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读文化大革命(五) - 白若宏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16:32

第二条间隔5分钟,以后每隔3分钟一条,可见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反击。

这四条意见代表了反革命阵营的主要意见。我认为有必要让有理想、有抱负的善良的人们脱离反革命阵营,向他们进行有力的宣传。

革命

【释义】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近代则指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

【出处】“革命”一词,出自:“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周易·革卦·彖传》

在西方,先后有不少思想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社会意义的革命和政治意义的革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

  1.革命是一种实现正义和恢复秩序的行为。

  2.革命是一种权力转移的方法。

  3.革命是一种发泄不满和改变现状的途径。

  4、革命是一种实现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的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革命是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存在着阶级矛盾、冲突和对抗。当这种矛盾、冲突和对抗大大激化时,就会发展为政治革命。一般说来,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两极分化的加剧,人民生活的急剧恶化乃至极度贫困化,就会引起阶级矛盾、冲突和对抗的激化,必然引起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进而引起革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革命是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同时又是解决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第二,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反动落后的统治阶级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都不会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都会竭力反抗进步阶级的革命,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进步阶级只有通过暴力才能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目的。

第三,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避免的政治行动。这种政治行动之所以不可避免,是因为它不是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由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决定的。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83页)而这种社会革命或称这种政治行动是任何试图取得统治的阶级获得最终胜利的关键。由于以推翻现政权和破坏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行为,将导致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深刻变化,所以,恩格斯又把这种政治行为看作是政治的最高行动。

【革命的原因】 革命通常不是由那些头部还埋在污泥中的人发起的,而常常是由那些刚从污泥中抬起头,举目四顾,注意到别人比自己生活得好,而且整个制度对自己很不公平的人发起的。也就是说,革命是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对一个不公平的制度的反抗。

“革命”现在的用法,是从日本语来的。旅美学人陈建华,在98年的《读书》上写过一篇文章,指出晚清王韬的《法国志略》(1890年),第一次使用了现代语义的“革命”、“法国革命”,而王韬这个用法,和他这本著作的很多地方一样,取自日本人冈千仞的《法兰西志》和冈本监辅的《万国史志》。

在日本,“革命”这个词本也是从汉语来的,但到后世,已经被改造,可指变革,如“明治维新”便被称为“革命”,再后则与“国际用法”接轨。据冯自由《革命逸史》讲,1895年,孙中山来到神户,见到当地的报纸,上面说“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对陈少白说,这个意思很好,以后我们就叫革命党罢。陈少白的回忆(《兴中会革命史要》)与此略同,并讲到此前他们也只以为做皇帝才叫革命,自己只算是造反。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已接受了西方“共和革命”的内容,复加以排满的“种族革命”,故不但与保皇党势难两立,便与改良派也互相水火。

由于“革命”的现代用法初进中国时和法国大革命的关系,以及这个字眼在本土原有的语义,使它从一开始就有两种色彩,一是暴力,二是正义。特别是后一点,使清政府只说“乱党”,“贼党”,“叛党”,而绝不愿对孙中山辈使用“革命党”这样的虽然已经流传开来的字眼。孙中山《革命运动概要》说:“革命之名字,创于孔子。中国历史,汤武之后,革命之事实,已数见不鲜矣。”这在当时,是为自己的“革命行动”争取合法性的努力,但稍后,很多人已指出中国历史上只有造反和变乱,鲜见革命,而此时的革命,已旧瓶新酒。所以章太炎说:“吾所谓革命,非‘革命’也。”(《革命的道德》)就是这个意思。

“革命”很快流行起来。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著文提倡“诗界革命”,“革命”获得更广泛的语义。1902年,主张保皇立选的康有为写了一篇《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选不可行革命书》,第二年,章太炎回敬以《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这是当时,是影响非常大的一场争论。(同年邹容写了著名的《革命军》。)

1949年后,“革命”的词义变得越来越宽泛和具有压迫性,包容了上次革命行动的一切成果和与正统有关的各种现象,并成为价值体系中裁决一切的核心词。在理论上,马、恩曾提出“不停顿的革命”的设想,为毛泽东继承后,演变为新的继续革命的思想。

毛泽东曾说:“看到革命两字就高兴。”在那个时代,“革命”一词,真可以用“一切”来形容;而“反革命”是一种罪名,要被枪毙的。还有一种用法,叫“不革命”,是落后分子的标签。

说到反革命,最大的反革命要算慈禧太后,这是真正的反革命。蒋介石也算一个。

现在,美国有一个做法叫作“斩首”行动。 斩首行动即用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导弹对敌方进行军事打击,通过精准打击,首先消灭对方的首脑和首脑机关彻底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形象反映了这种思想。“斩首行动”的要素是快速精确内应。“斩首行动”的实施的硬件条件就是精确打击,“斩首行动”另外一要素是内应,要有充分的情报,有谍报人员和有所侦察手段发现高官的高级车队和重要的统帅指挥机构,最后一点是快速,首先打击敌人最脆弱的重心———统帅指挥机构和支撑战争的经济目标,以取得决定性效果,并迅速结束战争。

       斩首行动最先由美国提出,它的本质是基于美国的“先发制人”的战争理论。

       现代战争中的“斩首行动”发端于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美国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20日因南斯拉夫联盟的民族矛盾引发的科索沃危机而对前南联盟发动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斩首行动初露锋芒,在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美军基于这种理论率先实行了“斩首行动”。对付萨达姆政府以及“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成员。至于“斩首行动”的有效性目前还不能肯定,其合法性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特别是各国政要非常担心自己受到惩罚。

       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兵谏,也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因为一个国家总要有一个元首,在当时的情况下,更换元首会引起失控的混乱,于是兵谏就成了最恰当的选择。

       毛主席认为,造反就是革命;造反是下层对上层的反抗,因此“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毛主席反对群众斗群众,始终把握斗争大方向。

       有人认为:文革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真正要倒霉的本来是那些高干,而那些高干的子女反而来了个先下手,迫害起知识分子来了。

      这话有点味道。

      我经历了文革全过程。运动开始时,我在齐河三中读初二,运动中有人贴了我的大字报。

      大约是在1966年7月份,好像我到济南参加“选飞”体检回来后,有个同学告诉我,班里有人贴了你的大字报,你知道吗?我发现时,已经贴了好几天了。

      现在,我记得当时我写了“我的辩护”。大字报上其中有一条是:有一次说,“你看咱这些学生象逃难的一样”。这是污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还有逃难的吗?。文中的这句话我的确说过。

      那是在麦收以后,天气很热。初中部的住校生睡通铺,三间屋宿舍的南北靠墙通铺上,睡了20多个学生。屋里气味很不好,大部分同学拿着被子、褥子到学校西面的操场上乘凉、聊天,有时在操场上就睡着了,往往天亮才回宿舍。有一天早晨,我和一个同学一同从操场回宿舍,看到不少学生,用各种姿势拿着被褥,一个个无精打采的,就对这位同学说:“你看咱这些学生象逃难的一样”。谁知过了些日子,竟成了反动言论。

      1967年1月份,我已转学到德州一中。大串联时,我在曲阜孔府参观,有人在后面蒙住我的眼睛,原来是我在齐河三中的一个同学裴全海。交谈中,他告诉我,学校里为我平了反。

      从大字报内容来看,大概是班里有人组织了经常与我接触的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上纲上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材料。

      那时,我正面临“选飞”入伍或转学德州,对此只是淡然处之,无意知道是谁做了这等事,至今我也只是“麻木不仁”。

      初二的同学之间,本童心未泯,在运动中,却是成了一部分学生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政治热身赛。

      不论怎样说,被别人贴了大字报,是在同学中缺乏威信的表现。现在看来,学生斗学生,群众斗群众,是有人在搅局。虽然是运动中的一种现象,却是走资派故意与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联系在一起,自觉划分左、中、右,把运动引导为一场群众斗群众的混战。这个走资派是指中央的走资派。

        这张大字报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记得学校支部书记姜尔水在大字报前驻足很久。而后在我们吃晚饭时和我们谈话,因为这是在夏季,吃晚饭时,太阳还很高,记得他其中说了句:你看,大家吃窝头,你吃白馒头。从他的话里,似乎怀疑我在生活上的优越,引起同学的嫉妒。

       姜尔水书记(1964年-1970年在齐河三中任书记,在此之前,任共青团齐河县委书记,我们家曾和他家在一个院,他曾参加共青团九大)执行的什么路线?可以说上级的路线。我的转学证上的日期是1966年8月24日,在此之前,没有发现有姜书记的大字报。

       齐河三中的红卫兵组织成立的时间是比较早的,造反派组织的头头叫李智,是一个高才女生,考高中时还蹦了一级。其父亲是县委的干部,十四岁时就任抗日小学的校长,能写能说。2009.12.26日,我侄女喜庆回门,见到了李智的弟弟,说起文化大革命时李智曾担任齐河县革委副主任时,确认李智发起成立校红卫兵是1966.8.13日。算起来,这已经是43年前的事情了,但记忆犹新。

       李智发起成立的红卫兵冠名“毛泽东主义”,现在联想到山大“毛泽东主义红卫兵”似乎觉得与山大的串联有关。我是在一天早晨吃饭时,听同学对我说,今天早晨,高三的学生成立了“毛泽东主义红卫兵”,有李智参加,他们以在校图书馆前焚烧毒草书籍作为标志。

       在我的记忆中,好像在“毛泽东主义红卫兵”成立以前,学校里的文革筹委会就已经成立了红卫兵。

       在这期间,县直各单位(包括学校),曾在齐河县剧团的大“礼堂”召开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大会,县长董逸民到会表示坚决支持。这个大会,全校师生都参加了。

      齐河三中的文化大革命,完全是跟随全国的形势在动。

       齐河三中的文化大革命,最先是学校的教师在大字报上批判四清中揭露的问题,后来是教师的生活及作风问题,接着是学生揭发教师的作风问题。

       关于男女关系问题,本来与政治运动无关,却是不好控制的。

       我这里有一份山大毛泽东主义红卫兵的《炮打山东省委(四)》上面有一份省委书记处书记刘秉林1966年6月2日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指示,第5条是:大字报要三不搞,肃反问题,男女关系,政治历史不搞。对这方面的意见可向组织反映、揭发,用人民来信、投意见箱形式。济南五中初二班学生到教育厅要揭发孟爱民,教育厅的答复是要搞邓拓、吴晗,教育厅应派人马上检查,这种大事应派人马上汇报。

      6月1日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聂元梓的大字报,也在刘秉林的意见中作了指示,第6条是:对北大的声援,愿意声援就声援,煤矿学院写了两封信;山东大学发了电报声援北大,不一定用他们的形式,用什么形式可与党委研究决定。学习毛主席著作挖黑线,分清敌我,划清界限,至于用什么形式,大字报、人民来信、意见箱、口头揭发也可以,总之要积极领导,做好工作。

怎样解读文化大革命(五) - 白若宏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怎样解读文化大革命(一) - 白若宏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怎样解读文化大革命(二) - 白若宏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怎样解读文化大革命(三) - 白若宏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怎样解读文化大革命(七) - 白若宏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文化大革命记忆-毛泽东为何选王洪文当接班人? - 幻尘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中国历史(五)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沁人心脾.溪流(五)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专家解读侵权责任法 - 茜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百家讲坛】—解读《弟子规》 - 紫雨轻寒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解读男女』 - 墨洒夜寂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解读苏东坡》全集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解读裸体密码 - 红叶阿桑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韩国人这样解读中国的“山寨文化(图) - 毛江华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周易解读——住宅吉凶图谱(图解)0 - xxjxl5168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怎样做首页和日志导航(有代码) - 芳芷香惠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日志中怎样插入Flash(音乐或动画) - 海珠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怎样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 kats_angel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怎样孩子培养的注意力 - kats_angel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怎样查flash的URL - youkong2965818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怎样的问责 - 闾丘露薇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怎样选购家用吸尘器 - John.T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怎样看大盘 - 股之初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初学者怎样练好太极拳 - mimi480818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