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益积累也是财富 专访鞭牛士董江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8:32:47

网络公益积累也是财富 专访鞭牛士董江勇

2008-10-28 23:56:18 来源:中国站长站 作者:令狐孤

核心提示:一个承载了网络三百万编辑梦想的公益站点,一个聚集了无数门户编辑的人脉平台。一个热衷于公益的IT前辈,本期访谈带您走近这样的站,这样的人。专访鞭牛士董江勇。

江勇是个及其低调的人,用圈内一朋友的话来概况,在北京这样IT氛围相当浓的城市,想不低调也不行。在采访江勇前,小编对于江勇的印象只有两点:一、搜狐IT前主编,呼风唤雨并培养了一批后起之秀的牛人。二、热情好客,处事相当随和的老好人。

在一个并不算寒冷的下午,小编在鞭牛士公司的新家约见了百忙中的江勇。之所以不算寒冷,是因为北京上空的太阳明晃晃的照着,但好似那么直的阳光照射下的北京并没有丝毫暖意,只让小编感慨,冬天快来了。今年是暖冬,明年是寒冬。互联网也大抵如此吧。

在小编的固有思维里,江勇应该是坐在独立办公室里拿着电话边打边指挥属下干点什么或者最少应该是有个属下被训斥着,但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让小编大跌眼镜,当小编问及江勇何在时,趴在员工桌上忙碌着的一群人中突然冒出了个斯文的青年人,搞的小编那想迈向办公室的脚缩了回来,那感觉叫:措手不及,或者,叫措脚不及也可以。

简单的寒暄过后,江勇将小编让进会议室,都是搞IT或被IT搞的,很自然的进入了访谈状态,小编在完成这篇访谈时,一直在想,到底是使用对话形式还是叙事形式去完成这篇访谈,压力大就大在江勇是做过主编,出过著作。是个标准的练家子。实在是害怕班门弄斧。当然,进入状态了,那也得硬着头皮继续下去。

 
江勇与小编合影 Chinaz配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鞭牛士的起源 IT编辑的小分舵聚合

混业界的,几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鞭牛士,其实这个道理就好像几乎没有站长不知道CHINAZ.COM类似。鞭牛士(bianews.com),一个以论坛起家,致力于为300万编辑群体服务的网络编辑之家。bianews的一个响亮口号:欲知网编事,必上鞭牛士。从中看出了站点的豪气程度。

江勇在谈及鞭牛士的起源时,只用了几句轻描淡写的话带过,还早在搜狐IT工作的时代,当时还只是搜狐IT的编辑陈中与苏昌茂以及曾雄杰一起做了这样的一个圈子,意在将平时经常联系的编辑们串联起来,有个可以讨论和学习的地方。这就是鞭牛士的起源。一推出来,即得到了圈中人好评,迅速膨胀了的会员注册量以及人脉圈子的不断复制,让新建伊始的鞭牛士流量直冲云霄。

当问及如何成功时,江勇含蓄的说:“严格意义上来讲,鞭牛士并没有成功,我们只是刚上路。”这让小编想起了周润发的一段广告:“成功?我才刚上路那。”自然,鞭牛士也有这样的豪情壮志。“鞭牛士的人脉网络和业界消息往往都是最新的,因为混在鞭牛士的一般都是网络编辑从业人员,尤其门户编辑居多,消息即时、传播范围广让第一次来的用户不得不选择鞭牛士常驻。”一个被访问的老会员讲到。超过一万名的在职编辑、最高千人的在线人数,让鞭牛士迅速攒升到同类站点第一阵营中去,甚至一度领先同类站点。活跃的会员气氛,让整个社区热情澎湃。

热衷公益 誓要打造网络编辑的另一片天

迅速攒集的人气让陈中等创始人目不暇接,本身就有众多事务的几个人,已无暇顾及鞭牛士太多的繁琐管理工作,为了鞭牛士的发展,陈中等找到当时还是他们顶头上司的江勇,热衷公益并想做出一番事业的江勇毅然接下了这个摊子。现在谈及当时的情景时,江勇还感叹到做了个少有的正确决定。

“互联网十年,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编辑规范,被视为编辑界元老的陈彤也只是半路出家,网络编辑培训认证也只是近一两年被提上议程上来,而健全网络编辑基础、道德判断、价值判断等一系列工作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有效和整体的流程。”江勇在面对小编提出为何热衷于做免费的网络编辑培训时回答到。据悉,鞭牛士已开展的27期培训中,1300名左右的在京编辑受到了熏陶。而江勇表示,这还远远不够,还会继续加大力度去做这样的事。

 
董江勇、郭吉军与小编合影 中国站长站配图(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谈到网络编辑,江勇明显看得出来健谈许多,“其实,网络媒体是弱势群体,并没有哪个网站的编辑会使用记者这个词,没有记者也就代表并没有话语权,当初引进记者概念的时候,采访、翻译、直播、原创稿件等一系列原创性行为标志着网络编辑们正在履行一个记者应该做的事,但又不是记者,只是编辑,概念而已。”在谈到网络编辑机制健全问题时,江勇感慨到。“更多的编辑机械式的劳动,并没有太多的去想如何主观主动的做,而往往只是采用被动的模式,每天沉寂在复制粘贴这样简单的行为上,网络编辑队伍差异化巨大,层次不齐,也是致使我去做这样的培训的原因。”江勇在谈及网络编辑义务培训时,用了简单一句话概况了他的想法。在江勇看来,太多的权利留在了网络编辑手里,可以决定网络舆论导向,掌握网络媒体风向标,新闻稿件完全凭自我感觉和从业经验来判断,这样发展下去,显然是对这个行业是不利的,一方面,是弱势,一方面又是那么的强势,怎么介乎于中间?拿规则去约束,有规则才会玩的更好。

打开鞭牛士的页面,清清爽爽,基本上看不到任何的广告。对于经济大潮下的现下互联网,小编很诧异鞭牛士为何要如此做。

现在的鞭牛士员工近10名,一年开销几十万,也不得不让小编关注这个站点的盈利模式和未来前景。而谈及盈利模式时,江勇说到:“其实,往往站长们会走向这样的误区,认为经营站点就必须盈利,站点就是商业目的,其实不然,互联网被引进中国伊始,就是Free的概念,只是到现在又转变成了Public的概念。不管怎么变,做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远比其商业价值来的深远许多,也许,一个成功的商业网站现在可以风光无二,但若干年后,被人们记得的,永远是对社会做出贡献了的站点。鞭牛士就是Public的概念。”这段话,始终萦绕在小编耳边,受益匪浅。只到现在,个人站长界一个大佬的做站就得赚钱的理念仍深深的影响着许多人,现今的互联网,太过于追求物质获取而早已忘记了互联网本身的Free精神。

寄语个人站长 忽视站长群体的媒介必会吃到苦果

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往往会被大众遗忘,他们总数近百万、他们的行业男性比例高达95%、他们孜孜不倦的勤奋工作但大部分只为自己打工、他们经常凌晨四点依然活跃在虚幻的互联网上、他们掌握着中国WEB站点近70%的流量份额但又总是被人当作弱势群体,这群人在国外叫WebMaster,在中国叫站长。近几年有个新名称称呼这样的一群人,叫草根站长。

谈及站长时,江勇表示:“大部分门户、媒体还是会意识到站长潜力和价值。中国最早的网络联盟就出自搜狐。但这些媒体和门户在疯狂抢站长资源的同时,又往往会轻视了这个群体的力量,站长们的精神值得互联网人学习,但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深层次能力需要加强,就如同网络编辑相类似。”

在南京互联网大会上,小编也极力呼吁更多的门户媒体关注中小站长,关注这个圈子的生态环境,江勇在谈及这个问题时认为:“站长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但要抱成团,哪个媒体不重视站长,必定会吃到苦果。中国互联网内的明星站点太多靠个人站长撑起来的例子了,马云的淘宝、李彦宏的百度、庞升东的51等等等等,都是依靠站长撑起来的。当然,还有一些脱离了站长而倒闭了的站点就不一一举例了。”

最后,小编和江勇不得不聊的自然还是“过冬论”,有业内专家表示,今年是暖冬,明年是初冬,后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寒冬,互联网类公司对“冬天论”有何看法时,江勇意味深长的说:“其实,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基石并没有被打掉,只是最近两年获得的投资机会会较之往年少许多,投资更谨慎了而已,并不会对互联网产业有太大的影响。”

 
IT圈内人小聚合影 CHINAZ配图(点击图片返回)

匆匆几十分钟的访谈结束以后,鞭牛士的工作人员小放、老侯等又带着小编了解了鞭牛士的整体运作模式,还在鞭牛士的留言墙上留了一笔,并告知:“有空常回家看看。”作为同为编辑的小编,有种回家的暖意。热情好客的江勇当天晚上还宴请了包括小编在内的近30名圈内好友,委实让小编好好的激动了一回。

08年伊始,鞭牛士改版成功,从单纯的社区交流转型为包含IT新闻、网络编辑义务培训、访谈、通讯录等多个频道的综合性网站,改版后的鞭牛士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作为IT新闻源类站点的鞭牛士承载网络编辑的梦想更大了一些。

从小分舵聚合,到乘风破浪远航,鞭牛士用网络编辑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精神告诉了所有IT人一个故事,用心去做,终究成功。相信鞭牛士的公益之路还会走的更远。(文/令狐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