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 联合国为何要设“曼德拉国际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06:36:10
联合国为何要设“曼德拉国际日”?
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特约撰稿 丁果
2010-08-04 16:51:21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这或许在“华盛顿共识”和“北京模式”之外,提供了另外一种发展思路
在“中美国”成为全球化热门语词之后,中美关系的竞争反而越演越烈。贸易战争和黄海海域的军演纷争,只是表面争斗,其实,在双方为各自核心利益争夺的背后,有着未来20年至50年的领导权竞争,这个关系到全球化发展方向、关系到东西方或者南北方优势的竞争,也就是所谓“华盛顿共识”和“北京模式”孰优孰劣的竞争。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七八月号推出封面专题报道,集中点算两种模式在非洲、拉美以及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较量成果,认为西方价值观被边缘化,“北京模式”正在长驱直入,成为新的发展主流。这样的检讨,势必在西方引发新的“讨伐北京模式”的风潮,同时也会招致北京的强烈反弹,认为西方舆论采取冷战思维,企图妖魔化中国,扩散中国威胁论。
值得关注的是,联合国“曼德拉国际日”的设立,或许在“华盛顿共识”和“北京模式”之外,提供了另外一种发展模式。
7月18日,刚刚结束世界杯的南非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为表彰曼德拉为和平与自由作出的贡献,联合国大会早在2009年11月通过决议,决定从2010年起将每年7月18日定为“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在全球一同庆祝,今年是首届。
为何要设立曼德拉国际日?联合国应该有两个显而易见的目的。其一,当然要纪念曼德拉的丰功伟绩。其二,显然要给联合国内东西方截然对立的困境,找到一个突破的典范。
对西方来讲,曼德拉27年牢狱生涯,是对他们的无声谴责。曼德拉的奋斗,为的就是在南非推翻种族隔离政策。这种政策是白人优越至上,压迫非洲裔黑人及弱势族群。直到1960年代,这种极端政策在美国,尤其是南方,也随处可见,根深蒂固。可见,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西方应该有雅量面对发展中国家的质疑,一如今天对待南非,对待曼德拉的和平革命。
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民主人权自由是好东西,华人在北美的生活体验证明,美国加拿大的制度模式和生活方式,绝对是世界上比较好的,但当这种价值观和制度体系朝外推广的时候,就引发了很多的对抗。一句话,美国总统对待亚洲人、非洲人,是否像对待他自己国家的选民那样谦卑?
如今,西方推崇曼德拉、推崇南非模式,连美国前总统、欧洲前总理等政界领袖,都追随曼德拉的慈善组织。这不应该是沽名钓誉,而应该是培养反思谦卑的精神,让西方推广西方价值、美国推广美国模式的实际行为,也符合曼德拉毕生为之奋斗的自由平等原则。不然,西方的纪念,难免再度落入双重标准的巢臼。曼德拉的行为模式,才与西方的价值观浑然配套。
同样,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经济体在崛起时,也可以参照曼德拉精神和南非的社会转型模式。
曼德拉在与种族隔离制度代表谈判的时候,以及成为民选总统掌握权力之后,并没有采取以牙还牙的暴力报复,而是采取真相必须还原、历史不能空白、但罪人则可宽恕的宗教原则,对过去迫害南非黑人、迫害他本人的旧势力,给予新的出路。也真诚与过去用不同方法支持包庇过南非种族政策的西方世界重新和好,争取他们对新南非发展进行平等互利的合作。曼德拉站在南非特殊国情的基础上推动改革,但也从不拒绝西方好的制度,乃至宗教精神传统。
这也给北京模式以及第三世界带来象征性的启示。不必采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传统思维,过去老子受欺负,今天要你做孙子。而是要清算历史,超越历史,记住屈辱,超越受害者心态,在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争取与西方世界共赢。换句话说,中国崛起后,不能走美国和当年亚洲优等生日本的老路,而应该成为“曼德拉式”的世界领袖。
在冷战时代两个阵营对垒,当然不会出现全球公认的世界领袖。冷战结束后的20年中,同样没有出现全球公认的政治领袖,从里根、撒切尔,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从老布什、克林顿到亚洲领袖,都对时代和自己的国家做出了贡献,但也留下广泛的争议。唯有曼德拉,超越了冷战的惯性,超越了历史的恩怨,跨过了东西南北对立的鸿沟,赢得了全球的尊重,确立了30年来唯一一个世界领袖的道德公义形象,名副其实地成为“第三种模式”,值得世界仿效。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8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