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解密未解之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50:24
【财新网】(特派伦敦记者 张翃)“情报史上最大的泄密事件”。英国《卫报》如此描述2010年7月25日,一个名为“维基解密”(Wikileaks)的网站公布的7.5万多份阿富汗战争秘密文件。

 

  通过与《卫报》、美国《纽约时报》和德国《明镜》周刊的合作,维基解密的泄密新闻开始铺天盖地。这些文件基本上是2004年到2009年的这段时间内美军作战人员在阿富汗前线的一手记录,没有经过任何修饰加工。虽然不像上世纪70年代著名的五角大楼档案那样,揭露了不为人知的“阴谋”而轰动世界,但其“赤裸裸”地展示了战争的原貌,并提供了许多以往难以见诸报端的细节,比如盟军误杀平民的事件、一个旨在消灭塔利班和基地组织领导人的特别行动小组等等。

  这引来了美国官方前所未有的反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琼斯7月26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个人和组织披露机密信息”,称这会陷美国士兵及其伙伴于生命危险,危及国家安全。五角大楼发言人则表示美军将开始评估泄露材料的重要性。

  机密文件从何而来?维基解密解释自己的运作方式是,提供这样一个发布的平台,而且提供保密上传工具,可以保证上传资料者不会被查出身份,因此他们只是作为文件的接收方和发布方,并不知道文件的来源。

  尽管维基解密称为了尽量减少可能造成的危害,另外的1.5万多份文件将推迟发布,但已公布文件可能给美军士兵及阿富汗合作方构成的危险还是引来了巨大争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上将指责维基解密“可能手上已经沾上了一些年轻士兵或是阿富汗家庭的鲜血”。

  争议归争议,维基解密几年来的披露行为还是赢得了为数众多的媒体和普通民众的喝彩,赞其将政府与大企业不愿示人的一面公之于众的勇气。其网站上亦多次引用美国最高法院对五角大楼文件泄露一案的判决:“只有新闻界自由、不受限制的,才能有效地暴露政府的欺骗行为。” 维基解密网站自称为“人民的情报局”。维基解密,包括其主要发言人阿桑治(Julian Assange),迅速染上了一层英雄主义色彩。

  没有总部、没有传统的基础设施,仅仅是依靠服务器和数十个国家的支持者,如此简陋的“身家”令人不禁好奇维基解密的情报来源,以及如何做到“深藏不露”。2006年挂靠在“阳光通讯社”主页,2007年1月正式独立出现,阿桑奇这样定位维基解密:反对权力过度扩张的政府,支持公民活动家、记者以及其他挑战强权的人士。

  但维基解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回答。

  该不该信?

  维基解密称其资料库中已经积累了上百万份秘密文件。但谁来保证它们的真实性?

  其网站上说,收到的所有文件在公布之前,都会由工作人员加以检查,对文件、方法、动机、造假成本等方面作出科学分析。他们自称已经成为这方面的“领先者”,证据是自该网站2006年底开通以来,有过多次引起巨大反响的发布,但至今没有出过错,也没有消息源是因为维基解密的保密不周而陷入危险。

  即便如此,这样一个主要靠志愿者运营起来的网站,依然不可能对所有文件进行逐一检查。网站上并没有任何的“指南”来指导志愿者如何判断文件真伪。

  网站上自己也说,他们只是通过网络的力量来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任何人都可以来检阅这些信息,并提出异议;海量文件的同时披露,也有助于降低单一信息造假的可能性。事实上,作为这个想法的一部分,维基解密网站上原来有专门的“讨论”页面,可以由网友对网站上的文件加以评论,从而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但目前这个页面已经关闭。这种松散的方式,充其量是美好的愿望,令维基解密的可信赖程度大打折扣。

  此外,如果要让掌握信息者放心举报,让普通网友能够放心地登陆查阅敏感文件而不必担心被有关部门追踪,维基解密要在技术上有所保证。但据一个自2007年来关注维基解密并发布技术和伦理方面评论文章的博客网站Wikileak.org(只比“维基解密”少一个“s”)观察,今年5月当维基解密重新改版网站上线后,它的网络加密技术已经降级,也不再提供安全下载,这意味着那些下载了文件的网友有可能受到网络追踪。

  更让一些人感到不舒服的是维基解密的筹款行动。作为一个非盈利机构,维基解密的资金来源主要靠捐助。去年12月,该网站宣布将中止每日的更新维护,将主要精力用于筹资。今年2月,维基解密宣布,由于只筹集了13万美元,不够他们自己估计的下一年运营所需的最低20万美元资金,因此将无期限地停止更新维护维基解密。网站上称需要60万美元才能够付钱给所有提供技术和信息搜集整理服务的志愿者。

  而早前维基解密内部曾经定下筹集500万美元的目标,而正是这使得网站创始人之一杨(John Young)离开了这一队伍。杨早在十几年前就创办了另一个网站Cryptome.org,该网站和维基解密颇为类似,也是发布一些泄露的机密文件,并因发布这些文件与微软公司、英国政府和美国政府有过冲突。2006年底,创立维基解密的邮件小组联系到杨,请他作为wikileaks.org域名在美国注册的注册人。杨答应了。但仅仅几个月后,当他得知其他创始人打算为这个网站筹集500万美元,并尝试过与索罗斯的“开放社会研究所”联系时,他决定退出这个小组。他把这些邮件都公开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

  因为,从他运营Cryptome.org的经验看,网站的运营成本并不高,所需要的成本就是支付服务器的费用。但与维基解密不同的是,Cryptome.org的设计非常简单,只是提供发布的场所,杨也不像阿桑治那样,强调自己能够保证消息提供者和下载者的安全,因为他认为这做不到——今年7月在接受美国CNET新闻网站采访时,他表示认为维基解密在其网站上连篇累牍地强调自己的安全性是夸下海口:“那是过分承诺。”

  由于杨在网站上公布与维基解密邮件组的邮件中没有抹去一些人名和联系方式,他本人也惹来了一些争议,导致有人怀疑他与风头正健的维基解密唱反调是“别有用心”。他的Cryptome.org也成为了一个“维基解密内部人”小组发布对阿桑治等人做法反对意见的大本营。该小组提出的几个问题,包括阿桑治等人应该公布至今筹得的款项清单、支出明细,至少也应该公布维基解密是否有专门人员负责财务——对于一个影响力如此之大的接受捐款的组织,这些要求合情合理,但至今没有得到正面回应。

  该小组还特别质疑阿桑治宣称的要筹集20万美元为美军情报员曼宁(Bradley Manning)聘请律师的真实性。今年4月维基解密公布了2007年美军在伊拉克误杀两名路透社记者、伤及无辜平民的轰动性视频,美国军方怀疑曼宁涉及泄露消息,已于5月将其逮捕。阿桑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虽然并不知道维基解密得到的秘密文件是否来自曼宁,但有必要保护所有被认为为维基解密提供信息的人。维基解密的另一名发言人、冰岛议员约斯多蒂尔(Birgitta Jonsdottir)日前对媒体称阿桑治已经为曼宁聘请了私人律师。不过,维基解密至今没有公布任何这方面的财务支出信息。

  何许人也?

  维基解密成名后,代表该网站参加各种公开活动的一直都是阿桑治。据一些专访过阿桑治的媒体报道,他生于澳大利亚,曾经是一名黑客,今年39岁。这名有着一头漫画人物式的白发、身材瘦高的男子,似乎非常符合网络时代挑战权威的“自由骑士”形象。《卫报》、《明镜》周刊等媒体对他的描绘是,穿着皱巴巴的夹克、牛仔裤,背着一个背包,几乎永远处在工作状态,“一天可以只睡两个小时,只吃两个三明治”。

  阿桑治与维基解密到底是什么关系?他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维基解密的其他成员说话?目前大部分的报道称他是“创始人”“主编”“主任”等,但他对这个网站的诞生是否起到核心作用还存疑。

  在维基解密的英文网页中没有任何语句介绍是谁创立维基解密,只说这是一个“阳光通讯社”(Sunshine Press)产品。

  美国左倾反战派杂志《琼斯母亲》(Mother Jones)从2007年1月就开始关注维基解密。在今年4月的一篇题为“维基解密的泄露工厂内幕”的文章中,该文记者曾联系名列九人顾问委员会名单之一的在美藏独人士扎西朗杰(Tashi Namgyal Khamsitsang),得到的回答是,他只在几年前收到过维基解密的邮件,但并未答应成为顾问。而另一名“顾问”、在IT界颇有名气的网络安全专家劳里(Ben Laurie)则称,虽然“据称”维基解密有一个顾问委员会,自己“据称”是一个委员,但他一点也不知道其他人的情况。当记者向阿桑治核实时,阿桑治说这个委员会“非常不正式”。■