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年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9:56:49
公元前约前4000年 在龙山文化晚期,中国人已会酿酒。
前1700年 相传伊尹创制汤液。陶器的发明,为汤液的创制提供了物质保证。
前1600年 甲骨文中记载人体解剖部位名称和各部疾病,尤以龋齿为较早的疾病记录。《尚书·说命》“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反映殷商时代已知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商都设有下水道。中国人民已知讲究住宅、身体、饮食卫生,并应用石器、骨器、青铜等制作卫生和医疗用具。
前1121年 中国已知利用微生物和酶加工食品的技术。
前1100年 西周时已确立了一整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置医师,掌医之政令;又分医学为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等,为医学分科之始。当时政府机关已设官员掌管藏冰,变火,以救时疾。《周礼》载:“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礼记》载:“盂春行秋令,则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当时已认识四季多发病以及四时气侯异常变化能引起的疾病流行。
前656年 晋·骊姬以“堇”(乌头)作为毒药使用。
前585年 晋·韩献子谓:“居土薄水浅之地,有沉溺(湿疾)重膇(足肿)之疾”。
前581年 中国已广泛应用针灸疗法。
前556年 《左传》襄公17年有“国人逐瘈狗(疯狗)”的记载。
前549年 晋·然明论程郑有惑疾(惑疾为精神病中之幻想)。
前541年 秦·医和侣:阴、阳、风、雨、晦、明六淫致病学说。
前522年 此时有疥和痁(久疟)病之记载。
前500年 公元前五世纪,医学家秦越人(扁鹊)诊病已用望、问、闻、切的诊断法,尤长切脉诊断。并曾用针灸、按摩、汤药等综合治疗,创救尸厥(休克)获愈。有关于用毒酒进行外科手术麻醉之记载。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简帛医书有《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导引图》、《却谷食气》等十余种,约成书于这一时期。已有汤、散、丸、药酒等剂型。《五十二病方》强调预防破伤风,对腹股沟疝的治疗已创用疝带和疝罩,并已有原始的手术修补。对肛门痔漏论述详实,手术和非手术方法丰富。已用水银制剂治疗皮肤病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现存最早记载经脉学说的文献。
前400年 中国医学已形成了以五脏六腑、经络气血、阴阳五行和天人相应相结合的医学理论体系,为《内经》成书创造了条件。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对血循环概念已有认识,内脏解剖已相当正确。放腹水已用于临床。还公然宣告与鬼神致病决裂。燕国已有陶制下水道设置。《山海经》记载药物百余种,并叙述数十种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方法。《山海经》又载:“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晋.郭璞注:“可以为砥针,治痈肿者”。《说文解字》注:“砭,以石刺病也”。进入青铜时代后,则出现青铜砭针。
前380年 《行气玉佩铭》和《庄子·刻意》都有气功等医疗体育的记载,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育图。
前277年 秦始皇令方士献仙人不死之药,炼丹术兴起。秦阿房宫设浴池、冰库,并有十分坚固的直径约60公分的管道组成下水道。秦设厉人坊以收容麻疯病人。
前215年 淳于意生。他的《诊籍》记载26个病案,是中国最早的病历记录。1972年发掘的马王堆汉墓女尸肌肤、内脏、脑均保存完整,说明当时已有相当先进的防腐技术。《淮南子·记论训》记有:“目中有病无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前140年 讲究个人卫生,收拾痰涎,已用唾壶。
前117年 开始描述消渴病(糖尿病)。
前115年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红蓝花、番红花、胡麻、蚕豆、葫(即蒜)、胡荽、苜蓿、胡瓜、安石榴、胡桃等。
前100年 张衡作《温泉赋》。记述矿泉治病。
前71年 此时有女医、乳医。
前32年 饮茶之说,约始于此时。
前26年 侍医李柱国校方技书,有医经7部,经方11部。
前12年 籍武发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蹄书,是迄今考古发掘到的包药用纸之始。
1~499年1年 我国第一部药物书《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此时。记载药物865种。其中已叙述了麻黄定喘、黄连治痢、常山止疟等。
2年 民疾疫者,舍空邸第医药——为公立时疫医院之滥觞。
16年 王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作人体解剖,量度脏腑以为医用。
26年 置太医令,掌诸医。下设员医二百九十三人,员官十九人。另设药丞、主药、方丞、主方各一人。
27年 《论衡·解除篇》提出蚤、虱有吸血之害。
44年 马援在交趾,军吏经瘴疫死者十之四五,自此将疟疾传至中原。
127年 以瓦罐置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其中,烧之之升华法,炼制外科用药。
148年 安息王子安清(世高)来中国,为史籍中记载中国与阿拉伯医药发生关系之始。
150年 梁冀卖牛黄牟利,说明当时医生已利用牛、马之胆结石为药。
162年 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之三四,皇甫规亲入庵卢巡视。庵卢乃野战病院之始。
186年 毕岚创造翻车渴乌(洒水车)用洒南北郊路。
190年 《难经》约成于此时。该书对人体解剖等作了相当精确的描述。简牍《治百病方》成书(甘肃武威汉墓出土)。华佗在此时前后,应用酒服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并在麻醉下进行腹部肿瘤摘除、肠吻合术等。
196年 已记述“眼角睑缘结膜炎”(《释名》:篾)。
196~204年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临床诊治体系。描述了肠痈(阑尾炎)、肺痈(肺脓疡)、阴吹(阴道直肠瘘)等等,创用人工呼吸法急救自缢以及灌肠术等。中国切脉诊断疾病的专书——《脉经》成书。
255年 医为司马师手术切除目瘤。
259年 皇甫谧撰成《针灸甲乙经》。
265年 《崔氏方》载有白降丹之制法。
284年 葛洪生。葛洪著《肘后救卒方》首先描述天花在中国的流行,并论述了沙虱(恙虫)病及应用虫末外敷、内服预防恙虫病的方法。创用咬人狂犬脑外敷被咬伤口,以防治狂犬病发作。他在炼丹中,涉及几十种药物,并记述了一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金属的取代作用,枝尊为化学之鼻祖。
304年 《南方草木状》,记有生物防治技术。
356年 实行传染病隔离措施:凡朝臣有时疾,染易三入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进宫。
392年 唇裂修补手术获得成功。
401年 五世纪上半期临床治疗使用泥疗法和蜡疗法。
420年 早期的金针拨白内障技术用于临床。胡洽居士著《百病方》,始用水银制剂利尿。
465年 宋齐之间有释门深师、支法存描述诸脚弱(脚气病)症治。陈延之撰《小品方》约成于此时。
420~479年 雷斅编成药剂学专著《炮炙论》。
491年 私立慈善医院(廨)在吴兴水灾时建立。
499年 《刘涓子鬼遗方》论述金创,痈疽、疮疖等化脓性感染之诊断和治疗原则,是现存较早外科专著。
500~999年500年 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等书。葛洪《肘后方》传入日本。
512年 姚法卫著《经验方》,所载人体寄生扁形动物所致病例,为世界医学史中姜片虫之最早记录。
514年 中国针灸传至朝鲜。
550年 中国针灸传至日本。
552年 梁元帝萧绎时,以《针经》赠日本钦明天皇。
562年 吴人知聪携《明堂图》等一百六十余卷至日本。
600年 记述蠼螋疮(肋间神经炎)
601年 记述治疗浮肿病忌盐。
608年 日本医师惠日、福因来中国学习医学。
610年 巢元方等著《诸病源候论》,详述数以百计的疾病、病因和症侯,该书记有肠吻合术、大网膜结扎切除术,血管结扎术等外科手术方法和步骤。
618年 中国医学教育在前代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唐大医署,分医学为四科,各设博士、助教以教授医学。其教材、学制、考核均较先进,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医科大学,师生840余人。
629年 中国广泛设立地方医学校教授医学。
641年 文成公主嫁藏王松赞干布,所带中医书由哈祥马哈德瓦和达马郭嘎译为藏文。开始了藏汉医学频繁交流。
650年 医学家广泛应用海藻、昆布、海蛤等,制成丸散,治疗地方性甲状脓肿。
652年 山西绛州僧,病噎食(食管癌)遗令弟子在他死后进行病理解剖,得见扁体肉鳞状物。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成书,是中国较早的临床百科全书。记载用羊肝、猪肝煮汁治夜盲症、用龟甲治佝偻病。用谷皮、赤小豆等煎汤防治脚气病等。其中所述下颌脱臼手法复位、导尿术、食管异物剔除术均较科学。并绘制彩色经络穴位挂图。李谏议论消渴病{糖尿病),小便至甜。
659年 唐高宗李治接受苏敬等建议,命令各地将所产之地道药材并绘图送京,由苏敬等24人,据之对前代本草著作进行修订。书成后,名曰《新修本草》,由政府颁行全国,是中国第一部药典。此时已使用汞锡银合金,作为齿科之填充剂。
667年 拂菻国遣使献“底也迦”(为含阿片之制剂)。
682年 孙思邈撰《千金翼方》成书,孙氏卒。
683年 秦鸣鹤治唐高宗风眩疾,刺百会、脑户两穴而愈。
685年 崔知悌卒。生前著有《骨蒸病灸方》、《产图》等。曾提出骨蒸(肺结核)与瘰疬(颈淋巴结核)同源。
693年 中国医学教育制度传入朝鲜,朝鲜教授中国医学。安金藏剖腹,医纳脏,以桑皮线缝合得愈。
701年 水蛭疗法用于临床。日本颁布大宝律令,引进中国医学教材和教育制度,设医师、医博士、医生、针师、针博士等进行医学教育。开元年间(713~741年)陈藏器著《本草拾遗》创“十剂”(方剂)分类法。并载“罂粟”入药。
732~733年 京城长安、洛阳以及其他各州设立病坊(医院)。
752年 王焘撰《外台秘要》,集唐以前医学之大成。记有金针拔内障法及白帛浸全尿各书记曰,比较黄痘进退以观疗效的技术等。
753年 藏医文献《据悉》(《四部医典》)约成书此时。
754年 中国鉴真和尚抵达日本,传授中国科学文化及医学。
762年 王冰重新编次注释《黄帝内经·素问》。
820年 装义眼成功。
841年 蔺道人《理伤续断方》科学地论述了肩关节、髋关节脱臼手法复位,四肢及脊柱骨折的手法、手术复位及夹板固定的方法和步骤。刘禹锡著《传信方》记载芒硝(硫酸钠晶体)再结晶的精制工艺。
852年 咎殷著《经效产宝》。
879年 外科手术使用乳香酒进行麻醉。
919年 中国籍波斯人李殉《海药本草》行世。
936年 和凝著《疑狱集》,为法医学之始。
937年 曾进行瘿瘤(甲状腺肿)切除术。
934~965年 韩保昇删订《新修本草》等,编成《蜀本草》。
947年 以冰罨贴胸腹四肢治愈契丹主热病。为中国冰罨疗法始。
951年 临床使用鼻饲给苗。
958年 占城国贡蔷薇露。至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引进蒸制药露法。
959年 中国有植毛牙刷。
973年 刘翰等人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次年重定为《开宝重定本草》。
978年 翰林医官院(中国最早的医学利学院)组织编撰《圣惠方》等。
982年 用芥子泥外敷法治疗风湿病。
982~992年 王怀隐等修订《太平圣惠方》。颁诸州设医学博土掌之。
984年 日本·丹波康赖《医心方》成书。
998年 传说峨嵋山人为王旦之子接种人痘预防天花成功。于诸路设置病囚院(罪犯医院)。
1000~1300年1026~1027年 王惟一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次年又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是最早的针灸教学模型。
1045年 根据解剖刑犯内脏,绘制《五脏图》。
1057年 宋代设校正医书局于编集院,全面校勘十世纪以前医籍。
1060年 宋代官办医科大学——太医局,学生定额一百二十人。分大方脉、风、小方脉、产、眼、疮肿、口齿兼咽喉、金镞兼书禁、疮肿兼折伤九科。掌禹锡等编著《嘉祐补注神农本草》。
1061年 中国政府再次令各地绘图呈送所产药物,并由苏颂编成《图经本草》。
1068年 医官马世辰应邀前往高丽国治病。
1075年 《苏沈良方》首载秋石制取法,为最早的性激素制剂。
1076年 改革医学教育,采用“三舍法”,重视临床实习考察,令生三百人分习各科。京师、开封道等设官营药铺医局熟药所。
1082年 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1086年 记述银作镀金工人为水银所熏,引致头手俱颤;及贾谷山采石入,石末伤肺等职业病。韩祗和著《伤寒微旨》。王安石新法失败,医学三舍法教育制度被废止。
1093年 董汲著《小儿斑疹备急方论》,为中国第一部小儿急性斑疹热专书。
1095年 十一世纪前后,中国火葬之风盛行。十一世纪,已掌握淡水养珠法。中国南昌于夏季有制售驱蚊药者。
1098年 杨子建著《十产论》。
1100年 庞安时著《伤寒总病论》。
1103年 恢复医学三舍法教育制度。
1106年 泗州刑人时,郡守遣医与画工往视,并绘制成图,医学家杨介校以古书,编成解剖图谱《存真图》。
1107年 陈师文等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14年 中国政府设医药和剂局、医药惠民局。实行药政管理。
1116年 寇宗奭著《本草衍义》。
1117年 中国政府公布次年运历,示民预防疾病.
1111~1117年 宋医官合编《圣济总录》。
1118年 中固派兰茁等赴朝鲜教授医学。
1119年 阎孝忠集《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我国现存最早之儿科专著。翰林医官院人员达979人,次年精减三分之二。
1127年 中国首都(临安)设专人于每年新春清理下水道(地沟),建立每日扫除街道垃圾及清除住户粪便等公共卫生制度。窦材《扁鹊心书》首载山茄花(曼陀罗花)和大麻花作全身麻醉剂。
1131年 中国政府设养济院收治无依及流离病患之人。
1182年 许叔微著《普济本事方》。
1133年 张锐著《鸡峰普济方》。
1137年 中国始有镶牙术。临安府将近城寺院等设为安济坊收治无依病患。
1144年 成无己著《注解伤寒论》。
1149年 中国陈旉《农书》内,记录农村对于垃圾粪便之合理处理和利用。
1150年 刘昉等编《幼幼新书》。
1156年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刊行。
1165年 东轩居士《卫济宝书》首先记述了“癌”。
1170年 洪迈刊《洪氏集验方》,首次记述同种异体骨移植木。
1174年 陈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176年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强调:鼻闻臭秽,能致温疫传染。
1181年 郭雍著《传寒补亡论》。
1182年 刘完素著《素问玄机原病式》刊行。
1186年 刘完素著《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张元素著《珍珠囊》。
1189年 张杲著《医说》。崔嘉彦著《崔氏脉诀》。
1195年 中国诸路提举司,置广惠仓,修养胎令,保护孕妇婴孩。
1200年 张杲已能明确鉴别天花,水痘。王执中著《针灸资生经》刊行。
1217~1221年 张从正著《儒门事亲》。
1227年 艾原甫著《本草集议》,有“猪胆合为牛黄”之记载,为最早之人工牛黄。
1231年 李杲著《内外伤辨惑论》。
1232年 药肆中始有“饮片”之名。
1237年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之妇科专著。
1247年 宋慈撰《洗冤录》。系现存第—部法医专著。其中人体解剖,法医检查、鉴别中毒、急救等达到先进水平。该书流传国外,有多种外文译本。
1249年 李杲苦《脾胃论》。
1253年 严用和著《济生方》。
1254年 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论》。
1265年 请尼泊尔·阿尼哥修补明堂针灸铜人像。
1268年 中国颁布卫生法规,设官医提举司掌医户差役词讼。令各路荐举,考试儒吏(法医),执掌卫生法规。禁售乌头、附子、巴豆、砒霜等剧毒药品,禁卖坠胎药,禁止乱行针医。因医死人,必须酌情定罪。
1270年 南宋末已成功栽培茯苓。元政府设“广惠司”。
1280年 元制规定,向大汗献食者,皆用绢巾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是为应用口罩之最初记载。
1285年 各路医学教授学正,训诲医生每月朔望到指定处交流经验。
1292年 元政府在大都(北京)、上都(多伦)各置回回药物院。
1294年 曹世荣著《活幼心书》
1297年 杭州有冷水浴场。
1300年 滑寿发现小儿麻疹之粘膜疹。
1301~1699年1301年 外科已应用水疗法。
1316年 政府规定医生必须精通十三科之一,始准行医。
1330年 忽思慧《饮膳正要》成书,是第一部营养学专书。
1331年 李仲南著《永类钤方》,首次提出“俯卧拽伸”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指出膝关节“半伸半屈”最有利于髓骨骨折之整复。
1335年 齐德之著《外科精义》。
1337年 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首创“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1341年 杜本增订《敖氏伤寒金镜录》,列三十六舌苔,是最早之舌诊专书。
1347年 朱震亨著《格致余论》、《局方发挥》。
1359年 滑寿著《诊家枢要》。
1368年 王履著《医经溯回集》。
1384年 徐彦纯著《本草发挥》。
1403~1408年 明政府编成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其中收载明代以前的大量医书。
1406年 朱棣等著《救荒本草》。《普济方》约成书于此时。
1443年 明太医院复刻《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重铸针灸铜人。
1476年 兰茂《滇南本草》约成书于此时。
1492年 王纶著《本草集要》。
1505年 梅毒(广疮)经广州传入中国。
1513年 李濂著《医史》。
1529年 高武著《针灸聚英发挥》刊行。薛己著《内科摘要》。
1535~1550年 中国土茯苓输至印度,土耳其、波斯,被视为治花柳良药。沈之问《解围元薮》为第一部麻风病专书。
1549年 江瓘著《名医类案》。
1554年 薛铠著《保婴撮要》,创用烧灼断脐法预防婴儿破伤风。
1556年 徐春甫著《古今医统大全》。
1565年 楼英著《医学纲目》。陈嘉谟著《本草蒙荃》。
1567年 安徽太平县以接种人痘法预防天花,逐渐传至全国。
1568年 徐春甫等在直隶赋天府(今北京)组织成立“一体堂宅仁医会”。
1575年 李梃著《医学入门》。
1578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成书,1593年首次印行金陵刻本。
1586年 马莳著《黄帝内经索问灵枢注证发微》。《医部全录·诸余龄》记诸氏与徐镗结“天医社”。
1591年 高濂撰辑《遵生八笺》。
1601年 杨继洲著《针灸大成》。
1602~1068年 王宵堂著《证治准绳》。
1604年 龚云林著《小儿推拿秘旨》刊行。
1615年 龚廷贤著《寿世保元》。
1616年 蒙族医学家精骨伤科,创用患者入新杀驼腹内急救战伤休克。
1617年 陈实功《外科正宗》记述鼻息肉摘除术、气管缝合术等。
1620年 武之望著《济阴纲目》。
1622年 缨希雍著《炮炙大法》。
1624年 张介宾著《类经》。
1632年 陈司成著《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梅毒学专著。论述了梅毒的接触,间接传染、遗传以及预防治疗等。
1636年 胡慎柔著《慎柔五书》。
1637年 宋应星《天工开物》强调采煤时排除毒气,防止冒顶等安全卫生措施。
1640年 张介宾著《景岳全书》。记有鼓膜按摩术与自家耳咽管吹张术。
1641年 胡正心《万病验方》,提出蒸气灭菌法。吴又可撰《温疫论》论述传染病传染途径、病源及特异性等。1644年 清政府设查痘章京,理旗人痘疹及内城民人痘疹迁移之政令。傅仁宇著《审视瑶函》。
1662年 北京通沟浍(下水道),其沟皆以巨石筑之,其中管粗数尺,皆生铜所铸。中国黄履庄仿制显微镜。
1667年 张璐著《伤寒缵论》、《伤寒绪论》。
1669年 柯琴著《伤寒来苏集》。
1670年 张志聪著《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注》。
1675年 中国渔阳天花流行,有人设坛厂,购求出痘夭亡儿尸火化以控制传染。
1681年 中国政府命令全国推广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
1682年 江昂著《医方集解》。
1683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医生瑞尼(W.T.Rhyne)介绍中国针灸术到欧洲。
1689年 赵献可著《医贯》。
1688年 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习预防天花之人痘接种。
1694年 德医甘佛氏介绍中国针炙术到德国。汪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