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解“平天下”之平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05:27

试解“平天下”之平

南越王    发表于2010年08月02日 12:17 阅读(13)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最高道德理念,长期以来,人们对“平天下”有着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是“平定天下”“扫平天下”“荡平天下”,无论胸怀还是气魄,都是令人振奋而激昂的,那么儒家所说的“平天下”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礼记·大学》中关于平天下有这样的描述:“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 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这一段是讲平天下的方式,而核心讲的都是统治者或者说治国者的个人修养问题,做出孝悌的榜样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以及人的方式,进而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老百姓喜欢的,就尽力去做好,老百姓憎恶的,就要摒弃掉,这样才可以做民之父母。

看了这一段,似乎和平天下没什么关系,那么,《大学》中的平天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理念呢?《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谈到了修身为本的理念,但是天下究竟是个什么状态为最理想的状态呢?

《大学》没有给我们描绘这样的蓝图,但是在篇尾引用了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就是说大夫之家就不要看鸡、猪这些家禽家畜微薄的利益,要不然普通老百姓是没法生活的,卿大夫之家就不要去养牛羊,给中层人家生活空间,有采邑的公侯伯子们就不要蓄养善于聚敛财货的家臣,要以仁义为利益,不能以财货为利益,这才是美好的社会环境。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好的社会就是人各自安分,富裕者、高层者不要和穷苦者、下层者争利益,统治者不要聚敛财货,而要散财。所以“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除《大学》外,在《孟子》中关于平天下的理解,也有几处,孟子说:“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子夏说:“修身及家,平均天下。”其中子夏的话,应该和《大学》中的思想是一致的,那么他所提到的“平均天下”应该值得我们讨论。

结合《大学》中关于平天下的说法和子夏的平均天下,就容易理解了平天下真正的含义,那就是社会的均衡,各阶层的均衡和个体之间的融洽,所以,统治者要仁政,要爱民,百姓要亲其亲,长其长,以至于推以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和睦,官要以义为利,富不与穷争利,所以“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所以《论语》中孔子所提倡的“修己以安百姓”以及《孟子》提倡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都是一种愿望,一种“修身及家,平均天下”的理想。在《中庸》篇中,详细的介绍了平天下的理论:“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 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 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 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 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 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 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 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 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因此,平天下的意思是使天下平衡、均衡、和睦相处。也就是《大学》所说的“止于至善”的最高向往。《中庸》所提到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生存环境。所以,儒家倡导忠恕仁爱,亲亲贤贤,倡导礼义,相亲相爱,人人都要修身养性,这才是儒家所倡导的天下大同的仁爱思想,而不能理解成平定天下,或扫平天下。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