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设计?汪国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6:44:35

永恒的设计

 

                                  

    人物简介:

  汪国瑜,1919年生,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4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系。1947年应梁思成教授聘,一直执教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57年曾赴苏联考察访问,对宽银幕电影院进行了专题研究。

  汪国瑜在从事建筑教学和设计创作中,着重对大型公共建筑及民间建筑进行过研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曾参与了国家剧院、中国美术馆、石家庄火车站、人大常委会办公楼、民族大厦等公共建筑的设计。1956年参加“杭州华侨饭店”的设计竞赛并获一等奖,1981年设计了黄山云谷山庄。此外他的建筑绘画造诣很深,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了《建筑——人类生息的环境艺术》、《意匠探徽——建筑论文集》、《建筑绘画刍议》、《半窗话教》等文著,1994年出版《汪国瑜文集》。

 

串 场:每每瞻仰国徽,内心深处总会升起一种崇敬。凝望着红金两色构成的国徽形象,感觉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芒,是一种正直、高尚、轩昂而又亲切的气慨。因为国徽象征的是祖国不屈的尊严,代表的是崛起并腾飞的中华民族!今天走进我们栏目的就是一位与国徽密切相关的老人——汪国瑜。

解 说:在清华大学教师宿舍区里我们见到年近九旬的汪国瑜老人。家乡人的探访,让老人非常高兴,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老人的家中摆设古朴而明朗,书架上面摆放着一张一尺见方的国徽的彩色照片,显得十分醒目。在我们的询问下,老人告诉我们,他就是国徽的设计者之一。

主持人:请您给我们谈谈当时国徽设计的过程,好吗?

汪国瑜:那是在1950年,我们清华大学营建系在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先生带领下由八个人组成了国徽设计小组共同设计的。1949年秋,在周总理主持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上出台了《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面向全国征集方案,起止时间是710日到820日。经过审评,评定了国旗和国歌的方案,国徽由于初评都不满意,暂时停了下来。到19506月才开始继续征集方案。由于时间紧迫,周总理要求清华跟中央美院共同参加国徽设计竞赛,清华就由梁思成梁先生组织了我们几个人,成立了一个班子来设计。

主持人:从国徽的设计草图中,可以看出国徽包含了五星红旗、天安门、麦穗、稻穗、绸带、齿轮等内容,当时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放在国徽里面?

汪国瑜:国徽上的每一个图案都有她的象征意义,其中金色五星和天安门为国徽的主要内容,五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大团结,天安门象征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在这里宣告成立的新中国。红色作为天空象征无数先烈的流血牺牲,底下正中是一个完整的齿轮,两旁是稻麦穗,象征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穿过齿轮中心的大红丝结象征全国人民大团结。当时清华和中央美院进行了设计竞赛,后来还是清华大学获得了国徽设计竞赛的胜利,是周总理亲自拍板,亲自审定的,而且是在19506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毛主席亲自主持通过的。

主持人:设计国徽共花了多长时间?

汪国瑜:一共花了八天的时间。哎呦,那是很紧张的八天啊,几乎晚上没怎么睡觉,白天、黑夜地赶。那时候很紧张,比如说,这个天安门到底做多大?美院做的天安门,他们做的是透视的侧面照,我们用的是正面照。为什么用正面呢?因为正面能反映天安门正确的比例关系。还有齿轮,当时设计齿轮的时候,我们最早做得也不是很精确,就像城墙垛子一样,后来机械系的老师一看就说不像。我们就专门去机械系,借了书看,借了齿轮带回来做样子,所以现在,国徽上面的齿轮都是和真齿轮一样严格要求的。这些形象,不说的话别人都看不出来,我们都是费了很大劲的。

解 说: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作为新中国的建筑教育者,他们没有为自己欢呼,也没有要求什么,他甘于在平凡中体现自我,感悟人生。在清华的教师岗位上,汪老一干就是50多年,他乐意做一个园丁将知识与智慧广为传播,为社会能拥有更多人才而快乐。如今,老人已是桃李满天下,品味来自远方的声声问候,也许是他最幸福的事了。

主持人:清华大学是培养高层人才的基地和科研的基地,是现代学子的寻梦园,您一直没有离开过清华,对清华一定有着特别的感情?

汪国瑜:有感情,我在清华已经呆了58年,清华的山山水水我都非常熟悉,我在清华迎来国家解放,经历文化大革命,一直到退休再到现在,我的大半生都在清华度过的。我在清华的几十年,最大的成果就是我所培养的从第一个班到现在好多班的学生。这些学生一直对我都非常尊敬,非常好,外地他们有什么会,总是请我去参加。而且,每年校庆的时候,常常聚会就到我家里面来,来看我。现在,他们有的头发都白了,人老了,见了我还老师长老师短的称呼我。

主持人: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学生的眼里,您就是他们的严师慈父。

汪国瑜:我和学生的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我教学时,从来没有骂过我的学生,但是我的要求很严格,我要求的任务,你要完不成的话不行。包括带研究生,我除了规定题目外,规定每个星期定一个时间到我家里来,聊天、座谈。我有个观点,研究建筑不能只谈建筑,跟生活有关系的都得谈,包括文艺、书画、音乐、雕塑、文物考古、地理、历史都要有所了解。学生们都很喜欢、尊重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我觉得跟他们在一起,年轻多了,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得到很多有益的东西。

串 场:严中有慈、寓教于乐,身教重于言教是汪国瑜一贯遵守的教学原则。那份执著,那份热情使汪国瑜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永远学习的榜样。他在教学之外,曾参加国家剧院、中国美术馆、石家庄火车站、人大常委会办公楼、民族大厦等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1956年他参加的“杭州华侨饭店”的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更值得一提的是多获好评的黄山风景区云谷山庄,就是由他担任总设计师并亲自构思创作的。

主持人:黄山云谷山庄处在地势险峻的黄山山腰,海拔大约有900多米吧,当时的设计建造一定吃了不少苦?

汪国瑜:当时清华去的时候,我是最年长的,带了两个年轻的老师、七八个同学就到黄山去搞设计。我觉得在黄山盖宾馆,就一定要有安徽的风格。所以我们先到安徽一些民居采风,然后开始设计。我画好了几十张图,然后带到合肥送交省委书记、省长看,他们决定了以后,然后一步步带领同学作技术设计,最后就根据图来施工。这个建筑从1981年开始规划设计,经过三年做出来。然后是施工,黄山那个地方盖宾馆很不容易,风格上要采取徽州的形式,还有一点,黄山是个有名的风景区,原来的树木山势环境非常宝贵,你不能破坏它,你房子摆在那儿,不能把原来的树砍了。因此我们的设计很费劲,做到了把每一棵珍贵的树、每一块大石头都原样原位保留。所以后来有人评价说,黄山这个云谷山庄,面积虽然不是很大,只有200个床位,但是好像是从山上长出来的房子一样,就是跟原来的环境结合的比较好,听说一些东南亚一带的外宾还喜欢住那儿的房子,挺有趣味的。

解 说:黄山云谷山庄位于黄山风景区云谷寺,海拔大约800多米,总面积7800平方米。如今的黄山云谷山庄已不仅仅作为宾馆存在,它的旅游价值和文化品位将作为徽派山水、房屋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渊远流长。我们找到了当年参与建筑工作的见证者汪寒秋。他现在在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工作,谈及当年往事,他仍然激情满怀,对汪国瑜老人也是充满了崇敬和思念。

汪寒秋:老先生话语不多,个子也不高,虽然是老教授,在我们国家很有名,但是他没有架子,对人很热情。特别是我到黄山时年纪很轻,20岁左右,他对我很关心很照顾。另外,老先生当时60多岁,心脏也不太好,但他克服了山区生活的不便,亲自坐镇在现场,住在黄山,工地上也住,头尾加起来两年多。一些精华部分先生都亲自画,设计了一年多,图纸有700多张。近8000多平方米的面积出图量大,工作量很大。

解 说:作为山庄的主创者,汪国瑜老人在和我们交谈中,流露出几多快乐、几多欣慰。然而却也有许多遗憾。寻根问底,终于知道了这份遗憾的来源。就在设计黄山云谷山庄的时候,老人曾多次路过家乡泾县,但为了工作,他始终没有停留,只能透过车窗深情的看看那片他思念的土地。时过境迁,年已蹉跎,老人的乡愁也渐渐爬满心头……

      汪国瑜老人从小就有一个嗜好,喜欢画画,几十年来从未间断,虽未曾投师,也取得了许多的成就。他先后在石家庄、深圳、成都、重庆、杭州等地举办过八次画展。如今,退休后的老人空余时间多了,写写画画成了他寄怀消闲的一种生活乐趣。

汪国瑜:我现在画的画,一个是画建筑、一个是画风景山水,人物基本上不画,花卉也画得很少。画山水风景最多的就是画安徽的建筑山水;其次是四川,再其次就是学生请我到外地开会,也抽闲画点。我画黄山的画也不少。寄情于画,借画抒情吧!

解 说:青春和激情在岁月中慢慢老去,当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的时候,乡愁却在朦胧的思绪里越来越清晰。跨越世纪的老人以智慧和热情设计出他绚丽的人生,如果说缺憾,那定是老人无法完结的故乡之恋。身处异乡的老人,时常会遥望着南方默默无言,南方是他的家乡。信笔抒怀,一幅幅饱满的画面流露出的,正如诗中所云: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主持人:徐文清

                                  稿:肖   

                                  像:侯建民 肖 

                                     

                                   2005712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