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特岛之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17:59

 序  幕

   德国1940年在欧陆取得的巨大胜利,令世界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传统殖民大国的英国已经日暮西山,这次战争又丧失了欧陆的大陆屏障,只得凭借英吉利海峡与德军进行艰难的周旋。与此同时,英国的全球战略也大受影响,在许多并非生死攸关的英国势力范围地区和殖民地,昔日大英帝国的影响力已经名存实亡,巴尔干半岛就是其中一例。但它的对手们却正好相反,德国为了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第油田和彻底统一欧陆,进攻巴尔干早已策划许久;墨索里尼为了实现凯撒式的辉煌,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在巴尔干夺取更多的土地,在他看来巴尔干似乎就是既定的意大利势力范围。而片土地真正的主人们由于装备落后,则极力避免发生与轴心国与英国的冲突,小心翼翼地辗转于刀锋两侧。但是,短暂的和平终归是短暂的。

   意大利的军队在法国战役中表现让虚荣的墨索里尼大失颜面,法国肥肉没有顺利到手,反倒损兵折将,但他又不甘心向德国示弱。英国人现在正忙于招架德国空军的攻势,北非就形成了暂时的力量真空,在墨索里尼看来这个夺回“荣誉”的机会终于来了。他急忙把军队送到北非,起初英国人无暇顾及,意军理所当然的马上就小有斩获。但墨索里尼并不满足于此,又在1028日急忙开始入侵希腊,因为在这之前德国已经向罗马尼亚派出了一个军事代表团,希特勒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的对苏战争中寻求加强与罗马尼亚的合作,这在墨索里尼看来希特勒显然是在抢夺本来应该属于意大利的空间,这回一定要抢在德国人的前面赢得胜利。

   巴尔干的小国虽说实力很弱,但意军遭到的顽强抵抗再次大大出乎墨索里尼的意料,毫无斗志的意军进展缓慢,最后11月在阿尔巴尼亚被迫转入防御。意大利偷鸡不成蚀把米,好面子的墨索里尼只好求助于德国,希特勒正有意插手巴尔干,很快就应允派出一支空运大队前往支援。事实上希特勒非常清楚当前的形势,想要彻底解决巴尔干问题,进行一场一劳永逸的战斗是绝对必要的。1213日希特勒签署了第20号作战指令,计划于19413月实施进攻希腊的“马利塔”作战计划,其中空军的任务就包括“使用伞兵夺取希腊沿海诸岛上的英空军基地”(克利特岛之战的引子)。

    但巴尔干的局势变化打乱了希特勒的战争计划,英国人是不会轻易就放弃巴尔干这样如此重要的要地。326日在英国间谍的协助下策划南斯拉夫发动了政变,刚加入轴心国的茨维特科政权被以空军司令西莫维其为首的塞族反德势力推翻,彼德二世被扶持上台,组建了反德政府。

    希特勒坚信巴尔干问题此时已不能再拖,他决心一战!327日德军进攻南斯拉夫,进攻部队由东北面的奥地利、匈牙利,东南面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两面发动攻势。此役德军参战部队共有两个集团军,共38个师,含8个坦克师,拥有坦克2000辆,飞机2000架(所有随后要参加进攻苏联的部队都得到了“在进攻目的全部实现之后,参战部队立即撤离,将另有他用”的命令),此外还有意大利的36个师,匈牙利的12个师。南斯拉夫拥有近50个师,希腊有15个师。仅从简单的数字对比,轴心国部队优势就已展现无疑。

    战争开始,德军进展神速,413日攻下贝尔格莱德,17日就迫使南斯拉夫投降。随即,克族领导人克瓦特尼克成立亲轴心的克罗地亚王国。46日开始进攻希腊,德军6个师从保加利亚南部攻入,当天第2装甲师攻下北部大港萨络尼卡。423日,被困的马其顿集团军和伊比鲁斯集团军在拉里萨投降,最有意思的是他们为了表示对意军的蔑视,故意只向德军投降,令墨索里尼再次大失颜面,扬言要继续战斗,希特勒后来出面调停,才息事宁人。

    巴尔干大陆的战斗宣告结束,真正的好戏即将上演,只不过这里的主角已经换成了德国。 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地  理  概  述

    从地理位置上看,克利特岛在整个地中海的位置极为强眼。伯罗奔萨半岛在其东南面,西西里岛位于它的西面,东南面是塞浦路斯岛,北面是爱琴海的众多岛屿,天然就形成了爱琴海的门户。最重要的是由克利特岛向南200英里便是昔兰尼加,距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只有约350海里!!夺取此岛对日后稳固非洲军的海上补给线,以及轴心国在地中海战场今后的作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图片中的远处即为苏达(suda)湾               俯视甘尼亚(Gonia)

   克利特岛东西长约160英里,平均宽约20英里,最窄处的耶腊皮特腊仅7英里,最宽处约37英里。全岛山峦纵横,峭壁遍布。各地相连的四条公路的路况也不好,全岛状态较好的港口有苏达湾、雷西穆隆、伊拉科林。苏达湾因地理位置特殊,是天然良港,可供大型舰艇停泊,最为重要。但致命的是这三个港口都位于克利特岛的北部,距离巴尔干半岛较近,一旦有船只经克利特海进港就极易受到来自巴尔干的飞机的威胁。南部还有几个小港由于缺乏设备,不堪为用。岛上的机场共有伊拉科林、马利穆、雷西穆隆三处机场。伊拉科林的机场建设较好,各类飞机都可起降;马利穆机场可供战斗机使用,雷西穆隆机场情况最差。

                                         参 战 双 方 概 述

                   英军参战部队

  海军

战列舰“伊丽莎白”号、“巴勒姆”号、“厌战”号、“勇士”号航空母舰“可畏”号(只有四架飞机可以随时升空作战)巡洋舰 “格罗斯特”号、“斐济”号、“奥莱恩”号、“阿贾克斯”号、“佩恩”  号、“狄多”、号、“水中仙女”号、“月亮女神”号旧式巡洋舰“考文垂”号、“加尔各答”号、“卡莱尔”号驱逐舰“纳尔皮”号、“尼加姆”号、“坎大哈”号、“金斯顿”号、“金伯利”号、“凯利”号、“卡西米尔”号、“基普林”号、“凯尔温”号、“天后”号、“贾纳斯”号、“贾维斯”号、“豺”号、“美洲虎”号、“努比亚人”号、“艾塞斯”号、“帝国”号、“艾利克斯”号、“英雄”号、“霍特斯泼”号、“赫里沃德”号、“赫斯狄”号、“哈沃克”号、 “格里芬”号、“快轮”号、“引诱”号、“防御者”号、“斯图加特”号、“航海者”号、“世仇”号小型护航舰“奥克兰”号、“红鹤”号布雷舰“艾布狄尔”号

地中海舰队有一部分舰只随时在海上警戒,其余部分留在亚里山大港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并准备换防需要补给的舰只。为了躲避德国空军的昼间空袭,苏达湾附近并没有大型舰船,长期在苏达湾巡逻的只有七艘鱼雷艇。英军舰队貌似强大,但缺乏空中掩护,对于来自空中的打击只得坐以待毙。

  陆军

地 域人 数指挥官伊拉科林8024查培尔准将 雷西姆6730 瓦奇准将 苏达湾14822维斯顿少将马利穆11859普狄克准将 

  参谋部还有405人,另外在524日至27日间登陆的支援部队共800人,再加上10258名希腊军。克利特岛的指挥官弗莱伯格将军共有42640人,和刚刚运抵不久的238辆坦克???(此数据直接引自他处,笔者未经证实)。不过,其中的希腊部队士气低落、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是一支不足为用的部队。最为致命的是守岛部队的补给和物资全部依赖海运,面对德意空军的袭击,英军无能为力,只好将进港时间集中在夜间,在不久的战斗中将受到极大限制。

    另外,岛上共有3294mm高炮,3640mm高炮,24架探照灯。

 

  空军

   截至517日共有46架飞机,含12架“飓风”战斗机。但由于机场缺乏后勤维护设备,无法进行必要的维护,而且为了躲避空袭,这些飞机还得经常飞到埃及。值得一提的是,恶劣的机场环境使这些宝贵的“飓风”战斗机难以发挥作用。开战的前一天519日,克利特岛只有4架“飓风”战斗机和3架“斗士”双翼战斗机驻守。

  作战方案及概况

   唯一的作战目标就是:尽一切可能对进攻的德军部队实施打击,守住克里特岛。

   四月二十六日,英国情报部门获知德军行动意图,五月六日甚至还掌握了作战细节,根据这些情报英国人最终预测德军进攻日期大概为5月20日。英军还熟悉德国伞降作战特点,并在可能空降地区作了针对性准备。英军不愧为布设阵地的大师,从克里特岛英军防御阵地也可见一斑。到五月十七日守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只等德军进攻。但英军认为德军的大部仍将从岛的北岸登陆,没有预料到德军将会把空降部队作为战斗的主力,不论怎样不久的战斗将会让英军乃至整个世界耳目一新。

   克里特岛守军有一点很致命---岛上的补给全部依赖海上,白天极易受到空袭,所以运送补给的船只只能在夜间靠岸。而且每天只能保证100吨左右的物资,其远远无法满足作战需要,这将大大影响英军持续作战的时间。

                               德军参战部队

  勒尔上将指挥的第4航空队负责此次作战,下辖空第8(里希特霍芬上将指挥),空第11的第7伞兵师(施图登特上将指挥),第5加强山地师(林格尔少将指挥)和预备部队第6山地师一部,第五装甲师的一个摩托化营、一个工兵营和两个轻高射武器分队,机降第二十二师原本也在计划之列,后因参加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而取消。德军此次战斗的地面部队几乎都是具有战斗经验的资深部队,尤其是其中的第七伞兵师更是精锐中的精锐。还有空11军的10Ju-52运输大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中为数不少的飞机是从本土驻军和训练营地抽调)共502架飞机负责空运任务(另说是600架运输机),75架滑翔机,280架轰炸机,150架俯冲轰炸机,200架战斗机。

注:一架Ju-52可运载12名士兵,一架DFS230滑翔机可运载10名士兵。

           

                        Ju-52                    DFS230滑翔机

海上运输部队由东南舰队司令舒斯特尔海军上将指挥,计划投入2支船队(7艘货轮)和2支帆船大队(63艘机帆船)。掩护由意大利的佩拉里.吉拉尔上校指挥的一支小舰队担当,共有2艘驱逐舰、12艘鱼雷艇,若干快艇、潜艇和扫雷艇。

    作战方案及概况

   由于进攻巴尔干的计划初衷并没有明显指向克利特岛的战略意图,至于此次行动的由来。战后德国的卡尔.贡德拉赫博士在《克利特岛之战》一文是这样写的“可以肯定的是在同希腊作战之际,施图登特曾于四月二十四日亲自向戈林作过报告。还可以肯定的是,就在第二天,进而呈报希特勒后,“水星”作战计划终于决定,即从空中夺取克利特岛”;还有“尽管第二十八号指令没有明显地涉及到夺取克利特岛的战略企图,但我们可以推测出,在四月二十一日那次重要的会议上,施图登特将军向希特勒阐明的意见,与他在成功夺取克利特岛之后作战报告中所强调的想法相同”。由此不难看出,此次行动至关重要的人物实际是施图登特将军,没有他的努力也许克利特岛之战将会是另一种局面。

   施图登特初期计划是沿克利特岛北海岸的七处要地同时实施空降。他的理由是,伞兵仅仅集中在单个目标过于局限,同时在几个重点目标发动攻势,可以扰乱敌方判断,令其首尾不能相顾,而且驻守岛上的英联邦军队主要是从希腊退守的残兵败将,敌方将不会有强烈抵抗,这是出于前几次的空降作战的成功经验得出的结论。但亚里山大.洛尔和戈林对这个计划极为反对,迫于压力下,着陆点改为四个,突击方向改为三个。聚斯麦中将随同部队参战,并负责指挥克利特岛所有参战部队的作战。麦因德尔西部大队的伞兵和突击部队首先夺取马利穆、雷西姆隆、伊拉科林、甘尼亚,并占领岛上的三个重要机场和苏达湾,后继部队将从空中和海上陆续赶到,与先头部队汇合,消灭英军残部,最终占领全岛。

   由于英军阵地的出色伪装成功地欺骗了德军空中的侦查,加之情报部门得到的情报也出入甚大,直到开战前德军仍无法真实判断英军重点防守阵地位置,以致德军最后判断的守岛部队数量只是实际的三分之一,克里特岛的守军情况被大大低估了。相反,英军则事先已大概了解德军进攻意图,令计划中的突袭战变成了攻坚战。

  各大队任务明细

 作战集群

     作战任务

     情况概述  指挥官 西部大队占领并坚守马利穆机先头部队麦因德尔少将 中部大队占领雷西穆隆机场和附近地区分为两部分,先抵部队占领甘尼亚和苏达地区,扰乱英军部署,令其对苏达湾失控。1015分抵达的第二批次部队 屈斯曼中将 东部大队夺取并坚守伊拉科林城和机场第二批次参战部队 林克尔中将

 艰难的开始

   德军的计划进攻日期起初定在5月19日,由于航空燃料的问题只好被迫拖延一天。德军官兵士气高昂,在他们看来这意料之外的延期不会给必胜的结局带来什么影响,这种自信并不是毫无理由的,前不久他们在伯罗奔尼萨的科林斯桥的空降作战,已经让英联邦军队彻底丢掉了为数不多的信心,而现在守卫克利特岛的部队很多就是撤自于希腊的那支英军,在他们看来,进攻克里特岛只不过是巴尔干战役的收尾。但实际上这支英军部队通过短暂的修整和补充实力还是稍稍有所恢复的,而且较上次还有一点小小的优势,英国人早在数日前,就已经通过巴尔干的间谍机构事先掌握了德军进攻的大概时间,克利特岛现早已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德军的进攻实际上是毫无突然性可言的。

   20凌晨3时第七伞兵师起床开始做准备。3时30分天空渐亮,在机场上已经可以隐约看到无数排列整齐的飞机,Ju-52那粗壮而结实的轮廓也依稀可辨,一些伞兵正在忙着把武器囊挂到Ju-52机翼的挂架上,其余的人员开始登机。一小时后每架飞机按编队顺序陆续起飞,机场的土制跑道为后面起飞的飞机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各编队陆续升空排列成长纵队,机群的飞行速度保持在220Km/h,以300米的高度一直向南部的克利特岛方向低空飞去。此时克利特岛的英军阵地已经在530分遭受到德空军第8航空军的第一次压制性空袭,攻击目标集中马利姆、伊拉科林和甘尼亚的机场和周边地域;715分第二次空袭开始,以图在空降开始前压制和扰乱守军部署。

               

     德军伞兵开始登机         空降开始   乘DFS230型滑翔机着陆的伞兵部队

   在第二次空袭开始不久,运输机编队也已接近克利特岛上空,领队飞行员已经可以看到克利特岛。仅从空中俯视克里特岛,是看不出在这一片平静下面隐藏着的杀机。最先开始空降的是西部大队的一支突击部队,它是由迈因德尔少将指挥的共1900人的一支轻装部队,由乘滑翔机的第一营和第三营一部,以及伞降着陆的第三营另外部分加上第二和第四营组成。

   滑翔机在飞机的牵引下按照每批12架的编队在海滩上空爬高飞向马利姆,他们将在机场附近的塔威拉尼蒂斯河干枯的河床上着陆。由于河床碎石很多,为了减少着陆距离,这些DFS-230型滑翔机都在主滑橇上缠上了带刺的铁丝,这种小改造实际上的确也很有效,除少量滑翔机摔坏外大部分都顺利着陆,第四营的伞兵们稍后降落在滑翔机附近。英军认为塔威拉尼蒂斯河附近的地形对伞降极为不利,并没有对此加以重视,加之河床天然形成的低矮地势为降落的部队提供了良好的掩护,河床附近降落的部队人员损失相对较少。谢尔博少校指挥的第三营余部,由于飞行员迷航加上地面火力的原因,他们实际的着陆点偏离了预定目标,降落在机场东面的公路附近,而且人员很分散,最不巧的这里恰好又是新西兰第23营的阵地。运输机为了减少伞兵在空中的停留时间,在临近降落点时的飞行高度都很低,有的飞机飞的甚至还不到120米,在这种高度是很容易受到地面火力威胁的。新西兰23营对此的反映很快,他们把所有能对空射击的武器一起开火,空中瞬时就形成了形成一道火网。随着目标的临近,伞兵们不得不冒着炮火开始陆续跳伞,不时有人在空中被射杀,而侥幸降落的士兵又无法及时找到武器囊,只得随手抓起能找到的武器各自为战,地面上到处可见短兵相接的双方士兵。在这场混战中,新西兰23营以逸待劳,凭借火力的优势占了上风,谢尔博的这支小部队有2/3的伞兵牺牲,其中包括还谢尔博少校和几乎全部的军官。

            

                                          空降现场组图

   第三营的损失打乱了迈因德尔的东西两支部队同时向机场突击的计划。而且现在还有一个新的难题,在空中侦察中,机场附近的107高地的阵地并没有被侦察机发现。但实际上107高地是英军的一个防御重点,他们依地形修筑的台阶式防御阵地结构非常巧妙,隐蔽性好而且便于发挥火力优势。侦察机的这个小小的失误将成为德国伞兵在整个克里特之战制造了最大的、也是最要紧的难题。安德鲁中校的新西兰22营被部署在107高地,他把两个连布置在机场上,剩下的两个连沿地形布置在高地一带,营指挥所也建在107高地。安德鲁中校是个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战士,并因功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同属第一波攻击部队的还有属于中部大队的伞兵第三团,但指挥官屈斯曼所在的滑翔机在离开希腊机场不远的艾吉纳岛上空不幸坠机,机上包括屈斯麦在内的所有乘员全部遇难,这位曾经成功指挥伞兵第一团空降奥斯陆的功臣,此次竟出师为捷身先死,实在可惜。接替屈斯曼指挥第三团的是理查德.海德里克上校,他和第一、二营降落在加拉托斯城外的普里森山谷,着陆场周围的敌军较少,海德里克和他的士兵们还没来得及庆幸,却得知在离他们周围不远的地方还有希腊第四旅和第六、七、八团正等着他们。海德里克自知形势不妙,下令就地修筑阵地,构建工事,原地防守。第三团三营的遭遇和西部大队的第三营非常相似,他们降落在作为预备队的新西兰第四旅的阵地上,在一场混战后也是所剩无几。新西兰第四旅的指挥官迪普克在取得和德军伞兵三营混战的胜利后,仍然对普里森山谷的德国伞兵心有余悸。此时弗莱博格已经授权迪普克全权指挥第四旅,在幕僚的一再建议下,迪普克一番犹豫之后,才下令第四旅的一个营在下午的晚些时候发动一次小规模的进攻,结果这次试探性的进攻在傍晚时就已停了下来。

            

                        克利特之战战役地图

   20日的整个上午,德军所有参加第一攻击波的部队都没有完成预定目标,而且通信很长时间都没有恢复,雅典的司令部对整个战况几乎一无所知。司令部根据掌握的情报无法正确判断前线的情况,据空降后的运输机飞行员报告所有部队均已着陆,而且493架运输机的情况较好,仅损失了1.4%的飞机。临近中午的时候雅典才收到中部大队有关进攻受挫、损失严重的电报,但情况紧迫,权衡之后第二波部队仍按计划出发。运送第一攻击波的运输机在执行任务时损失微乎其微,但在返回希腊的基地准备着陆时却发生了一些意外的损失。机场土质跑道制造了比起飞时更大的麻烦,先批着陆的飞机很快就搅起了漫天尘土,用消防器材洒水降尘短时间内也很难奏效。同时,一些在着陆时坠毁的飞机残骸还需要清理,已经着陆的飞机也要加以安置,因此降落所需的时间就要明显比起飞时长的多。机场的情况非常混乱,再加上补给燃料和短暂修整,起飞时间耽误了近四个小时。为了加快起飞速度,各运输中队也根本无法按照预先的战斗序列遍队飞行,最后导致了第二攻击波的部队无法整建制降落,无法及时与先头部队汇合。

   15时,轰炸机编队飞临雷西穆隆和伊拉克林上空,再次对英军高炮阵地和支撑点实施空袭;Bf109和Bf110掩护伞降部队降落,压制地面火力,但德军飞机航程有限,16时15分以后这些战斗机就开始陆续返航,剩下的大部分时间伞兵是在无掩护的情况下空降的。18时左右,第二波部队全部抵达前线,一些缺少经验的运输机将伞兵降落在错误地域,而且还是英军的防御阵地中心,许多伞兵也没能及时找到武器和补给,增援部队的混乱反而给英军制造了极好的机会,德军第二波人员和装备的损失很大。目前,中部大队的指挥官是施图尔姆上校,东部大队是布罗伊尔上校。具体作战任务不变,不过突出强调了要夺取机场,因为这是第二天增援的第五山地师能否顺利抵达的前提。

 

                     转折点——107高地

  截至20日夜,德军仍然没有一个预定目标得以实现,计划夺取的三个机场只有马利穆机场还算稍有进展。马利姆机场虽说相对较小,却离希腊的基地最近。德军的Ju-87在白天对高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安德鲁在山上的指挥所受到了猛烈的轰炸,同时还失去了与守卫机场的两个连的联系;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德军还不失时机的夺取了塔威拉尼蒂斯河上最重要的公路桥,安德鲁投入反击的预备队和仅有的两辆坦克,最后也是有去无回。安德鲁沮丧至极,连忙在下午17时向哈吉斯准将申请支援,哈吉斯允诺在必要时将派出第21营增援。不过这时的莱基和他的21营正忙于招架德军伞兵的进攻,又哪里会有剩余部队支援107高地?

   实际上,德军的情况并不比新西兰22营好多少。由于马利姆并不是德军计划的初衷,只有克赫少校的搭乘滑翔机一个加强连部署在107高地附近,克赫少校最初的的努力并没有奏效,数次进攻均被击退。麦因德尔少将很快意识到107高地对马利姆机场的重要性,当即派出四个连实施正面进攻,另派两个连从西、南两面迂回。经过一天苦战,截至黄昏时分,迈因德尔1900人的那支突击队只剩下600人能够作战;而且迈因德尔还在塔威拉尼蒂斯桥附近的作战中身负重伤。

   安德鲁中校在失去了通信联系后,无法了解局势发展情况,恐怕被德军包围,终于失去了坚守的信心,在下午18时请求撤退。得到允许后不久,安德鲁就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情况下,草率地趁夜色将部队撤离阵地。守卫机场的另外两个连由于一直没有恢复联系,无法传达撤退命令,他们仍然顽强地坚守阵地直到21日机场全线失守,这两个连的新西兰士兵的坚强无畏,足以让那位曾经在一战获得过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安德鲁中校汗颜。

  21日午夜,进攻107高地的伞兵决定趁夜色再做一次尝试,他们小心翼翼的接近英军阵地,准备应付遭到预想中的射击,但英军阵地仍然一片寂静,直到伞兵们爬到阵地上才发现,摆在面前的竞是空空如也的堑壕,他们这才发现英军早在数小时前就已撤退,在白天被认为几乎是难以触及的107高地最后竞如此轻而易举地拿下,这种结局大大出乎了德军的意料。德国空军的空袭对英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他们的指挥系统和通讯而言,弗莱伯格将军在安德鲁决定撤退时,对22营在马利姆所发生的完全是一无所知,更不要说及时派出增援部队,失去了取胜的大好机会。可但对于当时的迈因德尔和他的伞兵来说,这只是一个意外的惊喜。而实际上,在这一夜之间克利特岛的局势就开始向对德军有利的方向转变。安德鲁中校的撤退,无意中却成为了克里特岛之战的转折点。

                         

          一名手持MP40的伞兵           前进!

                                            谁是胜利者 

    迈因德尔在夜间占领107高地的战况,远在雅典的斯图登特并不知晓。原本他也想率领部队一同奔赴克里特岛作战,但戈林一再坚持让他留在雅典,斯图登特虽不情愿也只好如此。20日一整天的坏消息向他传达了这样一个事实---21日倘若再出现失误,第七伞兵师将要葬送在克里特岛。现在他只能集中兵力支援一个机场,马利姆机场的情况似乎稍稍好一点,但还尚无法确认。现在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家伙亲自飞往马利姆,斯图登特很快就想到了克莱上尉,克莱上尉是他的一个参谋军官,绝对是个合适的人选。21日清晨,克莱上尉立即奉命飞往马利姆机场,迈因德尔的部队在这之前已经开始向马利姆机场发动了一次进攻,取得了小小的战果,但机场的大部分仍控制在新西兰22营的那两个连的手里。克莱上尉的飞机上午8时左右接近马利姆,这架飞机沿着海面低飞,以大角度进场,最后这架Ju-52在炮火中巧妙的降落在马利姆机场。机场周围浑身污垢的德国伞兵看的目瞪口呆,他们认为,这个时候能在机场降落的家伙无疑是个疯子。克莱上尉跳下飞机,与军官们简单的了解完情况后,又奇迹般地从机场上起飞,按照来时的路线低空向雅典飞去,起飞一分钟后,克莱上尉向斯图登特报告了马利姆的战况。这些急需的情报坚定了让斯图登特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他下令把所有的伞兵都集结起来增援马利姆,六个机场的飞机立即起飞,第五山地师推迟出发,在稍晚些的时候再运抵马利姆。

   下午15时,600名伞兵在马利姆降落,其中将近300人被误降到新西兰22营的阵地上,损失惨重,其余的伞兵顺利着陆。一小时候后,运载第五山地师的运输机冒着几乎和克莱上尉一样的危险开始在机场上降落,但这回的确有少量飞机被击落或在着陆时坠毁了。德军随着实力的增强,争夺马利姆机场的战斗渐渐明朗,第8航空军连续向机场守军的防空阵地和支撑点发动的空袭,也起了不小的帮助。更多的飞机频繁起降,顺利运抵的增援部队越来越多,甚至还运来了急需的火炮。

            

                 德军正从Ju-52卸下物资         德军的Pak.35 37mm反坦克炮

   重武器在某种程度上影像了德军的进攻,主要运送这些装备的海上运输船队和德国伞兵一样也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英国人一直期待凭借海上优势在海上和德国人大干一场,他们乐观地认为,德国人凭借空中运输是绝对不能夺取克利特岛的,只要能在克利特海封锁住德国人的海上运输,最后还是有希望守住克利特岛的。实际上这远不象英国人想像的那么顺利,德国第八航空军早在作战准备阶段就开始奉命监视克利特岛周围海域,仅截至20日开战前,英国人就有27艘舰艇被击沉或重伤。德国空军虽然优势很大,但夜间和某些时候仍然无法控制整个克利特海,因此海上的舰艇支援仍然十分重要。但意大利的舰队在经历了塔兰托之后接连几次打击后信心大失,在德国人的一再说服下,墨索里尼仍然拒绝派主力舰队出海,只允诺派出一支由2艘驱逐舰、12艘鱼雷艇以及一些小型舰船组成的小舰队参战。无奈之下,德国人也只好单干。20日晚间,约2300人的一支山地部队运抵梅洛斯岛,他们将在分两批由东南舰队运往马利姆登陆增援,第四航空队希望他们能在21日天黑前到达克利特岛,以便提供空中掩护。

   21日上午,第八航空军成功地攻击了正在撤退的英国舰队,在“天后”号驱逐舰和“阿贾克斯”号巡洋舰重创之后,这支舰队被迫撤离克利特海。在一番搜索后第八航空军在上午9时报告称克利特海已经没有英国舰队。近午时分,第一支运输船队开出梅洛斯岛向马利姆驶去。整个下午一切正常,但是船队的踪迹已经被一架英国侦察机发现。夜间,由“狄多”号、“奥莱恩”号巡洋舰,还有大难不死的“阿贾克斯”号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组成的一支英国舰队开始袭击德国船队,幸好意大利鱼雷艇拼死掩护船队疏散,这才避免了毁灭性的灾难。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中,共有10艘机帆船被击沉,“狼”号鱼雷艇最后也身中18弹,战斗激烈可见一二,其中最值得被记住名字是“狼”号鱼雷艇和它的艇长米姆贝利。剩下的船只撤往伯罗奔尼萨半岛的南部海岸。22日清晨,第二支运输船队遭遇另外一支英国舰队的攻击后被紧急召回,在及时赶到的德国空军和意大利“半人马座”号鱼雷艇的努力下,第二运输船队要比第一运输船队幸运得多,总共只损失了两艘船。德军在此之后的海空大战中,只在28日有一艘冒死冲过封锁的拖船运来四辆坦克,因此缺乏重武器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偶尔缴获的英军坦克在战斗中反倒起了不小的作用。

   德军的西部和东部大队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苏达湾,这两个大队于22日在甘尼亚和苏达湾附近会师,由于英军在火炮和坦克等重武器方面有绝对优势,加之抵抗顽强,德军的进攻很不顺利。西部大队进攻加拉斯塔高地的部队因损失惨重被迫退守阵地,雷西穆隆地区也遭到英军的反击,防守的德军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还是击退英军的多次进攻;东部大队在伊拉科林地区被英军切断,但并未因此陷入混乱,进攻仍在继续,其中一部试图突入伊拉科林城,起初在空第8军的支援下进展不错,以后遭到英军猛烈抵抗,德军缺少重武器实施火力压制,尤其缺少坦克,失败在所难免。进攻伊拉科林机场中部大队的另一部的努力也同样是徒劳。德军的攻势开始陷入短暂的停顿。

                                     英国人最后的努力                          

   1941年是英国二战中最艰难的一年,不列颠空战的巨大损失尚未恢复,却又在4月丢掉了巴尔干半岛;在克里特岛之战稍前北非战场上,韦维尔发动解救托布鲁克的攻势又一次被隆美尔挫败,运输船队几个月积攒物资连同数百辆坦克等装备在几天之间就损失殆尽,昔兰尼已经危在旦夕;在大西洋上,德国海军的“卑斯麦”号刚刚在丹麦海峡“过五关斩六将”,初次交手就让皇家海军的骄傲“胡德”号葬身海底、“威尔士亲王”号重创,皇家海军士气大挫,正在调集本土舰队几乎所有的舰只围猎“卑斯麦”号。

   面对危机四伏的英国,邱吉尔急需用一场胜利来挽救颓势,鼓舞国内士气。原本以为克利特岛上的战斗凭借情报和海上的优势,尚有希望放手一博,而实际上德国空军和伞兵却要比想像中的还要难缠得多,克利特岛的失守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如果就此罢休,这是绝对不符合邱吉尔的性格的,他仍主张继续坚持支援克利特岛,声称无论如何一定要战斗到底。22日,很少露面的英国皇家空军出现在克利特岛上空,甚至有些勇敢的飞行员还驾驶他们的“飓风”在伊拉科林机场降落,但他们的勇敢的行为最后还是扑了空,早在当天夜间德国人就将战斗机转场到马利姆机场去了。

   德军的情况相比之下就要好的多,增援抵达的第五山地师人数越来越多,林格尔将军现在全权负责马利姆地区的战斗。他不失时机地下令肃清克利特岛西部的英军残部,以稳固机场周围的防守。重新补充的西部大队,现在即有伞兵也有山地部队,林格尔扬长避短地将他们分成两个战斗群向甘尼亚的苏达湾推进,伞兵部队沿海岸前进,山地部队从南部山地迂回,计划与附近的中部大队会师。23日夜间林格尔的部队顺利和中部大队汇合,在对手尚未察觉的情况下成功地实现包围了这支英军部队。

               

        在克里特岛驴子是最好的运输工具           向德军投降英军士兵

  德国空军自始至终在白天控制着克利特岛周围海面的制空权,尽管如此英国皇家海军还是冒着巨大的损失,继续和德国空军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一直在利用夜间从苏达湾为守岛英军送来补给和增援部队。以至于到了战斗的中后期,皇家海军甚至不惜动用诸如战列舰大型舰只,这所有的努力一方面是为了切断德军的海上交通,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苏达湾尚控制在英军手中,仍可借此维持着与守军与外界的联系,皇家海军的高速舰艇甚至还能在夜间抢时间运送增援部队和补给。同样,苏达湾对德军的意义也一样重大。

   24日,林格尔的部队进攻加拉塔斯,英军凭借坚固有效的防御阵地暂时阻滞了德军的进攻,但英军正面临被德军西、中部大队合围歼灭的危险,如此一来,整个苏达湾地区就随时有失守的危险,而失去岛上唯一的深水港---苏达湾就意味着失去最重要的海上补给线,总的形势对英军极为不利。弗莱博格集结这一地区的全部部队,把他们部署在加拉塔斯和甘尼亚西面的高地,这两地是唯一可供坚守的屏障,倘若再次失败,英军离最后失去克利特岛的时间也就屈指可数了。第二天,远在亚里山大的皇家空军再次长途奔袭马利姆机场,但就其攻击造成的效果对德军而言几乎可忽略不记,机场仍可继续使用。26日,第六山地师又有一个团运抵马利姆,德军在这一地区的实力已经颇为可观,当天的进攻先由第8航空军对英军阵地实施猛烈轰炸开始。随后,德军攻破了甘尼亚城以西的阵地,突入城区。27日彻底占领甘尼亚城,随后的两天又攻下了苏达湾和雷西姆隆,至此克利特岛大局已定。

    意大利人在这次作战的最后几天还有一个小花絮,在28日胜利已经指日的时候,墨索里尼不失时机地派出了拥有一个加强团的“远征军”出兵克利特岛,这个加强团在克里特岛东部的一个叫锡提亚的小地方登陆,计划是阻止英军从岛的东部撤离。但这支部队远离战场,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如果将这支实力可观的部队派到更需要它的前线将会起到不小的作用,事实上这无非是墨索里尼的又一个小把戏而已。战后有意大利人著的一本叫《地中海海战》的书为此鸣不平,书中称德国人经常傲慢地抛开他们在地中海单独行动,甚至作战时都无法与之共享情报,更不要说海空协同作战,因此克里特之战他们没有派出大型舰只参战。到底真实情况是怎样,意大利人在历史上具体的表现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结   束

   自甘尼亚失守以后,英军已经没有有利地势可供据守,情况非常不利。相反,德军在人数上也较前几天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避免部队被合围全歼,27日弗莱博格下令部队向南海岸的斯法基亚撤退。新近登陆的英军的两个营在莱科克上校的指挥下负责掩护主力撤退,正是由于他们的顽强抵抗,弗莱博格才得以撤出了大量部队。撤退的集结地斯法基亚在一座三百多英尺的峭壁下,想要撤到山下的小港,必须通过山上唯独的一条狭窄、难行的小路,而且还要躲避德国空军的袭击,后卫部队还得阻击身后的德军,这可真算得是前有绝境,后有追兵。

                                 

                                           准备撤离的新西兰士兵           

   海上撤退从28日夜间在一支小舰队的配合下开始,这次的撤退行动很象1940年敦刻尔克的那一幕。由于英军已丧失了制空权,为了避免德国空军白天空袭的打击,撤退只能全部在晚上进行。在这以后的四天里,共有17000人顺利从克里特岛撤出,最后还剩6000人未能撤离被俘。英军为此仅付出了损失一艘巡洋舰和一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受创的代价,撤退行动整体来说完成较好,当然这和昼间负责掩护的三个中队战斗机的努力也有密切的关系。

   据后来考证,双方比较可信的损失是:英联邦军队死、伤、被俘共15743人;海军较大,4艘战列舰3艘受创,“可畏”号航母重创,11艘巡洋舰被击沉3艘,击伤6艘;30艘驱逐舰被击沉6艘,击伤5艘,损失共2011人。德军参战共22000人,死伤和失踪约为65804人;空军还损失了151架运输机。

            

      德军克里特岛战役纪念碑正面      德军纪念碑顶部特写 英联邦军队克里特岛战役纪念碑局部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战   术   总   结

  克里特岛之战继续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德军为此也付出了1/4强的伤亡。但评论其后果,人员损失倒不是最可怕的,真正致命的是这次战斗让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彻底失去了使用伞兵作战的信心,在此之后的两年多时间,这支精锐的魔鬼部队就沦落到与普通步兵为伍的尴尬境地。1943年之后德国伞兵在意大利战场和西线制造了多次表现不俗的防御战。1944年斯科尔茨率领伞兵解救墨索里尼和19445月党卫军500伞兵营突袭铁托的“骑士行动”(Knigth's Move,也有译为“跳马行动”,似乎是国际象棋中的术语,笔者不太了解)两次行动大概就是他们最后的闪耀,但这些只是带有特种战性质小规模伞降作战,与克利特岛的壮观根本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即便有种种不利,但纵观克里特之战,德军的表现仍是可圈可点的。20日开战之初形势对德军就已极为不利,许多空降点都遭到了预料之外猛烈地面防空火力以及顽强的抵抗,计划中的智取完全变成了强攻,这和德国空降部队在此之前的作战性质完全是不同的。同时中部大队指挥官尚未到达克里特岛就因事故坠机身亡。但部队仍然在坚持按计划作战,利用手中弹药并不充沛的轻武器对抗严阵以待的英军,这是和前线替补指挥官的出色表现有很大关系的。同时,作战部队出色的战术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很重要的。

  负责空运的部分运输部队显然缺乏组织大规模空运的经验(在当时的技术情况下德军的表现还是相对最好的),空中输送部队的混乱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进攻的难度。德国战斗机航程短的劣势在这次战斗再次暴露无遗,以至于无法为登陆部队提供全程的空中支援,只好依靠提高出动次数来稍作弥补。在空对海的作战中,德空军无疑掌握了绝对制空权,重创英国皇家海军,但缺乏大型水面舰艇配合巩固战果,德国空军只要一从天上离开,运输船队就必须冒着被皇家海军发现的危险,小心翼翼地“苟且偷生”。

   反观英军,凭借高效的情报机构,在开战之前就已充分掌握德军作战意图,并作了针对性的部署,这在后来的战斗中的确给进攻一方造成了很大麻烦。英军作为布设阵地的大师和伪装的行家里手,在克里特岛防御阵地的布设也颇有看头,阵地不仅设置巧妙,火力搭配合理,出色的伪装隐藏了自身实力,同时还成功欺骗了德国侦察机,直到德国伞兵降落在克利特岛,才发现自己已深陷重围。

   和上述的优势相比,英军的作战能力就丝毫没有值得夸耀的地方,守岛部队共42640名士兵,即使除去士气低落的10258名希腊士兵不算,也还有32382名英军,这还不算开战后陆续支援的部队。与其对阵的德军只有22000人,而且没有坦克等重武器。在这种优势,英军只会消极防守,躲在阵地里坐等德军进攻。只有22日英军在伊拉科林地区发动了稍微像样的一次反击,结果也仅仅是将德军中部大队从此处切断,而且被切分的中部大队后来仍在坚持战斗,即使是力量稍弱地段的德军也坚守住了阵地。而在这之前,德军还未站稳脚跟的时候,英军没有趁势发动反击则是最大的失误。马利姆机场的失守是克利特岛之战的转折点,守备部队在失去联络后,指挥官安德鲁中校的意志就开始发生动摇,最后在当晚就放弃了阵地。另外,英军的通讯指挥系统也是一个明显的弱点,弗莱博格得到107高地失守的消息时马利姆机场的局势都已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

   还要提到的是英国皇家海军,建设墨守成规,作战思想大大落后,对航母的重视不够,在记忆里整个二战中皇家海军成功使用航母的战例,也只有坎宁安指挥的奇袭塔兰托了。克利特岛之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参战的海上舰队大中型水面舰共计四十余艘,而航母却只有“可畏”号一艘,而且只有4架飞机可以随时升空!作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如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英军虽徒有强大的舰队,但遇到德国空军的凌厉攻势,也只有做“沉默羔羊”了。不过皇家海军的组织能力还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从敦克尔克、希腊,再到这次的克利特岛,总会有大量部队能从海上撤出,为以后的战斗留下了宝贵的有生力量,不管怎样这也让英国人在每次失败后都有小小的安慰。

                       

                                    沉于苏达湾的英军战舰  

   在未来的战斗中空降部队仍然是一支可怕的新生力量,但使用问题还是最关键的。在重要地区猝不及防地部署伞降部队可以大大减少作战难度,但若把一场较大规模的战斗全部交给空降部队来完成,一是难以保证突然性,二是对空中运输和组织能力要求严格,即便是获胜仍会造成重大损失,因为这时拿轻装部队去对付敌方全员装备的地面部队。后来盟军在“诺曼底战役”中使用伞兵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进攻前事先多次使用欺骗手段直到彻底麻痹德军,实施空降时形成突袭之势,部队投放较为准确,而且作战时间很短,没有出现克里特岛上的长期拉锯战,最重要的是英美伞兵的任务是策应次日的登陆部队,而不是去最后出攻坚。再后来由蒙哥马利策划的“市场花园行动”其境遇和“克利特岛之战”在很多方面就有相似之处,战役的成败很大取决于空降部队能否夺取预定目标并在地面部队到达前坚守,但这些伞兵不幸地遇到在当地修整的德国的党卫军装甲师,而且开战当天德军就缴获到了盟军的全部作战计划,进攻方最后以失败告终实属在所难免。

   还要值得注意的是海军、空军调同作战的重要性。一支没有制空权的舰队,纵然你的舰队多么强大,也同样会葬身海底。同样,单纯依赖空中优势,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取得局部优势,而无法将局部优势转变为全面胜利。此战中的德英空海大战,德国空军虽出色的取得了制空权,抑制了英国舰队的昼间行动,但只要德国人的飞机一离开,皇家海军仍然是海上的主人,德军最终还是无法充分利用海上交通线大量运送援军和重武器,大大地增加了取胜的难度。英国海军虽损失惨重,但它的表现还是证明了它的存在意义,尤其是最后的成功撤出,可以说是此役中皇家海军的唯一亮点。德军虽强大,但它缺乏强大的海军,是跛足巨人,成功仿佛一步之遥,但却遥不可及。不久后的多线作战注定了德军从此将疲于奔命,难逃悲剧英雄的宿命。

                                       纸  上  谈  兵

    夺取克里特岛,到底能为德国的地中海战场带来什么样的战略优势呢?对此后世曾经有一个大胆的推想。

  即在克里特岛取胜后不久,隆美尔的非洲军成功挫败韦维尔的优势进攻,地中海重要的深水港托卜鲁克得到稳固,昔兰尼加也易手德军。假设,德军经过必要的修整,以克里特岛为基地,继续用同样的战术攻占马耳他岛、塞浦路斯岛。这时的克里特岛、马耳他岛、塞浦路斯岛一线就形成了一把贯穿地中海的利剑,直插英军的地中海生命线。而隆美尔需要的补给则会源源不断送到非洲,进而从海上直接威胁到埃及和西亚地区,同时隆美尔的非洲军的攻势,就可以轻易将英军赶出地中海。土耳其和西亚的叙利亚、伊拉克的亲德势力就会顺利掌权,从而脱离英国的控制。利用这种优势,最后在西亚地区彻底战胜英军残部将易如反掌,由此德国从波斯湾到北大西洋这一宽广南翼从此就可以一劳永逸。即便发动对苏作战,也可以从高加索地区呼应A集团军群的攻势,从南北两线夹击苏军。另外,从博斯普鲁海峡、达达尼海峡到黑海和从波斯湾经陆路到里海这两条海上运输线还是苏联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也是未来的对苏战中苏联接受盟国运送物资的重要生命线,封锁此路也是绞杀苏联的重要一招。

  实现以上设想至少还需要在地中海投以重兵鏖战一年才可实现,在此之后倘若再着手筹划进攻苏联,斯大林即使再弱智也能看得出德国的下一步棋。继续按上述设想推断,德军毫无突然性的进攻将会迎面遇到再次经过一年宝贵准备时间的苏军,德军就算再加上外高加索的非洲军,也难以取得超越历史上苏德战争的战果。相反,德军迟到的进攻甚至还会正中斯大林下怀,苏联将在成功瓦解德军攻势后,籍此战争借口实现策划以久的进攻德国、染指欧洲的图谋。

  1940年德国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已远远超过西方世界的任何一国,战略变数极大,因此这也是德国对自己的未来最迷惘的一年。对英国作战有些犹豫不决,直接进攻苏联又有两线作战之患。最后希特勒在这一年作出了最费解、也是最难以评判的选择。当德国的战争阴错阳差地进行到1941年,摆在德国面前的选择实际就已很明晰。要么是采取保守战略,按照上文的构想继续在北非和中东谋求发展直到最终压制英帝国,最后在斯大林苏联的阴影下固守欧陆,如此一来第三帝国倒很有可能象古罗马帝国或波斯帝国那样维持下去。但这种设想是完全不符合希特勒的性格的,而且也违背了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的某些初衷,因此这种设想太过于主观,应该被排除;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沿着1940年所作的战略伪装,继续按计划进攻苏联!闪击巴尔干实际上是稳固南翼、伪装攻苏兵力调度的一石二鸟之计,而克里特岛则是为未来的战争所作的伏笔,纯属以退为进的权宜之计。因此对于克里特岛后来的使用问题,后世对希特勒的指责完全是没有理由的。

   1943年7月17日,希特勒在克里特之战的授勋招待会上,曾对施图登特说:“克里特之战证明伞兵时代已经结束。伞兵是一支完全依赖突然性的兵种,但现在这个突然性的因素已不存在。”希特勒这个悲观的判断就将德国伞兵打入冷宫,断送了这种全新的战法在德军的继续发展,对此希特勒确有难以推卸的责任,而这实际上才是克里特岛之战对德军造成的最直接的损失。美国作为这场战斗最冷静的旁观者,实际上它们从这次作战中的得到启示也是最大的。美国驻埃及武官邦那·费勒斯少校在他那篇关于克里特岛之战著名的报告的开头,用最美妙的描写为德军的克里特岛之战作了完美的总结,现摘录其中部分,作为本文的结尾。

  “戏剧性的克里特作战,谱写了一首战争的史诗。作战思想大胆新奇,具有很高的想像力。部队从中欧出发,准确地开进了漏斗型的希腊。在这里,他们改变形式,协调力量,插上了翅膀。这次作战具有音乐大师般的音调、旋律、和声,五月二十日和随后的几天里,这支力量飞过天空。其战斗部队以雷鸣般的渐强音冲入克里特上空遮盖了一切。空降部队通过空中得到供给和支援的情况下,在敌人面前着陆并将其打败,这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