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俗”离通俗究竟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16:04
成语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指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或者标准),才能够获得成功。眼下,在一个没有“三俗”判断标准的前提下掀起的一场名叫“反三俗”的“新道德运动”中,主流舆论是否一下子变成了“反三俗”的“正确舆论导向”,而沦入“反三俗”批评对象的代表性人物好像就是“口无遮拦”的相声艺人郭德纲。然而奇怪的是,对于郭德纲这种“三俗”人物的评价,在广泛的社会舆论中却出现了“并不认同”他是“三俗”人物的声音,甚至还有一些声音认为郭德纲是“通俗文化艺术的代表性人物”。面对主流舆论与某些社会舆论对“三俗”判断截然相反的看法,笔者不禁要问:“‘三俗’离通俗究竟有多远?”(特别说明,笔者并不欣赏郭德纲的任何表演和“口无遮拦”的大腕张狂性格)。

“三俗”( 低俗、庸俗、媚俗),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无疑是贬义词,而通俗则是一个中性的褒义词,有“雅俗共赏”的成语为证。“雅俗共赏”是指在对文化艺术的鉴赏与欣赏过程中,不论是有文化的“雅人”(包括权贵与富豪)还是没文化的“俗人”(地位低下的贫民百姓),都能够懂得和接受的文化艺术形式。换言之,不论是“高雅”的文化艺术还是“粗俗”的文化艺术,凡是能够变成“雅俗共赏”的文化艺术,自然而然也就变成了具有褒扬意思的通俗文化艺术了。由此可见,尽管郭德纲是一名“口无遮拦”的相声艺人并且还是由不少的主流媒体将其炒作捧红的,但是,他以“三俗”的表现方式所推出的诸多文化艺术作品,难道不也是“雅俗共赏”的“通俗”作品吗?不论是“雅人”还是“俗人”,敢说“看不懂”或者“无法接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不妨扪心自问:“‘三俗’离通俗究竟有多远?”

平心而论,在当今的多元社会中,只要是没有全社会广泛认同的“三俗”标准,那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成语告诉人们,在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其实“三俗”与通俗并没有多远的距离,而且很多时候“三俗”与通俗还可以“雅俗共赏”。类似的观点可查看笔者昨日(8月9日)《牢骚怪论:“三俗”的判断标准是什么?》一文。

上面说的是在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中有关缺乏“三俗”标准与通俗之间的社会认同问题,这也是仅限于道德层面的探讨性话题。不过,如果把“反三俗”的话题全方位地放在社会方方面面来说的话,必然就会引申出无限多的“反三俗”的话题了。诸如,贪官包二奶(甚至N奶)算“三俗”还是通俗?官商勾结欺压良善算“三俗”还是通俗?权力青睐金钱(资本)算“三俗”还是通俗?下级巴结上级算“三俗”还是通俗?贬低祖国吹捧外国算“三俗”还是通俗?吹捧富人贬低穷人算“三俗”还是通俗?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算“三俗”还是通俗?……等等等等有关“三俗”与通俗的比较,毫无疑问都会看到“‘三俗’离通俗究竟有多远”的另一种距离,那就是——很远很远,至少,绝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认为。换言之,在这样的比较中,社会为追求公平正义的道德判断绝不会缺席!总之,“‘三俗’离通俗究竟有多远”的话题,还真是一个既见仁见智又值得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