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字“横竖有别”,利益“始终无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2:02:19
 

签字“横竖有别”,利益“始终无差”

□黎仲阳

南方都市报  

2010-08-18


  领导签字如果是横着签,意思是“可以搁着不办”;如果是竖着签,则要“一办到底”;如果在“同意”后面是一个实心句号,说明这件事必须“全心全意”办成;如果点的是空心句号,百分之百办不成。日前,曾挂职担任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的姜宗福,准备写书爆官场潜规则。(8月17日《广州日报》)

  官场有潜规则,公众心知肚明,但潜规则的运用,竟然到了如此出神入化的地步,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可以理解为我无知,在姜宗福说之前,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看似同样的“同意”二字,写法和标点的运用就能彻底改变事情的结果。也可以理解为,官场的黑色利益链条的隐蔽性之高,可以在公众眼皮底下完成利益输送。

  姜宗福爆料的官场潜规则,在网络引起轩然大波并非偶然,它不仅揭示出官场不为人知的条条框框,更阐述了权力者的乱作为和其中的敛财机制。正如神秘的东西暴露在大众眼光下,总会引来异常的关注。

  姜宗福本人就首先以身试“潜规则”。正如姜宗福所说,官场的生存之道是融入。显然,姜宗福没有融入他所在的官场。身为官员,仍不断发帖反对明星和高房价,给上级带来不少麻烦,还敢与领导意见相左,阻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其说,他的下场是不符合“为官之道”,不如说,他的行为是不合权力者的心意。而合不合领导心意,完全看能不能带来现实利益。

  同样,领导不但思索人事配置是否合适,还思考文件签字的花样。项目公开招标时,领导可以用“同意”表示反对;关闭某黑煤窑时,领导也可以签字加以阻拦。每个签字既然有深刻用意,用意背后也一定有更深的思考:升迁利益、亲属关系、金钱关系都可能决定“同意”怎么写。

  可以看出,每次“潜规则”的运转,都是以权力为中心,以输送利益为目的。不管是姜宗福的辞职,还是领导签字的涵义,都是官场“潜规则”在作祟。在监督越来越透明的体制下,“潜规则”也越来越隐秘,输送利益的机制也越来越变幻莫测。它可以在公众眼皮底下完成权钱交易而不被察觉,就有可能在监督体制下完成利益输送而没有痕迹;它有一条利益链条,也就可能有多条利益链条交织的利益网。这正是我们该警惕的。

  来源:http://gcontent.oeeee.com/8/e8/8e8d89872be72005/Blog/112/77e18c.html

揭示官场潜规则的人不必那样悲壮

南方都市报  

2010-08-18

■虚拟@现实之十年砍柴专栏

  曾挂职湖南临湘市(县级市)副市长的姜宗福和曾担任过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的命运一样,在他们违背官场潜规则之时,就注定要被官场所淘汰掉。这绝非他们的上司之品德、胸怀、眼界所决定的,而是因为他们伤害的决不是官场一两个人而是这个职业共同体的利益。

  至于姜宗福说:我写这本书是让大家知道官场也有“弱势群体”,希望大家不要仇官。这说明他低估了资讯发达的网络时代,公众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其实多数人都知道官场中有权力不大、获利不多、却要供人驱使的弱势者,他们仅仅只是为了一个饭碗。但有这么多人甘愿当官场“弱势者”,说明官场有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吸引力。

  姜宗福在与记者对话中,揭示的最吸引眼球的潜规则是:比如领导签字。如果字是横着签的,意思是“可以搁着不办”;如果是竖着签的,则要“一办到底”;如果在“同意”后面是一个实心句号,说明这件事必须“全心全意”办成;如果点的是一个空心句号,百分之百办不成,拿领导的话说是“签了字也是空的”。字怎么签?原来是早有约定的。

  这在自古官场“智慧”独步天下的中国,算不了什么创举。既然中国几千年来权力是从上向下授予,官员祸福系于上宪,那么官员自然更重视向上负责,即便是考虑到治内细民利益的好官、清官,立足点也是为朝廷好好看住江山,不能为皇家惹出大麻烦来。这样的政治生态就是典型的“批示政治”,权力靠皇帝的上谕或大官的批示来运转的。那么读懂批示,领会上级意图,从而做好应对措施,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明清两代地方官聘请的师爷,其水平高低,就在这方面见真章。久慕成宦的绍兴师爷汪辉祖著有《佐治药言》,书中有相当的篇幅就是介绍这类学问。上级衙门的公文特别是皇帝的谕令,普普通通的一个字的差异,其传达的真实意图可能有天壤之别。当年光绪帝重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准备变法,遭遇到他曾十分依仗的老师翁同龢反对,不得已他挥泪斩马谡,亲自写上谕让翁中堂回家养老。圣旨的结尾是“特谕”而非寻常的“钦此”。熟知宫廷政治的人一听就知道这是光绪帝本人的意思,而非迫于其他压力不得不用皇帝的名义下诏。民国时阎锡山治理山西几十年,每次听下属提建议时,但凡说“你说得很好”,那就等于阎大人并不赞成这人看法,其建议基本上不会被采纳;而说“你说得很对”,说明这建议深得其心,会被采纳。这样的奥妙,不在官场混的人,何从知道?

  中国古代多数进官场的人,要想有所作为,无论是庸才还是英才,基本上不能违反官场潜规则,因为一旦违反潜规则,就可能很快被淘汰,还谈什么做一番大事业?有位方才有为。张居正、曾国藩、张之洞,这三人可谓是明清两代的能臣,他们同时也是玩潜规则的高手。曾国藩还在做京官时,某次道光帝召见,让他在宫内一间空房里白等了一天。晚上回去后很纳闷,请示恩师穆章阿,精通宦情的穆中堂让曾国藩拿四百两银子去买通那间房的值班太监,让他把房间悬挂字画的内容全部抄出来给曾国藩。第二天道光帝再召见,为考察这位名声不错的青年官员的观察能力,问曾国藩昨天呆的那间房四壁的字画上写了什么。早有准备的曾氏一一答来,自然龙颜大悦。在那种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的时代,我们今天不能苛求曾国藩违背自己一向提倡的“诚”。倒是另一个官场另类海瑞,根本不顾潜规则,对上司胡宗宪的面子也不卖,可他因此出了大名,成为朝廷树立的一种清官的典型,还不能将他淘汰掉,只能让他成为系而不用的葫芦,去南京做没有实权的右都御史。

  唐德刚说在中国古代,“一朝为官,则名利、权势、荣耀、智慧、黄金、美女……凡人类七情六欲上之所追求者,一时俱来。官越大,权愈重,则报酬愈多。因此小人之为官也,则毋须杀人越货、绑花票、抢银行,贼之所需,官皆有之……君子之为官也,则圣贤之志,救世济民,菩萨心肠,成佛作祖,皆可于官府之中求得。”可见,君子为官,要做些“公门之中好修行”的好事,去适应潜规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并非就是道德上的污点。在这种权力由上面授予、下属不能不取悦于上司的政治生态中,适应潜规则也不是那样可耻;同样,作为内部人揭示潜规则、断然告别官场也不必那样悲壮,不必把他们看成英雄。尤其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尽管官场种种潜规则还存在,但读书人的选择比起古代还是要广泛得多,姜宗福、李昌平告别了官场,因为有了名气,他们活得也会不错。至少比古代类似明朝李贽那样的大学问家,告别官场后清苦的生活状态要好得多。(作者系知名网友)

  来源:http://gcontent.oeeee.com/8/18/818f4654ed39a1c1/Blog/113/b114c7.html  

副市长辞职曝官场潜规则:领导签字横竖有别

2010年08月17日04:11

大洋网-广州日报

姜宗福

  姜宗福,41岁,曾经挂职担任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今年一月和四月两次在网上实名发帖,炮轰张艺谋“印象”系列演出和高房价,由此成为网络名人。不过,身在官场的他也因此惹来麻烦,当地主要领导甚至到组织部门推动他离开临湘。今年5月初,姜宗福离开临湘,就任岳阳的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助理。

  没有了副市长的光环,姜宗福也没有了专车待遇,需要挤公交车上下班。不过,他说自己确实不适合官场,尽管官场的生存之道其实不难“融入”。他表示,懂得潜规则,也憎恨潜规则。

  近日,姜宗福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首次披露了他在基层官场亲身经历的一些“潜规则”。

文/图 本报记者 曾向荣

关于出书:

官场也有“弱势群体”

  我写这本书是让大家知道官场也有“弱势群体”,希望大家不要仇官。

  记者:这本书写了多久?

  姜宗福:写了三个月。

  记者:不少官员淡出官场后喜欢写书,您写这本书也是有一种情结吗?

  姜宗福:年轻的时候讲真话是谏言,退休以后讲实话等同于牢骚。

  我写这本书有三个目的,一是让大家知道官场也有“弱势群体”,希望大家不要仇官;二是把基层的真实情况做全景式的呈现;三是带个头,希望一些官员少讲“官话”,多讲真话。我不认为我写这部书是出于某种情结。我产生这种想法的缘由很简单,就是想解剖临湘这个标本,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参考。

  记者:书名暂拟《我的官样年华》,是不是觉得这样更能吸引读者?

  姜宗福:没考虑这些。取这个书名是受到了《我的花样年华》的启发,觉得改一个字蛮好的,纯文学。

发帖曾遭市委书记的反对

  与领导意见相左的冲突写起来比较棘手。

  记者:你的上司、同僚和下级,都出现在你的书里面吗?

  姜宗福:在这本书中,我的角色还是一个副市长,既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景写真式的官场纪实报告文学,无法避免我的上司、同僚和下级们不出现在我的书里。

  记者:在本书中,有哪些冲突让你觉得写起来比较棘手?

  姜宗福:与领导意见相左的冲突写起来比较棘手。比如,我喜欢发帖,遭到了市委领导的反对。市委领导主动到岳阳市组织部请求让我离开临湘,媒体哗然。迫于上级压力,我还得站出来解释“这是本人的意愿”等等。

  记者:你会不会有所顾忌,担心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麻烦?

  姜宗福:顾忌肯定有。现在是法制社会,应该不会给家人带来麻烦。我老婆都下岗了,还怕什么麻烦?

  记者:这本书什么时候能够出版?出版社确定了吗?会不会担心因为比较敏感而被封杀?

  姜宗福:正在和出版机构洽谈,不知道准确的出版时间。我不希望被封杀,如果这本书被封杀了就太可惜了。

  关于官场

  “很遗憾,我没能够改变临湘;很庆幸,临湘没能够改变我。”

  领导签字也有潜规则

  领导签字,如果是横着签的,意思是“可以搁着不办”;如果是竖着签的,则要“一办到底”。

  记者:你在机关工作有12年,官场有什么潜规则?

  姜宗福:潜规则涉及到方方面面。举几个例子:比如领导签字。如果字是横着签的,意思是“可以搁着不办”;如果是竖着签的,则要“一办到底”;如果在“同意”后面是一个实心句号,说明这件事必须“全心全意”办成;如果点的是一个空心句号,百分之百办不成,拿领导的话说是“签了字也是空的”。字怎么签?原来是早有约定的。

官场有诸多诱惑

我从政的时间不长,总算抵挡住了诱惑,时间长了,我也很难保证。

  记者:为官会受到什么诱惑吗?

  姜宗福:我说没有诱惑那是假话。就看理智的煎熬能不能够战胜欲望。我从政的时间不长,时间长了,我也很难保证。

  记者:你为什么说是官场“卧底”?

  姜宗福:我刚刚离开官场就对官场的隐私进行了曝光,在某些官场中人看来,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官场的一种背叛。

官场生存之道是融入

我不适合官场。我想“谋事”,人家在“谋人”。

  记者:你认为在官场的生存之道是什么?

  姜宗福:我真的不适合官场。我想“谋事”,人家在“谋人”。官场的生存之道其实很简单,就两个字:“融入”。

  记者:你做过记者,后来到机关工作,还去北京挂过职,回来后又到岳阳市旅游局工作,接着到了临湘挂职任市长助理、副市长。你最看重哪一段经历?

  姜宗福:我最看重在旅游局工作的那一段经历。我遇到了一位好局长,我有什么好的想法,他都会放手让我去干。我在湖南省旅游策划界小有名气就是那段时间树立起来的,那时特别有成就感。

关于调职

调职到高校不是偶然

组织上找我谈话只告诉我结果,什么原因自己琢磨。

  记者:你是从岳阳市旅游局到临湘市挂职的,本来从临湘挂职结束后应该回到旅游局,结果你被安排到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担任院长助理,对这个安排,你觉得意外吗?组织上找你谈话时,有没有介绍这种安排的原因?

  姜宗福:说意外又不意外。意外的是我真被安排进了高校;不意外的是,我曾经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过想去高校研究汉字搞学术的想法,结果媒体一渲染,组织部门“就汤下面”,自然就进了高校。组织上找我谈话只告诉我结果,什么原因自己琢磨。

  记者:很多人会觉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安排,跟你之前在网上实名发帖炮轰张艺谋,批判高房价有关?

  姜宗福:我只能说不是偶然,我在书里有交代。

  记者:我注意到,你比较喜欢批判。这种批判的特质,适合官场吗?

  姜宗福:不适合。

过去有专车现在搭公交

姜市长,这个称呼似乎更有社会认同感,我是凡人,也会虚荣。

  记者:从副市长到院长助理,还是会有落差感吧?

  姜宗福:也谈不上落差感,不方便倒是真的,过去有专车,现在得搭公交车,往返得两个小时。

  记者:从“姜记者”、“姜所长”到“姜市长”,你最喜欢哪个称呼?

  姜宗福:当然还是姜市长,这个称呼似乎更有社会认同感,我是凡人,也会虚荣。

  记者:能介绍一下你现在在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工作吗?除了院长助理和经济管理系主任的职务,打算给学生上课吗?想讲什么课程?

  姜宗福:院长助理是个虚职,我的实职是经管系书记兼主任。我没有教课的任务,准备进行一些改革,授之以渔,让学生未出校门先有从业经历。

业余爱好看书发帖

有人邀请经商,出价蛮高的,但我不愿意。

  记者:我注意到,你比较擅长策划,有几次比较经典的旅游策划案例。离开临湘官场后,有没有人找你下海经商?

  姜宗福:有啊,出价还蛮高的。

  记者:看了你的微博,你希望给杂志写专栏。只是为了增加一些收入吗?

  姜宗福:想增加收入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想找一个发声平台。

  记者:除了写作,你还有哪些业余爱好?

  姜宗福:看书、发帖。仅此而已。

  记者:你以后还会到网上实名发帖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吗?

  姜宗福:9月份我会回来。

姜宗福其人:进入官场因一篇网帖

“当官就好比开车 越开胆子越小”

  2004年姜宗福写了一篇文章《易书记,和您说几句心里话》,谈到了岳阳旅游为什么衰落,如何才能复苏,发到了岳阳当地的一个网站上。几经周折,姜宗福这个名字随后进入易炼红的视野。

  2005年年底,姜宗福突然接到岳阳市委组织部的电话,他从岳阳市旅游局一个二级机构所长的位置,直接被安排到临湘市挂职市长助理。

颠覆对官场看法

  姜宗福说,在老百姓看来,官场看上去别提有多美:大权在握、前呼后拥、呼风唤雨。“然而,当我在官场中度过了整整1738天之后,改变了这种看法。如果我告诉您,在中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一个真正廉洁的县委领导工资还不足以养家,您信吗?如果我还告诉您,同样是在中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一个副县长全年的所有公务开支(包括车辆保险、维修、用油及司机补助)仅仅1万元,每天都要为车轮子转不动而发愁,您信吗?”

  “大部分官员的日子的确过得滋润。殊不知这些表面上的滋润并不值得羡慕,说不准哪天就被纪委请去‘喝咖啡’了。”

  在临湘工作期间,姜宗福有时候也特别为自己担心,时时刻刻忐忑不安,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会触犯法律。他说,很庆幸,正是这种时时刻刻的忐忑拯救了他,干干净净地离开了官场,“一日在官场,时时受煎熬”。

官场四种煎熬

  他总结了有四种煎熬。第一种煎熬是金钱的诱惑。他的收入很低,每月扣除几金打到卡上仅剩2600元,他老婆下岗,每月还房贷904.8元,女儿补课费1000元……但亲戚朋友以为他当了官不愁钱,找他借钱的,要他请客的,络绎不绝。老屋里的乡亲修路,续家谱第一个化缘的对象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就我所处的位置而言,只要稍加放松,来钱的确容易。我曾经分管过教育,只要从山村调一个老师进城,收个十万八万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我不能那样做,我不能违背我的良心。”

  第二种煎熬是美色的诱惑。他任职的地方尽管离家里不过40分钟车程,但为了节省油费,不得不周一上班周五回家,夫妻两地分居,为美色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三种煎熬是权力无限小,责任无限大。在普通人眼里,副市长的权力是很大的。其实不然。

  第四种煎熬是难以保持独立的官场人格。姜宗福说,他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始终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他经常自嘲,当官就好比开车,刚刚学会开车的时候车瘾大,速度不怕快。然而,随着车龄增加,反倒感觉安全系数越来越低,越开胆子越小,越开车速越慢。

  离开官场后,姜宗福到医院做了一次手术,在病床上写成了《我的官样年华:一位挂职副市长“卧底”官场的原生态生活纪实》,披露了许多官场隐私。写完后,他感觉自己好像一个官场“卧底”。

  姜宗福说,《我的官样年华》是中国第一部全景写真式的官场纪实报告文学。他的很多上司、同僚和下级们出现在书中,并且都是实名记录。

两次炮轰

  今年一月至四月间,姜宗福先后两次在网上实名发帖,炮轰张艺谋和高房价。

  姜宗福解释,他讨伐张艺谋,并不是否定旅游景区上演出项目,而文化与旅游经济的结合乃“正道”,关键是要因地制宜,不要一窝蜂不惜成本地复制。

  题为《房地产商“绑架”政府,当心经济“撕票”》的帖子,发表在湖南红网论坛。姜宗福在帖子中称,什么导致房价越打压越攀升呢?经济学家负有一定的责任,“他们明明知道税收是最好的杠杆,为何不建议政府动用这一武器,而总是鼓吹调金(银行准备金率),调息?”

  他认为很多经济学家受利益驱使,在影响国家政策。另外,姜宗福还认为,房改政策促成了“囤房时代”,而城市化大跃进减少了耕地,拉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这些都促成了房价的上涨。

  因为两次炮轰,姜宗福被一些媒体称为“炮轰市长”。了解姜宗福性情的人,对于他的“炮轰”并不会因此觉得意外。

  这位敢于独树一帜的官员,5年前刚到临湘任职时,曾将他的手机号码在岳阳一家报纸上公布,对临湘官场而言可谓开创先河。

逐出官场

  尽管这两次炮轰让姜宗福一下子成了名人,但他承认,“炮轰让我很受伤”。临湘市委领导先后动员宣传部长、纪委领导找他做工作,希望他不要再到网上发帖。“最近老弟在网上发帖炒得蛮红,作为老兄我劝老弟一句,莫再发了,没得好处。当官的人人想进步,但不是发帖就能够发得上去的……”一位官员这样告诫他。最后,临湘市委领导亲自出面。

  听领导这样一劝,姜宗福的牛劲上来了:“网上发帖是我的个人行为,我上网发帖谈的是宏观经济,与临湘毫不相干,还为临湘做了宣传,有什么不好?”

  领导被他一连串的质问搞得有些手足无措,支吾了半天道:“你用的是副市长的身份,不就代表了临湘市人民政府?”

  一个星期之后,组织部门找姜宗福谈话,告知其调任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任院长助理。谈话之后,姜宗福就在考虑卸任之前,应该对他的同僚们讲一句什么样的临别感言。

  “很可惜,感言想好了,市委领导却没给我发言的机会。”姜宗福说,没有话别,更没有合影,在一个虽已入夏却乍暖还寒的日子,组织部长闪电般地和岳阳市委组织部取得联系,以最快的速度把他送离了临湘。

  其实,姜宗福想说的临别感言是,“很遗憾,我没能够改变临湘;很庆幸,临湘没能够改变我。”

  姜宗福说,作为中部地区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区位独特、气候适宜、经济却不发达的县级市,临湘是一个活的标本,当今社会所有的毛病在它身上都有体现。他曾经努力尝试着去改变它,还一件件地开出药方,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他的“意见”。遗憾的是,至今也没什么改变。

  来源:http://news.qq.com/a/20100817/000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