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卧龙汉医艾绒厂驻广州办事处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9:09
这还得从阴阳家的观点谈起。在古代阴阳家看来,五月是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际,不可不慎重对待。所以才要举行仪式祭祀。阴阳学说起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气候、农事有密切的关系。虽然中国南北气候有相当大的差异,但五月均是一年之中的气候转换期。此时南方进入梅雨季节,而北方则往往天旱少雨。在这个特殊时节人们容易得病。古时医疗条件差,人们也缺乏科学知识,往往很情绪化地看待这个特殊的时节,所以就把五月当成“恶月”,认为是上天对人的惩罚,因而要“多禁忌”。人们通过举行祭祀仪式,以防阴阳二气转换之际人体受到侵害。作为民族传统节日的端午节,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而文化的魅力与民族精神也在快乐的节日里延续并传播。随着华夏文明的足迹不断向外延伸,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在东南亚一带及世界各地落地生根。端午节在韩国、朝鲜、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都是华人和当地人所喜欢的节日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端午节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节日了,这表明华夏文明充满魅力!有民谣这样说:"五月五, 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说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节里一项重要的民俗活 动。受古人五月五日为"恶日"说法的影响,端午节这天,民间还有许多消灾祛病、预防瘟疫流行的风俗。每逢此日,河南家家有采艾、挂艾的习惯。当太阳还未升起,中原城乡 还笼罩在晨霭之中,农民们就踏着露水上路了。据说日出以前的艾性凉,可以辟邪。日 出以后的艾性热,容易招邪,所以人们都要赶在日出以前上山采艾。
端午节这天,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候。大人给他们戴上五毒肚兜,穿上黄色绣花鞋,手、脚系着五色彩线,脖子上挂着精美漂亮的香囊。他们神气十足,穿梭嬉戏在人前背后。 孩子是妇女的理想模特,当孩子穿戴整齐,在众人面前炫耀母亲的女红技艺时,妇女 们心理上就得了巨大的安慰和满足。这些凝结着母亲一片爱心的儿童装饰品,为传统的端午节增添了令人心醉的色彩。从科学分析家角度来说, 农历五月,气温逐渐升高,蛇虫蚂蚁都出来了,病毒也滋长起来,所以民间一直认为五月是凶月。于是端午节除了祭祀与纪念之外,避毒除害也是重要内容。所谓毒邪,民间形象化地解释为避驱五毒(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艾,这种平常无奇的菊科草本植物,茎有分枝,质硬而多叶,高在1米以上。它开绿黄色小花,其叶有银灰色光泽,是一味古老而神奇的良药。假若说杏是中医之花,那么艾便是中医之草了,艾的应用在我国至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民间常在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采艾,插艾和燃艾。有的人还把艾叶插在发际和夹在耳朵上,据说这样的能祛病避邪。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烟对人畜无害,气味又芬芳,有杀菌消毒之作用。
早在17世纪,国外就用艾作为添加剂酿制苦艾啤酒,
艾草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植物,所以驱虫的效果是相当好的,而且属性辛温,能净化空气、有芳香通窍的作用,常闻能令人头脑清晰、聪耳明目、记忆力增加,甚至还有预防感冒的功效,所以端午节学学古人在门前放一束艾草,有那么多的好处,何乐而不为?
由于艾草辛温的属性,适合用来活络通筋,因此,在中医上经常以艾叶或艾条来做针灸或草薰,吸进体内的艾草味道,可通畅全身的气血,让血液循环变得更好。而一个人的气血通行无阻,免疫力自然提升,即可远离"邪气"如感冒、病毒。
端午节之际,春夏初交,乍暖还寒,“阳气始亏,阴慝(读tè,指藏在心里的恶意)将萌,暖气始盛,虫蠹并兴。”“是月(五月)也,阴阳争,血气散。”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传染病极易滋生和流传。其实,古时端午节是防疫之节,所以,饮食、悬佩和活动无一不与防疫有关。以流传到现在还例行的吃粽子为例,粽子是“盖取阴阳尚包裹未(分)之象也,所以赞时也”。就是说食粽子可以和阴益阳,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和抗疫有好处。可见,端午节与防疫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据专家考证,端午节早在屈原出世前的春秋时代就有了,纪念屈原是后世好心人附会的;端午节的正宗由来是卫生防疫。从时令上看盛夏即将来临,百虫滋生,疾病流行,易发瘟疫(传染病),故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防疫禳灾成为端午节俗的主要内容。用艾叶、苍术、白芷等中草药在室内煨烧,更有辟秽、消毒、杀虫害的功效,对居住环境有消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