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东:做计算机的主人,还是奴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01:28
方兴东:做计算机的主人,还是奴隶出处:IT时代周刊 | 2007-7-25 17:40:03 | 阅读 885 次“苹果是我生命中的毒药。”这曾经让我们迷惑不解的语句,将我们引入沃兹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人生最本原的东西,其实并不在世界上最喧嚣的地方
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兼董事长/方兴东(供《IT时代周刊》专稿)
苹果电脑联合创始人之一的沃兹说:“苹果是我生命中的毒药。”这曾经让我们迷惑不解的语句,将我们引入沃兹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人生最本原的东西,其实并不在世界上最喧嚣的地方
当美国《洛杉矶时报》评选出了“本世纪经济领域50名最有影响力人物”时,大名鼎鼎的乔布斯与一个人们并不熟识的名字“沃兹”并列第5。该报将2人的主要贡献总结为: “创办苹果电脑,苹果I和苹果II的出现带动了全球个人电脑普及应用浪潮,并迫使IBM PC于1981年面世。”沃兹是谁?
让我们先来回溯一下30年前在硅谷掀起的PC革命浪潮。30年来,无数人为这场革命奉献了青春和智慧,也有无数人因为这场革命而名利双收。这其中,有3个名字值得后来者铭记。前2个我们非常熟悉:一个就是当今时代的首富和偶像,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一个是另一个偶像,苹果CEO史蒂芬·乔布斯。而另一个,是早已经被主流大众所遗忘的斯蒂芬·沃兹。
如今,沃兹成了3人中第1个向我们讲述那段历程的人。对IT行业管理者、高科技爱好者、“奇客”(Geek,指依赖电脑和网络生活的人,尤其是那些有较高电脑能力的人)、技术人员以及任何一位对发明创造有着非凡热情的人们来说,《我是沃兹》是一本难能可贵的参考书。
30年前,3位20多岁,同样是电脑“奇客”的小伙子,一样充满理想,个性叛逆而孤僻;一样满怀激情,反文化和反主流。盖茨与艾伦在1975年共同创办了微软,成为PC软件霸主;而乔布斯与沃兹于1976年创办了苹果,掀起了电脑硬件的冲击波。
但30年之后,每个人的境遇却已截然不同:盖茨已经当了10多年的世界首富,至今是世界关注的偶像;乔布斯以iPod掀起了苹果的第2次高潮,堪称高科技史上的奇迹。虽然身患癌症,但依然奋战在第1线。而沃兹,已经有20年走出聚光灯,淡出人们的视野。沃兹在不断反思:“现在计算机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我时常问自己:我是计算机的主人吗?现在我想自己更像是它的奴隶。我们不得不跟着它跑,这不是我们当初追求的目标。”他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中,给自己的最新定位是:“硅谷图腾和慈善家,爱好儿童和狗。”
可以说,盖茨是达尔文商业主义的最佳典范,通过建立全新的软件业规则,在垄断和封闭中获取了最大的利润;而乔布斯是硅谷高科技商业主义的代表,以不断的创新和变革,抗拒被新力量边缘化的危险,而不断遭遇挫折,又不断奇迹般复苏。而沃兹,他是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一个人文主义者。从人性的角度看,他是高人一筹(盖茨也要步他后尘,今后以慈善为主)。从商业角度来说,他是消极的,他选择了一条注定远离主流,被主流遗忘的道路。
在硅谷,一个人要赢得好名声远比赢得大把的钱财困难得多,因为财富是声名鹊起的基本条件。而要赢得财富,就必须勾心斗角,逐利而为。因此无论是苹果的乔布斯、微软的盖茨、Oracle的埃里森还是英特尔的格鲁夫,都只能在当地获得毁誉参半的名声。但是,如果在硅谷还有唯一一位大家公认的“好人”,那么这个人肯定非沃兹莫属。
比如另一位重要的软件先驱加里·基尔多尔(微软赖以起家的DOS操作系统就是他发明的),始终认为沃兹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是他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而那个乔布斯只不过是个摆地摊的小商贩而已。“我之所以敬佩沃兹,”另一个软件奇才,Lotus创始人米奇·卡普尔说,“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愉快地从事着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快乐地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
30年以后,沃兹还是30年前的沃兹。在他眼中,黑客文化的内涵恰恰就是苹果赖以生存的源动力和精神支柱,就像他在书中所回忆的,“在苹果的每一项发明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那种‘家酿计算机俱乐部’中独有的黑客精神,在苹果的最具标志性和里程碑式的3大产品(Apple II、Mac和iPod)中,这种革命性的类似于嬉皮士们发疯般的颠覆行为一次次地决定和改变着苹果的命运。”
本书还原了30年前那场革命的细节,细致到栩栩如生的境地。描写苹果和硅谷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关于苹果和2位创始人的趣闻轶事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沃兹说,很多都是错误的,他有责任把真相告诉大家。那场历史,不仅仅是历史,那些珍贵的历史记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当今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革命和未来新技术革命。
而对于我们读者而言,比细节和事实更重要的是,人生不仅只有一种价值取向,成功不仅只有一个标准。走入沃兹的世界,你就可以感受到,人生最本原的东西,其实并不在世界最喧嚣的地方,也不在最辉煌的一刻。
沃兹直率地承认,自己并不适于当今的计算机商业。他认为计算机业的创造性已经被人为的商业目的破坏了,利益驱动决定了发展的节奏。疯狂的升级使更多的人无法真正享用计算机。他盼望着摩尔定律能尽快寿终正寝。使每一台PC都能像课桌一样用上20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人手一台。
“你还想设计计算机吗?”
“想,当然想。但我永远不会真的去做。”
当年,他在伯克利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表示:“人性必胜!技术天才一定能够拯救人类。”如今,这依然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任务,或者依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总有人在不懈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