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區域合作 構建大香山經濟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27:51

加強區域合作 構建大香山經濟區

澳門歷史文物關注協會理事長、時事評論員  鄭國強

2002年12月12日

今天,我們澳門、珠海、中山的朋友坐在一起纪念香山設縣850年。回顧整個地區的歷史發展過程,是很有意思的。

回顧歷史軌跡,有利探索將來。此地區於1245年前設香山鎮,時為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屬東莞縣管轄;850年前,即南宋紹興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始劃南海、番禺、新會、東莞四縣瀕海之地為一體,設香山縣。民國期間因紀念孫中山先生出生地改稱中山縣。澳門歷史載入香山縣誌。三地之間,珠海歷史最淺,是個嬰兒,勝在快高長大。一九五三年,即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年後,始改劃中山地段及原屬寶安縣的海島合建珠海縣,七九年改為市,八零年始建特區。

在古香山縣這片熱土上,八百五十年的發展歷程,從山塲鹽業開發成為縣治之始,到地理變遷三角洲冲積,香山所大?連陸,石岐鐵城成為經濟文化中心,及蠔鏡澳在風帆年代成為外國商人進入廣州、進入中國的天然良港。葡人沿著七下西洋的鄭和航線東來,看中了這個季候風貿易至佳良港,1553年入據, 1849年搗毀駐澳香山縣丞衙門,驅逐中國官員,正式實行佔領。四百五十年的歷史演變,使澳門走上獨特的道路。

經過二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們所處的珠江三角洲已成為中國增長最迅速的地區,成為「世界加工廠」,正向創造品牌的「世界工廠」挺進。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全新機遇放在古香山縣的子孫面前。

環顧周邊地區,重新整合,做大做强,成為勢頭。廣州拼合花都、番禺,成為超级城市;佛山地區行政調整,活力增强。

位於珠江口西部最富庶地區的古香山縣,如今成為發展迅速的城市、經濟特區,及成為國際城市的中國特別行政區三大版塊,同樣面對周邊經濟發展,有加强區域合作,提高競爭能力的需要。

中山市,珠海特區及回歸後的澳門特別行政區,三個同屬原香山縣的地區,在歷史新時期,處於一國兩制之下,配合大珠江三角洲的發展,有必要構建更緊密聯繫,發展區域經濟,擴大合作空間。中國入世後,原經濟特區優惠不再,亦要另謀發展之道。

採用落實「自由貿易區」的概念,加強澳門與鄰近地區合作,優勢互補,有利振興經濟,達至共同繁榮。我個人提出一個建設「大香山經濟協作區」的想法。

「大香山」的概念,是在原香山縣所在地的中山市,珠海特區及回歸後的澳門特別行政區,三個同屬原香山縣的地區,可以在經濟協作,互補不足的概念下,衝破劃地為牢,封閉保守的框框,按經濟規律互補整合,在符合世貿組織有關規定和一國兩制原則下,調適、擴大合作空間。

「一國兩制」,是個政治概念。政治概念的提出和實行,原意是為了保護和發展經濟,讓實施地區居民享有原來生活方式和水準不變。但經濟運行,有其自身的規律。市場經濟是無形之手:「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資金向最有機會的地方投」。

提出「大香山經濟協作區」的慨念,「大」就在於規模。中山市現有面積一千八百平方公里,含十九個鎮一個開發區,人口二百三十六萬;珠海特區陸地面積略小於中山,為一千六百平方公里,但珠海海域管區大,有一百四十六個海島,海島面積共二百三十六平方公里,整個珠海陸海總面積七千六百四十九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一百零四萬,戶籍人口僅為六十五萬。相較之下,以面積計澳門當然是小弟弟,一個半島加兩個海島才二十三平方公里,人口四十三萬。

澳門地方雖小,但歷史悠久能量大,是特別行政區,特首的行政級別高,政績如何,眏入世界視野,聯繫五洲風雲。中央政府對香港、澳門兩個特區成功實踐「一國兩制」,保持經濟繁榮,以利國家發展,特別重視。

所以,倘若澳門、珠海、中山三個昔日香山縣所在地區,在澳門回歸後,能達成有機組合,優勢互補,絕對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頭等大事。

經濟講規模,不具相當規模便難以提升效率。澳門歷史悠久,經濟長期以來難有穩定發展,與經濟規模太小有關。七、八十年代工業的發展,其實是受惠於香港工業的帶動,成為香港生產的補充,當然有個獨立關稅地區配額優惠的問題。但如今一切外部條件都在轉化之中,優勢不再,勞動密集型的工業已成夕陽行業,具規模的都已轉到中山以及更遠的地方發展。

澳門重新定位以博彩旅遊會展為龍頭,有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融歷史文化根基底氣。珠海海闊天空,新建城區規劃好,獲聯合國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正好補足澳門地域太小的缺憾,成為澳門的後花園;中山市工業發展及人文建設,近十多年突飛猛進之中,專業化分工單系列城鎮成群,鞋城、燈城、花城、布城、傢俬城,加上國家級的火炬高技術開發區,第二產業發展仍具顯著優勢。

三地相加,陸地面積三千四百三十多平方公里,人口三百八十三,內外兼備,文武全材,整合成功,優勢互補,有力帶動粵西珠西江地區的發展。尤其是在港澳深珠之間興建橫跨珠江口、連接東西岸大橋、隧道的呼聲日高,可望年內落實走向,動工興建;以廣州為核心的高速路网、軌道化交通接軌落實之後,未來十年整個三角洲將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半小時生活圈,西江口地區經濟整合是最佳機遇。地區整合,擴大規模,增強實力以適應競爭的需要,是個世界性的潮流。

落後就要捱打,積弱便被擠掉或面臨邊緣化。一個地區要發展,一定要有適度的預留發展空間。

遠的不說,且看廣州:近年經濟平均增幅為百分之十三點七,二零零零年國民生產總值為二千三百八十三億,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為適應高新技術產業及全面發展所需,廣州兼併了花都市及番禺市成為廣州的兩個新區,北拓預留了航空港,南下完成了「太平洋之吻」,通過番禺區佔有從獅子洋到虎門、交椅灣深港,伶仃水道之便,確立廣州遠洋出海水上運輸暢通無阻,以補黃埔新港之不足。完成此戰略部署,有新的發展空間,廣州未來可以穩住全國城市排名榜上的三甲位置。他們的口號是: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五年一大變。

中國目前最有實力、最具發展前途的城市排名榜前十名如下: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深圳、武漢、杭州、重慶、瀋陽、青島。

這個排名是以聯合國發展指標系數及發展前景來評定的,綜合一個城市的經濟總量、人均GDP、城市規模及基礎建設、人口及外來人口、科技創新實力、外商投資額、貿易出口、物流運輸、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指標、國際影響等因素來評分排序的。

上海得分為七十三點六、北京得分七十點九、廣州得分六十四點七、天津得分五十六點八。廣州擴大版圖,是發展國際大都會級城市所需,是作為珠江三角洲及華南重鎮發展所需,亦是領導珠江三角洲迎接入世,帶動整個珠江流域地區與長江三角洲的上海地區展開競爭角逐所需。

在香港方面,歷史上回顧,當年若非有九龍半島及拓展租借新界地區的土地,香港經濟亦不可能有大發展。今天香港的優先考慮是北進與深圳地區的整合,成為物流中心,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希望籍中國入世之商機,再創輝煌。

澳門蕞爾小地方,要發展,最佳的結合配對是珠海、中山的珠江西岸地區,合則三贏,利用自由經濟區的協作關係,中國入世之初是最佳機會。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澳門有四百五十年中西文化交融歷史,靠賭業為龍頭帶動,成為旅遊勝地;珠海空間廣闊,適合發展旅遊、教育、環保產業,正構建「浪漫之城」;中山工業基礎好,產業化城鎮星羅棋佈,高新科技已成氣候。三個地方打通關節,消除人為障礙,協同發展,互補不足,得「兩制」之利,一片光明。

鑑古知今。在紀念香山設縣850年的今天,重温鄉賢鄭觀應先生及偉大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古香山這片熱土孕育「盛世危言」、「建國方略」思想,落實「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畅其流」的教誨,我個人提出加强三地合作,建設「大香山經濟協作區」的想法,不成熱之處,希望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