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55:39
[ 原创 ] [2007-07-26 23:19:17 | 任海勇 ]
此日记TrackBack地址: http://blog.people.com.cn/trackback.do?wlog_id=1185463157619639
我们在央视三台看到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公益广告:一个着红衣的少女,在一个小山村里旋转着,越转越快,她从山村转到了城市,转到了北京,她还在继续转着。随即,一行广告语出来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一段鼓励人们胸怀大志、自强不息的广告片。当初看片子的时候,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宣传而已;片子的画面很美,看过也就算了。可今晚上视的《七分之一》栏目,却给这部广告片,找到了最贴切的演绎故事。
故事发生在河南省。开始,是两个没有任何关联的人,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不幸之中。一个是家在漯河的祁健,他今年25岁,在西安读完了大学,已经有了女朋友。他本来想多挣些钱,为自己的小家庭做些准备,也为他那贫寒的父母带来一些安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风华正茂的祁健突然发现自己得了白血病。治疗此病花费巨大,可是,祁健父母的收入加起来,每月只有900元钱。看着病情日益加重的儿子,母亲想到了乞讨。她来到漯河市商业中心的麦当劳门口,用哀求和给人下跪的办法,一分一分地讨着,一分一分地攒着。可尽管这样,面对巨额医药费,祁家还是显得力不从心。面对家里的巨大经济压力和日益严重的病情,祁健逐渐丧失了对治疗的信心,他不想再继续花钱治病了。祁健想到,他手头还有为治病筹的一些钱,这里面有家里人省吃俭用省下来的,有好心人捐助的,也有母亲乞讨来的;他想从这笔钱里拿出一些,在他有生的日子里,资助一个贫困的乡村孩子读书。
而原本与祁健毫无关系的另一个叫张海霞的女孩,则有着另一种生活的不幸。张海霞今年14岁,她父亲由于生活的劳累瘫痪在床,而她母亲在她父亲倒下之后,远走他乡,跟别人过日子去了。这个生活在驻马店市鹊山县三里河乡张沟村的贫困家庭,家里除了一个别人给的旧电视机还能值两个钱外,家里再没有像样的东西了,被子也只有一床。小姑娘年龄虽小,但非常地懂事;母亲走了,她一个人担起了家里的生活重担。她要照顾父亲,也要照顾自己;她要做所有的家务,做饭、喂猪,但她却非常努力地读书,读书成绩非常好。
祁健希望能捐助一个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困的孩子的心愿,他透露给了当地《东方今报》的记者;记者按着祁健的心愿,找到了人穷志坚的小海霞。祁健的决定虽然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他还是瞒着父母,跟记者一起来到了张海霞的家里。通过见面交谈,祁健觉得像海霞这样身处生活逆境,但开朗乐观又积极向上的孩子,正是他希望资助的对象。于是,他当即决定每年资助海霞500元的学习费用。
而此行祁健在完成了他助学的爱心愿望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个他从未想到过的收获,那就是小姑娘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坚强和进取,让他觉得自己轻易地放弃对生命的渴望,显得太懦弱了。海霞的勇敢面对人生磨砺的生活态度,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他决心坚强地活下去。
从海霞家里回到自己家里,祁健开始非常愿意接受医院的治疗安排,不管是打针吃药还是接受化疗,他都表现地很有耐心也很有毅力。祁健从原来的心灰意冷,到资助海霞之后的乐观向上,这种情绪上的重大转变,让他的父母非常高兴。很快地医院就找到了与祁健骨髓相配的造血干细胞提供者。但是,做这样的手术和完成相应的治疗,需要花费二三十万元的巨额医药费,这又让祁家陷入了无法解决的困难之中。
此事张海霞知道之后,她先是带着自己行动不便的父亲,专门从家里赶到祁健的病房来安慰祁健,鼓励祁健树立对治病和生活的信心;然后,小姑娘做出了一个让大人们,或者说让所有的人都非常感动,也非常震惊的举动。她通过报社,通过网络,发出了这样一个呼吁:她要筹钱给帮助她读书的好哥哥祁健治病;她希望看到此消息的好心人能够借50万元给她,而她愿意连本带息地在她工作之后的一生里,来偿还这笔借款。人们在为这个知恩图报的小女孩感动不已的同时,也都在想,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这个愿望也非常像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听一听,感动一下也就过去了。没有人认为这个童话会变成现实。
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确实是一个造梦的时代,一个让许多人梦想变为现实的时代;而这种幸运,又一次地落在了这个河南少女的身上。一位美籍华人崔莺女士,被这个小姑娘的纯朴、善良、执著、大胆和奉献精神,所深深地感动。她本想直接捐50万元给海霞和祁健,但又一想,对这样的小姑娘,与其捐款给她,不如借款给她;因为借款给海霞,会让她在今后的人生中想着还款,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自己的诺言,这比单纯的接受捐款对小姑娘来说更有意义,也将会影响她的一生。于是,崔莺改捐款为借款,她首期借给了海霞三万美金;这也使得海霞借款救祁健的梦想,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变成了现实。而祁健和他的父母、女友也表示,海霞是为他们的亲人借款治病的,所以,这借款当然不能让海霞去还了。
这是一个鲜活的童话故事,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很多的故事,有的故事很快就会过去,但这个故事不会;这是一个真实的童话故事,有着一般童话故事都有的完整结构,开始的好人和磨难,结尾的皆大欢喜,这个结尾完全符合童话的结构。得到借款的祁健由于已经找到了骨髓的配型,所以,病情的康复指日可待;而乡村姑娘小海霞的此次大胆的尝试,也可以预想到,这次成功会使她更加地敢想敢做,更自信也,也会尽快地成熟长大。祁健的一次爱心和海霞的一次爱心回报,共同演绎成了这个完美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让许多文学家虚构的故事显得苍白和做作,也让人们看到了在社会大曝腐败黑幕之后,在百姓们心中涌动着的一片爱心,一片温情,一片社会的善良和美好,一片生活的温暖和温馨。
这又回到了我们开始说的那个话题了,张海霞就是那个在山村里跳舞的小姑娘,她虽然现在还没有跳到世界舞台上,但是,她的这一行为已经让世界舞台对她发出了召唤,给了她走上世界舞台的信心和机会。我们想,那个不断地旋转而跳向世界大舞台的姑娘,就是她未来的身影。这个故事也让那些出身寒门、起点很低、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人们明白,在当今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
这个故事还让我产生了一些联想。一是我们经常听说医院里的巨额治疗费,像海霞这样千方百计筹钱的人们,像崔莺这样慷慨解囊的爱心人士,我们之前也看到不少,只是故事没有那么戏剧性而已。我们有没有想过,对于医院治疗这样的重病,有没有治疗的标准?权威机构是不是能够出一个医疗费的指导价,让献爱心的人们不要把爱心款,让病人的家属不要把血汗钱,都扔进了医院贪婪的敛财陷阱中。一切也都图个值。
思考之二是,对于重病大病,国家什么时候才能做到不让老百姓一人得病全家赤贫;什么时候才能让不幸的病人和他的亲人们踏实地生活下去。我们不能老是大谈和谐,有了病不敢治只能等死,病人和他的亲人们会和社会产生和谐的共鸣吗?
其三,像张海霞这样的品学兼优的孩子,是不是一定要有祁健这样的爱心人士才能对其资助呢?我们在援助贫困的非洲的时候,能不能从中留下一些,给海霞这样的孩子呢?海霞和她的父亲在我看来比许多的非洲家庭都要贫困得多,这样的孩子也更值得国家给予资助。
其四,我们常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海霞的大胆和敢想敢做,就诠释了这一点。其意义不仅仅是一次国际借款的事,它更多地让我们想到,做每一件事情是要有常规思维,但又不能局限于常规思维。一个山村的孩子用她的大胆给大多数的同龄人以及成年人都上了一课,那就是经验太多,规矩太多,有时候反而会束缚住了办事的思路。有时候由于看得太多,懂得太多,反而在做事的时候缩手缩脚、畏首畏尾。这就像是许多中文系的大学生由于分析了太多的经典名著,反而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一样;看到别人太精彩,吓得自己不敢动笔了。所以,有时候质朴、幼稚、单纯和空白不一定是坏事,它可能会使我们由于看到的太少,而不囿于人们办事的成见和规矩。这正是海霞的行为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
作者: 任海勇 | 分类:生活 | 自分类:其他 |评论:0 |发表评论 | 阅读:12 | 引用:0
上一篇 大难题:极端的均等心理导致全社会失衡 下一篇 姨妈们在夕阳中叹息
推荐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