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下的澳門傳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09:03

「一國兩制」下的澳門傳媒 

 

根據去年底澳門大學社會及人文科學學院傳播研究組所發表一份《傳媒與社會變遷調查研究 》,澳門傳媒在反映民意方面的表現最獲受訪者肯定,在推動社會改革、扮演官民溝通橋樑、監督政府、向政府出謀劃策、提供讓居民討論公共政策的論壇方面,都有所表現,發揮了相當全面的統合性角色。調查報告認為“澳門傳媒似是澳門政府和居民共同的‘ 盟友 ’”。

在媒介依賴上,研究認為,在提供澳門居民有關本地資訊時,本地的傳媒扮演著香港傳媒無法替代的角色。而傾向於倚賴澳門傳媒而非香港傳媒的受訪者,對澳門的前景比較樂觀。

1.澳門媒體回顧

澳門媒體的經營環境是相當艱苦的。以報業為例,澳門回歸前,上世紀九十年代中,由於治安不靖及地產泡沬爆破,導致經濟低迷,廣告市場收縮,報業經營困難,整體發展不平衡,形成一個獨特現象,具政治優勢及實力的一報獨大,市場佔有率高,遠遠拋離對手。一家報章約佔本地市場份額百份之八十,其餘報章分享其餘兩成銷售額。

一份報紙能成功,脫離不開當地的環境及政治現實。倘其模式被簡單模仿,則成了單一化的現象。言論空間收窄,在缺乏競爭環境下,容易產生長於宣傳而短於反映民眾心聲,重視喉舌功能而忽略耳目作用的流弊。

在有關國際、國內和香港的資訊上,香港的傳媒更受澳門居民依賴。港澳一衣帶水,港人港事,眾所關心,閱讀港報港刊,是生活所必須;經濟訊息、世界大事詳盡分析,林林種種的綜合性以至專業化港報港刊,提供多元化的選擇。街頭報攤可見,資本雄厚的強勢鄰埠傳媒消費壓倒本地弱勢傳媒。

2.前景展望

回歸後,營造多元化的輿論生存空間仍是現實所需,特區政府有關部門繼續採取對媒體扶持的政策,以一定的津貼制度,協助一些經濟困難的報紙渡過難關,希望在澳門經濟走出低谷後,因應市場發展,能重新定位,有所作為。

在互聯网廣泛應用的訊息時代,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挑戰下,多媒體時代的來臨,澳門媒體要不斷面對挑戰,作出改革。尤其是中國入世後,內地媒體發展迅速,輿論監察被譽為改革尖兵,言論空間不斷有所拓展。相形之下,由於澳門的經濟環境改善及多元化的均衡生態,還有待進步之中,言論市場處於相對保守狀態。加上市場狹窄,在三個賭牌的經營集團在未進入平衡發展之前,估計澳門報業暫時難再有新活力注入。

回歸後,澳門的小眾媒體刊物進入一個繁榮時期,由不同社團、政府機關主辦的各種期刊紛紛出現。不同的政府部門為做好公關工作,以更優厚的條件,吸納了不少有經驗的傳媒工作者進入政府部門。本地報業市場狹窄,投資乏力,在人才挽留方面,處於下風。尤幸近年來,澳門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兩岸的教育機構為澳門培養大量人才,有志投入新聞隊伍的受過專業培訓青年人大量增加,不愁無人才補充。

在多媒體的年代,各種媒體有必要重新整合,做大做強,作出各自的努力去爭取讀者。澳門印刷媒體與電子媒體的結合,正在走出新路。傳統報章利用互聯網吸引關心澳門的境外讀者,亦有與衛星電視合作,發揮影響力的嘗試。

澳門確立了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帶動經濟發展的政策,開始打破壟斷經營的路向,促進經濟發展多元化發展。澳門作為開放的自由港,重新發展區位優勢,及外向型經貿服務平台優勢,加強與珠江口西部鄰近地區合作。

澳門地方小,傳媒市場發展空間狹窄,但澳門媒體倘能不斷進步,利用在中國入世後對媒體市場逐步放寬的政策,有可能打開三角洲地區的市場,分享經濟發展最迅速的這個地區繼續繁榮的好處。

 

3.在“ 一國兩制”框架下

言論自由,媒體獨立運作,開放、多姿多彩的傳媒空間,是資本主義制度社會成功運作,構建比較公平的社會的必要基礎。緊貼時代脈搏,不斷取得突破和進步,有公信力、有影響力、有親和力、有權威性的媒體是社會的寶貴資產。社會需要公義,同時需要健康的媒體生存與發展環境,這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社會的重要元素。

澳門實踐“ 一國兩制 ”已近四年,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媒體運作,促進社會進步,和衷共濟、理解包容方面,有利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有不同於香港的獨特經驗。

一項研究報告指出,香港和澳門傳媒在性質上確有所不同。以對於澳門的報道為例,香港傳媒多以負面新聞為主,而澳門傳媒習於配合政府營造正面形象。

香港社會高透明度與法治有效運作,多元化政治生態下健全的輿論監督,本來是成功要素。但強勢媒體形成了獨特的權力。在社會因經濟急劇滑坡、民間積聚大量不滿情緒的特殊環境下,香港成為“示威之都 ”,政客但求出位,嘩眾取寵,為求取悅讀者受眾,敢罵便是敢言,非理性的聲音、無限上綱的言論大有市場。部分傳媒吵吵鬧鬧,被批評為但求銷數,唯恐天下不亂,不利民心凝聚;亦有低品味劣質化現象,令人非議。社會不團結、乏信心,負面因素破壞力顯而易見。

“ 一國兩制 ”下的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在各自原有的軌道上運行,日子尚淺,有不同的經驗,需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講究親和力、實事求是的澳門媒體運行的經驗,值得不斷總結。

4.烽煙節目與公共空間

澳門電台的熱線節目《澳門講場》是澳門收聽率最高的節目,是普羅大眾表達心聲,就社會事務及公共政策表達意見、反映民意的有效渠道;亦是政府上層決策者及各個工作部門聆聽民意、了解民情,因應進行改革調整,改進工作的重要管道之一。澳大的研究報告指出,“電台節目最能有效表達民意 ”。

公共空間的擴闊,公民意識的成長,民主社會的構建,全憑公眾參與投入。所謂“言為心聲,不吐不快 ”,《澳門講場》每日來電話公眾十分踴躍,有投訴,有表揚;有建議,有批評;有表達,當然也有發洩。愛憎分明的公眾意志,不論智愚的民意表達,証明電台節目的互動空間是個有效媒體。

在複雜的社會現象中,盡量還原事物的本質,尋求理性的判斷,以貼近現實,達至中肯的公允評論,籍以與公眾對話交流,推動社會共識的形成,以利形成公共政策。這是個人參與節目評論社會事務的出發點。節目受歡迎,以事實說明澳門人對澳門事務的關心和熱衷,這是特區時代的澳門新氣象。澳門要在穩定中發展,要形成一個敦促“在其位者謀其政 ”的社會氣氛,公眾的法眼監督及來自公眾的正面鼓勵,都是同時需要的。

電台熱線節目,提供了一個對話平台。

               200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