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领在淞沪会战后被日军称为“战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39:00

白崇禧(1893—1966)素有“小诸葛”之称,不仅有勇,而且有谋,在统一广西、北伐以及在抗日战争中,参与制定了不少的战略计划,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战术主张。作为桂系首领,既为蒋介石的反革命政策出过力,又屡次参与逼宫,为蒋不容。军事家杨杰曾说白崇禧是国民党内三个半军事家之一,日本人在淞沪会战后称他为“战神”,毛泽东则称他为“中国境内第一个阴险狡诈的军阀”。所有这些称谓和评价,不论是褒是贬,都充分显示出白崇禧非凡的军事才能。晚年的白崇禧由于一步走错,落得在台岛非疾身亡的结果。

桂系出身的小诸葛白崇禧,字健生,1893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县南乡山尾村一个回民家庭。1898年,白崇禧就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由于白的天赋过人,加上勤奋好学,深得老师的赞赏。在求学过程中,他的家境已日趋困难,而且不久,全家只能供他一人上学。当时的老师白莲洲先生深知他天资敏悟,又很用功,常常背书到深夜,从没有因为功课不好而受到先生的责罚,因此决定减免白崇禧一半的学费,并让其弟白崇祜也入学,这样兄弟两人得以同窗就读。

因家境困难,小学毕业后的白崇禧没有继续上学,而是回家务农。1907年,14岁的白崇禧决定离开家乡,开始新的生活。白父在白上小学前已去世,母亲支持儿子外出求学,卖掉了两亩半糯谷田,为他凑了路费。这时,桂林陆军小学堂正好招生,由于此时科举制度已废除,进入陆军小学堂无疑是进入仕途的一条途径,白崇禧决定报考陆小。陆军小学堂只招120人,而白崇禧以第六名被录取,与李宗仁、黄绍竑为先后期同学。但是,命运与他开了一个玩笑,入学不到三个月,他突发恶性疾病,不得不回家休养。这病一拖一年,只好从军校退学。病情逐渐好转后,他不甘心在乡下混日子,又同六弟白崇祜去桂林,报考了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在900多人的应试中,白崇禧位居第二,被顺利录取。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白崇禧参加广西北伐学生敢死队,随队开到武汉。南北议和成功后,各省学生军奉命解散,白崇禧被编入南京陆军入伍生队。经过半年训练,被保送进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学习了三年。1915年,白崇禧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直到1917年结束了他坎坷的求学之路。回到广西,他成为马晓军的“模范营”中一名普通的少尉连附。从此,白崇禧正式进入广西军界。

1920年的粤桂之战,桂军失败。此后广西局面混乱,马晓军在百色被自治军刘日福部偷袭,在百色城的部队全部被缴械,马晓军、黄绍竑被扣,白崇禧跳城逃脱。随后,他收集残军进入贵州,在黔军支持下回师讨伐刘日福。由于白崇禧身先士卒,深得部下拥戴。一天晚上,白崇禧冒雨巡查阵地,突然脚下一滑,摔落于山坡之下,折断左腿股骨,昏死过去,醒来后已不能行动。然而,激烈的战斗已使他离不开战场,他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终于一鼓作气,打败了刘日福的军队,回到百色。马晓军此时也得到释放。不久,白崇禧因腿伤赴广州治疗。由于延迟医治,左腿股骨已长骨痂,无法再施手术。在广州休养了一年,左腿稍短成为终身残疾。

马晓军的部队后来由黄绍竑率领,投入在玉林的李宗仁部队。为了求得更大的发展,黄绍竑决定脱离李宗仁部,向沈鸿英“假投降”,以便进驻沈所占据的梧州,伺机取而代之。黄派陈雄赴广州活动并与在广州养伤的白崇禧联络。

白崇禧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指出:“广西之前途不外有三:一为附和北洋军阀;二为支持赵恒惕等人所倡言之联省自治;三是归附广州之孙中山先生之革命政府。北洋军阀是我们所厌恶,联省自治非统一全国之良策,因而只有走第三条路,即归附广州革命政府。”白崇禧的这番话为黄绍竑所接受。陈雄、白崇禧由廖仲恺等介绍,在广州大元帅行营晋见了孙中山。白崇禧向孙中山报告了广西的形势,表示广西加入广东革命的决心。回到广西不久,白崇禧即带着黄绍竑的亲笔信去玉林,与李宗仁详谈广西发展大计。这是李、白首次聚会,彼此坦诚相见,十分投机,这次会晤成为他们后来长期合作的很好开端。1923年,孙中山任白崇禧为“广西讨贼军”参谋长,1924年白任定桂讨贼军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提出先攻陆荣廷后击沈鸿英之策,并得以施行,于1925年结束旧桂系军阀对广西的统治,白成为新桂系首领之一。在与旧桂系的搏杀中,白崇禧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于是有了“小诸葛”的美名。

北伐与抗战1926年3月两广统一之后,顺应历史潮流,广东革命政府于1926年7月9日正式誓师北伐,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开始了。白崇禧应蒋介石之邀出任北伐军副总参谋长,代理总参谋长之职,统筹全局,指挥作战。他随北伐军总司令部经长沙、武汉,然后进军江西。随后,白崇禧担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率军向东追击。他运用声东击西战术,先后占领杭州、宜兴、吴江等地。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高潮中,白崇禧进入上海,兼任淞沪卫戍司令。

4月2日,蒋介石、吴稚晖、陈果夫、李宗仁、白崇禧等在上海召开秘密反共会议,4月12日发动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白崇禧是这次政变的指挥者与执行者。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政府抗衡,宁汉相争。李宗仁、白崇禧不愿蒋介石坐大,逼迫蒋介石下野。在随后的龙潭战役时,白崇禧从上海筹措军政费用返回南京途中,被阻于无锡、镇江之间。白崇禧知南京战事紧张,临危不乱,在无锡就地指挥,配合李宗仁,取得胜利。10月20日,南京军事委员会下令“讨伐唐生智”,白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1928年1月5日,南京政府任命白为西征军总指挥,进攻湖南唐生智部,25日占领长沙,并将唐军收编。

1928年4月8日,两湖各军改编为第四集团军,李宗仁任总司令、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白崇禧率部向北进发。5月31日,白部攻克保定。6月1日占领宣化后,向怀来追击。孙传芳见大势已去,通电下野;张作霖知道已无可抵挡,于6月2日通电出关。4日,张作霖的专列在沈阳附近皇姑屯被日本军国主义者预先埋置的烈性炸弹炸毁,张当场身亡。6月8日后,白崇禧部开进北京。11日,阎锡山、白崇禧联袂进入北京。9月2日,白崇禧由北平到达天津,誓师东征张宗昌残部。白设司令部于唐山,指挥进剿,张军一触即溃。

由于桂系军阀控制了两广、两湖,还在平、津两地扩充军队,并且排挤了忠于蒋介石的湖南省主席鲁涤平,严重地妨碍了蒋的个人独裁。1929年3月21日,蒋介石将李济深软禁于汤山,此举激怒了李宗仁、白崇禧,两人率部宣告反蒋。蒋介石撤销了李、白本兼各职,并将两人开除出国民党,致使矛盾更加激化。3月29日,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利用分化手段,收买桂系师长李明瑞等人阵前倒戈,迫使桂系放弃武汉。在北方的白崇禧部也被蒋介石分化收买。白崇禧在廖磊的帮助下,搭乘英商太古公司的轮船南下香港,此事被蒋介石的特务探悉。蒋密令上海卫戍司令熊式辉,等该轮驶到吴淞口外,即用武力强行搜查,将白逮捕解京;如果该轮拒绝搜查,则令海军炮舰把它击沉,外事交涉以后再说。幸好这一情报为桂系得知,于是请许崇智设法营救。许即花10万块钱,以日本军校同学关系疏通了日本人,派一快轮追上太古公司的轮船,将白崇禧接过日快轮,直接把他送到香港。但桂系的反蒋并未动摇蒋的根本。

1930年5月10日,李、白又同西北的冯玉祥联合反蒋。蒋与冯、阎、桂在中原地区展开大战,双方动用兵力100多万,死伤30多万。至1930年10月,中原大战结束,蒋获得胜利。白崇禧随李宗仁退回广西,他们以自治、自卫、自给相标榜,锐意经营广西。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桂之间的矛盾暂时得以平息,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部队立即开赴华北战场,加入中国军民抗战的行列。白崇禧被任命为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参与制定抗战计划,提出“以小胜积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和日本人作长期战,把他们拖垮”的战略,被蒋介石采纳。淞沪抗战,白崇禧多次上前线督战。1938年3、4月间,白崇禧协助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徐州附近的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第10师团,歼敌1万余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随后,李宗仁、白崇禧参与指挥了1938年6月至10月规模空前的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坚持打了四个半月,迟滞了日军的侵略步伐,迫使日军停止战略进攻,“速战速决”占领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中国的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为了加强重庆外围实力,增设桂林行营,指挥第三、四、七、九战区的军事,委任白崇禧为桂林行营主任。1939年底至翌年初,白崇禧亲自指挥桂南战役,并亲临炮兵阵地督战。经长期迂回,苦争恶战,两度收复战略要地昆仑关。到次年春战役结束,击毙日军第5师团12旅团长中村正雄,日军死伤约8000人,为抗战以来攻坚战的首次胜利。

内战中的蒋白交锋1946年6月,白崇禧被任命为国防部长。但是在蒋介石的指挥系统里,国防部长只是一个摆设。尽管白崇禧支持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充当反共急先锋,可蒋介石是直接下手抓军权,绝不让白具体染指,甚至不让他参加官邸作战汇报会议。

1948年春,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反对,执意参加竞选副总统。白崇禧开始本不同意李氏竞选,但在李宗仁的坚持下,不得不出面助选。李宗仁赢得大选后,更遭蒋介石忌恨。蒋首先拿白崇禧开刀,1948年6月将白崇禧外放到武汉担任华中剿总司令,并将中原地区划分为徐州与武汉两个战区。此前,白崇禧总结这几个月来的经验教训,提出“守江必守淮”的战略方针,并建议:中原只能设一个战区,以利于集中兵力,机动使用;华中“剿总”设在蚌埠,以利于紧靠南京,取得补给;采取攻势防御的作战方针,使中原大军运动于江淮河流山谷之间,完成守淮守江的任务。但蒋介石没有接受白的设想,还是在徐州成立了另一“剿总”,由刘峙主持(后由杜聿明指挥)。这样,华中剿总只能指挥长江上游军事,总部也就设在了汉口。

由国防部长调为剿总司令,明显是由中央降到地方。白崇禧一气之下,带上夫人跑到上海,住进他刚买到的一幢别墅里。

蒋介石见他不受命,即暗示上海市长吴国桢和上海闻人杜月笙、顾家棠出面,请他喝酒看戏,又派吴忠信去劝驾,都被他顶了回去。最后只好请黄绍竑从中劝解。

黄绍竑一到上海,先将电话打到白府,白听出是黄的声音,就问:“是那个人派你来的吗?”“是的。”黄直接回答并不隐藏。

“你的来意早知道了,谈什么呢?”“你可能只知道一半,不当面谈,你是不会知道的。”白崇禧放下电话,去了黄家。一见面,他就嚷嚷道:“你想想,陈小鬼(指陈诚)同我是死对头,我这个仗怎么打?这不是明明要整我们吗?先整了李品仙,这回轮到我了。古话说得好:‘岂有奸权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乎?’”黄听了笑笑说:“你还想把仗打好吗?人家都说你是小诸葛,现在我看你这个诸葛,实在太不亮了。”黄接着说:“你和德公在南京高高在上做副总统和国防部长,不是等于关在笼中的鸟一样吗?现在蒋把笼门打开放你出去,还不快快地远走高飞?难道你躲在上海,他就肯收回成命吗?他正开始要整我们,我们就要借此机会出去。到了外面,再反过来整他。”黄又说:“武汉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地方。机会到的时候,就可以同共产党妥协言和。蒋到了无法应付的时候,必定下野,德公就可以出来收拾局面。我们岂不是大有可为吗!”黄的一席话说动了白。白高兴地说:“季宽呀,你这一席话,简直胜过喝了十瓶桂林三花酒!痛快!”“哈哈!我是对自己人说自己话啊!”黄绍竑也开怀地笑着说。

“好!我也是自己人不说他人话。”白直爽地说,“你以为我跑到上海来是表示消极吗?我要抓军队,不但要抓广西的军队,还要抓住老蒋的军队,因此,去武汉是我求之不得的。”他表示,这次到上海来,就是学竞选时以退为进的策略,跟老蒋讨价还价,要老蒋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扩大华中剿总的职权和区域;二是到武汉之后,要直接向老蒋负责,不受国防部和参谋总长的节制。还准备将桂军的张淦兵团和徐启明兵团抓到华中,直接掌握。再抓住河南的张轸。黄埔系在华中带兵的将领李默庵、刘嘉树、黄杰等都是湖南人,要抓住他们这几个,准备请黄埔出身的湖南人陈明仁出任武汉警备司令,再升他为兵团司令。然后把他派回湖南,让他看守湘桂大门。这样,不但抓住了华中的黄埔将领,且战可以去中原,守可回到广西去,无论时局怎样变化,都有后路可走。

第二天,白崇禧回到了南京。由于白崇禧表示直接听命于蒋介石,蒋就答应了白崇禧的一切要求。

9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济南。接着又发动辽沈战役,并首先打下锦州。在南京的何应钦赶紧筹划应急,他举行紧急会议,决定采取白崇禧以前所提出的“守江必守淮”的方针,并请白崇禧统一指挥华中和徐州两个“剿总”所属的中原大军。白崇禧开始一口应承。国防部当即以“酉阳儆挥”电下达这一作战指示。

30日,廖耀湘兵团在辽西大虎山地区全军覆没,辽沈战役的胜败已定。蒋介石从北平飞回南京,电召白崇禧洽商中原统一指挥问题。当天下午,白从汉口飞抵南京,参加由蒋介石亲自主持的军事会议。会上,白崇禧还满口答应接受了指挥中原作战的任务。然而当晚,他从李宗仁处了解到,美国已提出要老蒋下台,由李宗仁与共产党重开谈判,沪宁方面要求国共和谈的呼声日益高涨。白于是决定拥兵武汉,静观动向。第二天的会议上,白崇禧拒绝中原指挥任务,还说:“五个月前,我要求统一指挥中原大军,那时候为什么不答应呢?现在想重新部署兵力,已经来不及了。”回到武汉后,白崇禧又给何应钦打了电话,说:“南京可以指挥,不必重床叠架。”当国民党军主力在淮海地区被包围时,蒋介石仍想把剩下的部队调去“解围”,以为这样就能转败为胜。其实就当时局势来看,这无异于自投罗网。所以白崇禧实在不愿意把仅存的一点力量就这样消耗掉。为了应付蒋介石,他只同意其手下黄埔系军队去增援。果然不出所料,奉蒋介石之命而派去增援的黄维兵团不久就被解放军团团包围不能动弹。蒋介石仍不死心,为挽回败局,准备从武汉地区抽调5个军支援,但他的这一计划却遭到白崇禧的坚决反对。第十四兵团第二十八军最先从鄂西开到汉口,白知道后就立即命令该军留在汉口,不准再东移。后经顾祝同多次疏通,白才勉强同意调走二十八军。紧接着第二十军也来到了汉口,白以四川人不愿意远离家乡的情绪,唆使第二十军军长向国防部申请免调。同时白也在旁“加油助威”,宣称武汉的重要性,而且不配给车皮、船只,使其无法运送。国防部一再电催,白就是不执行命令,双方形成了僵局。顾祝同没有办法,只好通过徐祖贻从中斡旋,白这才极不情愿地放走了第二十军。

再一次的交锋使得蒋、白的关系更加紧张。蒋急令宋希濂部调出参战,决定由湖北沙市将部队船运南京。当船只开到汉口时,白突然派警卫团把所有的船只都看守起来,不许登船。南京国防部电催,白不予放行。这时,淮海战场的形势一天紧似一天,盼望救兵如救火,这可急坏了蒋,他亲自打电话给白。刚开始,蒋还好言相劝,说明淮海战场形势紧急,希望部队马上东调,白则一再强调武汉的重要性,认为华中地区部队太少了,不能再调走。蒋很是愤怒,便指责白故意违反军令。白也不甘示弱说:“合理的军令我服从,不合理的命令我不能接受。如果你认为我不听命令,你撤我的职好了!”蒋介石除了生气之外,也只能令宋希濂、陈克非率第二军绕道东运,可已来不及了。

人民解放军一举获得淮海战役的彻底胜利,共歼灭蒋介石的部队55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为进军江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蒋的政权摇摇欲坠。白崇禧见蒋的势力行将殆尽,趁机发难,再次逼蒋下台。

12月24日,白崇禧从汉口给蒋介石发出亥敬电,要求相机将真正谋和诚意转知美国,请美、英、苏出面调处、共同斡旋和平;由民意机关向双方呼吁和平,恢复和平谈判,双方军队在原地停止军事行动,听候和平谈判解决;并乘京、沪、平、津在吾人掌握之中,迅作对内对外和谈部署,争取时间。接着,长沙绥靖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也致电蒋介石,倡议与中共谈和,并要求“总统毅然下野”,以利国共和谈的顺利进行。蒋也因此怀疑白、程勾结并逼他下野。由于蒋介石对白的“亥敬”电无任何反应,同时,又因平津战役爆发,塘沽战事激烈,白崇禧又对蒋发出“亥全”电,重申前电主张,称:“无论和战,必须速谋决定,时不与我,恳请趁早英断。”接着河南省政府主席等也来“亥州”电,表达同样主张。蒋介石进退维谷,只得黯然下野。

此时的白崇禧,自认为拥有数十万军队和半壁江南,能与人民解放军周旋,梦想与中共“划江而治”。虽然中共一直在做白的工作,并给他一定许诺,但他却坚决反对北平和谈最后文件的签字。他筹组了一个半环形湘粤联合反共防线。然而,这样的防线也没能让白崇禧的愿望得逞。蒋介石在幕后拆台,使李宗仁无法指挥,白崇禧再精明,也无力支持已倾的大厦。随着衡宝战役与桂柳战役的结束,白崇禧的军队被人民解放军击得粉碎。

痛苦的晚年白崇禧彻底惨败后,李宗仁到美国治“病”去了。桂系实力已输得精光,何去何从?此时,摆在白崇禧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像李宗仁那样,移居海外;一是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至于选择哪条路,白崇禧犹豫不决,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当程思远问白崇禧与解放军对抗下去,有何把握时,白氏即坦率回答说:“有什么把握,这不过是要对历史有一个交代罢了!”而在此时,蒋介石也来信邀请白到台湾,并允诺去台后“自有重用”,还派专人送金砖到海口,说是发清白崇禧华中部队的军费,以示恩惠。白是不敢贸然去台湾的。如果说在此之前蒋介石对他有所忌惮的话,那是因为他手中还掌握了几十万的军队,如今他只是个“光杆司令”。这点白是再清楚不过了。但是白不知道蒋“邀请”的用意,猜测可能是想让他劝说李宗仁,使得蒋介石重新复职。白崇禧派李品仙先行赴台,名为办理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和桂林绥靖公署结束事宜,实际是赴台打听政治行情。李品仙赴台后,即致电白崇禧,称蒋介石、陈诚都希望白去台湾,共荷“戡乱救国”之责,这就坚定了白崇禧赴台的信心。1949年12月30日,白在蒋介石函电的催促下,终于从海口飞往台湾。白崇禧的至交、立法委员何遂曾向白氏进言:“上将回台,将必难免一死,应乘机起义,响应共军。”白氏回答:“我自追随蒋公北伐以来,殆逾二十载,既处遇顺境,亦处遇逆境,一生一世历史第一,我必对历史有所交代,生死利害,在所不计,君勿为此喋喋也。”白崇禧赴台是一项轻率的决定,他在过去的二十二年中多次与蒋介石斗争,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之所以没有立刻对他下手,是因为白还有牵制李宗仁的作用。但白崇禧这一进入台湾后,就再也不能离开台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