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有望复制中国版“尤努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6:56:13

玉树有望复制中国版“尤努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1日 07:1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国“尤努斯”

  “一帮一”民间新样本

  2008年汶川地震后,何志毅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灾后重建时,方碑村95%的农房需重建,但村民普遍缺乏资金。何志毅和志愿者们入户调查发现,通过政府补贴、贷款、自筹等方式之后,村民们遇到一个普遍问题:重建款有1万-2万元的缺口。

  在赶赴方碑村近十次,调研数月之后,何志毅拿出了一份“一帮一”灾后乡村家园重建计划。与何志毅一起奔波此事的还有南开大学教授白长虹、北京大学教授王立彦、张红霞、王其文、张俊妮以及上海交大教授颜世富。

  何志毅负责牵头联系,并发动身边朋友,以“一帮一”的形式,无息借款给方碑村218户村民修农房,借款金额1万、2万元不等,分5年等额还清,并逐户签订借款协议。

  “一帮一”计划的初衷是探索一种灾后重建的援助模式。设计“一帮一”计划时,何志毅借鉴孟加拉国小额贷款“尤努斯模式”的五户联保方案。尤努斯模式是对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尤努斯开创的、针对贫困和低收入人群发放小额贷款的统称。尤努斯的银行依靠“联保贷款”模式,在贷款人没有提供任何抵押品的情况下,创下了高达98%的平均偿还率。以每5户农户组成一个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这是尤努斯模式最为经典的一项制度,已被广泛运用。

  村委会提供担保,农户把宅基地与土地使用权抵押给村委会,同时规定必须“五户联保”。它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保证了贷款的安全和持续性。如果其中一户还不起钱,其他四户替该户还钱。

  村民为了表示诚意,又想出一“招”:如果这户人家不还钱,则要交出土地使用权。土地总有收益,按照测算,方碑村一户人大概1.5亩土地,年收益大约2000元,村里雇人去做,做完把钱还给城里人。

  “制度上如此设计是为了防止恶意欠款,也是为了给他们一个压力。拿不拿到这个地契虽然不影响你的居住,但是在你心里还是有一点压力的,并不会真的把他们赶出房屋,没收他们的土地。我们也没权没收,但村委会作为担保人,有义务督促还款。”何志毅说。

  这种旨在“借”而不是“捐”、一户帮一户的新型公益创举得到了不少人士的认同,168位社会人士参与了这项计划,援建金额达到344.5万元。很快,第一期213户永久性住房在该模式的援助下得到重建,方碑村村民相比灾区其他地方更早地搬进了新家。

  绵阳近郊,一排白墙青瓦,川西风格的两层小楼整齐地矗立在路边。

  4月15日上午10时,四川安县黄土镇方碑村,一个简朴又感人的还款仪式在村庄进行。20万元现金交到了“一帮一”计划牵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何志毅手中。何教授说:“捧着沉甸甸的钞票,这份感动太深了!方碑村农民向全社会证明,中国的农民是讲诚信的!”

  在两年前的汶川地震中,紧挨着重灾区北川县的方碑村,一片废墟,95%的房屋倒塌。2008年6月,一群教授考察了方碑村,设计了“一帮一”的灾后重建计划,这个村庄成为灾区重建的一个民间实验样本。

  本报记者 周文天 四川报道

  援助“两步走”先安居再乐业

  “多亏了何教授们,我们才能比周围的村镇先完成重建。”方碑村书记李付军说,从2008年8月8日动工到春节,村里已经有218户村民住进了这种统一规划的小楼,他说,在某种意义上,何教授推进了方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但在何志毅的“一帮一”计划中,农民住房重建只是第一步。随着218户新农房的建成,农民随即面临生产发展资金的短缺。第二步,何志毅又提出了生产自救援助计划,即城里人再借钱给农民发展生产。第二步计划从4月15日启动,出借人表示,愿意将收到的还款再次借给农民。

  根据生产自救援助计划,原则上,方碑村所有农民都可以申请借款,但已经首次还款的诚信农民优先。借款金额分为5千元(发展种植业)和1万元(发展养殖业)两档。

  北京企业家任庆春详细介绍了硒米种植扶持规划,四川铁骑力士集团执行总裁李全介绍了樱桃谷鸭养殖项目。两位企业家均表示,将从资金、技术、包销渠道方面为方碑村农民提供全方位支持。近百户农民有意向参加硒米种植,全村预计用300亩地种植硒米。

  据测算,养1000只樱桃谷鸭需投入10万元,农民靠1万元养殖借款是不够的。何志毅打算做一个养殖大户生产援助方案,动员更多城市居民参与。

  出借人之一、南京某服装公司董事长花辉表想在方碑村建服装厂。在当天下午召开的村委会会议上,村组干部热议:“我们村出地,花总出资金和技术建服装厂,村民回来打工,这个事做得!”方碑村人已经意识到,出借人除了可以借钱给他们修房,还拥有巨大的资源帮他们发展产业经济。

  上海交大教授何志毅(右)接过村民20万元还款。本报记者 周文天 摄

  农民守诚信

  首期还款率91.9%

  在集体还款仪式上,70多名村民当场归还现金20万元,加上之前归还的现金及转账13.26万元,共计归还33.26万元,占应到期归还额36.2万元的91.9%;尚有9户村民未能及时归还借款,其中4户因家里遭遇特殊困难而被允许缓交,5户因年初饲养投入资金过大无法周转而缓交。虽然有困难,但这些村民都表示尽快想法筹钱,争取5月底前归还。

  村民李建华说,今年1月5日就提前还款。村民苏秀琼在“一帮一”中无息借了1万元,按契约规定,这次到期应还2000元。但她家庭十分困难,养兔场在地震中全部被毁,5岁的孙子先天性心脏病,做手术花了几万元。她还是从娘家兄弟处借来不足的1000元钱,还上了这笔款。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只有一句话:“做人要讲诚信。”

  北京紫光益天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庆春感动得现场落泪。他哽咽着说:“一个是现场的气氛让我感动,老百姓那么知恩、诚信。我们只是尽到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做得很少,老百姓却当作大恩,让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更大,需要做的还很多。第二个就是,我想起了地震刚发生后的方碑村,残垣断壁,人们悲痛、绝望。而现在,到处是一排排新房,那么漂亮;人们的笑脸,充满希望的生活!两个场景交织在我心头,让我感慨万千……这是感动和欣慰的泪水。”

  何志毅说:“两年过去了,村民们用诚信向关心灾区的热心人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试验之初,很多人质疑农民的信用,很多大学生连助学贷款都不还,一些地方的小额信贷还款也不理想,这种救灾借款能还吗?何志毅却坚定地认为,中国农民的诚信度不会差,关键在于方案设计和操作细则。

  “如果5年后能收回95%的借款,‘方碑村试验’就是成功的。”从4月15日的还款情况看,何志毅非常乐观,“到6月底,还款率可能会更高。”

  汶川地震后,在“一帮一”计划支持下,四川省安县黄土镇方碑村较快实现了灾后重建。

  本报记者 周文天 摄

  模式拟推广将复制到玉树灾区

  按照传统的救灾模式,最普遍的做法就是捐赠,但何志毅发现,这种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为什么捐赠这里不捐赠那里,当地政府跟他反复交流,担心他们过度捐赠了一个村或者两个村,使别的村产生强烈的反差,反而产生新的社会矛盾。”何志毅说,城里人已经捐过两三轮了,先到红十字会捐,然后单位又捐,回到家里街道又来捐,再用这种方式募资担子也重。

  “过度捐赠使村民产生依赖性。我们宁肯采取借的方法,使他们有尊严地站起来,而不是躺在社会的关爱上面被人家抬起来。”何志毅决定借钱给这些农民们。

  何志毅说,方碑村只是“一帮一”计划的一个示范点,还有很多“方碑村”需要援助。这个计划的初衷是帮助农民灾后建房,但“一帮一”可以赋予新的内涵,即可以扩大为生产援建、教育支助、产业经济发展等。方碑村的生产援建模式可以先在周边的村推广。

  “北川县漩坪乡正在搞玫瑰产业,农民急需资金援助,我们准备近期去调研,看能否推广生产援建模式。”何志毅说。

  这个试验如果最终能够在方碑村取得成功,它甚至可以在全国进行复制。所谓的“农村扶贫”将再也不是政府或者某些机构的专利,而可以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运动”。

  在灾后重建中,政府是阳光,企业是电光,个人是烛光——这是何志毅教授的“光电烛理论”。为了让更多村庄分享到多些“烛光”,他们将赴青海玉树灾区。何志毅表示,准备近期组织热心人士前往考察,看看能否在玉树找到类似方碑村的试验田。

  “一帮一”计划以一个非盈利组织为纽带,搭建起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助桥梁。从而让一个偏僻闭塞的村庄快速重建,乃至实现农业现代化,将全村人的收入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方碑村试验让我们看到了无数怀揣着责任与理想的企业与企业家、公众、知识分子,共同探索着让农民有尊严、可持续地摆脱贫困的道路。

  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表《教授们的村庄》一文认为,方碑村试验模仿孟加拉国尤努斯乡村银行模式,是带有强烈学术特征的乡村试验。吴晓波说,“这些教授们的村庄很平凡,很渺小,改变也很缓慢,但它们是这个国家的美好事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