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朵丹霞”申遗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6:18:14
2010年08月03日01:57  新京报  
          福建泰宁,以典型的青年期丹霞地貌为主体。
         贵州赤水,它是六个项目中地理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区域。
          湖南崀山,它以突起的山峰状丹霞地貌为特征。   
           江西龙虎山,它是中国丹霞地貌中发育最好的地区。
              浙江江郎山,该地区是“中国丹霞”发展到老年期的代表。
         广东丹霞山,“中国丹霞”的命名最初就源于此。

 

  本报讯 (记者李健亚) 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中国另一申报项目“中国丹霞”成为新一处世界自然遗产。昨日早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大会上,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中国丹霞”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   六处“捆绑”成为我国第40项世界遗产,这也是我国世界遗产项目中跨省最多的项目。  据悉,“中国丹霞”成为我国第40处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8项、自然遗产8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中国丹霞”也是中国的第8项世界自然遗产。

  成功关键     独特的地貌景观

  记者从世界遗产官方网站了解到,此次中国丹霞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可,认为其符合世界自然遗产两条标准。     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整体为 临水型峰丛---峰林景观,被天然森林广泛覆盖。构成丹山--碧水--绿树--白云的最佳景观组合,是中国和世界上最美丽的丹霞景观的例证。符合了世界遗产第七条标准“绝妙的自然现象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区”。

  与此同时,中国丹霞各红层盆地清楚地记载了白垩纪以来中国南方区域地壳演化的历史,发育了一种具有全球性突出普遍价值的特殊地貌景观,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独特的自然区域。     而这恰恰也吻合了世界遗产第八条标准“是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包括生命的记载和地貌演变中的发展过程或显著的地质、地貌特征”。

  申遗意义     特殊“丹霞”走出国门

  在世界上,地质学家把形成此类地貌的偏红色河湖相沉积岩统称为“红层”,红层上发育的地貌被称为“红层地貌”。         在中国,这种带有“玫瑰色的云彩”的地貌则被很特别的命名为“丹霞地貌”。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谢凝高告诉记者,在全球都有“红层地貌”,而以中国分部最广,并且中国的红层地貌有自己的特色。

  对于此次申遗,中国丹霞申遗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彭华指出,以“中国丹霞”系列提名的方式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意味着“丹霞”这一由中国学者发现、命名的地貌和概念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这是丹霞地貌走出国门的一个途径。

  而“中国丹霞”申遗的牵头单位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告诉记者,“今年申报成功,不但表明中国丹霞六个提名地的遗产价值的独特性、完整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同时为中国赢得了又一个国际品牌”。

  ■ 各地反应 申遗后加大环境保护

  据了解,由于赤水丹霞提名地金沙沟保护区内保留了罕见的、与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桫椤,其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因此景区内还专门建立了桫椤博物馆展示沙盘。    福建泰宁县常务副县长、申遗办主任郑剑波介绍,申遗成功后,为保护丹霞地貌的自然性和原生性,严格控制景区人数,让旅游业发展与世界遗产原生性、自然性相适应。

  ■ 中国丹霞介绍 ——

  “丹霞地貌”这一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由中国地质学家陈国达、冯景兰提出,这种地貌发育在大陆陆相红色沉积层上,由于受到构造抬升和气候、侵蚀、风化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以赤壁丹山、峰林峡谷为特征的独特景观,因“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命名。     本次六个共同申报的提名地是经过科学研究和分析确定的最具代表性的丹霞区域,系列提名完整地展示了丹霞地貌从“青年期”到“壮年期”再到“老年期”的地貌演化过程,是丹霞地貌从“侵蚀量最小”到“侵蚀量最大”的最佳例证。
           很多崀山人还记得,1992年春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丹霞地貌学说的创始人陈国达先生应邀来崀山考察。    一进山,老人的步履就加快了,快得你简直看不出这是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这个以一生的生命来洞察大地秘密的老人,一直眼睁睁地看着,他和我们一样,震撼了,震惊了,又不停地感叹,惋惜,他来得太晚了。他说,当初如果不是先到广东的丹霞山而是湖南崀山,那么世界地质史上就无丹霞地貌而只有崀山地貌了。这并非厚此薄彼,科学,乃天下之公器,这是一个科学家最基本的良知。老人如此赞美崀山,只因为在地球上的同类地貌中崀山比丹霞山更为奇特,更典型,这种迟到的发现,让他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感觉。一直到依依不舍的告别崀山时,他还在一个劲的赞叹崀山是“丹霞之魂,国之瑰宝。”        这里有必要追溯一下“丹霞”的来历——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这就是“丹霞”的词源,语出曹丕的《芙蓉池作诗》,意指天上绚烂的彩霞。
    在中国古代,丹霞首先是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中国人对丹霞地貌的钟情由来已久,这可能是缘于华夏民族对红黄色系的崇拜。  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火,是熊熊燃烧的能量,是兴旺,是血气方刚,是上升,也是吉祥。黄色在中国帝王的心中代表着皇权和万物的基础。因此,在中国,道教、佛教、书院偏爱丹霞,道教初创时所涉及到的几个道场,都清一色在丹霞地区。道教名山多与丹霞重叠,佛徒释子也钟爱丹霞,我国现存十米以上的大佛有四十多座,其中建造于丹霞地貌区的就有二十八座。而儒家的代表性建筑书院也与丹霞携手。宋代的书院密集区与丹霞地貌密集区一致,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南方四省。
        在地质和地貌学层面上,丹霞可以定义如下:丹霞是一种形成于西太平洋活性大陆边缘断陷盆地极厚沉积物上的地貌景观。它主要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反映了一个干热气候条件下的氧化陆相湖盆沉积环境。这些沉积层经历了区域地壳抬升、剧烈的断裂、流水的深度切割侵蚀、块体运动、风化和溶蚀作用,塑造了群峰、崖壁以及峡谷等有着极大景观美的绝妙景观。中国丹霞景观包括了一个地貌系列:从地貌不太显著,下切不太发育的青年期,到迷宫般的峰群和峡谷发育较好的壮年期,到以大范围低地和广泛河流体系围绕的孤峰为特征的老年期。        地学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偏红色的河湖相沉积岩统称为“红层”,红层上所发育的地貌被统称为“红层地貌”,丹霞地貌是“红层地貌”的一种。  学者们规定“丹崖”的高度应大于十米,才能显现出丹霞地貌的雄、险、奇、秀;“丹崖”的坡度则应满足悬崖坡的条件,55°至90°之间,高度与坡度低于这个标准的丹崖不能算是丹霞地貌,应归于到红层地貌。

  ■ 遗珠

  据2010年的最新数据,中国丹霞总数达790处,集中分布在东南部、西南部以及西北部干旱区的26个省区。此次申遗的六大丹霞皆在南方湿润区,而西北丹霞地区在此次的申遗名单中缺席。西北丹霞中普通大众最熟悉的也最具代表性的则是位于甘肃省张掖的丹霞地貌,在张艺谋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中,那一望无尽的红色地貌就是位于张掖的丹霞。
         西北的丹霞和南方的丹霞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张掖丹霞植被较少,大多是“裸”着的山峦和彩丘,西北地区丹霞地貌的代表“张掖丹霞”曾入选中国七大最美丹霞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