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06月深圳报 舟曲水土流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36:57
2008年06月18日 深圳特区报  泥石流滑坡频发威胁甘南重建

舟曲县最缺的有两样:一是资金,二是水土治理的专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特派记者 王轲真

  山高沟深,山体裸露,每逢下雨就引发不同程度的泥石流,这是记者一行十几天来在甘肃南部地震重灾区采访所留下的普遍印象。在甘南舟曲,水土流失更为严重,我们所经过的道路几乎每天都要应对滑坡造成的交通中断。舟曲县县长迭目江腾说,甘南灾后重建,最缺的有两样,一是资金,二是水土治理的专家。

  24日前完成样板间

  记者今天进山探访本次地震重灾村江盘乡姚家棱村,深深感到当地农民的困境。沿陡峭的山路迤逦而行,转弯处几乎一个车轮要悬在山坡上才能通过,转得人头晕眼花,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村子门口。村民们正忙着运砖石水泥,作为重建房的试点,姚家棱村这次也在抓紧时间盖样板间。村支书刘明朝介绍,现在村里不缺人手,能够在24日前完成样板间,并让重建的村民入住。不过,困扰村民的不只是重建房屋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变靠天吃饭的问题。这个村有74户319人,每家只能在陡峭的山坡分到7分地,靠农田只能维持5个月的生活。因此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外面打工,靠劳务输出挣回收入养家。

  “我们世世代代住在山上,”村民刘明朝介绍,为耕种土地,村子所在的大山在多年前被开垦成梯田,种植小麦、花椒等作物。在退耕还林前,农田所在的陡坡每遇大雨就会泥沙俱下,农民收成没有保证。频繁的泥石流滑坡也造成进山的土路在雨雪天被迫中断。村民生活相对闭塞。

  人均耕地少、交通不便,使灾后重建面临重重困难。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地少人多而在重建选址上无法回避滑坡泥石流威胁。

  世界第一大泄流坡

  “我们舟曲过去为国家贡献了上百亿立方的木材,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迭目江腾回忆舟曲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历史,这里曾经是水草丰茂、山林葱翠的陇上江南,但在持续大规模砍伐后,失去植被的山体逐渐风化流失,每遇狂风暴雨就会出现泥石流甚至塌方。20年前,在舟曲通往陇南的白龙江上出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山体塌方,垮塌的山体将白龙江拦腰截断,高峡平湖在一夜间出现,直接威胁上游舟曲县城和下游的武都县城。当时军方出动飞机,配合地面的疏通导流,将淤塞的堤坝炸毁,才使白龙江洪峰顺利下泄。这次山体塌方形成了今天的“泄流坡”。日本地质专家曾多次来这里考察,认定为世界第一大泄流坡,全面治理的费用将是天文数字。

  时至今日,车子行过212国道泄流坡路段,仍会感到一侧山体缓慢滑坡的力量。据接载记者一行采访的司机介绍,每次经过这里,都会感觉到山体在向白龙江一侧平移,如果不是每天由护路工人在清理路面,不出三天路面就会变窄。遭逢大暴雨,这条路无一例外要因滑坡而中断。

  迭目江腾介绍,最新的调查发现,舟曲全县有60多处滑坡,13处滑坡严重,威胁着下游村庄的安全。滑坡已经成为重建工作绕不过的坎。

  重建应与生态保护同步

  处于白龙江上游的舟曲,在藏语里就是白龙江的意思,舟曲县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藏语命名的县。全县13万人口中,有4万人要外出打工,去年外出务工的收入超过亿元,是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在灾害面前,今年前5个月,外出打工的人口中超过1万人被迫返乡,今年劳务输出的收入损失可能超过4000万元,使灾后重建面临更大的压力。

  “我们正与长江水利委员会商谈白龙江上游水土治理与生态保护项目,希望灾后重建能够促进生态保护的系统治理,”迭目江腾表示,灾后重建至少需要3年时间,是个持续的过程。舟曲希望将灾后重建与水源保护水土治理结合为一个系统性工程。

  据了解,当地特殊的地质状况已经在上世纪80年代断定为泥石流易爆发区,最佳的决策是居民搬迁。当地政府决定以土地置换的方式,将处于危险边坡的村庄迁走,仅此一项,就需要数千万元的安置费用,再加上倒塌危房群众的房屋重建数亿元,舟曲本身无法承担。迭目江腾表示,舟曲希望从农业贫困县走上一条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争取将荒山野岭恢复成曾经的原始森林地貌,从山水资源上做文章、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