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必看的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0:49:23
安徽人必看的文章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710/11/178233_38021288.shtml#
http://www.shaoyangwang.com/zhidao/content/828574-3498462.html  首先安徽想问十一个问题:

    1.为什么京九线非要拐个弯从安徽绕过?不嫌麻烦吗?

    2.为什么91年大水非要炸安徽段长江堤坝? 安徽段能承受住洪峰啊!

    3.为什么建国以来国家工业基础建设投资中,安徽仅列全国倒数第二,比西藏略高,难道安徽的自然条件和西藏一个档次?

    4.为什么明清以来发达的江淮及皖南大地如今却一蹶不振?徽商也不见踪迹?

    5.为什么建国初列为东部开放省份的安徽现在又列为中部地区?

    6.为什么本来就属于长三角地区的安徽部分城市还要和人谈判才能再进入?替人泄洪时怎么没人感谢?

    7.为什么全国的媒体提到安徽人都是贬义词?却不知人才辈出的安徽大地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卓越贡献?

    8.为什么安徽人民总是推动全国成功改革的先发地,却轮不到首先发展?

    9.为什么安徽居于华东腹地,人口众多,却连一个副省级城市或一个计划单列市都没有?

    10.为什么安徽人只知道奉献?不知道索取?

    11.为什么每次淮河发洪水总是炸安徽的堤坝?为什么长江洪水时,还炸安徽?江苏人是人,上海人是人,河南人是人,湖北人也是人,试问,国家将安徽人至于何地?给安徽的,为何每次都只有八个字“上级决定,牺牲安徽”?

 

    2007年7月10日, 为保上游河南、下游江苏安全,安徽淮河王家坝开闸泄洪再一次淹没自己的家园。安徽人民又一次做出“弃小家、保大家”的伟大牺牲壮举,《安徽再次感动中国》的帖子在全国各大网站转载,引起全国人民普遍关注和大量回帖。

  回复的帖子除了安徽人民在网上痛斥央视主持人海霞说安徽人民面对开闸泄洪是带着过年的心情外,更多的安徽人民一直在网上讨论着、在反问着:为什么每一次开闸泄洪牺牲的总是安徽?贫穷、落后的安徽为什么一直都是负面新闻的报道?安徽的经济发展为何如此缓慢?到底是谁在抛弃安徽?还是安徽在抛弃谁?  

 
  国家抛弃了安徽?   

  1、国家为何一直要冷落安徽?   

  有人说:1978年前,中央对安徽的投资是排在倒数第二位的,仅比西藏多点。

  又有人说:安徽出了两代国家领导人,按道理领导人应该会照顾家乡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两代领导人出生地是在江苏,只是祖籍地是安徽宣城地区的(旌德县、绩溪县),出了领导人的安徽也并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

  给予政策重点扶持开发开放的地区 在国家宣布一轮又一轮的,为何没有安徽的名额?在东部沿海开放时,安徽被冷落成了西部,在西部大开发中,安徽被冷落又成了东部,在中部崛起时,又没有安徽的重头戏,安徽处在不东不西的尴尬省份,被人们戏称为“不是东西”!

 

  2、淮河污染严重和一次又一次洪水牺牲着安徽!    

  淮河给世人的印象不是“天灾”就是“人祸”,2007年7月10日,为保上游河南、下游江苏,安徽淮河王家坝开闸泄洪,又一次以大无畏的精神牺牲着自己,安徽,再一次感动中国:不管自己会承受多大的委屈,不管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安徽人民都愿意以大局为重,都愿意牺牲自己,保全国家。也许安徽只是一个贫瘠的省会,但它就这样,以自己的方式,感动中国 !

 

  那么安徽,为大局总共泄洪了多少次?

  1954、1956、1960、1968、1969、1971、1975、1982、1983、 1991、2003,还有2007——这已经是建国以来我们安徽12年第15次分洪了,安徽虽然贫穷,但是安徽人民又一次做出“弃小家、保大家”的伟大牺牲壮举,开闸泄洪淹没自己的家园,在中国,没有再比一次又一次的失去家园更痛苦了。洪水来时,房屋倒塌、残垣断壁、道路被冲、良田被毁;工厂、学校、家园、乡村都成废墟!一片狼藉...一片萧条...一片凄凉...

  

  上世纪五十年代,深知中国国情和对中国农民无限关爱的人民领袖毛主席提出“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的话语犹然回荡在耳,如果人民无限爱戴的主席在天有知,听说淮河又一次泛滥成灾,不知作何感想?今年夏天,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十届人大报告了中央56个部门违规资金高达348.53亿元,如果中央把这些巨额浪费的资金投入淮河水患的治理,也许淮河水利将大大改观,当然这也只是想像罢了,在这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两极分化的今天,谁又会来同情贫困的安徽人民呢?

  

  3、长三角为何一直对安徽紧关着大门?难道是嫌贫爱富?   

  目前中国最富有经济活力的当属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两省为两翼的长三角领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2006年,长三角GDP达到47493.9亿,占国内GDP(209407亿)的22.7%,成为中国目前最富裕的地区。那么面对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安徽是多么急切想加入长三角,目前以安徽经济发展势头最好的当属芜(湖)马(鞍山)铜(陵),这几年来,因毗邻长三角,经济发展很快,产业基础也越来越好,芜马铜地区集中了安徽最优秀的企业如奇瑞汽车集团、马钢集团、有色金属集团等特大型企业,早已做好准备加入长三角。从2003年开始,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铜陵、巢湖等城市就先后提出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申请,但由于安徽城市经济基础远远落后于长三角,在长三角“富人俱乐部”的大门外排队,得到的答复是:“长三角近期“不考虑扩容,待机再议”

  最接近长三角的安徽,从2003年开始一直努力着加入长三角,积极的把自己丰富的能源资源奉献给长三角,但是为何一直加入不了长三角呢?是国家不允许吗?还是长三角嫌贫爱富呢?  

  

    安徽,你被谁抛弃了?   

  外省人说:安徽有世界级的名山--黄山;有两条黄金水道---淮河、长江;有华东最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充足的人才资源;更让中部和西部等省份最羡慕的是安徽最接近长三角的,接受长三角的辐射和影响力是最多的,而且很有可能加入长三角。既然安徽有如此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能源资源与旅游资源以及充足的人才资源,那么最先农村改革开放的安徽为何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2006年,安徽GDP6149.9亿,中部六省排名第4位、全国排名第15位,人均GDP排在全国第28位,安徽无疑是华东、中部省份以至国内是最贫穷的。那么到底什么原因造成安徽发展如此缓慢呢?

  也许如梦初醒的安徽也感觉不能等待下去了,也就在新世纪,安徽也匆忙推出自己的发展规划!

  以2000年为例,安徽提出了打造“一线两点”的大合肥都市圈,形成以合肥、黄山为南北轴,沿江城市为东西轴的城市群,作为引领全省经济加速发展的龙头。这个城市群包括合肥、黄山、安庆、巢湖、芜湖等10座城市。在这一规划中,合肥谋求的地位是成为安徽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教中心。

  2002年,合肥提出打造“合肥—芜湖—安庆城市带”,即以合肥、芜湖、安庆为中心,以皖北、皖南为经济后盾,发展“合芜安”3小时都市经济圈。

  2003年,合肥撇开安庆,提出打造“合肥—芜湖都市圈”。

  2003年,合肥市首次提出了“合肥经济圈”概念,主要内容是以合肥为中心,与周边蚌埠、滁州、巢湖、芜湖等城市分工合作,发展经济圈,逐步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融合。

  2004年年末,合肥再提出“9+1”城市圈发展战略。即以合肥为中心,建立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淮南、六安、巢湖、滁州、池州1~2小时经济圈。

  但是多次设想、多个规划,左右摇摆不定的做法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全部无疾而终。综观中国其他省份,没有哪一个省份像安徽这样如此“史无前例”的翻来覆去打造所谓以合肥为中心的“都市经济圈”,其结果最终一一夭折。

  

  安徽省决策层为何一直要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经济圈里?沿江城市有著名的奇瑞汽车集团、马钢集团、有色金属集团、海螺集团这样特大型企业已经成为是安徽省内本土支柱性产业。相比下,合肥除了江淮汽车集团外,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光一时的本土企业荣事达、美菱、扬子都已雄风不再了,这些企业为何衰落了?当然是人的因素!

  南京现在把沿江城市群的芜湖、马鞍山、滁州、巢湖划为“南京都市经济圈”;徐州把蚌埠-淮南城市群的淮北、宿州划为“徐州经济都市圈”;杭州则把黄山划为“杭州经济都市圈”;在安徽的经济版图上,作为省会城市的合肥城市群,在中国15个城市群竞争力排名倒数第一位,长丰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对于合肥城市群的六安、巢湖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影响力及辐射力;在福布斯发布的2006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榜中合肥只排到第53位,比芜湖排名第38位还落后15个名次

  2007年,安徽省域竞争力在国内的排名第21位,下降达6位,成为国内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安徽未来的出路又将何去何从呢?

    

  守着众多的旅游资源和本地产业开发力度远远不够?   

  安徽不但人杰地灵,更有名山秀水,有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天柱山、“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世界文化遗产有黄山的西递、宏村;湖泊有太平湖、巢湖;更有出过两代国家领导人的文房四宝之乡---江南诗画之地的宣城地区,那么以皖南为例,既然拥有如此众多的旅游资源,为何不好好的利用和开发呢?

  然而事实上黄山旅游区门票收费太高,作为世界级的名山的黄山似乎跟杭州西湖学习呢?降低门票价格或者取消门票,以刺激更多海内外游客来黄山旅游,更能带动黄山的第三产业如服务业、餐饮业、住宿业、当地土特产业等兴旺发展起来,相对来说政府的税收也就大大的提高了!

  皖南既然有这么多丰富的旅游资源,几个城市如黄山、池州、宣城、安庆为何不联合起来打造以黄山、九华、天柱山、敬亭山为中心的皖南都市旅游圈呢?通过各自的定位和优势互补合作来定位发展有特色的旅游!

       

  谁在抛弃着安徽?   

  1、办事效率的低下   

  安徽办事效率低下是众所周知的,也是每一个安徽人民所深深体会的,有些政府部门对老百姓来说依然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形象!

  在安徽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位农民空着手去政府部门找人办事,接待他的办事干部见他两手空空,对他说:你先回去,你的事放在我们这里要研究研究几天。过了几天,这位农民又找到这位干部,这位干部看他还是两手空空,就说:等我们领导回来再研究研究几天。这位农民失望的回家后跟一位见过世面的邻居说:每次去政府部门办事怎么这么难?次去,都说要研究研究,到底给我办不办呀?这位邻居说:你真笨,研究研究这话你听不懂呀?“研究研究”是跟“烟酒烟酒”谐音呀,你不送烟酒,当然这事没人给你办呀!后来这位农民买了好烟好酒再找那位办事干部,事情就马上办好了!

     

  2、前仆后继的官员们接连落下马和一系列负面新闻事件的发生:严重的伤害着安徽人民的感情和败坏安徽的风气、形象!  

   这几年来,安徽官场正上演着前仆后继的官员接连落下马事件,已经成了国人认为安徽就是中国最大的贪污腐败温床滋生地,王怀忠、王昭耀、何闽旭、尚军、肖作新、杨枫、十八个县委书记、吴洪明,还有最近因出国旅游伪造国外邀请函的安徽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徐文艾等落马的事件!

  安徽阜阳政协副主席张西德状告《中国农民调查》事件;“毒茶叶”;“大头娃娃”;“阜阳特大假药事件”;及安徽华源“问题药”事件,以及今年6月份出现的安徽高考文科分数“漏统”事件等一系列负面新闻事件

  如果国家不采取铁腕手段清除这些疯狂贪婪腐败和隐藏的官员们,安徽未来的出路在哪里?作为在外漂泊的每一个游子们多么希望能听到家乡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美好事物报道的信息,然而我们听到的太多是负面的信息,也让每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未来失望甚至麻木、冷漠;

  不久前到有关阜阳嬗变的报道,阜阳大力清除腐败,努力改变自己的负面形象的好消息,然而时隔不久,阜阳又传出了耗资几千万建豪华白宫办公大楼的新闻事件,面对阜阳这个安徽最贫困的地区来说,哪里来的这么多的资金建豪华办公大楼?前后比较,到底是谁在抛弃着谁?每当听到外省人嘲笑安徽种种的不幸,每一个安徽游子们心如刀绞般疼痛!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徽商为何不能在本地开花结果?  

  全国各地民营企业生机勃勃、遍地开花的时候,为何在安徽的土地上也成不了气候?如南京雨润集团的老总:祝义才,他上世纪九十代在合肥创业的时候,遇到了种种刁难,最终他没办法,只好到南京创业,在南京他就能生根发芽,把雨润集团事业做的很大很大,成为著名的现代徽商代表之一。其他著名的徽商代表如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比亚迪集团总裁王传福,投身于网络游戏开发的史玉柱,都是离开安徽后做的比较杰出的徽商代表。为什么安徽人离开安徽,到外地发展就能如鱼得水,都能变成龙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境况呢?难道安徽的土壤不能让安徽人在本土企业吗?   安徽,是你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抛弃了你?   

  轻轻的安徽我走了,正如如我轻轻的来,你没有给我一丝快乐,我没有带走你一点关怀!

  曾经那些悲伤往事...让它随着时间而逝...我依旧是我,生活还得继续,安徽,只能作为我心疼中的记忆......

  这是一位安徽教师即将离开安徽带着爱恨交加的心情所写的诗!

  

  “马兰出走”事件发生后,作为马兰这样一位安徽文化艺术界的优秀代表,曾经把安徽黄梅戏带至辉煌顶峰,更给安徽带来极大的荣耀。然而这么优秀的黄梅戏演员代表却被安徽抛弃了,很多正义感的安徽人民和全国人民一直都在呼吁安徽把马兰请回去,然而安徽官员们对此无动于衷、充耳不闻!从某种意义上透视了安徽对人才的冷漠,“马兰出走”事件后的“安徽现象”,更加透视着安徽的体制机制等原因造成安徽这块土壤上留不住优秀的人才!

   一位安徽博士说:“安徽人出来是条龙,回去就是虫”。大量的人才由于得不到重用,纷纷离开安徽,到发达地区打拼、创业;优秀的、杰出的、成功的在发达地区买房安家落户,把自己的父母接过去,从此摆脱安徽的烙印,再也不回安徽了,安徽只是成了他们心中偶尔的回忆!

  两年多来,在长三角的行走中,遇到众多的安徽人士,当每个人谈起自己的未来时,有人说在上海安家、有人说在苏州安家、有人说在杭州安家,把户口迁出来,安徽再也不回去了,安徽,难道你注定是要被抛弃了吗?

  

    附:1.安徽的由来:安徽与江苏上海明朝同为南直隶,清初同属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有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2.南的哀伤:安徽长江以南地区,统称皖南。面积约3.58万平方公里,人口850万。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丽、地杰人灵、物产富饶,风景名胜星罗棋布.

 

    淮河和长江将安徽一分为三,分别是皖南、皖中和皖北。在人们的印象中安徽是相对落后的,其实落后的是皖北,皖中并不落后,皖南还相对发达,其发达程度不亚于江苏和浙江。 

    现在安徽的名声在外不是太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虽然安徽名声的败坏和皖北人有比较大的关系(这点不能不承认),但是皖北人并不以当安徽人为耻。相反,他们在对外交往中都自称“安徽人”,让外地人“刮目相看”。有人认为这是皖北人爱省的表现,不过他们说自己是安徽人还有另一层意思:“我是安徽人我怕谁!”外地人一看见此类以歪就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皖北兄弟,自然不敢与其相争,只好避之不及,但是心中对安徽又多了一层蔑视和偏见。很不幸,外地人对安徽的偏见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他们而起的,但是他们不仅没意识到,反而以此作为“通行证”愈演愈烈。

    皖南人则要小心谨慎的多。客观的说安徽名声的败坏和皖南人关系不大。但是皖南人无法阻止这一切,皖南和皖北差异巨大的人口数就决定了皖南没有办法拯救安徽。皖南人也是安徽人,他们在对外交往中同样受到了轻视和诬蔑。但是谁叫皖南和皖北都是安徽呢?这样皖南替皖北背黑锅的事自然不能幸免。皖南人是矛盾的,他们是安徽的中坚力量,理应在外堂堂正正的说自己是安徽人,然而现实中安徽糟糕的名声让他们失望,可这又不是他们造成的。即使他们想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也困难重重,因为皖北的人口太多了......一个阜阳,比皖南六市的人口总和还多。

  正因为如此,皖南人在外很多时候说自己是马鞍山人、芜湖人、铜陵人、黄山人、宣城人.......,但不说自己是安徽人。这样做也许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心里起码可以平衡一点。其实皖南人也很无奈,他们何尝不想堂堂正正的说自己是安徽人?可惜现在,很少有外省人知道安徽省里南北的差异......

  当外地游客来到黄山大发感慨:“这么好的山在安徽真是可惜了!”,当外地人看到奇瑞轿车不肖一顾:“安徽车,有什么好的?”皖南人的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而此时,在上海、在北京、在广州、在中国的某个大城市,皖北民工兄弟正在“光荣而自豪”的大喊一声:“我是安徽人我怕谁???”

    或者,如经济学家在关于各省人均GDP排名与分析中所说:“做为东部省份的安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我也不知道,可能跟该省政府及各地市政府的行事风格有关,以安徽的优异位置(紧邻长三角,又有长江过境),丰富的资源(煤,电,水利),应该是发达省份才对。”

 

    07年徽省国民生产总值(GDP)73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创12年来新高,超黑龙江省,位居全国14位;人均GDP为12015元,超西藏四川两省(区),位居全国25位,依旧处于华东六省一市倒数第一,中部六省倒数第一!  
梦笔生花
黄山云海涌动绚丽朝霞,生花梦笔蘸着长江浪花
江淮少风流洋洋洒洒;徽墨的清香,在那春风里散发
李白的诗韵流淌在桃花潭下,杏花村里有杜牧遥指的酒家
建安风骨中书写着绝代风华,诗书桐城里洋溢着多少风雅
垓下留着虞姬千年的牵挂,淮水传颂大禹永远的佳话
看不尽粉墙黛瓦,说不完画里人家
梦笔生花,生花梦笔,生花的梦笔挥洒出水墨图画
太平湖水倒映出岁月变化
九华山空灵禅静,香火佑天涯
小岗村手印化作年年报春花
大别山红土地逶迤在蓝天下
长桥似彩虹跨长江,天堑飞架
高速路如蛛网,编织着人间神话
看不尽高楼大厦,说不完小康人家
梦笔生花,生花梦笔,生花的梦笔描绘着江山如画
春满江淮,梦笔生花,古老的江淮,崛起的江淮,一路走好!


做为一个安徽人,看完这篇文章,
不禁心生感慨: 
  • 我亲爱的美丽的安徽,
  • 我该拿什么拯救你!
  • 如果,你是一个安徽人,如果你还深爱这片土地
  • 请转载,让更多人看见,让更多人了解!
  • 如果,你是一个安徽人,如果你还深爱这片土地
  • 请深思,请努力,为家乡尽自己的一份力!
  • 安徽,需要你!

安徽,需要我们?

无论你是谁 身处何地,

你看到之后还会无动于衷吗? 


(以下内容转载自不同的地方,略有不同,供参考)
 

 

安徽,你被谁抛弃
国家抛弃了安徽?
     1、国家为何一直要冷落安徽?
     有人说:1978年前,中央对安徽的投资是排在倒数第二位的,仅比西藏多点。在计划经济年代,安徽两淮煤矿以及铜陵的铜矿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都用在支援着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
      又有人说:安徽出了两代国家领导人,按道理领导人应该会照顾家乡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两代领导人出生地是在江苏,只是祖籍地是安徽宣城地区的(旌德县、绩溪县),出了领导人的安徽也并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
      1978年,party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1979年建立了深圳经济特区,以后相继建立了珠海、厦门、汕头、海南等经济特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东南沿海十四个城市开放开发,1990年,party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以上海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方针;九十年代中期,国务院宣布开发天津滨海新区,着力打造北方重要经济中心;1999年,中央宣布西部大开发,以雄厚的资金投入西部发展;2003年,国家宣布振兴东北,东北老工业基地又焕发生机;2005年,jiabao.wen总理确立中部崛起战略,武汉大都市圈和中原都市圈领跑中部崛起;2007年6月,中央确立重庆、成都为新一轮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
      在国家宣布一轮又一轮的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开发开放的地区,为何没有安徽的名额?在中央确立中部崛起的战略发展的计划里,安徽又不是一个重头区域。在东部沿海开放的时候,安徽被冷落成了西部,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安徽被冷落又成了东部,在中部崛起的战略发展,又没有安徽的重头戏,安徽处在不东不西的尴尬省份,被人们戏称为“不是东西”!
      有人说:安徽被国家定位为农业大省,注定发展是缓慢的。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因为安徽省的农村面貌,在全国十二个农业大省中是最富有代表性的;如果就农村的改革而言,安徽在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中,就更具有典型意义。被称作新中国农村三大改革的土地改革,“大包干”和农村税费改革,后两项改革,就源自安徽。前总理朱镕基就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在农业的问题上,在中央要对农业做出重大的决策时,我往往是会到安徽来调查研究的。可以说,我们许多成功的经验都是从安徽来的,安徽为中国的农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jiabao.wen总理也说过:“事关农村的政策问题,我就想到安徽来听听大家的意见”(来自《中国农民调查报告》)。
      从两位总理说过的话分析,如果国家需要出台农村方面的决策和方针问题,那么就要到安徽来调查研究,那么从这些话判断国家是否定位安徽就是中国农业大省的代表呢?如果依此判断国家把安徽定位于中国农村改革进步的模式,为何不对安徽农村进行重点投资而改革呢?然而事实上是国家对安徽农业方面并没有多少重点投资!国家为何一直要冷落安徽呢?
   
     2、淮河污染严重和一次又一次洪水牺牲着安徽!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的桐柏山,经过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至江苏省江都注入长江,河道全长1000公里。流域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6.69万平方公里,占35.8%。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淮河沿岸工厂的大量增加,污染日趋严重;从1994年国家开始集中整治淮河污染,但十年多来,前后投入达600亿资金(一说193亿),虽然整治略有些成效,但淮河的水质依然不见干净,至今沿岸人民特别是皖北人民还不能饮用淮河的水源,治理淮河的路依然漫长而艰巨!
    淮河给世人的印象不是“天灾”就是“人祸”,2007年7月10日,为保上游河南、下游江苏,安徽淮河王家坝开闸泄洪,又一次以大无畏的精神牺牲着自己,安徽,再一次感动中国:不管自己会承受多大的委屈,不管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安徽人民都愿意以大局为重,都愿意牺牲自己,保全国家。也许安徽只是一个贫瘠的省会,但它就这样,以自己的方式,感动中国 !
      那么安徽,为大局总共泄洪了多少次?
      1954、1956、1960、1968、1969、1971、1975、1982、1983、 1991、2003,还有2007——这已经是建国以来我们安徽12年第15次分洪了,安徽虽然贫穷,但是安徽人民又一次做出“弃小家、保大家”的伟大牺牲壮举,开闸泄洪淹没自己的家园,在中国,没有再比一次又一次的失去家园更痛苦了。洪水来时,房屋倒塌、残垣断壁、道路被冲、良田被毁;工厂、学校、家园、乡村都成废墟!一片狼藉...一片萧条...一片凄凉...
      那么国家对安徽这样本来就十分贫穷的农业大省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开闸泄洪,有没有通盘考虑过怎么样把泄洪区的人民迁移到安全的地方居住呢?既然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能建好,以目前盛世中国的财力能否把淮河水患治理好呢?如果不采取强有力手段和发扬大禹治水精神来治理淮河水患,那么必将导致安徽皖北有些地方将一直在贫困的基础线上循环!
     3、长三角为何一直对安徽紧关着大门?难道是嫌贫爱富?
     目前中国最富有经济活力的当属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两省为两翼的长三角领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2006年,长三角GDP达到47493.9亿,占国内GDP(209407亿)的22.7%,成为中国目前最富裕的地区。那么面对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安徽是多么急切想加入长三角,目前以安徽经济发展势头最好的当属芜(湖)马(鞍山)铜(陵),这几年来,因毗邻长三角,经济发展很快,产业基础也越来越好,芜马铜地区集中了安徽最优秀的企业如奇瑞汽车集团、马钢集团、有色金属集团等特大型企业,早已做好准备加入长三角。从2003年开始,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铜陵、巢湖等城市就先后提出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申请,但由于安徽城市经济基础远远落后于长三角,在长三角“富人俱乐部”的大门外排队,得到的答复是:“长三角近期“不考虑扩容,待机再议”,至今只能以“观察员”身份出现。
长三角现在自身矿产资源、能源、基础工业等已十分匮乏,近几年出现了地荒、电荒等情况。现在苏浙沪纷纷来找安徽合作,就是看中安徽丰富的能源资源,对于长三角来说,安徽的能源资源在华东无疑是最富有的,面对安徽这样有丰富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大省,对于上海、江苏、浙江这样极端缺乏能源的省市来说无疑是垂涎三尺的!
      2006年,上海市发改委主任蒋应时任沪皖能源合作领导小组组长。蒋应时为沪皖第一个能源开发合作项目——安徽淮南田集电厂——而忙碌。
      就在上海与安徽合作开发能源的时候,浙江已与安徽达成了“战略伙伴”关系。而在双方不久前签署的“加强经济技术战略合作”文件中发现,一直备受瞩目的“凤台煤电一体化”和潘集电厂项目赫然在目。
      面对上海与浙江在安徽大力投资的能源方面,江苏省方面也不甘示弱。“我们也在与安徽接触,希望能在电力合作上有所突破。”江苏省发改委一位不久前从安徽调研归来的人士透露,“投资规模在百亿以上。”
      众多专家和学者都提出把安徽和苏北扩容成为大长三角经济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更符合经济发展一体会的进程,然而《“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入会规程(建议稿)》出台了,人均GDP相对上海比值不低于20%、GDP总量相对上海的比值不低于5%、城市化水平不低于20%、经济联系强度系数不低于10等7项具体评价指标,以过高的门槛把安徽排斥在外。
      最接近长三角的安徽,从2003年开始一直努力着加入长三角,积极的把自己丰富的能源资源奉献给长三角,但是为何一直加入不了长三角呢?是国家不允许吗?还是长三角嫌贫爱富呢?
   
      安徽,你被谁抛弃了?
      外省人说:安徽有世界级的名山--黄山;有两条黄金水道---淮河、长江;有华东最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充足的人才资源;更让中部和西部等省份最羡慕的是安徽最接近长三角的,接受长三角的辐射和影响力是最多的,而且很有可能加入长三角。2006年,安徽GDP6149.9亿,中部六省排名第4位、全国排名第15位,人均GDP排在全国第28位,安徽无疑是华东、中部省份以至国内是最贫穷的。那么到底什么原因造成安徽发展如此缓慢呢?
   
     1、战略发展方向的错误定位?
     1990年,当party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后,上海市就提出开发的总战略:“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显而易见,开发浦东不只是为了浦东,也不只是为了上海,而是我国在经历了前十年经济特区和沿海十四个城市改革开放之后,进入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说到底,开发浦东是为了全国新一轮的发展。Dengxp同志对此曾有精确的论述,他在1991年就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到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1992年,他再次强调:上海开发了,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浦东开发后不久,江苏就向全省提出了上海开发浦东,江苏以什么样的实力和姿态进入21世纪的课题,迅速制定发展外向型经济规划。
    浙江要求全省人民认识开发浦东的重要性,提出加快建设沪杭高速公路,尽快使浙江的开发区与浦东连结。
    重庆和武汉意识上海浦东开发对沿长江流域的重要性,先后提出呼应上海浦东开发。
    1990年7月,也就是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两个多月之后,安徽省委、省go-vern-ment作出“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战略决策。
然而当时安徽省委制定的皖江开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何过了不久就没有声音了呢?就是战略发展方向的定位模糊和摇摆不定所导致的。
     面对江苏浙江两省全力对接上海浦东开发和其他省市意识到沿长江流域的重要性,此时的安徽沿江流域却是沉默寡言的旁观者,十多年的发展大好时机白白的浪费了!
     安徽过去几十年在构造所谓的“合肥经济圈”和“沿淮经济带”。正因为经济发展战略上的画地为牢和固步自封,致使沿长江流域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的关键起步阶段八十年代成为决策上的空白,沿江几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同一流域的苏南地区,面对上世纪八十年代毗邻的“苏南模式”和九十年代的“上海浦东开发”及“浙江模式”,相邻的皖江流域却是无动于衷的闭关自守者!
     当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开始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一直在沉浸过去小岗村辉煌的安徽如梦初醒,茫然四顾,发现周围的兄弟省份都在飞速的发展,东边的江浙两省早已把安徽甩的远远的,北边的河南在打造着中原经济圈,西部的湖北正建立大武汉都市圈,江西开发着昌九工业区!湖南打造长株潭城市群,在中部省份和全国其他省份振耳发聩大发展的时机里,唯有安徽经济大面积塌陷。
    也许如梦初醒的安徽也感觉不能等待下去了,也就在新世纪,安徽也匆忙推出自己的发展规划!
    以2000年为例,安徽提出了打造“一线两点”的大合肥都市圈,形成以合肥、黄山为南北轴,沿江城市为东西轴的城市群,作为引领全省经济加速发展的龙头。这个城市群包括合肥、黄山、安庆、巢湖、芜湖等10座城市。在这一规划中,合肥谋求的地位是成为安徽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教中心。
    2002年,合肥提出打造“合肥—芜湖—安庆城市带”,即以合肥、芜湖、安庆为中心,以皖北、皖南为经济后盾,发展“合芜安”3小时都市经济圈。
     2003年,合肥撇开安庆,提出打造“合肥—芜湖都市圈”。
     2003年,合肥市首次提出了“合肥经济圈”概念,主要内容是以合肥为中心,与周边蚌埠、滁州、巢湖、芜湖等城市分工合作,发展经济圈,逐步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融合。
     2004年年末,合肥再提出“9+1”城市圈发展战略。即以合肥为中心,建立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淮南、六安、巢湖、滁州、池州1~2小时经济圈。
     但是多次设想、多个规划,左右摇摆不定的做法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全部无疾而终。综观中国其他省份,没有哪一个省份像安徽这样如此“史无前例”的翻来覆去打造所谓以合肥为中心的“都市经济圈”,其结果最终一一夭折。
     安徽省决策层为何一直要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经济圈里?在安徽省内,目前还没有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经济大城市,那么在安徽省内必然选择省会城市来打造了,合肥在Mao.ZD时代出于战略考虑以小县城而作为安徽省会的,经过安徽几十年造血似的投资和扩张,就经济而言,无疑是省内最强的(06年GDP:1073.86亿),但由于不靠江不靠河,更是由于小县城发展起来,对其它城市的影响力显然不够,而沿江城市自己本身处于皖江的优势,毗邻长三角,发展速度很快,与长三角接轨是必然的,当然不会北上呼应合肥都市圈。作为沿江城市的芜湖、马鞍山、铜陵、巢湖、滁州如果单个跟合肥竞争,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沿江五市抱成团(06年五市GDP:1859.9亿),合肥又没法比较。由于合肥经济影响力太薄弱,沿江五市又不愿意服从合肥这个省会城市作为经济老大,所以注定合肥为中心的经济圈的必然失败。而且沿江城市有著名的奇瑞汽车集团、马钢集团、有色金属集团、海螺集团这样特大型企业已经成为是安徽省内本土支柱性产业。相比下,合肥除了江淮汽车集团外,曾经在上世纪****十年代风光一时的本土企业荣事达、美菱、扬子都已雄风不再了,这些企业为何衰落了?当然是人的因素!
也就在安徽省战略发展方向错误定位和摇摆不定的时间里,珠三角、长三角、环勃海湾、西部大开发、东北复兴、中部崛起等都在飞速的发展时候。也许处在东西部交汇尴尬定位的安徽感到不能再这样等待和反复下去了,于是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向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区,体制机制东接,产业东联,市场东扩,实现与苏浙沪无缝对接,做苏浙沪产业转移基地,为苏浙沪大工业配套加工制造业基地。
     2006年安徽省推出了东向接驳长三角,八百里沿江城市群,成员市:8个。由长江沿岸的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宣城、池州、滁州8市组成。 面积5.6万平方公里,占安徽省的40.3%;人口2120.3万,占全省的32.5%;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2254.5亿元,占全省的41.9%。相比于中部其它五省提出的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工业走廊、大太原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更易直接受长三角中心城市的辐射,争议徘徊多年来才定位的皖江城市带,似乎姗姗来迟了些?
     2007年3月,湖南省在京参加“两会”代表提出长株潭申报建立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由此被称为向国家申请“浦东特权”;武汉城市圈、中原经济圈努力领跑中部崛起的火车头;2007年6月,以重庆、成都为胜出的国家新一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立;
    面对其他省份经济圈纷纷向中央申请优惠倾斜政策重点支持和出现咄咄逼人的激烈竞争;安徽,为何从来没有向国家要政策的勇气呢?刚刚定位好的沿江城市群,现在又要搞合肥城市群、蚌埠-淮南城市群三足鼎立的形势,对于安徽这样贫穷大省有那么多的财力、人力、物力同时搞三大城市群吗?安徽经济发展的中心到底定位在哪里?安徽最接近长三角的皖南至今没有一条完整通向长三角的高速公路,把皖南丰富的旅游资源给白白的浪费了,在打造省内所谓条条高速公路通合肥的决策,为何安徽省决策层一直走不出以合肥为中心的经济怪圈呢? 
     南京现在把沿江城市群的芜湖、马鞍山、滁州、巢湖划为“南京都市经济圈”;徐州把蚌埠-淮南城市群的淮北、宿州划为“徐州经济都市圈”;杭州则把黄山划为“杭州经济都市圈”;在安徽的经济版图上,作为省会城市的合肥城市群,在中国15个城市群竞争力排名倒数第一位,她本身所辖的几个县依然贫穷,长丰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对于合肥城市群的六安、巢湖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影响力及辐射力;在福布斯发布的2006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榜中合肥只排到第53位,比芜湖排名第38位还落后15个名次。沿淮城市群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国土面积占全省28%,人口占全省44.2%。沿淮城市群特别是所辖广大乡村经济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是安徽经济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过去几十年以合肥为中心,以淮河为重点、希图以皖北经济发展带动皖南,可结果呢?跟苏南同处在长江南岸的皖南却依然发展缓慢,几十年错误及现在仍然继续定位的重北轻南发展所导致的恶果依然是这个农业大省的经济一直徘徊不前,曾在历史上商业灿烂一时的皖江流域却寂寞无闻了,面对武汉城市圈的挤压,沿江城市群和蚌埠-淮南城市群被“南京都市经济圈”和“徐州经济都市圈”所“瓜分”和“边缘化”,呈现出“四分五裂”的态式,合肥城市群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境地。
        2007年,安徽省域竞争力在国内的排名第21位,下降达6位,成为国内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安徽未来的出路又将何去何从呢?
       
     2、守着众多的旅游资源和本地产业开发力度远远不够?
     安徽不但人杰地灵,更有名山秀水,有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天柱山、“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世界文化遗产有黄山的西递、宏村;湖泊有太平湖、巢湖;更有出过两代国家领导人的文房四宝之乡---江南诗画之地的宣城地区,那么以皖南为例,既然拥有如此众多的旅游资源,为何不好好的利用和开发呢?
然而事实上黄山旅游区门票收费太高,作为世界级的名山的黄山似乎跟杭州西湖学习呢?降低门票价格或者取消门票,以刺激更多海内外游客来黄山旅游,更能带动黄山的第三产业如服务业、餐饮业、住宿业、当地土特产业等兴旺发展起来,相对来说go-vern-ment的税收也就大大的提高了!
      皖南既然有这么多丰富的旅游资源,几个城市如黄山、池州、宣城、安庆为何不联合起来打造以黄山、九华、天柱山、敬亭山为中心的皖南都市旅游圈呢?通过各自的定位和优势互补合作来定位发展有特色的旅游!
   
        
     谁在抛弃着安徽?
   
      1、办事效率的低下
     安徽办事效率低下是众所周知的,也是每一个安徽人民所深深体会的,有些go-vern-ment部门对老百姓来说依然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形象!
      2、前仆后继的官员们接连落下马和一系列负面新闻事件的发生:严重的伤害着安徽人民的感情和败坏安徽的风气、形象!
      这几年来,安徽官场正上演着前仆后继的官员接连落下马事件,已经成了国人认为安徽就是中国最大的贪污腐败温床滋生地,王怀忠、王昭耀、何闽旭、尚军、肖作新、杨枫、十八个县委书记、吴洪明,还有最近因出国旅游伪造国外邀请函的安徽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徐文艾等落马的事件!
      安徽阜阳政协副主席张西德状告《中国农民调查》事件;“毒茶叶”;“大头娃娃”;“阜阳特大假药事件”;及安徽华源“问题药”事件,以及今年6月份出现的安徽高考文科分数“漏统”事件等一系列负面新闻事件
      前仆后继的官员接连落下马牵出一大堆腐败窝案,触目惊心、世所罕见!再加上一系列负面新闻事件,把一个本来就已十分贫穷的安徽折腾的贫上加贫、雪上加霜,弄的全省上下乌烟瘴气、声名狼藉!严重伤害着安徽人民的感情,严重败坏安徽的形象和风气,让安徽人民承受太多舆论方面的心头之痛!
      如果国家不采取铁腕手段清除这些疯狂贪婪腐败和隐藏的官员们,安徽未来的出路在哪里?作为在外漂泊的每一个游子们多么希望能听到家乡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美好事物报道的信息,然而我们听到的太多是负面的信息,也让每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未来失望甚至麻木、冷漠;
      不久前到有关阜阳嬗变的报道,阜阳大力清除腐败,努力改变自己的负面形象的好消息,然而时隔不久,阜阳又传出了耗资几千万建豪华白宫办公大楼的新闻事件,面对阜阳这个安徽最贫困的地区来说,哪里来的这么多的资金建豪华办公大楼?前后比较,到底是谁在抛弃着谁?每当听到外省人嘲笑安徽种种的不幸,每一个安徽游子们心如刀绞般疼痛!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徽商为何不能在本地开花结果?
   
      全国各地民营企业生机勃勃、遍地开花的时候,为何民营企业在安徽的土地上也成不了气候?如南京雨润集团的老总:祝义才,他上世纪九十代在合肥创业的时候,遇到了种种刁难,最终他没办法,只好到南京创业,在南京他就能生根发芽,把雨润集团事业做的很大很大,成为著名的现代徽商代表之一。为什么安徽人离开安徽,到外地发展就能如鱼得水,都能变成龙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境况呢?难道安徽的土壤不能让安徽人在本土企业吗?其他著名的徽商代表如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比亚迪集团总裁王传福,投身于网络游戏开发的史玉柱,都是离开安徽后做的比较杰出的徽商代表
安徽,是你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抛弃了你?
   
      轻轻的安徽我走了,正如如我轻轻的来,你没有给我一丝快乐,我没有带走你一点关怀!
      曾经那些悲伤往事...让它随着时间而逝...我依旧是我,生活还得继续,安徽,只能作为我心疼中的记忆......
      这是一位安徽教师即将离开安徽带着爱恨交加的心情所写的诗!
   
      “马兰出走”事件发生后,作为马兰这样一位安徽文化艺术界的优秀代表,曾经把安徽黄梅戏带至辉煌顶峰,更给安徽带来极大的荣耀。然而这么优秀的黄梅戏演员代表却被安徽抛弃了,很多正义感的安徽人民和全国人民一直都在呼吁安徽把马兰请回去,然而安徽官员们对此无动于衷、充耳不闻!从某种意义上透视了安徽对人才的冷漠,“马兰出走”事件后的“安徽现象”,更加透视着安徽的体制机制等原因造成安徽这块土壤上留不住优秀的人才!
      一位安徽博士说:“安徽人出来是条龙,回去就是虫”。大量的人才由于得不到重用,纷纷离开安徽,到发达地区打拼、创业;优秀的、杰出的、成功的在发达地区买房安家落户,把自己的父母接过去,从此摆脱安徽的烙印,再也不回安徽了,安徽只是成了他们心中偶尔的回忆!
      两年多来,在长三角的行走中,遇到众多的安徽人士,当每个人谈起自己的未来时,有人说在上海安家、有人说在苏州安家、有人说在杭州安家,把户口迁出来,安徽再也不回去了,安徽,难道你注定是要被抛弃了吗?
07年安徽省国民生产总值(GDP)73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创12年来新高,超黑龙江省,位居全国14位;人均GDP为12015元,超西藏四川两省(区),位居全国25位,依旧处于华东六省一市倒数第一,中部六省倒数第一!

梦笔生花
黄山云海涌动绚丽朝霞,生花梦笔蘸着长江浪花
江淮少风流洋洋洒洒;徽墨的清香,在那春风里散发
李白的诗韵流淌在桃花潭下,杏花村里有杜牧遥指的酒家
建安风骨中书写着绝代风华,诗书桐城里洋溢着多少风雅
垓下留着虞姬千年的牵挂,淮水传颂大禹永远的佳话
看不尽粉墙黛瓦,说不完画里人家
梦笔生花,生花梦笔,生花的梦笔挥洒出水墨图画
太平湖水倒映出岁月变化
九华山空灵禅静,香火佑天涯
小岗村手印化作年年报春花
大别山红土地逶迤在蓝天下
长桥似彩虹跨长江,天堑飞架
高速路如蛛网,编织着人间神话
看不尽高楼大厦,说不完小康人家
梦笔生花,生花梦笔,生花的梦笔描绘着江山如画
春满江淮,梦笔生花,古老的江淮,崛起的江淮,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