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走向公开是好还是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47:40
官场“潜规则”走向公开是好还是坏?山西阳泉市副市长王敬瑞出书《芝麻官悟语》,称对潜规则应顺应不顺从,副职要“说了动,挡得住,受得下”,官场永远不会风平浪静,云云。

  官员出书并不新鲜,官员也有爱好文学、附庸风雅的权利。但是,官员出书谈潜规则并不多见。“对潜规则应当顺应不顺从”的说法,自相矛盾,但在市长先生看来,似乎又有不同。或许,王敬瑞认为,顺应代表被迫,顺从体现主动。也就是对潜规则只能逆来顺受。如此表述,似乎是要表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遵守某些潜规则的同时,不忘为自己辩解仍有良心。对此,有看客恨其不争:既当婊子,又立牌坊!

  其实,人家能够公开自己江湖经历,也非毫无可取之处。明知潜规,又觉以己之力改变不了,这种无力感相信是许多官场人士皆有的。无力感也成为了卸责的理由——潜规则不是由某个人定的,冤无头债无主,还不能责众,遵守潜规则者,似乎都不用担责。因而,多数人选择随波逐流,这符合所谓的适者生存;少数人选择放弃离开,因为没有多少人愿意放弃各种特权。或者说,尽管官场的规则有许多不公平,但相对于平民,那不公就是小菜了,何况,当官还是能获得更多好处呢,不然考公务能成为一大热门吗?

  显然,官场潜规则的生命力在于具有梯级的“比较优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希望获得更大的优势,唯一的途径就是升迁,目标的明确性,既维护了领导的权威,又令官场缺少挑战权威的动能。换言之,如果你敢挑战上级,等于是告诉下级自己也可以被挑战,那还怎么混?唯上出路是,盼望自己最终能够“媳妇熬成婆”!

  不过,官场也有另类。明朝的海瑞是个大清官,也是被朝廷标榜的典范。但是,典范的另一个含义是曲高和寡,海瑞在被推向道德巅峰的同时,也成了官场中的“孤家寡人”。海瑞官至二品,死时家中只有十余两银钱,不够丧葬入殓之花费,这样的“英雄”是凄惨的。在清廉与道德被捧上神坛之时,或许真的也像神那样遥不可及了。可见,光唱清廉高调没有意义。社会越发正视官员的价值诉求,其实是一种进步。

  近些年,国内出现“个性官员”,他们“不走寻常路”的种种举措,或受到争议,或受到好评。个性官员受到各方关注,表明社会求变思想之强烈。个性官员的 “非常之举”之所以获得上级的默许,或许是出于“特区试点”的考虑。在改革开放初期,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一些前所未有的政策的施行以及观念的变革,对内陆地区后来的经济改革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许,在上层看来,一些个性官员的“超常施政”虽然有可能超出现有的行政机制框架、引发一些争议,但其终归是一种突破性尝试,无论是“试错”还是“试对”都可能给高层今后更大程度与范围的改革提供依据。

  个性官员不时受到高层提拔,反衬出高层努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扭转经济与行政改革“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积极尝试。潜规则的确存在并相当顽固,但并不意味着牢不可破。点滴的改革剑指着一系列不当的、过时的、偏狭的规则。当一种东西被作为攻击的对象,那就不该是“顺”的潮流了,有的人总能识时务先一步转身,所以才分出聪明与愚蠢来。 

(编辑: cra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