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三俗”文化为何有市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23:02:45
“三俗”文化何以大行其道
文章提交者:萧让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三俗”文化何以大行其道

                                                 萧让

     “在村儿里给寡妇挑水,在外边儿给寡妇捐钱,这辈子就跟寡妇有缘……”。这一段段俗不可耐、半荤不素的台词不是出自东北大车店那混杂着旱烟味儿、臭脚丫子味儿和尿碱味儿的热炕头儿上,而是出自代表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最高舞台——拥有亿万观众的央视春晚上。
      不知何时开始,“文艺界”改叫了“娱乐圈”,而以“庸俗、低俗、媚俗”为代表的“三俗”文化已经占居了中国文艺舞台的半壁江山,东北的三个卫星频道几乎成为“赵家班”的专场。
      中国有着由纳税人供养的全世界最庞大的专职从事宣传、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公务员队伍,有着“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宏伟文化战略,每年投入不计其数的专项经费,却在民间的“三俗”面前一败涂地,并时不时地助纣为虐,究竟为何?笔者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有三:
      其一,本能的选择。如果没有法律、道德、宗教和身体免疫力的约束,以人类原始的生理需求去支配社会活动,选择吃喝嫖赌的,肯定比选择无私奉献的人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学坏容易,学好难!文化对人们的感染和诱惑也一样,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没有比“三俗”的东西更能牵动他们最原始的那根儿兴奋神经,老郭只神兮兮一句“今儿晚上,咱们就说点儿电视台不让播的”,下面就已经掌声如雷了!如果允许影院公映A片、剧场表演性交,票房肯定超过“德云社”和“刘老根大舞台”!当人们的理想信念濒于崩溃、礼义廉耻荡然无存,把追求金钱与享乐做为唯一目标,大伙儿一起学坏的时候,崇尚“三俗”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二,美丑的颠覆。荀子曰:“其言善,其行恶,国妖也”。事迹感人的廉政典型是大贪污犯、光彩照人的十大女杰是“小三”、正襟危坐的人大代表是“黑老大”、深情甜美地倾诉“春天故事”的女歌唱家竟也如此堕落……官场、商场、娱乐圈到处都是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的潜规则。“国妖”现象的层出不穷,使人们原本纯洁的心灵不断受到愚弄和伤害,于是恶搞成了人们的一条渲泄渠道,美丑善恶在恶搞中被颠覆和混淆:正面典型受人冷落,而“芙蓉姐姐”、“范跑跑”、“凤姐”、“犀利哥”却火爆网络;有人宁愿听几声真实酣畅的驴叫,也不想听浅薄生硬的“亚克西”式赞美;听一个“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慷慨陈辞,还不如找一个“满口男盗女娼,满肚子男盗女娼”的“真小丑”开心取乐。人们追逐“三俗”,是他们心中曾经美丽圣洁的东西被击碎后,一种放任和绝望的选择。
     其三,现实的需要。“三俗”文化虽然既无思想内涵,又无积极的社会意义,但引人发笑是众所周之的。从这一点上看,“三俗”有着它重要的现实意义,那就是可以让人们在傻笑中忘记现实的不公、苦痛和烦恼,从而起到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作用。所以,“三俗”文化尽管麻醉百姓精神,退化民族素质,但在一个社会处于矛盾激化,灾难频发的时候,它无疑是一济缓解伤痛的最佳药方,起着饮鸩止渴的作用。所以,百姓需要它,为政者也需要它。
      话说回来,我本人何尝不是赵本山、郭德纲们的忠实粉丝,我何尝不想在笑声中麻醉神经,昏然入睡。但是,每当我偶尔听到“红梅赞”、“英雄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划船桨”那些优美弦律的时候,依旧会心潮澎湃,热泪盈眶,那久违了的感动和希望重新燃起,被“三俗”日渐污浊了的灵魂也得以瞬间的清澈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