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LR新手教學教室 Lesson 8:感光度00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37:15
感光度(也就是ISO)指的是感光體對光線感受的能力。在傳統攝影時代,感光體就是底片,而在數位攝影的時代,相機則採用CCD或是CMOS作為感光原件。感光度越高(也就是ISO值越高)時,拍攝時所需要的光線就越少,感光度越低時,對拍攝時所需要的光線就越多。

一般我們常見的ISO數值有:
ISO50、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

當ISO的數值越高時,感光度就越強。目前入門級數位單眼相機的感光度通常從100起跳(NIKON為ISO 200),最高一般都有到ISO 1600的實力。

在每兩個相鄰的感光度號數之間,差異的感光能力是兩倍,也就是說,ISO100的感光能力是ISO50的兩倍,同樣的ISO1600的感光能力是ISO800的兩倍。這裡的計算方法,跟我們在前面課程中提到過的光圈和快門是一樣的。

感光度跟光圈、快門一樣,在兩個相鄰號數之間都有「一級」或是「一格」的差距。所以,我們在換算曝光量時,同樣的也可以把ISO帶進去裡面作變換。例如:

F2.8、1/60s、ISO 100 = F5.6、1/60s、ISO 400
(因為光圈減少了兩格的光量,所以右邊在ISO感光度上增加了兩格補回來)

提高感光度可以幫助我們在環境比較暗的場合來拍照,而不需要藉助閃光燈、或是大光圈的鏡頭來輔助,不過它也有一個很難令人忍受的缺點,就是當感光體的感光度越高,所拍攝出來的圖片粒子就會越粗造,畫面的雜訊也會增多。

一般數位單眼相機對雜訊及粗粒子的抑制能力,也是作能力評比時的一個重要評分依據。我們來看看在使用低感光度跟高感光度兩種情況下,畫面的雜訊跟粒子的差異有多大: 原圖,使用ISO 100來拍攝。

使用ISO 100拍攝時的局部放大圖,粒子比較細膩。

使用 ISO 800 時的放大圖,顆粒比較大,而雜訊也變多了。

從上面的局部放大畫面,可以見到提高感光度之後,對畫面產生的負面影響。一般如果拍攝者要求畫面的細緻度及高品質,在拍攝時就盡量不要使用高感光度的設定。這時因為光線不足勢必要拉長拍攝時間或是補光,所以閃光燈或是三腳架就成了必備的工具。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高感光度所造成的粗粒子有時反而可以拿來好好的運用,變成另外一種特殊的攝影效果。在以前傳統攝影的時代,有時為了要拍出粗粒子效果的照片,我們會特意使用高感光度的底片來拍攝,然後在沖片時再利用高溫縮短時間的方式,來增加雜訊及顆粒。現在只要在拍攝時簡單的設定一下感光度,然後在後製時,利用影像軟體再作一下處理,就可以獲得很棒的效果了。 利用用高ISO的雜訊跟粗顆粒,來製造不一樣的影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