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烈士【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23:05
       王银生(1931年~1951年),宁夏盐池县人,入伍前家住巴彦浩特镇三道桥。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兵团64军192师576团2营4连任战士。1951年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1年4月24日光荣牺牲。烈士遗骨葬于朝鲜京畿道省衣湍群北泥洞村北山。1951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64军192师政治部给烈士母亲发来“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田鄂年(1931年~1953年),蒙古族,阿拉善左旗人,家住巴彦浩特南梁街。1949年10月参军,在65军194师任战士。1950年入朝,在志愿军65军汽车大队任战士,战争期间身患重病,于1952年10月病故。

  吴叙恪(1930年~1953年),山东省潍坊人,入伍前家住巴彦浩特镇。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1师,1951年转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二一一部文工团,1953年4月26日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         车元路
钢铁勇士,山西晋城县常家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79师537团3营7连连长。生于1929年,1946年入伍,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经历20余次战斗。曾立过特等功两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被授予“钢铁勇士”光荣称号。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立三等功一次,在1952年开展的 “冷枪运动”中,他击毙敌人80余名。于1952年11月在朝鲜文登川战斗中光荣牺牲。 王贵文
一等功臣。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 179师535团排长。1932年出生于山西省繁峙县七区西义村。1949年入伍,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率一个班在三台洞阻击敌人,坚守一昼夜,打退敌人一个营的七次进攻,歼敌200余人,荣立一等功。1951年,被选为志愿军国庆观礼代表。1952年12月27 日,在朝鲜883.7无名高地反击战中光荣牺牲。       曾忠仁 男, 汉族, 1920.3生 原来住贵州省普定县马场区煤洞公社六块田。1950.9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编在47师146团二营七连。1953.5牺牲于朝鲜,听说葬于朝鲜平康的一个山脚下横七排第九颗坟       倪祥明(1925-1952年),河南省杞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第115师第343团第7连任副班长。1952年7月,在朝鲜涟川西222.9高地防御作战中,他在子弹打光后,冲入敌群,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7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高成山(1922-1951年),河北省易县人,1940年6月参加八路军,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第204师第612团第6连任连长。 1951年10月19日,他带领全连在坚守朝鲜平安南道金化郡938.2高地战斗中,打垮敌军有敌机每天在40余架次配合的两个团的进攻。他组织7次较大的反击,打退敌人大小百余次冲锋,杀伤敌人1800余名,坚守阵地5昼。最后全连只剩几个人,他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完成了坚守任务,坚持到增援部队上来,打垮了进攻的敌人,直至壮烈牺牲,时年29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杨宝山(?--1951年),吉林省敦化市人,194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第422团第5连任连长 1951年10月1日,在秋季防御战役坚守天德山阵地的战斗中,他指挥全连与敌军激战8个小时,打退敌人11次冲击,歼敌300余人。次日拂晓前,他又带领40多战士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歼灭敌人80余名。10月3日,敌人又发起更为疯狂的进攻。最后,他在全连人员大部分伤亡、弹药耗尽的恶劣情况下,销毁文件,砸坏手枪,抱起石头砸向敌群,只身与敌激战,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员宝山(1930-1951年),河南海上安阳县人,1949年5月参加革命,中国亿志愿军第42军第125师第375团第9连卫生员 1951年9月7日,在朝鲜中马山战斗中,他奋勇抢救伤员,臀、臂、腿先后负伤,坚持不下火线。在腹部受重伤、肠子流出的严重情况下,仍忍受剧痛,爬上山头救护3名伤员,终因伤热时而是光荣牺牲,时年仅21岁。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的申请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王学凤(1926-1951),安徽小砀山县人,1948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20师第358团第3连副班长。1951年4月初在朝鲜第四次战役中,他带领的战斗小组在华岳山前沿阵地抗击敌人,战斗中,他的右手、腮帮、头部和胸部先后负伤,昏倒在工事里。当他在昏迷中听到敌人的嘈杂声知道敌人冲上来时,便支撑起负伤的身体,把枪摔坏,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跳下悬崖壮烈牺牲,时年25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曹庆功(1925--1951年),云南省武定县人,1948年10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9师第356团第l连任副班长。1951年2月18日,在朝鲜第四次战役运动防御战斗中,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在洪川江北岸望日里附近286高地执行阻击敌人的任务。他们打退敌人多次冲击后,阵地上只剩他1人,他因右臂被炸断流血过多昏了过去。当他苏醒过来时,敌人又冲上来了,他用尽全力拉响最后3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6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忐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曹玉海(1923--1951年),山东省莒县人943年6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第114师第342团第l营任营长。 1951年2月12日,在朝鲜第四次战役汉江南岸坚守防御作战中,美军1个团在24架飞机、52辆坦克和大量火炮配合下,向他们营守卫的京安里以北350.3高地凶猛进攻。他勇敢机智,靠前指挥,组织部队打退敌人3次进攻。当一部分敌人突人阵地时,他带领部队英勇反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8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张积慧(1927年——)山东荣成县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空军第4师12团3大队飞行大队长、副团长、团长。在抗美援朝作战中曾10多次参加空战,击落击伤敌机5架。1952年2月10日,在反美军凭借其空中优势,对朝鲜北方的交通要道进行封锁的“绞杀战”中,张积慧和战友们一道并肩作战,并由他一举击落美国空军英雄、少校中队长、号称“空中一霸”的“王牌飞行员”乔治-阿-戴维斯,从而打破了“美国空军英雄不可战胜”的神话,引起美军,特别是美国空军的巨大震惊。对于他的出色表现,志愿军空军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被誉为“空中英雄”、“空中突击手”。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军功章       杨春增(1929——1952)河北沙河县人。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35师104团4连3排副排长。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和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8月,杨春增所在部队奉命参加朝鲜江原道金城座东南无名高地的进攻战斗。战斗中他率领1个班迅速攻占了541阵地后,为巩固阵地,又从早上激战到下午。激战中他身边的战友不断倒下,在连续打退敌军多次进攻、歼敌100余名后,阵地上只剩下了他和卫生员。敌人又发起了疯狂的进攻,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杨春增抱起最后一颗反坦克雷冲入敌群,与3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追认他为模范共产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和英雄奖状       牛保才(1927——1952)山西壶关县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1营营部电话班副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阵地防御战役。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为夺取上甘岭,在志愿军防线的中部打开缺口,发起“金化攻势”。战斗异常激烈,597.9高地半小时就落下炸弹7、8万发。牛保才冒着猛烈的炮火抢接电话线,他的左腿不幸被敌军炮弹弹片打断,血流入注。但他忍着巨痛,拼尽最后的力气爬到断线的地点,用嘴咬住一个线头,又用一只手拉住另一个线头,让电流通过自己的身体接通线路,保证了部队的通讯联络,直至壮烈牺牲。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这位英雄的电话兵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称号      伍先华(1927——1952)四川遂宁市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2军34师100团2连3班战士、班长。先后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和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9月29日秋季战术性反击战中,他所在的部队参加歼灭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之敌的作战。战斗中,他机智灵活地指挥3班迅速完成了攻占敌720阵地的任务。当我突击队正向敌纵深发展时,敌坑道内一火力点吐出条条火舌将前进道路封死。伍先华又奋勇当先,率3名战士前去爆破敌火力点,途中3名战士相继负伤和牺牲,在此情形下,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进敌人的坑道,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为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通道。他的英雄行为惊天地、泣鬼神,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爆破英雄”称号,追认其为模范共产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奖状。     孔庆三(1926——1950)山东历城县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27军80师炮兵团5班班长。 1950年11月27日第二次战役中,他所在的部队参加了围歼咸镜南道长津郡新兴里之敌的战斗,5班担负掩护突击部队前进的任务。激战中,在地面结冰,无法构筑炮阵地的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肩膀顶住火炮架,命令助手开炮,及时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打开了突击部队前进的通道。但他自己却因火炮后座力的撞击、腹部又被迸回的弹片击中而壮烈牺牲。为表彰他的英雄事迹,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的名字被镌刻在朝鲜长津湖畔志愿军烈士纪念塔上与世长存。       李家发(1934-1953年),安徽省南陵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第199师第595团第1连战士。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3年7月13日,在朝鲜金城战役反击轿岩山的战斗中,他所在的连队,担负主攻轿岩山西峰的战斗任务。当部队顺鱼脊脊形山梁前进时,被敌人铁丝网挡住了,他主动请战,拖着受伤的双腿,先后炸掉了铁丝网和3个地堡。这时他受重伤昏倒了。当部队继续发起冲击时,敌1个暗堡又响起了枪声。在多次爆破未成,部队冲击受阻的情况下,他从昏迷中惊醒,忍着7处伤痛的身体朝着敌人机枪扑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部队扫除了前进的障碍,使红旗插上了轿岩山,而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仅19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李凤林河北省人,1947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志愿军第六十八军第二0二师第六0六团第六连排长。一九五一年十月,在坚守金城南928高地战斗中,他指挥全排坚守阵地七昼夜,先后打退敌198次冲击,歼敌500余人。在战至一人一枪时,他扑向敌群壮烈牺牲。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

   许家朋(1931--1953),安徽绩溪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7月6日在朝鲜金城战役石砚洞战斗中,因炸药包受潮爆破未成,毅然用身体堵住机枪射孔,为部队反击扫除障碍而牺牲。同年根据其生产志愿,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4年2月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记,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伍先华(1927--1952),四川遂宁人。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班长。1952年9月29日在金城郡官岱里以西反击战中,离领全班实施爆破,攻占了720高地后,仅剩他和四名战士,仍打退了美军和南朝鲜军的反扑。在突击部队遭敌坑道火力封锁时,他毅然抱起拉燃导火索的炸药包冲进坑道口,炸死四十余名敌人,为突击部队打开道路而牺牲。同年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爆破英雄,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刘维汉湖南省桃源县人,1925年出生,中共党员,志愿军第四十军第一二0师第三五八团第三连副班长。1951年3月,第四次战役运动防御作战中,他所在连在鹰峰山阻击敌人。他带领1个小组守卫前沿的一个突出阵地,七小时内打退敌人6次冲击,毙敌100余人。战斗到只剩他1人时仍孤胆杀敌,最后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
    林贵远,本名林富远,四川省仪陇县新政镇嘉陵村5社人,1952年冬,在一次反击战中,敌人用强大兵力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重炮六零二团又命二营前沿阵地阻击。此刻,林贵远同志主动报名请战。营长早已知晓他熟悉地形,临阵机智,作战勇敢,便命令他带领全班急行开路,按时抵达前沿阵地。霎时,敌人分作三路向我方进犯,林贵远这个班首当其冲,每次都给予敌人重创,打死打伤敌军数百人。敌人损失惨重,溃不成军,此次战斗以我军大获全胜而告捷。在庆功大会上,林贵远同志获“一等功臣”光荣称号,同时,被前线作战指挥部命名为“二级战斗英雄”。 1953年5月,在抗美援朝正义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时刻,林贵远在朝鲜南边某地作战中,他孤胆只身冲向阵地,救出12个战友,最后冲上阵地拖走炮座时,敌人一发炮弹落在他的身旁爆炸,他不幸身负重伤而光荣牺牲,为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英勇捐躯,献出宝贵的生命,年仅26岁。
 王永维【1931--1952】大桥镇,50军148师,追授‘二级模范’ 寿志高(1924~1950),又名高良,绍兴诸暨草塔人,长于青山乡廊坞村。民国33年(1944)7月,参加金萧支队,抗战胜利后,随队北撤,参加过豫东、孟良崮、淮海等战役。因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而荣获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抗美援朝时为志愿军副连长,首次用炸药炸毁美国陆军“王牌”第一师的首辆坦克,使敌整队坦克被我分割包围而消灭,被誉为“爆破大王”。1950年11月29日,在朝鲜下碣隅里战斗中牺牲。1953年追认为全国战斗模范。 梅怀清 四川省綦江县人,一九三一年出生,一九四九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六十五军第一九四师第五八○团第五连战士。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六日,反击163.3高地时,他是爆破手。在第一批爆破手炸开敌两道铁丝网后全部伤亡,还剩最后一道铁丝网挡住部队前进的情况下,他用仅剩的1根爆破筒,舍身炸开铁丝网,使部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立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许家朋安徽省绩溪县坎头村人 、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在抗美援朝北山石砚洞反击战中,  龙世昌 贵州省松桃平茶乡底哨村的苗族农民,1952年10月19日,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英勇战斗,在身负两处重伤的情况下,连续爆破敌人两个地堡,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当部队进至9号阵地时,又遭敌人火力所阻,他再次把爆破筒从敌人机枪射击口塞进地堡,敌人向外推,龙世昌向里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龙世昌毅然用胸堂死死地顶住爆破筒,炸毁了敌人的地堡而壮烈牺牲,时年24岁。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给龙世昌追记特等功,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授予他英雄勋章  赵永旺(1930—1953),山西左云黄家梁村人 1953年2月12日,在金化郡渔云里以南高地对敌进行牵制性的反击战中,他所在连队受命主攻敌阵地。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班战士奋勇当先,很快逼近敌军第一道防线,在全班加强火力压制敌人的同时,他又艰难地突破两道铁丝网,逼近第三道铁丝网,闪在一侧开枪向敌射击,同时高呼:“同志们冲啊!”将敌人的火力引向自己,使担任正面主攻的全连战士逼近最后一道防线。但敌地堡火力强大无法控制,在胜利的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冲向敌人地堡重机枪射口,以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的射击,壮烈牺牲,取得了全连主攻战斗的胜利。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认赵永旺为中国共产党员,记一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