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社会底层人民的缩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59:21
昨日偶在网上闲逛,突然看到一片文章《心系村民、克己奉公的好支书×××》,再看作者,竟是那么熟悉的一个名字,是大伯。脑中一下子涌现出那个个子矮矮,戴着厚厚的黑框眼睛的形象,不由一阵阵心痛。
大伯是父亲的堂兄,也就是父亲大伯的儿子,今年已近花甲。他的父亲,也就是爷爷的哥哥早已过世,曾经作过日伪时期的警察,因此解放后被关入监狱数年。因为这个原因,大伯虽酷爱读书,却一生潦倒。他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却不得其法。我已经近十年没有见到过他,从旁人口中得知,他境况依旧很差。
他在村里开过书店,那是八十年代初期。我知道他开书店不只是为了赚钱,或许心中包含着很多理想。可惜免费看书的人多,买的人少。那时我常去他家免费看书,有时还会听他讲历史故事。可惜现实终归是现实,即使是现在,在农村开书店想必也不是一条成功之路。常听父母讲起大伯读书的故事,比如在厕所蹲读忘记了时间等等。长期的阅读没有改变他或许从开始就注定的命运,只带给他一副800度的眼镜。大伯对从书上获取的知识有一种难解的执缪,例如一次我小时候和他探讨摄影中“摄”字的读法,我说读“she”,而他坚持说这是一个多音字,亦可读作nie影。他当时坚定的眼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妈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生为家操劳,于三年前积劳成疾,又无钱医治而去世。她也曾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而努力。那是发生在八十年代初的事情,我刚刚上学。一天院门响,我迎出去发现是大妈,于是喊“大妈”。可奇怪的是她一脸神秘,摸着我的头说“我不是你大妈,我是黄先生”,然后径直走进了屋子。我跟着进去后,发现大妈已经开始在奶奶面前装神弄鬼,说的话记不清楚了,大意就是昨夜遇神人托梦,所以可通阴阳之类。那时每个村都有几个这样的人物,号称自己乃半仙之体,因此靠看风水,驱邪,服务喜寿事为生。想必大妈想通过这样的表演而加入这一群体,可恰在此时爷爷下班回家,见此情景,怒不可遏,一场闹剧就此而终,大妈最终也未能成为半仙。后来,爷爷见到大伯,严肃地批评他,要他管好自己的老婆。可大伯一脸真诚,一脸纯真地说,他相信大妈确是遇到神仙了。后来爷爷感叹“他真是书呆子到家了”。
进入九十年代,村里的人家收入不断提高,尤其是通过种植葡萄,可大伯家的生活依旧没有太大的起色。这时大伯开始关注村委会的腐败问题,不断在街头巷尾与人议论。后来他开始上访告状,成为信访办乃至政府头疼的人物。甚至政府答应只要他不再告状,可以给他几千元的补偿,而他坚称自己不为自己,而要为村民讨个公道。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不了了之,而大伯却矢志不渝,发展到征集村民的签名,准备进京告状。可从前议论时和他一样将村委会骂得狗血喷头的人,没有一个愿意在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事情的发展已经完全不在大伯的控制之下了,一天夜里,他家的葡萄被人刨的一颗不胜,赖以生存的希望被彻底割断。所有人都认为是村长所为,甚至有人声称对黑幕一清二楚,但没人愿意出庭作证。于是不但大伯为村民利益所进行的抗争以失败告终,还搭上了自己的命根子。
记得一年春节,大伯拿着红纸到我家请父亲帮忙写春联。父亲按照惯例拿出一本《春联大全》准备挥毫泼墨之时,大伯拿出自己编的联语交给父亲。内容很多,只记得其中一句是“人施好心苍天有眼”。
九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村级政权直选的民主试验,我们村也是其中之一。大伯参加了村委会委员的竞选,并在无记名选举中胜出,成为村委会排名最后一位的委员。尽管这一职务没有收入,但大伯却满怀豪情,准备在新一届的村委会中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新任的村长不愧是在政坛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兵,上台后只分配大伯从事一些文字性的工作,可谓用其所长。
大伯家的情况依旧没有改善,他却更忙了,忙着承担那些村长分配的,其他委员都不愿干的,得罪人的工作。这让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中的孙玉亭。最后一次听到大伯的消息就是他到我家募款。村里要修路,需要大家集资。可村民平时都在抱怨路难走,临到修路出钱就谁都不愿意了。于是大伯就不厌其烦地挨家挨户摆事实,讲道理,还要跑到像我家这样已经离开村子的人那里募款。说到这件事,父亲用戏谑的语气说“他是个二杆子”。听到这样的话,我微微一笑,可心中涌起很多苦涩——这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在抗争,屈服的轮回中终其一生。
由于贫穷,大伯的大儿子很大年龄才当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二儿子至今没有婚配,小女儿刚刚考上大学,近况不得而知。
在网上看到的文章,再次让我感受到大伯那张被生活操磨的黝黑的脸,以及他时而猥琐,时而坚毅的目光。
×××村的“奉公支书”
×××在2006年村委会的换届选举中,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再次当选为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我村在××镇是一个大村,过去是一个债务超“百万”、上访人不断的穷村。2000年村里调整了两委班子,×××当选了村支书。×书记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带领两委班子成员搞农网改造、建引水渡槽、更换扬水站水泵、建蓄水池一座、建养牛小区等等,耗资20多万元,没有给村民欠下一分债务。
最使村民称颂的是,当“七一”灌区要求各村清还债务时,在村委会没钱的情况下,×支书毅然以个人名义从镇信用社贷款,及时交给了灌区。在电站催要扬水站电费时,×支书又说服妻子从家里拿了3600元交了电费,保证了村民用水。
这就是我们心系村民、克己奉公的好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