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富源:从三鹿到圣元 “奶霸”遭遇滑铁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0 15:28:31

 面对中国如此广阔且潜力巨大的市场,来自新西兰的恒天然(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却遭遇连续打击。

  8月12日,深陷“激素门”的圣元发布公开声明称,圣元目前一共拥有3个婴幼儿配方奶粉系列,分别是名山、优聪和优博。其中主要品牌优聪和优博系列目前使用的全脂奶粉均来自恒天然。

下一个热点板块已被曝光! 这些股很可能快速翻番! 大涨大跌的背后有何玄机? 千亿资金进场疯抢股名单   而在此前一天,恒天然也在自己官方网站上承认,自己是圣元国际奶粉的供应商。

  这已经不是恒天然第一次卷入到中国乳品质量事件之中。两年前,席卷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的主角三鹿,正是恒天然在华参股的唯一一家企业。

  但接连的打击似乎并不能撼动恒天然在中国乳业市场的根基:凭借着对中国乃至全球乳品原料的大规模出口,恒天然早已经成为世界乳制品市场价格的“风向标”。而在中国,无论是三鹿,还是圣元,都仅仅是恒天然为数众多的合作伙伴之一。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国为恒天然第四大市场,去年中国从新西兰进口24.7万吨奶粉原料。多位乳业行业专家告诉记者,不管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只要国内做配方奶粉的企业,都在跟恒天然打交道,“国内奶粉生产企业的背后基本都有着恒天然的影子”。

  “目前国内进口奶粉一半来自于恒天然,基本上所有大的乳制品企业都是它的客户。”据乳业专家王丁棉提供的数据,去年我国进口奶粉数量为12万吨,今年预计这一数字还将增加,达到14万吨。

  三鹿旧伤

  恒天然很早进入中国,但“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在多美滋、雀巢等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立稳脚跟,主导国内中高档奶粉市场的时候,恒天然仍扮演着一个奶粉出口商的角色,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原料奶粉。

  在谨慎试水中国奶粉市场多年后,2000年,在考察了伊利、蒙牛等中国的国内乳品企业之后,恒天然开始确定三鹿这个以奶粉为主的生产企业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但是在确定合作的内容上,双方经历了5年的马拉松,直到2005年12月1日才签署合资协议,恒天然集团注资8.64亿元人民币,认购了三鹿43%的股份。

  恒天然的业务主要有牧场、原料粉进出口业务、消费乳品业务和餐饮业务四大块,贯通了整条乳品产业链。进入中国后,它希望打造一个“从奶牛到消费者”的全产业链计划。

  与三鹿宣布联姻后,恒天然也将自己的高端奶粉品牌“安满”、“安怡”品牌使用权、经营权交与三鹿旗下的子公司安力嘉进行运营管理。

  但是好景不长,2008年8月份,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三鹿陷入绝境,投资其中的恒天然也大受冲击。

  时至今日,三鹿仍是恒天然心头挥之不去的一块伤痛。

  就在今年5月27日,四名内地三鹿毒奶粉受害患儿及其代理律师收到香港小额钱债审裁处判决书。根据该审裁处裁定,他们向原三鹿集团第二大股东恒天然品牌有限公司索赔一案中,其诉讼请求被驳回。

  这样的裁决让恒天然又一次化险为夷,但并不能中断两年间各方对于恒天然在“三聚氰胺”事件中责任的质疑。

  据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在庭审中供述,外方恒天然参与了多次错误决策,包括曾经默认继续生产销售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此外,据原三鹿集团副总经理王玉良供述,2008年8月13日,当三鹿决定继续出厂销售三聚氰胺含量在10毫克/千克以下的库存产品,并调集三聚氰胺含量在20毫克/千克左右的产品换回三聚氰胺含量更大的产品时,所参考的就是恒天然提供的“欧盟标准”,该“标准”允许每千克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不超过20毫克。

  当时将恒天然列为共同被告的其中一案的代理律师、德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季成曾告诉记者,在他们看来,上述供诉说明恒天然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中并不能置身事外。

  虽然恒天然最终从一系列赔偿和诉讼中脱身,但也不能摆脱财务上的教训:伴随三鹿的坍塌,恒天然在中国最大的投资——8.64亿元也灰飞烟灭。2009年2月下旬,恒天然对本报记者表态称,“恒天然已经对三鹿的全部投资价值进行减值”。

  三鹿,正是恒天然入华之后,投资的唯一一家乳制品加工企业。

  同时,恒天然自有的奶粉品牌安怡、安满,也因由三鹿经营、部分奶源由三鹿供应而退出中国市场。

  “我们应当知道,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到三鹿,还给中国老百姓、整个中国乳品业以及恒天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恒天然方面曾对本报表示。

  圣元新痛

  两年之后,圣元的激素事件再次将公众已经有所淡忘的恒天然推向前台。

  根据目前已经释放的公开信息,当前处于舆论旋涡中心的圣元仅仅是恒天然的客户,且圣元只有部分原料由恒天然提供。

  外界怀疑,如果圣元奶粉出问题,有可能的问题源之一就是原料奶粉,而恒天然作为圣元产品原料供应商,给人们留下了怀疑其原料出问题的空间。

  但在圣元“激素门”事发后,恒天然显得信心十足无所畏惧。它称,新西兰对使用激素生长促进剂(HGPs)喂养奶牛实行严格的法律限制,这也意味着新西兰生产的牛奶或牛奶产品并不需要定期接受质量检测。“我们对自己的产品质量保持100%信心。”恒天然称。

  圣元也作出了对恒天然有利的表态,但其闪烁其辞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事件”继续恶化并持续引来质疑。其中包括,圣元年报中的奶源地为新西兰,而其官网却说是来自欧盟。

  尽管迷雾重重,但目前尚无任何证据证明恒天然提供的全脂奶粉与这婴儿性早熟事件有关。不过在王丁棉看来,激素门对恒天然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无法避免。

  本报记者了解到,8月3日,恒天然第26次网上乳制品拍卖结束,与上次拍卖相比,三种合同期内所有乳品平均价格下跌8.3%。

  《亚洲华尔街日报》称,直到这个月,新西兰最大的公司恒天然公司还在朝全球食品业巨头的方向发展。但由于中国的毒牛奶丑闻,恒天然的勃勃雄心遭受了严重挫折。

  不仅如此,虽然恒天然试图通过发布声明撇清自己,但在王丁棉看来,恒天然的这份声明有一个致命伤,即指出其产品因为严格限制而不需要定期接受质量检测。“这里面是不是就会有漏网之鱼呢?他们(恒天然)是不是太过自信呢?”王丁棉反问道。

  而此前也有专家指出,根据美国相关法规,允许在养殖过程中在一定情况下使用激素,新西兰养殖奶牛在繁育配种阶段也会注射激素,只有欧盟采取放养模式,不允许使用激素。

  此外,外界也在盛传,恒天然也在世界各地和国内收购奶粉,这部分奶粉在国内被用来“出口转内销”,贴上恒天然的牌子又出口中国。

  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告诉记者,或许有这种可能性,或许用来出口东南亚,最后又转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