停肺、肺气壅滞等病证;坐而喜俯,少气懒言,多属体弱气虚;但卧不能坐,坐则晕眩,不耐久坐,多为肝阳化风,或气血俱虚、脱血夺气;坐时常以手抱头,头倾不能昂,凝神熟视,为精神衰败。

(2)卧式:卧时面常向里,喜静懒动,身重不能转侧,多属阴证、寒证、虚证;卧时面常向外,躁动不安,身轻自能转侧,多属阳证、热证、实证。仰卧伸足,掀去衣被,多属实热证;蜷卧缩足,喜加衣被者,多属虚寒证。咳逆倚息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为肺气壅滞,或心阳不足,水气凌心,或肺有伏饮。坐卧不安是烦躁之征,或腹满胀痛之故。

(3)立姿:如站立不稳,其态似醉,常并见眩晕者,多属肝风内动或脑有病变;不耐久站,站立时常欲依靠它物支撑,多属气血虚衰。站立(或坐)时常以两手扪心,闭目不语,多见于心虚怔忡;若以两手护腹,俯身前倾者,多为腹痛之征。

(4)行态:如以手护腰,弯腰曲背,行动艰难,多为腰腿病;行走之际,突然止步不前,以手护心,多为脘腹痛或心痛;行走时身体震动不定,是肝风内动,或是筋骨受损,或为脑有病变。

2.衰惫姿态

脏腑精气充足和功能正常,是人体强壮的根本保证。脏腑精气虚衰和功能低下时,必然影响机体出现相应的衰惫姿态。观察这些衰惫姿态,可以了解脏腑的病变程度和预测疾病的转归。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即是说:头是精气神明所居之处,如头部低垂,无力抬起,两目深陷,呆滞无光,是精气神明将衰惫之象;背前连胸,是心肺所居之处,如后背弯曲,两肩下垂,是心肺宗气将衰惫之象;腰与肾功能关系密切,如腰酸软疼痛不能转动,是肾将衰惫之象;膝为筋腱聚会之处,如两膝屈伸不利,行则俯身扶物,是筋将衰惫之象;骨为藏髓之处,如不能久立,行则振摇不稳,是髓不养骨,骨将衰惫之象。以上衰惫姿态皆是脏腑精气虚衰的表现,多属病情较重。

3.异常动作

不同的疾病可产生不同的病态,观察病人肢体的异常动作有助于相应疾病的诊断。

病人唇、睑、指、趾颤动者,如见于外感热病,多为动风先兆;如见于内伤虚证,多为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颈项强直,两目上视,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者,常见于小儿惊风、破伤风、痫病、子痫、马钱子中毒等。

卒然跌倒,不省人事,口眼斜,半身不遂者,属中风病。卒倒神昏,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者,属痫病。

恶寒战栗,谓之寒战,见于疟疾发作,或为外寒袭表,或为伤寒温病邪正剧争欲作战汗之时。

肢体软弱,行动不便,多属痿病。关节拘挛,屈伸不利,多属痹病。

儿童手足伸屈扭转,挤眉眨眼,呶嘴伸舌,状似舞蹈,不能自制,多由气血不足,风湿内侵所致。 中医详解闻声闻诊

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病气测知病况,闻的内容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声音、语言、呼吸、呕吐、肠鸣和病气等。

声音

正常的声音自然、音调和谐、语言表达清楚。

病变声音:

嘶哑:包括声嘶和失音,声嘶是嗓子干涩发音困难,失音是完全不能发音。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寒热相交伤肺所致。

鼾声:如昏睡不醒,鼾声不断多因神志昏迷,气道不利。多见热入心包,或中风入脏之危证。

呻吟:身有痛处或胀满时,口中发出哼哼声。多为头痛、胸痛、腹痛、齿痛。

喷嚏:喷嚏是由肺气上冲所致,外感风寒多见此证。外邪入表日久不愈,忽有喷嚏者,为病愈之兆。

语言

心主神明,心病则语言错乱。

语言蹇涩:说话不流利、含糊不清、缓慢、词不达意,多见于中风后遗症或热病后期。

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多为实证。

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语言不连续、声音低弱多为虚证。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多见于急性热病,或老年人久病心血亏虚。

错语:病人语言颠倒、错乱,自知说错不能自主,多为心气不足。

狂言:声嘶力竭、语言快、声音高、骂人或狂言,多见于痰火扰心的狂证。

呼吸

呼吸与肺肾等脏器有关,通过呼吸变化可推测脏腑的虚实。

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者不能平卧。喘分虚实。实喘发作急,一般为形体壮实,脉实有力,多属肺有实热,痰饮内停。虚喘发病缓慢,吸少呼多,一般为形体虚弱者脉虚无力,属肺肾虚损。

哮:呼吸急促伴有喘,喉中痰鸣似哨声,反复发作。多因痰饮又外感风寒所致。久居寒湿地区,或食过多酸咸生冷也可诱发哮。临床上哮与喘常同时出现。

短气:呼吸气急而短、气短而渴、四肢关节痛属实证;气短无力、小便不利,则属虚证。

咳嗽:咳嗽发生与肺脏关系密切。

咳声重浊:痰色清白,鼻塞不通,多因外感风寒。

咳有痰声:痰多易咳出,多为寒咳,因痰湿阻肺,肺失宣降。

咳声如犬吠:声如犬吠伴有音哑,多为白喉证。

阵发性咳嗽:咳声不断,甚则咳血。称为顿咳、百日咳。

呕吐

胃中饮食物、痰、水液冲出口的一种表现。

呕吐声音微弱,吐势缓慢,吐物以清痰水:多为虚证、寒证。

呕吐声音宏大,吐物痰粘黄,或酸苦:多属实证。

呕吐酸腐:多因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食滞胃中所致。

肠鸣

肠鸣:腹中鸣响。可凭借声音辨别病位和病情。肠鸣胃部如囊中水,振动有声,行走时以手按之,为痰饮阻滞。

肠鸣在腹部:得温得食则减,受寒或饥饿加重,多因久病不愈,或过食生冷或腹部受寒是胃肠气机不和所致。

中医问诊问什么?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那么中医问诊问什么?本文就是关于问诊及问什么的介绍,希望能帮您通过问诊来发现身体的异常,请往下看:

问诊是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系统而有目的的询问。包括病人的体质、生活习惯、起病原因、发病及治疗经过、现在的症状及过去的病史、家族史等。具体来讲,可以包括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等。

一问寒热

寒热的产生,主要决定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的阴阳盛衰,是机体正邪相交的表现。

但寒不热:病人感觉寒冷,而不发热。属于阳气不足的虚寒证。

但热不寒:病人发热,不感觉冷或反而怕热,为里热症。若高热伴见口渴喜冷饮,出汗、大便秘结为实热证。若午后低热,伴有手足心发热,夜间出汗,两颧发红者为里虚热证。

恶寒发热:病人自觉怕冷而体温升高。表示外感病的初起。

寒热往来:寒与热交替出现。寒热往来定时者,为疟疾。寒热往来不定时者,伴两胁胀痛、口苦为肝胆病。

二问汗

汗出与阳气盛衰、津液盈亏相关。

无汗:外感病寒邪,发热、怕寒、头痛无汗者为表实证。

出汗:外感风邪,发热、怕风汗出者,为表虚证。

自汗:白天稍活动即出汗,常伴疲劳乏力、气短畏寒,阳气虚损所致,多为内伤病。

盗汗:指夜间睡着后出汗,伴有发热、颧红、心烦、失眠多梦、口干舌燥,为阴虚内热所致,为内伤病。

三问疼痛

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观察病情。

头痛:突然头痛,痛无休止、伴有怕寒发热,多为外感实证。头痛时发时止,有胀痛劳累后加重,或伴有眩晕者,多为内伤虚症。

胸痛:肺热之胸痛以一侧为多,发热咳嗽、痰黄而稠;胸痹证之胸前心区有重压感,或刺痛,反复发作,伴有心悸气短;

肝胆病疼痛表现为两胁胀痛不适;

胃病疼痛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伴有嗳气吐酸水。

四问睡眠

失眠:入睡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或彻夜不眠。多为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常伴有心悸、多梦、耳鸣、潮热等症。如痰火食积内忧失眠,常伴有面红、气短、口渴、胃部不适等症。

嗜睡:睡意很浓,经常不由自主地入睡。若年高体虚者多属心肾阳虚;肥胖者多伴有腹胀、痰多,为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

五问饮食口味

包括了解饮水多少,喜冷喜热,食欲与食量,口中异常味觉等方面。

口渴多饮:口渴多饮多为津液已伤,多见于热证、燥证,或汗、吐、下利太过。如渴喜冷饮,是里热伤津。尿多身瘦为糖尿病。

口不渴与渴不多饮:口不渴,不欲饮水多属寒证。口渴喜饮,饮水即吐多属水湿内停于胃。口渴不多饮,且喜热饮多属湿证或虚寒证,且喜冷饮者为属湿热证。

不欲进食与厌食:不想进食或食之无味,食欲低下,为不欲进食。如新病多为伤食或外感发热。久病不欲食则是脾胃虚弱。若厌恶食物,多见于食滞内停,或肝脾湿热,。

多食与偏食:多食易饥,多因胃火盛,胃热则消谷。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暴食多为脾胃之气将绝的征象。偏食生米、泥土异物等是虫积。

口味:口苦为肝胆有热,口酸有腐味为胃肠积滞,口臭为胃火盛,口淡为胃有湿、或虚证,口甜为脾有湿热,口咸为肾虚。

六问二便

了解大、小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时间、量的多少及排便次数,排便、排尿感觉等。

便次异常:排便困难,多日不便,称为便秘。热盛伤津者为热秘,阴寒内结者为冷秘,气机阻滞者为气秘,气虚无力为虚秘。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样,便次增多为泄泻。大便稀薄不成形为溏泄,多为脾失健运。腹痛泄泻在黎明者为五更泄,多为肾阳虚。腹痛泄泻,泻后痛减为伤食泄泻。

便质异常: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下堕感为脾虚气陷。排便不爽为肝郁。便泄不爽有未消化食物,泻后腹痛减多为伤食。若便黄粘滞不爽多为湿热结于大肠。腹痛窘迫,时时欲泻多因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是痢疾病的症状。大便不能自控,多因肾阳虚衰。

尿量异常:尿量增多为虚寒。尿量减少由于热盛、汗多伤津,或因吐泻损伤津液所致。

尿次异常:小便次数增多,尿短赤急迫而数,多为湿热。久病尿清长而频数、夜间尿次增多,属肾阳虚。小便不畅,点滴而出,小便不通一般为湿热或瘀血、砂石阻塞所致,属实证,若因肾阳不足属虚证。

排尿感觉异常:排尿痛,急迫、灼热感,多为湿热下注膀胱所致。常见于淋病。小便不能控制,睡中不自主排尿为肾气不固。神志昏迷而失禁属危重证。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问诊问什么的介绍,相信您应该能从中学到几招问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