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鹤:守候在绿色的原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03:28
林碧鹤:守候在绿色的原野

作者:林碧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444    更新时间:5/8/2006

 

福州市台江第二中心小学  林碧鹤

爷爷是位老学究,他老人家给我取名“碧鹤”,取“秀外慧中,鹤立鸡群”之意。然而好名字并没有让我拥有天生秀丽的外表,聪明的大脑;但我还是要感激爷爷,也许是名字的缘故吧,鹤翔碧野,从小我就对绿色情有独钟。正是这绿色的情结,伴随着我一路跋涉、迅跑。如今,驻足回溯,十八年的教学生涯,我有过鲜花和欢笑,有过迷茫和犹豫……但我从没有放弃过努力、放弃过追求。因为,绿色是我生命的本色,是我迎风迅跑,沐雨跋涉的动力。

寂寞的等待——相约绿色

1987—1992那五年,我在福州仓山任教。每逢周末,我几乎都是在省图书馆度过的。那时的省图位于福州市最繁华的东街口,是一片难得的闹中取静的净土。

早晨微熹初露,我便骑着单车上路了。静谧的阅览大厅里,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种有关教育、教学的书刊,《福建教育》、《上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我看得最多的是特级教师的教案、实录。时而俯读深思,品味着教学的艺术;时而浮想联翩,似乎执教的就是我自己;时而情动唏嘘,引来无数莫名的目光。直到华灯初上,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其间,我“结识”了许多特级教师。

五年静静流淌的光阴里,我没有上过一次公开课,但每一节课对我来说似乎都是公开课。备课是在省图完成的,而往往在上课铃响之前的那一刹那,我还在斟酌、推敲。记得有一位特级教师说过:“备课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备课了。”我想那时的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虽未达到最高境界,态度确实极为认真。当时我缺乏教学理念的指导,也不懂得语文教学的任务、目标是什么。但对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我总是精心地去设计,让它生动有趣。我总是想方设法地使课堂语言更优美、更富感染力。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无限的爱。学生喜欢我的课,甚至喜欢我挪用课,这一点我一直很引以为自豪。但同时我也常常困惑:我的课究竟上得怎么样?怎样才是上课的最佳境界?说实话,我心中没底——因为我缺少引业的引领。

在我专业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同伴们的帮助外,更多的要靠自己去探索。真羡慕现在的年轻人,刚出校门,就迈进生机盎然的新课程改革,成长在“校本教研”的沃土上。然而,对过往探索的艰辛,我无怨无悔。没有过去,哪有现在?人生道路从来就不是笔直的,正是这坎坎坷坷、弯弯曲曲,才谱就那平凡而动人的教育之歌。努力了,可能还会失败;但放弃,则意味着你根本不可能成功。五年的上下求索,让我学会了珍惜,学会了知足常乐,锻炼了耐挫力,也锻炼了教学基本功。

如今,我有幸成为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第二批学员,接受最高水平。蓦然回首,才发觉自己曾经在一条蜿蜒盘旋的小路上踽踽前行,而小路的尽头却是洒满阳光的金光大道。这两年多的培训学习,我如此幸运地聆听了余文森教授、刘良华博士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的讲座。他们学有专长,术有专攻,但他们总是带着殷切地希望,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肖川博士在他的文章里,更是系统地阐述了:“中小学教师应该读哪些书?”这貌似简单内涵却至关重要的命题。扪心自忖,自惭形秽:我的阅读视角太狭窄了。经过专家的点拨,我才深刻地明白:忽视了理论学习,势必导致缺乏敏锐地发现与捕捉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问题的预测和解决能力。这样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便只能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准上。我真切地领悟到“专业化学习”、“专家引领”是多么重要啊!

成长的艰辛——绿色冲击波

1993年,我调入台江区,终于有了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我参加了台江区第八届小学语文教学新秀评选。那时福州小学语文界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学法指导”实验研究,经过培训,我才知道原来教学设计应该接受教学理念的指导,课题研究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大家一致对“学法指导”大唱赞歌,课堂教学中不分青红皂白机械地进行“学法指导”之际,我却发现其间的弊端,大胆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在新秀论文现场比赛中,写下了工作以来第一篇论文《“学法指导”之我见》。没想到这篇论文获得所有新秀论文中的最高分,后又两次被转载区级汇编。在新秀课的公开教学中,我把自己的观点体现在教学设计中。我做了精心准备:不知翻阅了多少资料,一次次的课堂设计,一次次地推翻重来。在家里,对着镜子比划,从表情到手势反复演练;下班之后,一个人留下来试讲。台下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就当作是一排排可爱的学生。

公开课上我巧妙的情境营造,生动的语言感染,自然的学法指导,真诚的师生交流,赢得了在场的所有学生和听课教师的好评。上完公开课走下讲台时,一位高大儒雅的中年学者向我走来,亲切地和我握手表示祝贺。当我知道他就是“特级教师陈景松校长”时,我激动地叫起来:“噢——在书中,我早就认识您了。” 过去我是久仰其大名,未见其真人。今天得到大师的首肯,我的兴奋之情自是无以言表的!进修校教研员黄国仪老师也鼓励我要练好粉笔字,更上一层楼。

1994年我承担了台江区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研讨课和台江区电化教学研讨课的教学,此时的我已能够熟练地将课题研究的理念与成果体现在研讨课中。1996年我又被评为台江区第九届小学语文教学新秀。同年,我参加了福州市优秀青年教师培训。这几年,是我最忙碌、也最充实的岁月。繁忙工作之余,我还挤出时间撰写教学论文,近五年,先后有4篇论文发表在CN刊物上,有10余篇论文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并荣获市、区级奖项。说心里话,那几年,我是努力的,也是幸运的,如果说还算有点成绩,我把成绩的取得归结为:笨鸟先飞、勤能补拙、把握机遇、全力以赴,那样绿色枝头必将绽放出美丽花朵。

忘不了2004年那个暑假,我有幸参加了福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训班。这短暂的 14天,对于我是一场理念的旋风,是一道强劲的绿色冲击波。我惊喜地发现:那些常令自己不安,却又剪不断、理还乱的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被彻底摧毁。我觉得课堂教学应充满生命气息,应以人的发展为本。今后我在摸索前行的征途中,更会用目光去发现问题,用大脑去分析问题,用行动去解决问题,用心灵去反思、去总结。

在众多同行面前,我深感自己的渺小与浅薄。但愿通过培训,汲取众家精华,即便不能成为富丽堂皇的牡丹,也争取成为芬芳素雅的茉莉,装扮繁花似锦的教育的春天。

不用扬鞭自奋蹄——绿色的绽放

教学研究需要我们拿出春蚕化蝶般的执着与勇气,完成一次蜕变:我要超越自我,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研究者。

2004年的9月,我开始了从教17年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文课题研究。我一丝不苟地按照教授们教的方法去做,像刚学走路的幼儿一般蹒跚前趋。多少次的促膝谈心、调查问卷,孩子们忧郁、渴望的目光,给我注入新的力量。为了使自己的研究 “少走弯路”,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认真阅读、仔细咀嚼、筛选提炼,形成自己关于作文教学的一些基本观点。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例研究必须成为课题研究的最重要形式。从此,教室成了我的实验室,学生成了我的合作者与“鉴定专家”。我曾尝试李白坚教授的“游戏作文”,曾按照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的理念设计作文教学,也曾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带着孩子们走进作文的“活水源头”,在大自然中观察写作……下课了,我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对学生的访谈,虚心听取孩子们对这节课的评价,再认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及学生作文进行分析研究,反思是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针对原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后的再实施,再反思……

在探索实践的进程中,有多少快乐的尝试与意外的惊喜啊。一次,我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小巧的盆花,放在教室两边的窗台上,两边的窗台一片明艳。我带领孩子们长时间地观赏了花朵,花间翩翩的彩蝶,花下悠闲的蜗牛,嗡嗡歌唱的蜜蜂,声音、色彩之美让孩子们无比喜悦与兴奋。上课了,我给他们讲了蜜蜂与蝴蝶的童话故事。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听着,没有一个人说话。当我们从童话的世界走出来,我告诉孩子们:其实,刚才的故事是小蜜蜂给我的灵感。大自然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书,书上有最美妙的故事呢。孩子们陷入了静听、沉思、回味的咀嚼中,陆续地,他们开始创作童话故事了,他们的语言是多么鲜活而又丰富多彩,蜜蜂、蝴蝶、仙人掌、各色的花都成了故事中的主人公……窄窄的窗台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少欣喜,多少灵感啊!当孩子们看到和感受到美好的事物时,他的思维、幻想、创作最活跃!

研究期间,我感触最深的是:培养孩子写作能力的途径很多,成功的经验也不少,各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因此,探索作文教学的空间还很广阔。对于小学教师来讲,术有专攻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形成多种教学风格,才能不断给孩子们惊喜,满足孩子们的需要。

半年后,我对研究实践进行了第一次系统性的理论梳理与总结,写下了《让快乐贯穿作文教学全过程》并发表于《福建教育》;一年后,写下了《小学作文教学适当渗透写作知识的探讨》获全国二等奖,并发表在《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其间撰写的14位小学生习作指导文章发表于《福州日报》;我将“情境教学法”引进作文教学,通过激发快乐的情感、创设快乐的情境、引发快乐的体验、启发快乐习作的方法、交流快乐的信息、放手快乐的写作、互动快乐的评赏,使习作成了一种需要,一种乐趣,深受学生喜爱。和课题组老师一起设计的科学而客观的“学生课后自我评价表”,课后访谈调查问卷。我深知:总结只是一个螺旋式的终结,研究是无止境的。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的,只要默默努力、自强不息,每一位教师都能谱写21世纪的教育新篇章。把小事做深、做透、做精、做到极致,就可以成大事。参天大树,是靠一枝一叶撑起来的。万里长征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驻足,远眺,守候在绿色的原野上,生命的旅途就总会有春风雨露的温情滋养。

专业成长大事记

2001年至今撰写的5篇论文荣获全国一、二、三等奖,2篇获市二等奖

2001年至今撰写的4篇论文发表在CN刊物上

2003、12撰写的《论探究性学习的三要素》发表于省级论文汇编

2004、5撰写的课题总结《在探索中前进,在反思中成长》在省级研讨会上发言 

2002、5执教的《草原》获市、区一等奖

2004、8执教的《赠汪伦》获全国“创新杯”教学研讨会二等奖

2004、9—2006、2撰写的14小学生习作指导文章发表于《福州日报》

2004、12撰写的《依托校本教研,深化课题研究》在市级研讨会上交流

2004、12撰写的《让校本教研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区级交流获好评,并推荐参加全国交流

2005、8在连江、晋安做习作教学专题讲座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人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打分 【林彤】 与你有缘,能成为好朋友。你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坚持不懈… 6/6/2006 8:51:14 PM 5分 【1202张依芳】 教学是一种研究性的事业,沉心,静气,思索,实践,我们走着同样… 6/6/2006 10:39:55 AM 5分 【周幼华】 真可谓“秀外慧中、鹤立鸡群,教学科研、齐头并进”。向您学习,… 5/22/2006 10:39:17 PM 5分 【XRW】 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上碧宵唐刘禹锡.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5/15/2006 4:15:38 PM 5分 【高玉】 文如其人。我已看到了“鹤翔碧野”,在教育教学的天地中你踏实而… 5/15/2006 10:20:41 AM 5分 查看评论详细内容及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