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就是读一座图书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9:51:51
读大学就是读一座图书馆  相关新闻
国家图书馆启动一期建筑改造…
王世伟、刘炜荣获文化部创新…
“第三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
第八届开放获取柏林国际会议…
第十一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
全民阅读 有望全民——广西“…
万名青少年入馆仪式在图书馆…
湖南:借阅人气攀升  自习座…
2010年全省市(州)公共图书…
江阴图书馆将推出电影节文明…
最新推荐
《 图书馆人资讯》2010年征…
[图文]湖南图书馆赴长春参…
贵阳市图书馆员合编科普读…
荆门市图书馆大楼新电梯喜…
[组图]荆门市图书馆、共享…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图书…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第…
春节期间停刊通知
[图文]“快乐寒假 快乐ABC…
书香湖南  悦读你我…
最新热点
《 图书馆人资讯》2010年征…
恭贺斋主与槐师喜结良缘!
第三代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研…
全国高职高专图书馆馆长20…
[组图]2010中国图书馆学会…
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在长召…
大二女生图书馆遭割喉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五版 …
关于第三代图书馆的几点思…
盛大“云中图书馆”昨上线…
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竹帛斋主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10-8-11
----- 原始邮件 -----
发件人: "QH Liu" <留法博士>
收件人:huanwen@mail.sysu.edu.cn
发送时间: 星期四, 2010年 8 月 05日 上午 1:03:08
主题: Bnf - Liu 读大学就是读一座图书馆
程先生:
您好!
我是□□(斋主注:以下涉及特别名称者,均用方框隐去)大学2008届古籍所毕业的硕士生,现在在巴黎攻读博士学位。学历史的自然和档案馆、图书馆打交道很多,学生对图书馆的新闻也偶尔关注一点,当然对您的大作也就略有拜读了,今日致信予您,多有冒昧。
话说六月份回国去宁夏图书馆看书编目录,是北大和宁夏考古所先生介绍与宁夏文化厅协助达成的,和国内图书馆打交道不甚容易(国图尤为如此),这次也是费了诸多周转才终于成行。虽说进行的很艰难,天天像个民工一样呆在地库里,打扫搬运,输入校对翻译,我倒是也乐于体会这种滋味。因为家在广州,本来准备去中大图书馆查朝鲜史料《燕行录》(贵校牛□□先生来法访问时,我们交谈甚好,他说起中大藏有此套书籍,当时我就觉得这馆长还真有眼光,并且这么低调,我知道复旦也有,但都是发表新闻通告大家的),顺便拜访我的老朋友梅□□和牛□□二位先生,但后来临时又必须去澳门参加一个交流会,一共在广州就只呆了两天,没去成中大,甚为可惜。不过我之前在法兰西学院汉学图书馆已经订了这套书,他们已经即可答复购买,速度之快,不得不让我感激的又带了些书回巴黎送给他们。说起这个,也有点意思,因为法国这边的老师对我服务甚好,我一直觉得不好意思,平时大陆来的“专家教授”数不胜数,各自抄完资料屁股一拍就高兴回国,然后就发表大作,说哪里哪里藏了宝贝,但甚少有人懂得图书馆的不易,不像台湾的学者还“有去有来”,尽力捐赠交换一些书籍,我觉得也应该尽点自己的力量,毕竟图书馆是大家的。所以,偶尔也自己带点书或者找资源要点书送过来,然后他们也就欣然逐次记录在那个老的发黄的捐赠小册子上,于是乎他们有什么新书一定会第一时间告诉我,我有什么需要的书,不管什么文字,只要向他们提就行了。我想这也就是读书人之间应有的正常交流罢。
个人一直“盲目固执”地认为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图书馆的水平、一个学校和图书馆的水平就是成绝对正比的,只不过国内各方神仙大家整天谈抄袭、谈去行政化、谈项目的多,正正经经能谈点图书馆的极少,好不容易看了您在南方周末发表有关大学图书馆藏书量问题的文章,顿时觉得眼前一亮,难怪听说近年众多高校堕落下去,唯独中大精神尚存,原来有这样一位智者坐阵,那就不足为怪了。很多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觉得就好像“怀才不遇”这个词一样,某种程度上在现代是个伪命题,或者就是个鬼话,大家读的书少了,不只是数量少,更重要是不同风格、不同语种的少,加上这少的可怜的几本书还都是被“精挑细选”或“重编”过的,加上我们又不重视翻译(还经常自己不翻译就算了,还高调地骂人家翻译的水平差,就好似整天自己不读书作文就算了,还整天没事找人家抄袭的证据,在这一点上,我一直觉得混日子不作为比犯错更可耻)和引进外文书籍,那我们书库这个“脑袋”当然也只有一再萎缩,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后来根据您的统计介绍的结果我一看,再次明确来巴黎是对了,记得当初来法国的时候,还在犹豫,国内留学都倾向于美国啊,拿个美国的文凭多好啊,英语还很international,来欧洲还要应付他们的傲慢,学习这些个拉丁文法文的。后来一想,自小读书不就是读图书馆嘛(做历史还得加一个档案馆),若是做理工科技或者当代研究我就毫不犹豫去美国了,我这个做历史的,特别是天主教与中国历史的,还准备长期做的(佩服不少人善于打一枪就换个地方,还每一枪一个项目一本大作,我自叹没这个能力),不来欧洲好像不行,还非来法国。法国大学虽然藏书和美国比,略有不足,但精华不少,并且法国国图还确实不错,并且欧洲难得的是有档案啊,现在记得去年去美国交流的时候,难怪美国的做历史哲学的大教授都和我慨叹,要珍惜巴黎。现在我对朋友戏言,原来一不小心,我这念书念的这比哈佛还哈佛啊(法国国图合其他各国的藏书,加上罗马、梵蒂冈及各地的档案,真是绝配)。
又想起前几天您接待台大客人的文章中,说起整修后的陈寅恪故居,记得我最早出国前,我还去那门前台阶上傻愣愣地坐过一个下午,那时好像还未整修,觉得很纳闷。陈先生早年在欧洲求学时,也游学巴黎,和早年间那些汉学家打过交道,如今他们那个年代收集保存的资料都还原封不动的保存在这里,我每次去汉学图书馆和亚洲学会的时候,都屡屡想起。
从未在法国国图花那么多时间来写电子邮件,真挚希望以后有机会去拜访您,以及您所照看的那些书。同时,也欢迎来法国交流,如有需要,也请随时来函告知,我将随时恭候先生,尽力效劳。
夏褀!
晚生暨同乡:刘□□ (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宗教学部,博士候选人)
于 法国国家图书馆 密特朗分馆
QH LIU
Doctorant de la section sciences religieuses
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Paris
Chambre 35, Residence Robert Garric
21 bd Jourdan
75014 Paris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程焕文"
To: "QH Liu" <留法博士>
Sent: Wednesday, August 11, 2010 10:17 AM
Subject: Re: Bnf - Liu 读大学就是读一座图书馆
QH:
你好!
来信拜悉,感同身受。法国的汉学研究如果没有那些宝贝,恐怕不会有长达一个世纪为世界学术界仰慕的地位。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没有展开论述,但是观点非常明确——资源为王、服务为妃、技术为婢。中国虽然有延绵数千年不断的正史历史记录,但是,中国的确不是一个爱书的国度,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仇恨书籍的国度。历朝历代政府虽然也干过一些编撰书籍的事,但是基本上都是粉饰,最主要的活儿还是禁书和毁书,作为中国文化最佳载体的图书的传承只能依赖民间士人,特别是藏书家的文化自觉,才得以苟且。百年前,中国新式图书馆创办时,其主要藏书均来自民间,即便是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今天的国图)在当时也不过是从政府那里接收了一套文津阁《四库全书》而已,因为这个原因还把门前的那条道路改名为文津街。今天想起来,总感觉到颇有些悲哀。中大图书馆的一点家底,得益于杜定友馆长和顾颉刚教授等前辈从民间的搜罗,我常以杜定友先生的“保存一切有文字的纸片”来警醒自己,并且试图影响其他图书馆的馆长们,但是效果有限。因为现在的馆长们都比较热衷于玩弄技术和服务创新,搞一些花架子。一个图书馆的好坏在根本上取决于其资源。中国国家图书馆无疑是中国最好的图书馆,虽然学术界,国内的和国际的,我还包括你,对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都颇有微词,甚至非常愤怒,但是,无论如何,凡是做真正学问的人,谁也绕不过国图,因为国图拥有独一无二的丰富资源。如是说来,学人对于国图的态度不过是因爱生恨,爱恨交加罢了。可怕的是,现在有不少图书馆连被学人恨的资格都没有了,因为在学人的大脑中这些图书馆根本就不存在。原因何在?没有学人所需的研究资料也,花里胡哨的技术和服务不过是取悦普通民众而已。如果国图没有这个优势,学界恐怕连看都不会去看一眼国图。如今国内的图书馆都热衷于搞数字化网络化,自我做馆长的12年,中大图书馆在此方面一直甘当落后分子,最多只是跟进,绝不引领潮流,我的使命就是尽最大努力把有限的经费尽可能地用于购买资源,特别是纸质资源和民间的文献。也许在我作古几十年后,学人在用到这些资料时还能偶尔记起我曾经做过这个图书馆的馆长。如此,则问心无愧了。迫于你的邮件太长,留学的时间非常宝贵,我不得不改变我简单回复邮件的习惯,多说了几句。抱歉。回国时,欢迎你来中大图书馆。如果法国有新出版的有价值的中国研究文献,请惠予推荐。谢谢!
顺颂近安!
程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